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找不嚴謹之說法中,我們不得不提到對于下肢帶運動非常重要的肌肉——髂腰肌。 還是要修改今后教學中的說法: (原):不宜強化髂腰肌 (修正為):不宜強化髂腰肌遠固定收縮 在我們分析這塊肌肉之前,我想問一些問題,你只需要說是或不是就可以了。 1. 在日常生活中髖屈肌是不是很重要?(上樓梯是否用到髖屈肌?各種體育活動是否也會用到髖屈肌?) 2. 運動員髖屈肌是不是很重要?(跨欄、跳高、跳水、短跑、三級跳、籃球、散打……“不用再寫了,這是在考我奧運會項目” 3. 老年人髖屈肌重要嗎?(如果注意到,你會覺得這老頭步態咋那變扭呢……邁不開步……) 4. 偏癱患者髖屈功能重要嗎?(抑制模式、代償模式、如何建立實現正確的運動模式,髖屈肌……) 5. …… 如果你覺得重要,那就回答是。 如果是,那么髖屈肌中,髂腰肌是不是一塊比較重要的肌肉?請回答是或不是。 如果你回答是,那么既然重要,那么為什么不宜強化呢?這是一塊多么重要的肌肉啊。 可能你的第一反應就是,強化髂腰肌會讓骨盆前傾,所以不可以去強化。沒錯,你回答的并沒有錯,只是不嚴謹。那你看看在練習下腹的時候,有沒有被練到這塊肌肉,如果你曾經是優秀的運動員,你的教練在你的腳下放上25公斤的杠鈴片,讓你去練習。你現在的下腹很漂亮,但你的髂腰肌也很強。 可能這么舉例你會有些覺得不恰當,沒關系。我們從各方面來分析一下。 解剖學分析(不同版本解剖書中會有微不同) 髂腰肌:(位于腰椎兩側和骨盆內面,由腰大肌和髂肌組成。) 起點:腰大肌,第十二節胸椎和第一至五腰椎體側面及橫突。髂肌:髂窩 止點:股骨小轉子。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腰叢之肌支。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和外旋。 遠固定,一側收縮,使軀干側屈,兩側同時收縮,使軀干前屈和骨盆前傾。 這里,我們再看一下使髖關節屈的作用肌都有哪些。 使髖關節屈的作用肌,主要有髂腰肌、股直肌、恥骨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各肌的拉力線從髖關節冠狀軸的前方跨越,近固定收縮時,使髖關節屈;遠固定收縮時,使骨盆前傾或體前屈。
懸垂舉腿、高抬腿、前踢腿、仰臥起坐、仰臥抬腿…… 日常生活行為分析: 髖屈肌群在日常生活中,充當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們的走路、跑步、爬山、上樓梯、上車,等等……都需要運用。髂腰肌的重要不用再提。而在日常生活中,產生這些動作的肌肉收縮又是什么呢?大多數運動中,髂腰肌是近固定下的收縮運動。所以,運動下肢帶髂腰肌是十分之重要的。 說到姿勢,并非很多人都在骨盆前傾位下。(關于骨盆姿勢問題在之后的骨關節及疼痛相關文章中再詳細分享。) 運動學生物力學分析: 在身體仰臥位膝關節伸直時,腰大肌收縮牽拉腰椎,從而有一些人會因腰大肌產生對腰椎的負荷而產生疼痛。關于如何詢證評估疼痛是否來自腰大肌,見《對軟組織疼痛問題深入探討:尋找此刻疼痛產生原因(系列)》 當屈髖屈膝并有支撐的時候(注意是有支撐的時候),腰椎椎曲發生一些改變,此時腰大肌放松。(同時你要注意的是,髂腰肌近固定收縮的時候,可以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負重懸垂舉腿就是一種強化的模式。) 這時,我們不得不說一下關于運動控制之骨盆前傾與后傾的幾種模式(關于姿勢控制之骨盆,在疼痛中會有涉及。注意,不是姿勢控制下)。這個有助于你對髂腰肌的學習和運動康復的訓練。 模式一:脊椎前屈下之骨盆前傾模式 仰臥起坐過多會造成骨盆前傾。體前屈,超過脊椎前屈正常活動度終末位,骨盆代償形成前傾,此時髂腰肌遠固定收縮模式。繞關節的額狀軸在矢狀面上向前轉動,恥骨聯合向前下轉動,骶骨背面朝上轉動。 模式二:脊椎后伸下之骨盆前傾模式 脊椎后伸骨盆沒有穩定控制時,會骨盆前傾。為獲得更多后伸,通過骨盆前傾增加腰曲,也就是說腰5骶1后關節間隙更加減小,下位脊椎上關節突嵌入上位脊椎下關節突內。骶骨角增加。 ![]() 模式三:脊椎后屈下之骨盆后傾模式 脊椎運動在中線的后屈運動,伴隨腰椎曲度變小,腰骶維持身體整體平衡,其代償運動形成后傾。如坐姿脊椎后屈排列。 ![]() 模式四:脊椎后伸下之骨盆后傾模式 脊椎后伸至體后屈時,骨盆后傾繞關節的額狀軸在矢狀面上向后轉動,恥骨聯合向前上轉動,骶骨背面朝下轉動。如:體后屈 ![]() 故,不同動作下對髂腰肌有不同之作用。(關于骨關節相關問題,見《對各部分骨關節問題深入探討——尋找正確排列技術操作(系列)》)。肌肉固定收縮模式及脊椎體位,是運動康復中需要重點選擇的,尤其是在機械性疼痛下。因為髂腰肌的遠固定收縮,一側收縮,使軀干側屈,這是在冠狀面的運動。所以,就產生對于脊柱側彎問題方面產生了一些理想化想法——通過強化髂腰肌來進行脊椎側彎的運動康復。但是,我們通過力學分析一下,髂腰肌的遠固定收縮,是否真的對于脊椎側彎有實質的作用。簡述這個問題,(關于骨關節相關問題,見《對各部分骨關節問題深入探討——尋找正確排列技術操作(系列)》或脊椎側彎專題技術中會有詳細的技術實操對照論證及研究報告) ![]() ![]() 髂腰肌中的腰大肌在腰椎體的側面及橫突前方約1/4位置上,其纖維起于橫突、椎間盤及臨近椎間盤的椎體上下緣。呈向下向外形成腱,并跨越骨盆邊緣止于股骨小轉子。腰大肌主要之功能是屈髖,在屈髖時腰椎提供了堅強的穩定基礎。但腰大肌本身對腰椎沒有內在作用。原因在于其纖維過于靠近腰椎的運動軸線,而不能產生力矩使腰椎側彎。所以,通過髂腰肌進行脊椎側彎的訓練的說法是一個誤區。使脊椎側彎發生改變的主要作用肌并非是腰大肌。(注意,肌肉產生動作一定要去分析其力學作用關系。產生動作作用肌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對力學比較熟悉,下面圖片,可以讓你去做一道學生時代的力學試題。 ![]() 過緊不等于過強!!! 在國內一些翻譯的書籍中或一些培訓中,你總能聽到有的老師在說,髂腰肌過強。強——強、弱——弱(交叉綜合征) ![]() 難道髂腰肌真的過強嗎? 我更覺得用緊這個詞更為合適。用“強”這個詞,會給從業者一個誤區,那就是肌力強。肌力真的強嗎?同樣,“弱”真的弱嗎? 從業者一定要清楚,張力與肌力的不同。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他們會這樣告知,評估時說“你豎脊肌太(強)緊了,要拉伸”訓練核心時出現腰痛又說“你豎脊肌太弱了,應該強化。”,其實你已經矛盾了。其實,關于這塊肌肉,對于肌力、肌耐力應該是要強化的,但一定要控制其張力。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豎脊肌是長時間處于離心緊張被拉長的狀態。見(對軟組織肌肉深入探討——尋找不嚴謹之說法(三)) 你會想到那些屈髖功能異常的群體,他們會呈現出什么個樣子。 髂腰肌應該采用牽伸的,牽拉髂腰肌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是一個真好的方法(對于髂腰肌遠固定收縮)。但,你應該去幫助更多的人去強化髂腰肌,強化髂腰肌近固定下的收縮訓練。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髖屈能力,這一點很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預防中老年人跌倒髂腰肌是一塊很重要的肌肉。 這篇僅僅針對髂腰肌而分析。在以后的《有關肌肉組合之關系與效率——提高專項功能訓練》我們再詳細分析分享對軟組織肌肉深入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