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理財中的財富黑洞大洋新聞 時間: 2013-07-17
中國人愛存錢、愛黃金、愛買房。殊不知,這些“理財”的渠道如果運用不當,就會成為悄悄吞噬你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的“財富黑洞”。 1、定期存款,越存越窮 有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2年間,中國物價累計增長為31%,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為4.14%。如果在1990年在銀行定存1000元定存,在今天能提取的利息和本金共計3716元左右。然而,1990年的1000元錢絕對是一筆巨款,三線城市的一套帶院子的平房售價也只有3000元。 為什么把錢放到銀行定存,實際購買力會減少這么多?這些錢都去哪兒了?銀行通過利率重新分配金融資本,通過利率杠桿,銀行債權人(存款人)的財富被銀行轉移給債務人(借貸者)。通過利率杠桿,那些通過銀行借錢周轉的生產者的成本越來越低,而存款人的財富實際價值被轉移給生產者。因此,根據理財規劃師的建議,人們存在銀行的活期+定期存款最好不要超過家庭資產(刨去不動產)的30%。 2、莫被保險算計你的財富 今年33歲的徐菲在2010年購買了一款終身壽險,每年繳納6000元錢,連續繳納10年。達到55歲退休年齡后,每年大約可獲得2.4萬養老金。但是,在未來20年,假定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為最低3%,在25年后2.4萬元每年的養老金,其實際價值不到今天的1萬元。而現在每年6000元的保金,25年后的實際價值增加到1.5萬以上。 在那些主打抗通脹的分紅險中,背后的邏輯是,分紅來源于保險公司的經營收益。然而保險公司的成本很高,第一年的時候保險銷售員可以獲得保費30%左右的提成,未來按這個比例每年遞減,“實際上自己的投資究竟有多少呢?”理財專家提醒,實際上無論是哪種保險,在通脹中所具有的第一個優勢是保本,其次是長期和穩定。為了分紅和抗通脹而購買的保險可能最終都會掉入財富黑洞。 3、黃金只是貴金屬,切勿迷信黃金能 保值 巴菲特研究了過去幾十年黃金的價格漲跌后說:“相比較黃金,我更傾向選擇那些可以產生實際生產力的投資”,而黃金顯然不在其中。 據資料顯示,100年前的五兩黃金可以在北京購買一套中等水準的四合院,按照今天的價格計算,五兩黃金折合人民幣76384元,估計只能買四合院的一個平方。 黃金并不是不能買,關鍵是購買黃金的價位。在1000美元/盎司以上購入的黃金,從黃金的歷史走勢上看,它能幫你抵御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4、買房不如投資,200萬買房一年損 失10萬 “我買一套200萬元的房子,一年下來,增值收益5%,房租回報2.5%,去掉各種費用,我只能獲利14萬元。而這筆錢用來投資,保守估計獲利24萬元。”理財經理周全說。 在過去的十年,房價是最堅挺的抗通脹利器,但是拉長時間,對比國內外的房價走勢可以發現,依靠房子來抵御通脹也是不現實的。事實上,過去十年房價的瘋長并不普遍。在這十年間購房者可以通過買房來獲得高收益,當房價逐漸趨于穩定,這個時候選擇投資房產,可能會讓你在不知不自覺中損失掉很多錢。 當中國購房者不能通過房價上漲實現高收益時,是否可以享受到房子的租金收益呢?同樣以周全的房子為例,月租5000元,售價約200萬元,每年房租回報率(月租金×12/購房總價)不考慮物業采暖維修,以及銀行貸款利息等費用,最終的年收益只有3%。如果用分析股票投資價值的指標市盈率來計算,周全的房子的“市盈率”就是33.33倍(33.33年才能收回成本)。“市盈率”偏高,也不能算一只好“股票”。 (和 訊) |
|
來自: 東泰山人 > 《生活學\家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