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
□鄧學忠 云南省祿豐縣和平鎮小學
牽掛別人是一種快樂,被別人牽掛是一種幸福。
記得去年5月初,岳父趕馬拉糞,馬受了驚嚇,翻車,岳父從馬車上摔下來,導致左手前臂骨頭斷裂,村醫簡單包扎后,岳姐開車及時將岳父送至縣醫院,醫生初步檢查,情況嚴重,無法治療,建議立即轉送昆明或楚雄醫治。當天便送到楚雄。
第一時間聽到岳父的手受了重傷的消息,我很吃驚。沒有和妻子商量,我決定拿出二千元,救急當下。當月的工資未到,之前積攢的錢全部湊岳姐家買房,跟朋友借了錢。第二天,岳姐夫要送錢去楚雄,讓他無論如何來拿錢。
過了幾天,妻子倒班休假回來,告知錢的事。妻問:“是借還是給?”“當然是給。” “你怎么那么舍得?”“他可是你爸!”“不是你爸嗎?”“我爸在清水河(我老家的村名)。”妻嘿嘿一笑,說:“給個千把就行了,這個月可怎么生活?”我對妻說:“姐和你爸分家不久,她們又剛在縣城買了房子,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錢。幫人就應該幫在最需要的時候。再說,我們的房子是你哥借錢幫我們建的,人家早已幫我們在先。我是真誠的,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盡點微薄之力,是應該的。至于生活,工資來了,還掉借的2千,還剩2百多元,看來這個月又要過緊日子了。以后得積攢一點錢,你家我家,老的老,小的小,“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的發生什么意外,的確需要錢。平時不節省,臨時需要怎么辦?”聽了我的一番話,妻不再言語,以示同意。
后來,岳父出院回家療養,去看他,他多次提到還錢的事。我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那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你得給我們這個機會。你醫治了那么多錢,受了那么多痛,區區兩千塊錢算得了什么?如果你真的堅持要還,就給我姐,他們買房,正是需要錢的時候。”
去年春節,妻子在一家私企打工,沒放假。我帶著女兒回岳父家,聽說村里有人得了乙肝,看著他們憂心忡忡的樣子,想到他們家買房,再想想岳父是個廚師,附近幾個村子辦紅白喜事,幾乎都請他去掌勺,于是,我毫不猶豫地說,我的醫療卡上還有1千多塊錢,去縣防控中心打乙肝疫苗,打進口的。岳母、岳姐、岳哥都說不愿意,經過我再三勸說,一家人終于同意了我的提議。約好了日子,我回到家里。
妻子倒班休假回來,和她說了此事,她很吃驚。說:“你怎么這么大方?還打進口的,那么貴?”我回答:“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花點錢是小事,重要的是,只要他們身體健康就好。”
約定日子的頭天,我提醒岳姐夫婦帶上父母孩子盡量早一點到縣防控中心打針。第二天凌晨5點,我再次提醒,城里見。我帶著女兒在防控中心等了很久,他們才到,原來他們從家里準備了一些蔬菜,又走錯了路,我自嘲道:“你們開車還不如我騎摩托快。”檢查結果出來:岳哥及其女兒已有抗體,岳姐及其兒子有微弱抗體,岳母沒有抗體。醫生建議:岳母需要打三針,其余的打一針加強針即可。打了針,我去藥店為他們用卡開了一些常用藥,提議去館子吃飯,岳母一家堅持去岳哥租住的房子里自己煮吃。我知道他們不想讓我破費,心里想些什么,便順從了他們。吃飯時,我再三叮囑岳姐,一定要按時送岳母去打剩余的針水。一個月后,又過兩個月,我提前打電話提醒岳母去打針。
妻子總是說我,對別人好,對自己太苛刻。看看衣柜里的衣服,絕大多數是妻子和女兒的,我的則屈指可數。每當妻子讓我買衣服時,我總是說,衣服還好的,還能穿的。我常常淡定地說妻,心靈的美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要心存感激,有一顆感恩的心。做人就該做個好人,心里有他人,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你不是看到了:去親戚朋友家,人家那么熱情款待,我們也應該禮尚往來,否則就是不厚道。再看看女兒,幾乎天天逼著我們要錢要物,要這要那。她就是我們兒時的影子,我們那時也是如此這般吧。兒女長大了,父母則老了,卻從來不會輕易開口跟兒女要錢,提要求。所以,我們做兒女的,要主動一點關心他們。興許是受我的影響,或許是本性使然,每次母親來,只要我不在家,妻子都會給她一些錢或是買點東西給她,逢年過節就更不用說。如果我在家,妻會搓搓手指,暗暗提醒我給母親錢。有時,妻和我都會給母親錢。
母親經常向村里的人說妻子對她的好,村里的人也都津津樂道:你家婆媳之間,那么親密,那么融洽,比親生的還親。看到妻和媽的和諧關系,再聽聽村里人羨慕的話語,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由此,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和妻子結婚之前的約法三章:一、你可以對我不好,但必須對我的父母好,因為我是父母最大的希望,他們都很善良,也希望我找個善良的人;二、我們都彼此善待對方的父母和家人,不要讓他們感覺自己生養的才親;三、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要挺住,白頭偕老,過一輩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每個細胞都是健康的,每個家庭都是和諧的,我們的社會也必然是和諧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