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菜的分類、特點及代表菜 發布時間:2013-06-12 瀏覽量:163次 消息來源:| 山西菜由太原菜、晉南菜、晉北菜和上黨菜四路地方風味組成,而以太原菜為主要代表。
晉南菜以臨汾、運城為代表,該地區生活食俗與陜西中部相近,口味偏重于辣、甜,烹制技法多用熘、炒、氽、燴,代表名菜有:“拔絲葫蘆”、“油納肝”、“糖醋雞卷”,“醋熘肉片”等。
上黨菜以上黨盆地(中心長治)和晉城菜為主,此地生活習俗與豫北地區相仿,菜肴烹制擅長熏、鹵、燜、燒,代表名菜有:“燒大蔥”、“芙蓉雞”、“醬汁鴨子. ![]() 晉菜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特別是在晉商的帶動下,晉菜眾取所長,體系優異,風行一時,一批晉菜也曾走出娘子關,歷史上晉菜影響勢力強勁,歷史輝煌,曾讓三晉人民引以為榮。 晉菜的基本風味以咸香為主,甜酸為輔。晉菜選料樸實,烹飪注重火功,成菜后講究原汁原味,擅長爆、炒、熘、煨、燒、燴、扒、蒸等多種烹飪技法。地域特點明顯,風味特色各異。菜點可分為南、北、中三派。南路以運城、臨汾地區為主,菜品以海味為最,口味偏清淡。 ![]() 北路以大同、五臺山為代表,菜肴講究重油重色。 中路菜以太原為主,兼收南北之長,選料精細,切配講究,以咸味為主,酸甜為輔,菜肴具有酥爛、香嫩、重色、重味的特點。 晉中菜是以省城太原為中心,兼蓄明清兩代商業較為發達的太谷、平遙、祁縣等地的錢莊、票號等大字號的私家菜肴烹飪技藝,并吸納了其他菜系(主要是魯菜)的烹飪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地方特色菜肴。 還有一種按地域的分法:晉中菜、晉南菜、上黨 晉南菜以臨汾、翼城等地為代表,菜的口味偏重于辣、甜、微酸,擅長的烹飪方法有熘、炒、氽、燴和湯汁菜肴的制作。 上黨菜是以上黨盆地的長治和晉城為代表,菜肴口味與豫菜有些相近,菜肴擅長熏、鹵、燒、燜等技法。 晉北菜則以大同、忻州等地為代表,由于地域上的特殊位置,形成了以燒、烤、燉燜、涮等獨特的烹飪方法。口味偏重,油厚咸香是晉北菜的典型特點。 此外還有以五臺山為代表的齋菜系列則是以當地盛產的臺蘑、各種菌類植物以及蔬菜為主的佛家菜肴,體現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齋菜特點,受到了餐飲界人士很高的評價。 ![]() 即使如此細分,也很難涵蓋晉菜所有的特點。比如晉中菜系中,根據烹飪技法和菜肴特點,又可以分為“行菜”和“莊菜”兩個大類。“行菜”也稱之為“市井菜”,泛指在社會餐飲行業中廣為流傳的常見菜肴。其特點是用料廣泛,烹飪手法多樣,講究成菜后的造型,是飯莊、酒樓、驛站日常經營的大路菜肴。而“莊菜”與“行菜”不同,主要是指源于晉中地區的富商巨賈、錢莊票號、官宦世家以及官府等特殊場所專供自己享用的菜肴通稱。“莊菜”的廚師是這些大富商們從各地聘請來的名廚,用來伺候東家、掌柜以及接待業務關系較為密切的往來客商,烹制的菜肴極為講究,用料也極為考究,制作精細,注重養生保健,是晉菜傳統菜肴中不可多得的精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