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病,在醫院輸水都輸了一周多,花了不少錢,到今天依舊仍未好完,影響我的出行計劃,心中難免有些“的嘟”。今天早晨雅安蘆山7級地震,也波及到了我們重慶,早晨8點多時我在床上都感覺到了顯然的晃動,家里窗戶的玻璃也搖得嘩嘩著響,后來才知道原來雅安蘆山發生了7級地震,這時我心頭不僅一震:要是我沒生病,按計劃這時我正在離震源不遠的牛背山上,原來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安排,生病也是老天憐我,因此不論身處何地何景況,我們都要學會感恩,阿彌陀佛!讓我們這災區人民祈福吧。
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宋 (960—1279年) 高200厘米 菩薩頭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態安詳,雙目下視,似以無限悲憫的神情關注著人間。身披帔帛,帛帶繞臂飄逸身邊。胸飾瓔珞,下著長裙,長裙色彩鮮艷,覆座垂地。裙腰結帶,腰帶飾寶珠花飾。菩薩右手持蓮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極富生活情趣。她不再是高居神壇的神,而是可親近、可交流的一位心靈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其信仰自3世紀傳入中國以后,很快便在各地發展起來。西晉太康七年( 2 8 6 年) 竺法護翻譯《正法華經》,觀音信仰開始在中國發展。中國現存最早的的觀音菩薩像存于甘肅永靖炳靈寺,為十六國時期的造像。南北朝時期《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觀無量壽佛經》、《請觀音經》等涉及觀音的經典陸續譯出,更加豐富了觀音信仰的內容。為適應中國文化和信仰的需要,還出現了一些融合中國傳統思想的中國式觀音經典,如《觀世音三味經》、《觀世音十大愿經》、《觀音懺悔經》。在這些觀音經典的影響下,觀音信仰成為中國宗教信仰的重要內容,觀音由宗教性的菩薩逐漸演變成與人間生活息息相關的救苦救難的菩薩,其造像由印度佛像中的男相菩薩變為如慈母般的女性菩薩,就連觀音的圣地也由印度遷到了中國的普陀山。中國的觀音形象有一首二臂、手持蓮花、凈瓶、楊枝等物的顯宗觀音和一首多臂、多首多臂的密宗觀音以及白衣觀音、送子觀音、南海觀音等。觀音信仰中國化的軌跡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表現。
禪的故事一則
偽裝的佛 在一座廟里有一尊佛,因為有求必應,因有些專程來這里燒香拜他的人很多.有一個拜佛的男人,看佛每天要應對這么多人的要求,覺得于心不忍,他就希望能分擔佛的辛苦.有一天他燒香時,向佛表明了這份心愿.意外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啊!你上來替我,讓我休息一下.但是,無論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都不可以說一句話."這個男人覺得佛的要求很簡單.于是他化妝上去,像佛一樣被眾人膜拜.第一天來了一位富商,當富商祈禱完后,竟然忘記手邊的錢袋便離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這位富商回來,但是,他憋著不能說.接著來了一位三餐不繼的窮人,窮人祈禱佛能幫助他度過生活的難關.當他離去的時候,發現前位富商遺留的袋子,打開,里面全是錢,窮人高興的不得了,萬分感激的離去,假佛看在眼里,想告訴窮人,但是,約定在先,他仍然憋著不能說.接下來有位要出海遠行的年輕人來到,年輕人是來祈禱求佛降福他平安.正當要離去的時候,富商沖近來,抓住年青人還錢,年輕人不名究理,倆人就吵起來.這個時候,偽裝的佛終于忍不住,開口說話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那個窮人,而年輕人則匆匆離去,生怕搭不上船,這時,真佛出現了,他對那個假佛男人說;"你下來吧!這個位置你沒資格坐了,男人說;"我把真相說出來,主持公道,難道不對嗎?"佛說:"你懂什么?那位富商不缺錢,他那袋錢不過是用來嫖妓,可是對于窮人,卻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計;最可憐的是那位年輕人,如果富商一直糾纏下去,延誤他出海的時間,他還能保住性命,而現在,他所搭的那艘船正沉入海"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自認為怎么樣才是最好的,但事與愿違,使我們意不能平.我們必須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是逆境,順境,都是我們最好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