楊青云 蕭寬在一篇文章中評說婁德平:文化事業更上一層樓。東西方藝術家協會成立十幾年來,婁德平先后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阿根廷、韓國等地舉辦了40余次大型藝術展覽。中國的黃山風光、中州的鈞瓷工藝、呂厚民等中國名家的攝影,建國以來的第一位舞蹈家的輕歌曼舞,樣板戲中的“小常寶”等文化瑰寶,都在西方的廣垠畫廊中一展風采,讓黃頭發、藍眼睛等不同膚色的外國友人更多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為一大批國內藝術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走進世界藝術殿堂,鋪就了東西方藝術交流的橋梁。如今,東西方藝術家協會會員已發展到一萬余人,分布于中、美、英、法、德、意、日、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內外聲譽遠播。更得知他的公益事業----盡在不言中。婁先生全家用創作藝術品所得資助孤兒、貧困地區的小學、環保事業、藝術展覽和其他弱勢群體,成為業內捐贈最多的一家。他的女兒婁正綱1998年身處異邦,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持下,將一千萬人民幣捐獻給國家教委,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委“正綱藝術教育發展基金會”。1999年在教育部下設立了“正綱藝術實驗學校”。2003年發起了“全國殘疾兒童、智障兒童書畫大賽”,還援助負擔了故鄉雞西一千名孩子上學……同年,被國家環保局任命為環保形象大使。尤其他的教之以道----可立鼎警世。婁先生獻身藝術律己以模。他的影響和支持下,夫人郭東坡女士47歲開始學畫,夫婦培養三個女兒及小兒因承襲祖傳才藝,在當代中國藝術殿堂中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婁德平、郭東坡夫婦及他的大女兒正綱、三女兒正謙的作品被收錄在《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全》中。尤其長女婁正綱在海外與陳逸飛、丁紹光比肩齊名。聯合國總部為她舉辦書畫展,并將她捐贈的22幅作品印成明信片,在140多個國家發行。其作品《飛逝的花》被聯合國選用印制“國際減災十年”首日封。婁德平與藝術結緣,與成功相伴;就家庭而言,他苦心經營,近乎完美;就做人而言,他是男人的典范,是家長的楷模,是藝術界推崇的大師…… 這是一位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詩人、文化大使……一個集眾多種光環于一身的藝術家。治家有道和教子之方令人神往。在他的影響和支持下,47歲才開始學習油畫的婁夫人郭東坡女士,如今已成為頗具名氣的寫實畫家,而他的三個女兒正綱、正嘉、正千和小兒子一民,也在他的精心教育下,成為當代藝術殿堂中的璀璨之星。這樣一個重量級的人物,自然成為我本人寫這篇文章的一個動力所在。其實重要的是蕭寬老師多次給我談到婁德平的長女婁正綱,以及近日蕭寬先生收到一本精美的《日月之心:婁正綱作品選集》時,我是在第一時間一睹為快,禁不住連連稱贊:“一個了不起的父親,培養出這么優秀的藝術家婁正綱……” 婁德平的一筆龍書法讓我尤感興趣。有論家說婁德平的“龍”書:龍頭高昂,龍身飛舞,龍甲滿身,若隱若現。這一代表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龍字,被婁先生以獨特的創意,傾注其炎黃子孫的滿腔激情,經幾十年演練,“橫行”中華大地,“飛遍”神州萬里。婁先生的“龍”集文化意蘊與民族精神于一身。龍的神韻、龍的氣勢,一筆而現。一個“龍”字若真龍再現,似騰如飛。這一極具特色創意和書寫法,令中外名人贊嘆。他的“龍”字,先后被聯合國,人民大會堂等多家國內外著名機構和單位收藏。 婁德平的“龍”書吸取名家書道精髓,他尢其把中華民族象征的龍文化書法、滲透于他骨子里那種對藝術執著于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他的一筆龍書法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成為一種文化積淀的特別宣傳方式。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中國人特熟悉的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民族文化圖騰的象征。因此,龍的傳人婁德平也獲得了世界書畫界的認同與稱贊。作為一個書家癡迷的龍書法,如果不能真正意義上正確地了解龍文化,他就無法在功力上追求靈動,在法度上追求奇巧。 婁德平寫龍時,氣貫全身,落筆千鈞,以氣馭筆,一揮而就,龍的偉峨與雄強,躍然紙上。據了解,婁德平多年潛心研究一筆龍書法并聞名于文化界和書法界。其一筆龍書法作品將書法和繪畫巧妙而高度的融合于智慧,集意念與神韻為一體,運筆如神,遒勁有力,一氣呵成,神似又形似。整個字體呈現出一條蒼龍騰躍飛騰之勢。書家不是簡單意義上書寫“一筆龍”,而是把他幾十年來對中國“龍”書文化的研究,用書寫“龍”字的審美形式表現出來,以此來傳播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及對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這也是每一位接觸他的人深刻感受到了他樸素的愛國情感:希望中國——這條東方巨龍騰飛于世界民族之林。 婁德平的書法也讓人佩服有加,他的書法兼有韻和力的審美意趣,并在意和法中經歷了孤獨的深思熟慮,體味一個敏感的心靈對書道自身體悟的無聲之境。從靈動的行筆中往往透出一股樸拙的金石氣息,這也與書家骨法勁健,用筆上澀多于疾有關。他的行書明顯帶有綿綿的肉感,字勢韻律公正,筆畫的起落轉折處非常明顯,字內連筆和字間連筆處可見書寫速度的快慢緩急,有飛動跳躍的音樂之美。字形寬舒恬靜,沒有兩字之間的筆畫牽連。既有厚重沉穩、剛健雄渾的帖學清流之美,又有秀逸綽約的行筆大家風格,他的書法風格總是貫注于碑學思想的獨特精神內核,以書法這種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形式展現書家隱藏語言的形象里——展示自己特有的書法神韻,在一個真實的視覺意象里呈現非真實的書法語言,以有形的書法語言超越具體的視覺意象,書寫的作品就為之鮮活出筆法與體勢的“骨韻具高?!睍页3R詢仍诘墓P勢涌動,意氣勃發,而又極意收斂,歸于沉雄、清鋼及至渾穆、凝練的境界。在這里,婁德平用書的最高境界,也明示了書家潛心書道之學的人文美德。尢其婁德平的行楷深受歷代大家的啟迪,燥以取潤,蒼以取妍,或鐵畫銀鉤,蒼然秀色,或渾雄蒼茫,氣象萬千。正是婁德平在書法上的執著追求,促成了他意筆心隨的入畫妙趣。從他身上可以看出書法功力與深厚的學養,所謂功夫在畫外是也。 婁德平曾說:“作書法貴在一個敬字,只有你有敬意之心,才能搞成一件事。”他把體悟的“敬”意之心看作是儒雅圣學之鋼領,如此方可涵養身心,道立德修。每以書法的訓練作為道德涵養的升化,以穩健沉厚為宗旨而不肯稍有懈怠。才是他的書法風格無疑于獨樹一幟當代書壇。書家其意性隨情,淋漓酣暢的筆墨書風,其鐵骨冰心,雄強奇麗的氣派足可以威震書壇。(24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