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小兒腹瀉病

     河南咳喘網 2013-07-14
    小兒腹瀉病
    全網發布:2012-07-27 20:02 發表者:柳方娥 (訪問人次:1864)

    小兒腹瀉病 ( Diarrhea diseasein children),是由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根據其發病原因分為感染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兩類。   在我國,小兒腹瀉病是居第2位的常見多發病。多發生在5歲以下,尤其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年有兩次發病高峰,一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大腸桿菌與痢疾桿菌;一為10,11,12月,主要病原是輪狀病毒。
      
    [病 因]    
    (一) 內在因素或易感因素   嬰幼兒易患腹瀉,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小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酸及各種消化酶分泌較少,活性較低,因而對食物的耐受力差,不易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且小兒生長發育迅速,需要的營養物質相對較多,胃腸道負擔較大,消化功能經常處于緊張狀態,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2.小兒胃酸酸度低,且胃排空較快,故對進入胃內細菌的殺菌能力較弱;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分泌型IgA均較低,故免疫功能較差,對感染的防御能力低。   3.嬰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且較易發生體液及酸堿平衡紊亂。    
    (二) 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   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引起,以前兩者為多見。病原體多隨食物進入消化道,故多見于人工喂養兒;亦可通過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帶菌者傳播。    (1) 病毒感染   70年代以來,發現人類輪狀病毒( Humanrota virus )是引起小兒腹瀉的主要病原。此外尚有許多病毒如小圓病毒、??虏《尽⒖滤_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冠狀病毒、諾沃克( Norwalk )病毒等可引起小兒腹瀉。    
    (2) 細菌感染   埃希大腸桿菌:能致腹瀉的大腸桿菌有 致病性大腸桿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產毒性大腸桿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 )和 侵襲性大腸桿菌( Enteroinvasive E.Coli,EIEC )三種,近年國內外已有報道 出血性大腸桿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 )可引起出血性腸炎。   空腸彎曲菌、沙門菌屬特別是鼠傷寒桿菌、耶爾森腸炎桿菌,亦是引起小兒腹瀉的常見病原菌。   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可誘發白色念珠菌、金葡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變形桿菌或綠膿桿菌腸炎;久用類周醇激素等免疫抑制藥物,使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白色念珠菌腸炎。   少數腹瀉患兒的病原菌為親水氣單孢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或克雷白菌等。    
    (3) 原蟲感染   梨形鞭毛蟲、隱孢子原蟲可引起急、慢性腹瀉。   
    2.腸道外感染   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腎盂腎炎、皮膚感染以及其他急性傳染病時可伴有腹瀉。其發生機理可能是由于腸道外感染的病原體同時感染腸道,或由于發熱及病原體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亂所致。    
    (三) 非感染因素   
    1.飲食因素   喂養不當是引起輕型腹瀉的原因之一,多見于人工喂養兒。喂養不定時,過多過少,或過早地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類食物,以及突然改變食物品種,均能引起腹瀉。個別嬰兒對牛奶或某些食物不能耐受,喂后可發生腹瀉。而人乳易消化,且含有較多IgA,有助于防御胃腸道感染。   
    2.過敏因素及其他   對牛奶或某些食物過敏,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等均可誘發腹瀉。   

    [發病機理與病理]   不同病因引起腹瀉的機理互有異同,同一病因亦可有多種機理致病。
    (一) 消化功能紊亂   多見于非感染性腹瀉。主要由飲食不當引起。   當進食過多或食物成分不適當時,嬰兒的正常消化過程發生障礙,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積滯于腸道上部;同時酸度減低,有利于腸道下部細菌的上移與繁殖;并分解食物產生發酵和***過程,即所謂內源性感染,使消化功能更為紊亂,在腸內可產生小分子短鏈有機酸( 如乙酸、乳酸等 ),使腸腔內滲透壓增加;加之食物分解后,***性毒性產物( 如胺類 ),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增強,引起腹瀉、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   毒性產物被吸收后,若肝臟解毒功能不全,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    
    (二) 細菌腸毒素的作用   由各種產生腸毒素的細菌所致,如常見的ETEC、霍亂弧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等。以ETEC為例,當細菌進入小腸上部后,并不侵入腸粘膜組織,僅接觸腸道表面,一般不造成腸粘膜組織的損傷,故病理形態改變較少。其致腹瀉機理系通過其產生的腸毒素而引起。   在電鏡下可見該菌菌體表面有很多菌毛,它可使細菌和腸粘膜緊密附著在一起,這種菌毛抗原稱為定植因子抗原( 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CFA,)它使細菌附著于腸粘膜上進行繁殖,并產生腸毒素。而且這種附著能力及其產毒性可以通過質粒( Plasmid )傳遞給其他大腸桿菌,使其他無產毒性大腸桿菌獲得產毒性。   ETEC可以產生兩種腸毒素,即不耐熱和(或)耐熱的腸毒素。不耐熱的腸毒素同小腸上皮細胞上的受體-神經節苷脂(ganglioside,GMl)結合,并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細胞內的ATP轉變成cAMP,其結果為cAMP增加,促使腸液中Na+,Cl+及水分的分泌明顯增加,超過結腸的吸收限度而發生腹瀉。   耐熱的腸毒素通過激活鳥苷酸環化酶,而使三磷酸鳥苷( GTP )轉變為環磷酸鳥苷( cGMP ),促使小腸分泌增加引起腹瀉,但不影響小腸上皮細胞對葡萄糖與鈉的偶聯轉運。由于大腸桿菌在腸道上部繁殖,亦可分解食物引起類似飲食性腹瀉過程,并產生中毒癥狀。    
    (三) 細菌侵襲腸粘膜的作用   如EIEC、空腸彎曲菌、鼠傷寒桿菌、金葡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等??汕秩肽c粘膜組織,引起炎癥病變,如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潰瘍和滲出。由于腸道的炎癥病變而影響了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某些菌株還可同時產生腸毒素,因此,除排出血便或粘凍狀大便外,亦可發生水瀉。    
    (四) 病毒性腹瀉的發病機制   仍不清楚,已知輪狀病毒特別容易侵犯近端小腸粘膜,亦可累及全部小腸甚至結腸。   病毒存在于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引起細胞變性與脫落。 位于隱窩部的基底細胞,加速向頂部移行以取代之。由于移行過速,基底細胞未能充分發育,致使上皮細胞由柱狀上皮變為立方上皮,除仍保持其原有的分泌特征外,吸收功能則明顯不足。由于含有豐富的Na+—K+—ATP酶的頂部細胞的受損,細胞對Na+的吸收轉運發生障礙,造成大量水分與電解質在腸內聚積,引起吸收障礙性腹瀉。絨毛上皮細胞的病變,使刷狀緣表面的雙糖酶活性減少,雙糖不能水解為單糖,反被腸道內細菌分解,產生有機酸,增加腸內滲透壓,滲入大量水分,導致滲透性腹瀉的發生。輪狀病毒感染僅有腸絨毛破壞,故本病的糞便鏡檢陰性或僅有少量白細胞。  
     
    [臨床表現]    
    (一) 胃腸道癥狀   以腹瀉為主,病因不同,癥狀輕重不等。輕者多因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所致。   腹瀉每日 5~10 次,大便含水分不太多,呈黃色或黃綠色,稀水狀或蛋花湯樣,有酸臭,可混有少量粘液及奶瓣。重者多為腸道內感染所致,腹瀉頻繁,每日大便10次以上,多者可達數十次。大便量也較多,常向外濺出,水樣或蛋花湯樣,黃綠色,混有粘液,亦可有膿血便。   小兒在排便前常腹痛不安、啼哭;排便后往往較為安靜。   輕者偶有嘔吐或溢乳,量少,重者可頻繁嘔吐,甚至吐出咖啡樣物。   嚴重者可發生腹脹及中毒性腸麻痹。    
    (二) 全身中毒癥狀   輕者可不明顯,重者表現高熱。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進而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三) 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癥狀   
    1.脫 水   因吐瀉喪失體液過多或攝入量減少所致,由于脫水的程度和性質不同,臨床癥狀亦不一致。 '    
    (1) 脫水程度   即累積的體液損失。一般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如前囟眼窩凹陷程度,皮膚彈性喪失程度,循環情況,尿量等進行綜合估計。重型腹瀉多有中度以上脫水。    輕度脫水:   失水量約為體重的 5%( 50ml/kg ),患兒精神稍差或不安,皮膚稍干燥,彈性稍差,眼窩、前囟稍凹陷,哭有淚,口腔粘膜干燥,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   失水量約為體重的 5%~10%( 50~lOO ml/kg ),患兒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皮膚蒼白、干燥、彈性較差,眼窩、前囟明顯凹陷,哭時淚少,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涼,尿量明顯減少。    重度脫水:   失水量約為體重的 10%以上( 100~120 ml/kg ),患兒呈重病容,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膚發灰、干燥、彈性極差,眼窩及前囟深陷,哭無淚,口腔粘膜極干燥,唇干燥或干裂,皮膚出現花紋,脈細速,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心音低鈍,尿量極少或無尿。    
    (2) 脫水性質   腹瀉時水和電解質大量丟失,由于二者丟失的比例不同,可發生等滲、低滲或高滲性脫水,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血鈉測定判斷脫水性質。嬰幼兒腹瀉以等滲及低滲性脫水多見。   
    2.代謝性酸中毒   重型腹瀉多有代謝性酸中毒,往往脫水越重,酸中毒也越重。   其發生原因是:   腹瀉時大量堿性物質隨大便丟失;進食少和腸吸收不良,攝入熱量不足,體內的脂肪氧化增加,故酮體生成增多;脫水時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循環遲緩,組織缺氧引起乳酸堆積;腎血流量不足,尿量減少,體內酸性代謝產物排泄受阻。根據臨床表現和血漿C02CP的測定來判斷酸中毒的程度。   
    3.低鉀血癥   胃腸道分泌液中含鉀較多,腹瀉糞便中含鉀量 17.9 土 11.8 mmol/L,故嘔吐和腹瀉可大量失鉀;進食少,鉀攝入不足,腎臟保鉀的功能比保鈉差,在缺鉀時尿中仍繼續排鉀。故腹瀉患兒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鉀,尤其是久瀉和營養不良的患兒,缺鉀更為明顯。但在脫水、酸中毒未糾正前,體內鉀總量雖然減少,測血鉀則不一定降低。這是由于脫水時血液濃縮,酸中毒時鉀由細胞內向細胞外轉移,以及尿少而致鉀排出量亦少之故。   當輸入不含鉀的液體時,隨著脫水的糾正,血鉀被稀釋,酸中毒被糾正和輸入的葡萄糖合成糖原,鉀由細胞外向細胞內轉移;利尿后鉀排出增加;而且還從腹瀉糞便中繼續失鉀,因此血鉀繼續降低,一般當血鉀低于 3.5 mmol/L 時,即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低血鉀癥狀。   
    4.低鈣和低鎂血癥   腹瀉患兒進食少,吸收不良,從糞便中丟失鈣、鎂,可使體內鈣、鎂減少,但一般多不嚴重。腹瀉較久或有活動性佝僂病的患兒血鈣較低,但在酸中毒時,由于血液濃縮和離子鈣增加,可不出現低血鈣的癥狀。輸液后鈣被稀釋和酸中毒被糾正,離子鈣減少,易出現手足搐搦或驚厥。   極少數久瀉和營養不良的患兒偶有缺鎂癥狀,常發生于鈉、鉀都恢復正常以后,當輸液后出現震顫、手足搐搦或驚厥,用鈣劑治療無效時,應想到缺鎂的可能。    
    (四) 幾種主要病原所致腸炎的臨床特點   
    1.輪狀病毒腸炎( Rotavirus enteritis )   我國自1979年北京首先發現輪狀病毒為小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原后,隨后全國各地均有報道。其臨床表現特點有:    
    ① 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發病高峰多在秋冬季節,故又稱秋季腹瀉。    
    ② 多見于6~24個月的嬰幼兒。    
    ③ 起病急,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一般無明顯的中毒癥狀。多數患兒在病初即發生嘔吐,隨后大便次數增加,每日10次左右。量多,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無腥臭味。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癥狀,病程 5~7 天,少數較長。    
    ④ 大便鏡檢常無異常發現,培養無致病菌生長;感染后 1~3 天大便中即有大量病毒排出,此時取糞便的濾液或離心上清液染色后用電鏡或免疫電鏡檢查,可發現輪狀病毒,血清抗體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   
    2.埃希大腸桿菌腸炎  氣溫較高的季節發病率較高,以 5~8 月份多見。    
    (1) ETEC腸炎   潛伏期約 1~2 天,起病較急,病情輕重不一,輕者大便次數稍增,大便稀爛;重者腹瀉頻繁,量多,呈蛋花湯樣或水樣,混有粘液,但鏡檢偶見白細胞。多有嘔吐,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一般無發熱,或僅有低熱,病程約 5~10 天。    
    (2) EPEC腸炎   EPEC是最早認識的一組致腹瀉性大腸桿菌,為嬰幼兒腹瀉暴發或散發流行的主要病原菌。50~60年代我國曾發生EPEC腸炎流行,近十多年來流行已明顯減少,但病房內新生兒、嬰兒及托兒所仍常有暴發流行。臨床表現與ETEC腸炎基本相似,常無法區分。    (3) EIEC腸炎   潛伏期 18~24 小時,起病急,發熱可達40℃,頻瀉,大便常帶膿血。有惡心、嘔吐、腹痛,可出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甚至休克。臨床癥狀與菌痢不易區別,需要作大便細菌培養。   
    3.空腸彎曲菌腸炎   多發生于夏季,6個月至2歲小兒的發病率最高,家畜和家禽是重要的傳染源,經消化道傳染。主要臨床癥狀為腹瀉,一般少于10次/日,糞便呈水樣,粘凍樣或膿血便,可有惡臭。   發熱者較多,并有腹痛、乏力、頭痛、嘔吐等。由于腹痛及便血,可誤診為腸套疊。   糞便鏡檢常難與菌痢鑒別。將糞便涂片,采用1%堿性晶紅水溶液染色后鏡檢,可快速找到空腸彎曲菌。   
    4.鼠傷寒桿菌腸炎   已成為小兒感染性腹瀉最重要的病原之一。該菌在外環境中生活力強,耐藥性強,不易被殺滅,且傳染性強,常引起醫院內交叉感染及局部流行。全年均有發生,以6~9月份發病率最高,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主要侵襲體弱小嬰兒,尤其是新生兒,不少是在原發病基礎上繼發感染。   經口感染。潛伏期一般8~24小時,多為胃腸炎型及(或)敗血癥型。主要癥狀為發熱和腹瀉。體溫多在38~39℃,熱型不規則。   腹瀉每日6~10次,嚴重者達30次以上。大便性狀多樣易變,可為黃色或綠色稀便,水樣便、粘液便或膿血便。部分新生兒間歇排出白色膠凍樣便,乃由于總膽管和十二指腸乳頭部炎癥性水腫,使膽汁流出受阻所致。大便均為腥臭味。常伴有厭食、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不適。   病情輕重不一,輕者排出數次不成形大便后隨即痊愈;重者腹瀉頻繁,迅速出現脫水酸中毒及嚴重中毒癥狀,并發敗血癥,甚至發生休克或DIC。年齡越小,并發癥越多且嚴重。   一般病例的病程約2~4周,半數患者排菌約2周,少數達2個月以上。   
    5.耶爾森菌小腸結腸炎   多發生于冬春季節,可散發或暴發流行,多累及嬰兒及兒童。動物是重要的感染源,主要通過糞-口感染,亦可由動物或人直接傳播。不同年齡患者的常見癥狀有所不同。   5歲以下患兒以腹瀉為多見,臨床表現與其他侵襲性腸道病原菌所致者不能區別。大便水樣、粘液樣或膿樣,含有大量白細胞。部分患兒大便帶血。   大多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嘔吐和較嚴重的腹痛,甚至與闌尾炎相似。   本菌亦常引起咽炎和 頸淋巴結炎。由產腸毒素的菌株致病者,可出現頻繁水瀉和脫水,病程一般1~3周,少數可延續數月。   
    6.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多繼發于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導致金葡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侵襲腸壁和產腸毒素致病。   主要癥狀為腹瀉,輕者日瀉數次,停藥后逐漸恢復。重者腹瀉頻繁,每日可達10~20次或更多。大便有腥臭味,黃或暗綠色,似海水樣,粘液較多,有偽膜排出。少數有血便,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伴有腹痛,常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如發熱、惡心、嘔吐、乏力、譫妄、甚至休克。   大便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和成堆的革蘭陽性球菌,大便培養有金葡菌生長。   
    7.偽膜性結腸炎(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 )   與應用抗生素有關,故又 稱抗生素相關性偽膜性結腸炎( Antibiotic associated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AAPMC ),已證明主要由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引起。   該菌為正常腸道菌群,在應用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頭孢菌素、青霉素類等抗生素后,腸內微生態學發生變化,促使該菌過度增殖產毒而致病。其所產生的p毒素可致腸粘膜壞死。   病變主要在結腸,小腸亦可受累,肉眼可見粘膜水腫,脆性增加,并有邊緣隆起的斑塊樣的偽膜覆蓋于粘膜上。偽膜由多核白細胞、炎性白細胞、纖維蛋白及破碎細胞組成。偽膜脫落后,粘膜下層暴露,可有出血,但無明顯炎癥反應,與細菌性痢疾和潰瘍性結腸炎不同。   主要癥狀為腹瀉,輕者大便每日僅數次,停抗生素后很快恢復。重者頻瀉,大便初為水樣,繼之為膿性粘液血便、海苔狀墨綠色稀便等,常有偽膜排出,有惡臭。腹瀉時常伴有下腹痙攣性疼痛,可有發熱、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   大便涂片或厭氧菌培養可見致病菌。   
    8.白色念珠菌性腸炎   有營養不良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史,口腔內常有鵝口瘡。   大便次數增多、稀黃、泡沫較多、帶粘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菌落),大便鏡檢可見真菌孢子和菌絲,真菌培養可獲得陽性結果。   病程多遷延。    (五) 遷延性和慢性腹瀉   多與營養不良和在急性期未徹底治療有關,以人工喂養兒多見。   營養不良時胃酸及消化酶分泌減少,酶活性降低,消化功能障礙,腸道下部細菌易于上移和繁殖,分解食物使其發酵和***以致腹瀉遷延不愈。嚴重營養不良患兒其腸粘膜萎縮,感染性腹瀉時腸粘膜上皮細胞受損害,雙糖酶尤其是乳糖酶缺乏,有時恢復較遲,甚至達1個月以上。   全身或消化道局部免疫功能低下,腸道內原有感染不易清除,小腸內細菌易于繁殖。常伴有皮膚、泌尿道、呼吸道和中耳等繼發感染。病程久者,營養狀態、消化及免疫功能更為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長期濫用抗生素引起腸道菌群失凋,亦可發生遷延性或慢性腹瀉,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梨形鞭毛蟲感染等。   凡遷延性或慢性腹瀉患兒應從病史、臨床表現進行系統的病因分析和必要的檢查,如檢查大便中有無真菌孢子和菌絲、梨形鞭毛蟲的滋養體和包囊、隱孢子蟲囊卵等,以確定病因和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診 斷]   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和大便性狀易于作出臨床診斷。按照腹瀉的病期和癥狀的輕重,作出分期、分型;并判斷有無脫水及脫水的程度與性質、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注意尋找病因,如喂養不當、腸道內外感染等。   
    (一) 診斷依據    
    1.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粘液便或膿血便。    
    2.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
    (二) 根據病程分為    
    1.急性腹瀉 —— 病程在2周以內。    
    2.遷延性腹瀉 —— 病程在2周至2個月。    
    3.慢性腹瀉 —— 病程在2個月以上。   
    (三) 根據病情分為    
    1.輕 型  無脫水、無中毒癥狀。    
    2.中 型  輕至中度脫水或有輕度中毒癥狀。    
    3.重 型  重度脫水或有明顯中毒癥狀。   
    (四) 病因學診斷    
    1.感染性腹瀉 
    (1) 急性腸炎可根據大便性狀、糞便鏡檢、流行季節及發病年齡估計最可能的病原,以作為用藥的參考。     流行性腹瀉水樣便多為輪狀病毒或產毒性細菌感染,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發生在秋冬季節,以輪狀病毒腸炎可能性較大;     發生在夏季,以 ETEC 腸炎可能性大。     如糞便為粘液或膿血便,應考慮侵襲性細菌感染,如 EIEC 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或沙門菌腸炎等。   
    (2) 有條件的單位應進行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等病原學檢查。     大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者可做大便細菌培養;     疑為病毒性腸炎者可取急性期( 發病3天以內) 大便濾液或離心上清液染色后用電鏡或免疫電鏡檢查;還可用免疫學的方法(如ELISA,固相放射免疫法等)檢測糞便中病毒抗原,血清中特異性抗體。     病毒RNA凝膠電泳,可直接從糞便中提取RNA,按特征性RNA圖譜進行輪狀病毒電泳分型,有長型和短型之分。     各種病原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學檢查雖對臨床幫助不大,但對流行病學調查和回顧性診斷頗有意義。     病原明確后可按病原學進行診斷,如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輪狀病毒腸炎等。
    (3)流行性腹瀉 多發生于產科的新生兒室,系消化道感染致病性大腸桿菌或病毒所致。傳染性強,易暴發流行。患兒每天排便十余次,呈黃水樣便,漸變綠色且酸臭,無黏液或膿血,容易發生脫水及酸中毒。應該及時隔離、糾正脫水和酸中毒,細菌性感染者應選用有效的藥物做針對性治療。 
    (4)外感腹瀉 又稱胃腸性感冒。冬季因受風寒,夏季因受暑濕都可使小兒發生胃腸功能紊亂,胃腸道蠕動增快而引起腹瀉。外感風寒所致腹瀉以鼻塞、流涕、發熱、惡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伴大便次數多而清稀為其特點,在治療外感的同時,可以適當服用收斂止瀉藥。治外感風寒可選用甘和茶、神曲茶等,治外感暑濕可選用藿香正氣水、六一散等。  
    2.非感染性腹瀉  根據病史、癥狀及檢查分析可診斷為食餌性腹瀉、癥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等。
      學步嬰兒腹瀉 多見于6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因忌油而引起腹瀉。大便每日3~4次,少數病兒每日可達10余次。一般上午次數比下午多,尤其早晨必有一次,其大便量多且干,以后幾次大便或稀薄或黏稠。除大便次數增多,其他無異常。這種腹瀉為自限性疾病,只要調整食譜,不需特殊治療也會好。 
      驚嚇性腹瀉 嬰兒因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受驚后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功能紊亂而腹瀉。以患兒驚懼不安、睡中容易驚醒為該病的特點。其便稀如水,一日數次,黃色無味,一般無須特殊治療,飲食起居多加注意即可。 
      饑餓性腹瀉 小兒因進食過少,饑餓狀態下腸道蠕動增加,腸道消化液增多,于是形成腹瀉。其特點是排便次數多而量少,為黃綠色或棕色黏液便,便中主要成分為無氣味的腸消化液。對此類腹瀉治療不要操之過急,應適當給予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多種維生素以增強體質,改善胃腸功能。 
      蛔蟲性腹瀉 蛔蟲分泌的毒素或死亡蟲體崩解產物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增強或腸黏膜水腫所引起。多發生于2~5歲小兒,每日稀瀉2~4次,多為水樣或不消化的食物殘渣,伴陣發生臍周輕度疼痛,做大便鏡檢可見蛔蟲卵。治療原則為驅蛔止瀉,蛔除瀉自止。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又稱發酵性消化不良。為進食淀粉、糖類食品過多而引起。糞便量多成堆狀或糊狀,伴有很多泡沫,有酸臭味,顏色黃綠,一日數次,并且多伴有腹脹、肛門排氣多等現象。患兒應少吃糖,多飲水,以減輕腸道負擔。同時可選服食母生、胰淀粉酶、多酶片,或用谷麥芽煎水喝,以助消化,一般在1~2天內即可恢復。 
      蛋白質消化不良 又稱***性消化不良。由于過量攝入雞蛋、魚、肉等動物蛋白質所致。大便次數不多,呈黃褐色稀水便,有奇特的臭雞蛋氣味,或伴有腹脹、惡心、嘔吐,患兒必須控制動物蛋白質的攝入,多吃蔬菜及菜湯,同時吃些山楂片,或將雞內金焙干研末吞服,還可服用胃蛋白酶、多酶片等助消化的藥物。 
      脂肪消化不良 又稱脂肪瀉過食油類食物所致。大便次數不多,顏色灰白,形狀稀如粥,帶泡沫,含有較多的奶瓣,甚至外觀呈油乳糜狀,粘在手上有油膩之感?;純罕仨毘缘们宓?,或喝點炒米茶(大米炒黃后煮成米湯),以幫助脂肪的消化與吸收。倘若因母乳喂養引起的腹瀉,而小兒生長發育并未受到影響,則喂乳可照常,待寶寶添加輔食后腹瀉會自然好轉?! ?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五) 脫水的評估   根據臨床表現、血液電解質及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判斷脫水程度、性質、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的情況。     

    [鑒別診斷]   
    (一) 生理性腹瀉   多見于6個月以下的小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生后不久即腹瀉,但除大便次數增多外,無其他癥狀。食欲好,無嘔吐,生長發育不受影響,添加輔食后大便即逐漸轉為正常。   
    (二) 細菌性痢疾  常有細菌性痢疾接觸史,大便細菌培養可以鑒別。   (三) 壞死性腸炎  中毒癥狀嚴重,腹痛、腹脹、頻繁嘔吐、高熱,起初大便為稀水粘液狀或蛋花湯樣,逐漸出現血便或呈紅豆湯樣便,具有腥臭味,重癥常出現休克。   [預 防]    (一) 提倡母乳喂養   尤其出生后最初數月內應母乳喂養。這是防治嬰幼兒腹瀉的重要措施。人乳中含有抗大腸桿菌和輪狀病毒的抗體,有較高的抗菌能力;含有乳鐵蛋白,可阻止需鐵細菌如大腸桿菌等的生長;并含有豐富的IgA,可阻止細菌粘附于腸壁對腸粘膜起保護作用。    (二) 人工喂養   要注意選擇適合嬰幼兒的代乳品,合理調配,注意飲食衛生,每次喂食前用開水洗燙食具,最好定期煮沸消毒。    
    (三) 按時添加輔食  切忌幾種輔食同時添加。    
    (四) 培養兒童衛生習慣  飯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尿布、便器、玩具和設備等的日常性消毒工作。    
    (五) 注意給予消毒隔離  感染性腹瀉尤其是埃希大腸桿菌、鼠傷寒桿菌、輪狀病毒等引起的腹瀉,傳染性很強,容易在病房內廣泛傳播,應注意給予消毒隔離。    
    (六) 注意氣候變化時的護理  避免過熱和受涼,夏天應多喂水,避免過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    
    (七) 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  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金葡菌、真菌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腹瀉。   

    [治 療]   中國腹瀉病診療方案提出治療原則為:預防脫水,治療脫水,繼續進食,合理用藥。所采取的綜合治療包括:調整和限制飲食,減少胃腸道負擔,合理用藥,控制腸道內外感染;預防和糾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加強護理,防治并發癥。    
    (一) 調整和限制飲食   腹瀉病人既有體液丟失,也影響營養的攝入,一些對比研究說明,腹瀉病兒繼續喂養,病情恢復得快,WHO小兒腹瀉治療方案中首先強調繼續喂養。   因此,對小兒腹瀉病兒一般只需調整和限制飲食:如對輕型腹瀉,停食不易消化和脂肪類食物即可;對重型腹瀉,母乳喂養者適當限制哺乳次數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暫停輔食;人工喂養者可先給米湯、稀釋牛乳或脫脂乳等,隨著病情好轉應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二) 護 理   良好的護理極為重要,對不同病因的腹瀉患兒要注意做好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急性期要準確記錄出入量,注意嘔吐、排便及排尿情況;保持口腔和皮膚清潔,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沖洗臀部,以預防尿布疹和上行性泌尿道感染;按時喂水或口服補液鹽溶液,保證輸液按要求的速度和量進行。    
    (三) 控制感染   針對病原選用不同的抗菌藥物。非侵襲性細菌所致的急性腸炎多為自限性疾病,尤其是輕癥僅用支持療法??捎诙唐趦热?,侵襲性細菌所致腸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療。較重病例在送大便培養后即開始用抗菌藥物治療。   
    1.各種致瀉性大腸桿菌腸炎  可選用新霉素、呋喃唑酮、復方新諾明、多粘菌素E、氨芐青霉素、羧芐青霉素或慶大霉素等。   
    2.空腸彎曲菌腸炎  多對氨基甙類抗生素、紅霉素、呋喃唑酮、氨芐青霉素、氯霉素等敏感,可酌情選用。   
    3.耶爾森菌腸炎  可選用慶大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或復方新諾明等。   
    4.鼠傷寒桿菌腸炎  可選用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呋喃唑酮、復方新諾明、氯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   
    5.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停用原來的抗生素以利于腸道菌群的恢復,給予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葉酸或促菌生等。   
    6.對金葡菌腸炎  可用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如新青霉素I、氯苯唑青霉素、雙氯青霉素或萬古霉素、頭孢菌素等;   
    7.偽膜性腸炎  可用滅滴靈、萬古霉素、利福平等,并根據細菌藥敏試驗進行調整,真菌可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8.對輪狀病毒腹瀉   一般只需對癥處理及液體療法,對部分病情嚴重者可酌情選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為廣譜抗病毒藥物,對RNA,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劑量每日 15~20 mg/kg,分2次肌內注射或靜脈點滴。   潘生丁在試管內有廣譜抗病毒作用,選擇性抑制病毒RNA的合成,并可影響前列腺素的代謝,從而使腸蠕動減慢,分泌減少,增加水和電解質的吸收,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劑量每日 3~5 mg/kg,分3次口服,連用3~5天。    
    (四) 對癥治療   
    1.合理使用抗腹瀉藥物   對腹瀉患兒一般不宜用止瀉劑,應著重病因治療和液體療法。僅在經治療一般狀態好轉、中毒癥狀消失而腹瀉仍頻,可試用鞣酸蛋白、次碳酸鉍或氫氧化鋁等收斂吸附劑,但腹瀉早期不用。   近年來有作者根據腹瀉發生的機制分別試用抗腸道分泌、促進腸道水分吸收、抗腸道動力及收斂止瀉等藥物:如氯丙嗪、次水楊酸鉍、消炎痛可抑制或減輕腸粘膜的分泌作用;復方苯乙哌啶、鹽酸洛哌丁胺( 易蒙停 )、654-2等可抗腸道動力、解痙止痛,用這些藥物治療急慢性腹瀉,如選用恰當,可有一定效果。   
    2.腹 脹   常見原因是缺鉀,亦可由于細菌分解糖產生氣體或中毒性腸麻痹所引起。針對病因治療,要注意及時補充鉀鹽;針刺足三里、天樞、氣?;虬纳耜I;或用新斯的明肌內注射、肛管排氣或上述數種合用。   
    3.嘔 吐   多為酸中毒和全身中毒癥狀之一,隨著脫水酸水毒糾正,病情的好轉,嘔吐逐漸停止。必要時可用嗎丁啉口服、氯丙嗪或滅吐靈肌內注射,亦可針刺內關。    
    (五) 微生態療法   是利用人體腸道正常菌群成員或其促進物質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劑,以補充和充實腸道微群落內涵,改變不正常的微群落成分,以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植侵襲,有利于控制腹瀉。   這類藥物有:促菌生、乳酸菌素、培菲康、回春生、雙岐口服液等。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菌叢失調發生的腹瀉有良好療效。    
    (六) 粘膜保護劑   腸粘膜屏障分三層:   
    1.細胞前保護層:由粘液、IgA、正常菌群組成;   
    2.細胞保護層:有腸細胞、細胞間橋、微絨毛上多糖蛋白復合物;   
    3.細胞后保護層:包括血運、淋巴,正常腸道粘膜屏障能抵御各種內、外攻擊因子,維持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小兒腹瀉的發病與腸粘膜屏障功能破壞有密切關系,因此維護和修復腸道粘膜屏障功能是治療腹瀉的方法之一。   思密達是一種較好的消化道粘膜保護劑,臨床實踐證明,思密達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均有良好治療效果,而且對引起腹瀉的病毒、細菌及其毒素具有固定清除作用;同時能幫助受損的粘膜上皮細胞修復和再生,平衡了腸道正常菌群;由于該藥不進入血液循環,無任何毒性作用,味道香甜,兒童易于接受。每日用量:1歲以下1g,1~2歲2g,2歲以上3g,分3次。將藥物倒入 20~50 ml溫水中攪勻后服用。首次劑量加倍,兩餐之間空腹服用。    
    (七) 中醫辨證論治、針灸、推拿和捏脊療法   用于輕型腹瀉或遷延性腹瀉和營養不良的患兒,均有一定療效,可酌情選用。    
    (八) 液體療法   
    1.口服補液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ORS)治療急性腹瀉脫水,取得良好效果。這是一種簡便、安全、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此種溶液適用于各種原因的、腹瀉、脫水,治療對象一般限于輕或中度脫水患者,并只用于累積損失和繼續損失的水和電解質的補充。    
    (1) 累積損失   輕度脫水口服補液量一般按 50 ml/kg計算;中度脫水 80~100 m1/kg。所需液體量要求在 4~6 小時內服完。    
    (2) 繼續損失   根據大便量和脫水糾正情況酌情增減,原則上隨丟隨補,丟多少補多少。因ORS溶液含電解質濃度較高,如含鈉 90 mmol/L,當脫水糾正腹瀉停止后應即停服,以防高鈉血癥。   按上述方法補液,如因腹瀉嚴重,脫水加重,或因嘔吐頻繁不能口服者,應采取靜脈補液治療。如完全缺乏靜脈補液條件,也可采用胃管滴入法。   在口服補液期間,應同時注意患兒日常液體需要量??诜a液過程中不禁食、不禁水,在補充累積損失的 4~6 小時中,如果由于飲用ORS液而不可能再進食飲水者,脫水一經糾正,要立即開始進食和飲水。   母乳喂養者,應讓患兒自由進乳;人工喂養者,可將牛奶適當稀釋,幼兒可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在補充繼續損失階段,一定要根據患兒要求隨意飲水。   本溶液含氯化鉀0.15%,為腹瀉的一般量,如有低鉀癥狀,應適當增加補鉀;有明顯酸中毒者,需另用碳酸氫鈉糾正。   在配制ORS溶液時,容器應清潔,要用冷開水溶解。應堅持少量多次口服,每隔 2~3 分鐘喂一次,每次約 10~20 ml,以免嘔吐影響療效。   
    2.靜脈補液  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重或腹脹者需靜脈補液。    
    (1) 第1天補液   
    1) 溶液總量  包括累積損失、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三部分。   累積損失量按脫水程度計算,輕度脫水 50 ml/kg;中度脫水 50~100 m1/kg;重度脫水 100~120 ml/kg。   繼續損失量根據具體吐瀉情況估計,一般情況下每日 l0~40 ml/kg。   生理需要量根據不同年齡需要,嬰兒每日約需 60~80 ml/kg。   為了便于應用,臨床將上述三部分概括為以下數值,可適用于大多數病例。輕度脫水約 90~12 0ml/kg,中度脫水約 120~150 m1/kg,重度脫水約 150~180 ml/kg。個別病例必要時再作較詳細計算。   
    2) 溶液種類   溶液中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溶液的比例主要根據脫水性質而定,累積損失的補液性質可按等滲脫水用 1/2 ~ 2/3 張含鈉液,低滲脫水用 等張 ~ 2/3 張含鈉液,高滲脫水用 1/3 ~ 1/5張含鈉液。   若根據臨床表現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時,可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繼續損失用 1/2 ~ 1/3 張液體。生理需要用 1/5 張或含鉀生理維持液。   3) 輸液速度   主要取決于脫水程度和繼續損失量和速度。可分階段進行,首先補充累積損失量,然后補充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量。    
    擴 容:   對重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先用2:1等張含鈉液 20~30 ml/kg,于 30~60 分鐘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環和腎臟功能。適合于任何脫水性質的患兒,對中度或中度以上脫水無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不需要擴容。    
    繼續補充累積損失:   擴容后根據脫水性質選用前述不同溶液( 扣除擴容液量 )繼續靜脈滴注;本階段應在 8~12 小時內完成,滴速應稍快,一般為每小時8~10 m1/kg。    
    補充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   脫水糾正后,只需補充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蓪⑦@兩部分液體混合一起,在12~16小時滴完,每小時約 5 ml/kg。 在液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治療后的反應,隨時調整液體的成分、量和滴速。若經過累積損失的補充以后,吐瀉已止,病人情況好轉,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兩部分,可酌情減少或改為口服。   
    4) 糾正酸中毒   中度以下酸中毒一般無須另行糾正,因為在輸入的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堿性溶液,而且經過輸液后循環和腎功能改善,酸中毒亦隨之糾正。   對重度酸中毒可另加一部分堿性溶液,提高 二氧化碳結合力 5mmol/L ( 10vol% ),如給5%碳酸氫鈉 5 ml/kg 或11.2%乳酸鈉3 ml/kg即可。   
    5) 補 鉀   原則是見尿補鉀。一般情況下在治療開始前6小時內排過尿或輸液后有尿即可開始補鉀。一般患兒按每日 3~4 mmol/kg(相當于氯化鉀每日 200~300 mg/kg),缺鉀癥狀明顯者可增至每日 4~6 mmol/kg( 約相當于氯化鉀每日 300~400 mg/kg )??煞执慰诜?,每4~6小時一次。   不能口服者給靜脈滴注,靜脈滴注濃度一般不超過0.3%,滴速不宜過快。   合并營養不良、長期腹瀉或重度脫水患者的鉀損失量較多,輸液后血鉀更易低落,更應注意及時補鉀。一般補鉀3~5日,嚴重缺鉀病例應適當延長。   
    6) 補鈣與補鎂   一般患兒不必常規補鈣,對合并維生素D缺乏癥,長期腹瀉及營養不良的患兒應適當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在輸液及糾正酸中毒過程中如出現抽搐,可給10%葡萄糖酸鈣 5~10 ml靜脈緩注,必要時重復使用。   個別患兒抽搐用鈣劑無效,應考慮低鎂血癥的可能,可測血清鎂,并用25%硫酸鎂每次 0.1~0.2 ml/kg,深部肌內注射,每日2~3次,癥狀緩解后停用。    
    (2) 第2天及以后的補液   經第1天補液后,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已基本糾正,主要是補充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量,繼續補鉀,供給熱量。其補液量和方法可按前述原則進行。   (九) 遷延性腹瀉和慢性腹瀉的治療   二者常伴有營養不良,病情較為復雜,要注意尋找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重點是調整飲食,增加營養,控制感染,加強護理。   ① 調整飲食,母乳喂養兒暫停輔食,待病情好轉后,逐漸增加輔食;人工喂養兒可喂酸乳或短時間應用脫脂乳,必要時靜脈滴注氨基酸制劑或胃腸道外全營養液,隨著病情好轉逐漸過渡到一般飲食。  ?、?有雙糖酶缺乏時,暫停喂糖類和乳類,改用豆制代乳晶。   ③ 對腸道內特異性細菌感染及小腸細菌過度增殖可選用適宜抗生素,但切忌濫用抗生索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有腸道菌群失調者,可用微生態療法。   ④ 積極治療各種并發癥;補充各種維生素;有貧血者給鐵劑、維生素B12或葉酸,必要時多次少量輸血或血漿;有鋅缺乏者補充硫酸鋅或葡萄糖酸鋅制劑。  ?、?中醫辨證施治療效較好,亦可配合推拿,捏脊或針灸療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不卡 | 东方四虎av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电影|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高清| 东北寡妇特级毛片免费|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被公疯狂玩弄的年轻人妻| 日韩系列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导航|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JJZZJJZZ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AV无区亚洲AV麻豆|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日韩|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国产性色的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网站WWW污污污网站|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 草裙社区精品视频播放|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 久久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伊|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日韩|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