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藥酒 [配方] 石斛60克,丹參、當歸、川芎、杜仲、防風、白術、黨參、桂心、五味于、白茯苓、陳橘皮、黃芪、懷山藥各30克,干姜、牛膝各45克,炙甘草15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 將前17味共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益氣活血、祛風散寒、舒筋通絡。 [主治] 腳氣痹弱、筋骨疼痛。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20毫升,漸加至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 引自《圣濟總錄》。牛膝丹參酒方(腳氣) 102. 藥酒 [配方] 牛膝、丹參、薏苡仁、干地黃(生)各250克,五加皮、白術各150克,側子(炮)、萆解、赤茯苓、防風各120克,獨活、石斛各180克,茵芋葉、桂心、天雄(炮)、人參、川芎、石桶葉(炙)各90克,細辛、升麻各60克,磁石(鍛、酒淬七遍)500克,生姜150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 將前22味細坐,入布袋。置存器中,加入白酒,密封(勿令通氣),浸泡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益氣血、祛風濕、溫經散寒、舒筋通絡。 [主治] 腳氣,入冬即苦腳痹弱;或筋骨不能屈伸,皮膚麻痹不仁、手腳脂(趾)節腫滿悶,或四肢腫、腰脛直。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服10~20毫升,日服 5次,常令酒氣相續。不飲酒者,頻頻少服,以知為度。 [附記] 引自《圣濟總錄》。《普濟方》方中前4昧劑量各為15克,細李、升麻備改為90克。余同上。金牙酒(腳氣屈弱) 103. 藥酒 [配方] 金牙、牛膝、石斛各90克,細辛、茵芋、炮姜、防風、蛇床子各30克,干地黃、制附子、莽草各6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 將前11味細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天后,過濾去法,即成。 [功用] 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主治] 腳氣屈弱、言語賽澀。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5~30毫升.日服3次,或食前隨性溫服之。 [附記] 引自《圣濟總錄》?!镀諠健方鹧谰疲歇毣?50克,茵芋用量為60克,余同上。 104.防治凍傷酒 藥酒 [配方] 紅花、干姜各l8克,附子(制)12克,徐長卿15克,肉桂9克,60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 將前5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 預防凍瘡。 [用法] 口服。每次服8—15毫升,日服2-4次。于嚴寒季節服,1劑即可。 [附記] 引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姜椒酒(凍瘡) 105.藥酒 [配方] 鮮生姜、花椒各100克,95%乙醇300毫升。 [制法] 將生姜切片,與花椒同登容器中,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3-5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溫經散寒。 [主治] 凍瘡。 [用法] 外用。涂擦患處,每日涂擦2-3次。 [附記] 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石斛浸酒方(腳氣痹攣) 106. 藥酒 [配方] 石斛、丹參、五加皮、茵芋各75克,側子(炮)、秦艽、山茱萸各60克,桂心、川芎、獨活、黃芪各45克,川牛膝60克,杜仲、陳橘皮各30克,薏苡仁50克,日前、當歸、川椒各45克,鐘乳粉120克,炮姜30克,白酒4500毫升。 [制法] 將前20味細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祛風除濕、溫經散寒、益氣活血、化痰通絡。 [主治] 腳氣痹攣、風虛腫滿、不能行履。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溫服lO~15毫升,日服3次。 [附記] 引自《太平圣惠方》牛膝酒方(腳氣) 107. 藥酒 [配方] 牛膝、側子(炮)、丹參、山茱萸、蒴翟、杜仲、生石斛各60克,防風、蜀椒、細辛、獨活、秦艽、桂心、薏苡仁、川芎、當歸、白術、茵芋(炙)各45克,五加皮(炙)75克,炮姜30克,白酒4500毫升。 [制法] 將前20味搗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祛風溫經、活血通絡。 [主治] 腳氣濕痹不仁、腳弱不能行聲。 [用法] 口服。初服10毫升,稍加以知為度,日服 2—3次。患者目昏頭旋者,服之最佳。 [附記] 引自《太平圣惠方》。生地黃酒(腳氣腫滿) 108. 藥酒 [配方] 生地黃(干品)、牛蒡子各500克,杉木節、牛膝各150克,丹參60克,大麻仁250克,防風、獨活、地骨皮各90克,白4500毫升。 [制法] 將前9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涼血活血、祛風除濕。 [主治] 腳氣腫滿、煩疼少力。 [用法] 口服。每次食前溫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 引自《普濟方》。金牙酒(祛風解毒) 109. 藥酒 [配方] 金牙、細辛、茵芋、防風、制附子、炮姜、地膚子、蒴翟、干地黃、升麻、人參各60克,牛膝、石斛各90克,獨活180克,白酒3500毫升。 [制法] 將的14味細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祛風解毒、溫經散寒。 [主治] 風毒腳氣、上攻心脾、口不能浯。 [用法] 口服。不拘時,隨量飲之,常令酒氣相續為妙。 [附記] 引自《圣濟總錄》。酸棗仁酒(腳氣疼痛) 110. 藥酒 [配方] 酸棗仁、黃芪、赤茯苓、羚羊角、五加皮各90克,干葡萄、牛膝各150克,天門冬、防風、獨活、桂心各60克,大麻仁250克,白酒4500毫升。 [制法] 將前12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益氣清肝、怯風除濕,養心安神。 [主治]腳氣疼痛。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5-30毫升,日服3次,或隨性溫服之。 [附記] 引自《普濟方》。奉方還有光澤肌膚、潤養贓腑之功,故可用于潤膚、保健之用。側于酒(益氣血) 111. 藥酒 [配方] 側子(生用)、生姜各150克,丹參、牛膝、石楠(炙)、獨活(炙)各180克,金牙(碎)、磺石、生石料{干品240克)各500克,草解、生吳榮萸、生地黃(干品240克)各300克,防風、茯苓各120克,五加皮、薏苡仁各30克,茵芋(炙),川椒(汁)各15克,桂心、天雄(生用)、人參、川芎、當歸、白術、細辛各60克,白酒9000-10000毫升。 [制法] 將前25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法,即成。 [功用] 益氣血、祛風濕、溫經散寒。 [主治] 腳氣.春夏發,入秋腫消氣定,但苦腳弱,不能屈仲,足上不仁,手指脹問,不得屈伸,四肢,腰背皆廢。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毫升,量性多少稍加,以痹為度,日服2—3次。 [附記] 引自《外臺秘要》。婦女服,去石桶;服此藥酒,須更灸三里、風市、伏菟穴,以泄毒氣。忌食豬肉、冷水、醋物、生蔥、桃、李、雀肉、生菜、蕪荑等。側子酒(溫經散寒) 藥酒 112.[配方] 側子(制),牛膝、川續斷各150克,桑根白皮、白術、生姜各200克,五加白皮、丹參各180克,細辛、桂心各120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 將前10昧細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6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溫經散寒、舒筋活絡。 [主治] 腳氣。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川知為度,日服2次。 [附記] 引自《醫部全錄》。禁忌同“雀氏例子酒” 側子酒(活血通絡) 113. 藥酒 [配方] 例子(炮裂、去皮臍)、獨活各60克,石斛、秦艽、紫蘇(莖葉)、當歸、白術、威靈仙、黑豆(炒香)各30克,仙靈脾、防風、赤茯苓、黃芩、漢防已、桂心、丹參、川芎各10克,川椒、細辛各15克,薏苡仁50克,白酒300毫升。 [制法] 將前20味細剿,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溫經散寒、怯風除濕?;钛ńj。 [主治] 腳氣、緩弱無力疼痛、不遂行李。 [用法] 口服。每于食前,隨性溫服。 [附記] 引自《圣濟總錄》。白癜風藥酒 藥酒 烏蛇天麻酒——原名“烏蛇浸酒” 114.[藥物組成]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微黃)六兩 防風(去蘆頭)二兩 桂心二兩 白蒺藜(炒,去刺)二兩 天麻二兩 五加皮一兩 羌活三兩牛膝(去苗)二兩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三兩 熟干地黃四兩 [功能主治] 治風及白癜、紫癜: [用法用量] 每日三次,每次溫飲一小盞。 [制備方法] 上藥細剉,生絹袋盛,以無灰酒二斛,于瓷甕中浸,密封七曰。 [注意事項] 忌毒滑物、豬、雞肉。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 菖蒲醞酒 115.[藥物組成] 菖蒲(九節者,去須節,米泔浸,切)一斤 天門冬(去心)一斤 天雄(炮裂,去皮、臍)露蜂房(微炒)一兩 苦參一斤黃芪(炙、剉)八兩 獨活(去盧頭石斛(去根)各五兩柏子仁(生用)二升蛇蛻皮(微炙)長三尺 天蓼木(剉)二兩 [功能主治] 治白駁舉體斑白,經年不差。 [用法用量] 每次溫服四至五合,每日三次。另煮昌蒲并藥滓,取湯淋洗患處尤佳。 [制備方法) 上十六味,粗搗篩,用水二石五斗,煮菖蒲等取汁,—石以釀—石二斗秫米,蒸醞如常法,用六月六日細曲于七月七日釀酒,酒成去糟取清,收于凈器中,密封。 [資料來源] 宋,《圣濟總錄》麻風藥酒 藥酒 牛膝烏頭酒——原名“牛膝酒” 116.[藥物組成] 牛膝 石楠 烏頭(去皮) 天雄(去皮) 茵芋各二兩 細辛五分 [功能主治] 主八十三種風著人頭,面腫癢,眉發隕落,手腳拘急不得行步,夢與鬼神交通,或心煩恐怖,百脈自驚,轉加羸瘦等,及治風癲宿游。 [用法用量] 每次服半合,服之即吐下,強人每日三次,老、小每日一次,不知稍加。 [制備方法] 上六味切細,用酒一斗二升漬之,春秋浸五日,夏浸三日,冬浸七日。 [注意事項] 禁房室及豬肉等。 [資料來源] 唐·《千金翼方》 艾蒿酒 117.[藥物組成] 艾蒿(切)一握 [功能主治] 治大風癩病,身體面目俱有瘡,惡汁自出,及諸魚骨鯁在喉中。 [用法用量] 溫服。每次少量,常令醺醺然。 [制備方法] 上藥以水煎取濃汁,拌曲米,釀酒,候熟,去滓取清酒?;蛏纤幱盟聘饕槐K,煎至八分。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 商陸酒 118.[藥物組成] 商陸根(削去皮,剉)二十五 [功能主治] 治癩大風,眉須墜落,筋脈拘急,肢節緩弱,手足痹,及風水水腫,癥癖,酒癖。 [用法用量] 每次溫服三至五合,白日二次,夜—次。 [制備方法] 上藥用水一石五斗,煮取八斗,去渣浸細曲十五斤,炊黍米—石,醞如常法,酒熟即可。 [注意事項] 忌大肉。宜食鹿肉羹。 [資料來源] 宋·《圣濟總錄》 蝮蛇酒 119.[藥物組成] 活蝮蛇—條 [功能主治] 治惡瘡諸瘺,惡風頑痹癲疾。 [用法用量] 每服數杯,當身體習習而愈。 [制備方法] 上藥同醇酒—斗,封埋馬溺處,周年取出,蛇已消化。 [資料來源] 明·《本草綱目》 枳實獨活酒 120.[藥物組成] 枳實三升 獨活 蓯蓉 黃芪 秦艽各四兩丹參 蒴藿各五兩 松葉(切)一升 [功能主治] 治瘙癢皮中風虛。 [用法用量] 每次服二合,每日二次,逐漸增加劑量。 [制備方法] 上八味切細,以酒二斗浸六宿。 [資料來源] 唐·《千金要方》 苦參蜂房酒 121.[藥物組成] 苦參二斤 露蜂房(炙)五兩 [功能主治] 白癩。 [用法用量] 飯后服,每次一合,每日三次,逐漸加至三合,以差為度。 [制備方法] 上二味切細,以水三斗,法曲二斤,和藥同浸,經二宿,絞去滓,煮黍米二斗,按常法釀酒,候熟壓取酒。 [資料來源] 唐·《外臺秘要》 白癩酒 122.[藥物組成] 苦參五升 露蜂房(炙)五兩 猬皮(炙,剉之)一具 曲三升 [功能主治] 白癩。 [用法用量] 飯后飲服,每次三五合,逐漸增加劑量,以知為度。 [制備方法] 上四味藥細切,以水三斗五升,同藥漬四宿,去渣,煮米二斗,如常法釀酒。 [資料來源] 唐·《外臺秘要》 露蜂房酒 123.[藥物組成] 露蜂房五兩 苦參四斤 [功能主治] 烏癩。 [用法用量] 每次服三至五合,每日三次,稍增無妨。 [制備方法] 上二味剉細,用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浸曲四斤半,炊黍米二斗,如常釀酒。 [資料來源] 宋·《圣濟總錄》 蠻夷芎勞酒——原名“蠻夷酒” 124.[藥物組成] 獨活 丹參 擇石 干地黃各一兩 附子 麥門冬各二兩 白芷 烏喙 烏頭 人參 狼毒 蜀椒 防風 細辛 礬石 寒水石牛膝 麻黃 川芎 當歸 柴胡 芍藥 牡蠣 桔梗 狗脊十金翼狗杞 天雄各半兩 蓯蓉 茯神千金翼作茯苓 金牙 薯蕷 白術 杜仲 石楠 款冬各十八銖 干姜 蕪荑各一合 山茱萸 牡荊子各十八銖 芫花 柏子仁各—合 石斛 桂心各六銖 甘遂二兩 蘇子—升 赤石脂二兩半 [功能主治] 治久風枯攣三十年著床,及諸惡風眉毛墜落。 [用法用量] 內服,—次半合。 [制備方法] 上四十五味切細,用酒二斗漬,夏浸三日。春秋浸六日,冬浸九日。 [資料來源] 唐·《千金要方》皮膚瘙癢藥酒 藥酒 雄黃百片酒 125.[藥物組成] 雄黃6g 敵百蟲25片 冰片4g [功能主治] 止癢,治療皮膚瘙癢癥。 [用法用量] 每日涂搽二次,早晚各一次。 [制備方法] 將上三味藥共為細末,混合后備用。用時把散劑溶于白酒500ml浸泡4小時后即成。 [資料來源] 《中醫外治雜志》1997,(4):55 按:有醫院以本法治療32例皮膚瘙癢癥患者,結果治愈29例,顯效2例。 破石珠酒劑 126.[藥物組成] 鮮破石珠1000g 三花酒2500ml [功能主治] 清熱祛濕,解毒消腫,治療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用時取消毒棉簽或棉球蘸藥液在皮膚瘙癢處涂搽,至皮肢微熱為度,數分鐘后再重復一次。若瘙癢頑固者連用三至五口。 [制備方法] 上藥與酒共浸十五日后即可使用。 [資料來源] 《廣西中醫藥》1995,(5);6 治疣藥酒 藥酒 鴉膽子散酒 127.[藥物組成] 鴉膽子50g 蛇床子10g 大黃log 米仁10s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腐蝕贅疣。主治扁平疣。 [用法用量] 用藥液外洗扁平疣,每日三至五次,連續外洗七至十四日。 [制備方法] 將上藥研末,用75%乙醇(酒精)250ml浸泡一星期后備用。 [資料來源] 《中醫外治雜志》1995,4(1):26 按:共治10例,用藥7日以內扁平疣消失者9例,用約10日扁平疣消失者1例,治愈率為100%。 骨碎補酒 128.[藥物組成] 骨碎補50g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治療尋常疣。 [用法用量] 每日六次涂擦患處。涂藥前用溫水敷患處。 [制備方法] 骨碎補50g放人75%乙醇(酒精)500ml中浸泡十四日后即可供使用。 [資料來源] 《中國民間療法》2000,8(7):22 按:有醫院以本酒外用治療尋常疣39例,結果39例均獲痊愈,治療一星期脫落者26例,治療二星期脫落者8例,治療三星期脫落者5例。 參芪活血酒 129.[藥物組成] 黃芪印60g 黨參30g 當歸 延胡索各15g, 丹參50g 川芎 桃仁各12g 紅花 香附各9g 全蝎6g 甘草5g [功能主治] 益氣固衛,活血化瘀,散結解凝,疏風祛濕,治傳染性軟疣。 [用法用量] 成人每次服5ml,每日服三次;兒童酌減或每次0.1ml/kg,每日三次;飯后服用。十五日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加38度食用白酒1500ml,浸泡七日后過濾備用。 [資料來源] 《新中醫》1997,(12):61 按:有醫院以本法治療傳染性軟疣46例,結果治愈34例,好轉9例,未愈3例,總有效率93.5%疥瘡藥酒 藥酒 百鮮酒 130.[藥物組成] 百部 白鮮皮各50g [功能主治] 清熱化濕,治療疥瘡。 [用法用量] 用周林頻譜治療儀,調至離皮膚25—35cm距離,以皮膚能耐受熱度為宜,照射40分鐘,同時將藥酒均勻涂抹在患處,反復多次,—星期為—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加75%乙醇(酒精)250ml,浸泡一星期。 [資料來源] 《中國民間療法》1998,(1):30 按:朽醫院以本法治療疥瘡36例,治療三至五次,均痊愈魚鱗病藥酒 藥酒 五蟲藥酒 131.[藥物組成] 全蟲30g 蜈蚣10g 魔蟲25g 白花蛇30g地龍30g 黃芪30g 黃精20g 生麻黃25g 生熟地各10g 紅花20g 當歸20g 何首烏20g等共32味中藥 [功能主治] 搜風散結,益精養血,補氣散瘀,疏表開竅,治魚鱗病。 [用法用量] 每日服3次,每次服20ml,餐后服(12歲以下患者酌減,孕婦慎服)。另取上述中藥人麻油2500ml,浸泡10日,溫火熬至藥物枯黃,棄藥渣后加入凡土林,水楊酸,羊毛脂等配成軟膏(以凡士林調節軟膏硬度),周身涂沫,每日一次,三個月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研成粗末,過2號篩,用雙層消毒紗布包裹后浸入60度優質白酒250ml中密封七日(秋冬季節時間延長),并不斷攪動,以利于有效成分浸出。 [資料來源] 《中國民間療法》1998,(3):9 按:有醫院以本法治療魚鱗病36例,結果治愈32例,總有效率94.4%辣椒陳皮治老年關節炎 藥酒 取小尖紅辣椒10克、陳皮10克,用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過濾后,每日服用2-3次,每次兩毫升。不能飲酒者,用此藥酒涂于疼痛處來回涂擦,然后用麝香止痛膏貼敷患處雙烏木瓜酒(大骨節病) 132.藥酒 [配方] 制川烏、制草烏各15克,木瓜、黃芪各25克,當歸、銀花、烏梅、川牛膝各15克,紅花、桂枝、甘草各10克,60度白酒500毫升。 [制法] 上藥(11味)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15-20分鐘,候涼,置容器中,再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或上藥并研細末,備用。 [功用]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炎止痛。 [主治] 大骨節病。 [用法] 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2次。不能飲酒者服散劑,每次服3-4克,日2次。40天為1療程,7天復查1次。 [附記] 引自《吉林中醫藥》松酒(大骨節?。?BR>133. 藥酒 [配方] 松節7500克.紅花5500克,蘑菇750克,白酒5000升。 [制法] 將前3味搗碎,用水50公斤煎至減半,過濾去渣,加入白酒拌和,即可飲用。 [功用] 祛風通絡。 [主治] 大骨節病。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 引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五木皮酒(關節炎) 134. 藥酒 [配方] 楊樹皮、柳樹皮、槐樹皮、桑樹皮、松樹皮各150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 將前5味,先除粗皮后,切絲,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散風止痛。 [主治] 大骨節病、關節炎。 [用法] 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 2—3次。 [附記] 引自《吉林醫藥資料》麻根四蟲酒(破傷風) 135. 藥酒 [配方] 麻根炭5根(每根約1.5市尺),蠐螬7個,蜈蚣(抽搐) [制法] 上藥共研細末,備用。 [功用] 祛風止痙。 [主治] 破傷風。 [用法] 口服。上藥用黃酒沖服。服后微汗佳。 [附記] 引自《正骨以驗匯萃》。若服1劑后癥狀見減但仍痙攣者,將蜈蚣加至12克,取之即愈天麻四蟲酒(破傷風) 藥酒 [配方] 蟬退180克.天麻、天蟲各9克,蜈蚣1條,全蟲、琉璃各6克,黃酒250毫升。 [制法] 上藥用黃酒煎服。去渣即成。 [功用] 祛風止痙。 [主治] 破傷風。 [用法] 口服。每日1劑,1次頓服。汗出即愈。 [附記] 引自《正骨經驗匯瘁)。 二烏骨刺酒(骨質增生) 136. 藥酒 [配方] 制川烏、制草烏、制附子、桂技、川芎、炒白芍、木瓜各50克,當歸、川紅花各30克,透骨草覦克,炮山甲30克,元胡70克,蜈蚣10條,土鱉蟲20克,甘草10克,55度白酒2500毫升。 [制法] 將前15味共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搖1次,浸泡15天后即可取用。服10日添灑滿數,7日 后過濾去渣。 [功用] 溫經化濕、理氣活血、搜風通絡、緩急止痛。 [主治] 各部位骨質增生。 [用法] 口服。每次服5—15毫升。先從小劑量開始服,漸加至15毫升,不可過劑。日服2次。病在下部于食前服,上部食后 服。同時加外用,先取本藥酒50毫升,食醋50毫升,沖入開水2000—2500毫升。趁熱先熏后洗再浸泡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洗后再用此藥酒揉檫患部15分鐘。10天為1療程。 [附記] 筆者經驗方。孕婦忌服。崔氏例子酒(腳氣) 137. 藥酒 [配方] 側子(炮裂、去皮臍)、前胡、五味子、山萊萸、白術各120克,生石斛、磁石、茯苓各240克,獨活、秦艽、炙甘草、防風、黃岑、防己、丹參、當歸、干姜各90克,紫蘇莖1握、掛心、蜀椒、川芎、細辛各60克,薏苡仁130克,白酒4000毫升。 [制法] 將前23味薄切或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1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 腳氣不遂。 [用法] 口服。初服40毫升,漸漸加至80~90毫升,日服2次,空腹溫服。 [附記] 引自《外臺秘要》。慎生冷、豬肉、蒜、其中間覺熱渴、得飲鼓酒,鼓乃蒸暴之,忌海藻、菠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及酪物等。烏藥酒(腳氣) 138. 藥酒 [配方] 上烏藥30克,白酒100毫升。入生麝香少許尤妙。 [制法] 用瓷片刮上藥為屬,置瓷瓶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宿后即可取用。 [功用] 理氣散寒。 [主治] 腳氣。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溫服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 引自《世醫得效方》。無麝香,可多服;有麝香,孕婦忌服。服后糖泄病去,一服即安黑豆酒(腳氣) 139. 藥酒 [配方] 黑豆(炒香)250克,白蘭30克,薏苡仁60克,黃酒1500毫升。 [制法] 將前3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黃酒,密封,浸泡3-7日濾過,或隔水加熱,浸漬一宿即可。 [功用] 活血、利水、祛風、調經。 [主治] 腳氣痹弱、頭目眩暈、筋急小便不利。 [用法] 口服。隨時隨量飲之,常令酒氣相續為妙。 [附記] 引自《圣濟總錄》。松節酒(腳氣) 140. 藥酒 [配方] 松節500克,干地黃、秦艽、牛膝各150克,桂心、防風各60克,牛蒡根500克,丹參、革解、蒼耳子、獨活各90克,大麻仁10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 將前12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祛風除濕,僵經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 腳氣、筋攣拘急、四肢掣瘸,或至腳軟。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溫服20-30毫升,日服3次,或隨性暖服。 [附記] 引自《太平圣惠方》。白楊皮酒(風毒腳氣) 141. 藥酒 [配方] 白楊皮50克,白酒55毫升。 [制法] 將上藥切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7天后即可服用。 [功用] 清熱解毒、利水殺蟲。 [主治] 風毒腳氣、腹中痰癌如石者。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晨起服之,日服3次。 [附記] 引自《本草綱目》二味獨活酒(腳氣) 142. 藥酒 [配方] 獨活、制附子各15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 將前2味研細,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溫經散寒、通絡舒筋。 [主治] 腳氣。 [用法] 口服。隨時隨量服用,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重.常令酒氣相伴,以瘦為度。 [附記] 引自《圣濟總錄》。蚤休酒(毛囊炎) 藥酒 [配方] 蚤體根莖(新鮮)適量,95%乙醇適量。 [制法] 將上藥用冷水洗凈(干生藥加溫開水浸漬),置廣口瓶中,加入95%乙醇(浸出藥面2~3cm),加蓋密封(隔日振搖1次),浸泡1周后即可取用。 [功用] 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主治] 毛囊炎。 [用法] 外用。用時震蕩藥液,再以藥棉球蘸藥酒外涂擦患處,稍停片刻,藥液即干,再重復涂擦4次?!惴衷?、中、晚3次使用。 [附記] 引自《中藥貼敷療法》藤黃苦參酒(毛囊炎) 143. 藥酒 [配方] 藤黃15克,苦參10克,75%酒精200毫升。 [制法] 將前2味共研細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5-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解毒燥濕、消腫止痛。 [主治] 毛囊炎。 [用法] 外用。用時震蕩藥液,以藥棉球蘸藥酊外涂擦患處。干后又涂,重復4次。日涂擦2-3次。 [附記] 引自《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瘡、疹、癬藥酒 藥酒 蟬蛻糯米酒 144.[藥物組成] 蟬蛻3g 糯米酒50ml [功能主治] 蕁麻疹。中醫學稱“痦瘤”、“癮疹”。 [用法用量] 適量溫服,小兒酌減。 [制備方法] 先將蟬蛻研成細末,后將糯米酒加清水250ml,在鍋內煮沸,取碗裝好水酒,再加蟬蛻粉攪勻。 [資料來源] 《新中醫》1980,(4):43 [附] 蟬蛻甘寒,疏風散熱,透疹解痙;糯米酒性熱性甘,能祛風醒神,促進血液循環,行于肌膚,加速藥效。曾治二例,均一日內疹消。 茄根酒 145.[藥物組成] 白茄根(干者)50g(或用鮮者)l00g 白酒(60度)30ml [功能主治] 過敏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外用搽患處。 [制備方法] 白茄根先用清水洗凈泥沙,然后用刀切成碎片放人白酒內浸泡—星期備用。 [注意事項] 對酒類過敏引起的蕁麻疹患者無效。 [資料來源] 《赤腳醫生雜志》1979,(1):8 復方九里香藥酒 146.[藥物組成] 九里香一枝黃花(大葉七星劍) 羊蹄草半邊蓮 毛射香 漆大姑 了哥王三椏苦 入地金牛 蛇總管各五錢 [功能主治] 水稻性皮炎。 [用法用量] 皮膚以瘙癢、糜爛及滲液為主者,用藥酒外搽患處,每日三四次;以腫痛為主,用藥渣外敷患處,每日—次。 [制備方法] 上藥均用干品,研成粉末混合后,加入60度米酒或75%酒精1L浸泡七口后啟用。 [資料來源] 《新醫藥通訊》1973,(6):18 硫雄蜈蚣酒 147.[藥物組成] 硫黃20g 雄黃10g 石炭酸4g 蜈蚣1條5%乙醇l00ml [功能主治] 毛囊炎。 [用法用量] 先將頭部用2%-3%的鹽水洗凈,揩干,再涂搽此藥,每日一二次。 [制備方法] 將硫黃、雄黃、蜈蚣研末,再與石炭酸、乙醇混勻為稀糊狀,裝棕色瓶內備用。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1985,3(5):45 樟冰酒 148.[藥物組成] 冰片l0g 樟腦3g 95%乙醇l00ml [功能主治] 消炎止痛止癢。 [用法用量] 每次用紗布蘸藥水于患處摩擦10-20分鐘。 [制備方法] 上藥混合均勻即可應用。 [資料來源] 《河北中醫》1984,(1):10 冰黃酒 149.[藥物組成] 生大黃6g 黃連5g 冰片4g [功能主治] 痱瘡。 [用法用量] 用棉簽蘸藥酒涂于患部,每日三至五次。 [制備方法] 三藥裝入瓶內,加白酒(或75%乙醇)150ml浸泡,加蓋徐徐搖動使其充分溶解,即可使用。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1985,3(7):37 胡荽酒 150.[藥物組成] 胡荽三兩 [功能主治] 令皰疹速出。治體虛小兒痘疹已出未出,不起發,不紅潤。 [用量用法] 微微從項以下噴患兒背腹及兩足,不足噴頭面,再噴房內床帳,常掛胡荽以辟穢惡,或令乳母飲酒。 [制備方法] 上藥先以好酒二盞,煎至數沸,入胡荽再煎,使用器蓋定,不令氣出,候冷去滓。 [注意事項] 若患兒體質壯實,熱毒雍盛則不可用,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硫黃酒 151.[藥物組成] 疏黃二錢 [功能主治] 治惡風,頭面肢體癮疹魁瘰。 [用法用量] 空腹適量飲酒,渣研細,入酒同飲,連續數日。 [制備方法] 用透明鋒芒硫黃二錢,乳缽內研細,放人醇酒再研。 [資料來源] 叫·《普濟方》牛皮癬藥酒 藥酒 五毒酒 152.[藥物組成] 斑蝥 紅娘 樟腦各6g 全蝎 蜈蚣各6條 [功能主治] 神經性皮炎、干癬。 [用法用量] 保護好周圍健康皮膚,每日二三次,用小棉簽或毛刷浸蘸藥液涂擦于受損之皮膚,用藥24小時后局部可出現水泡,未發水皰者可繼續用藥。 [制備方法] 五藥混合用60%乙醇或白酒浸泡,以浸淹為量,兩星期后取浸液,密存備用。 [注意事項] ①涂藥時要保護好周圍健康皮膚,不慎流—卜隨即擦去。②避免搔抓,防止感染,炎性滲出較多時可涂紫藥水。③皮損范圍大或多處者,可分數次治療,一般一次不超過三處。④有潰瘍、糜爛、感染、滲出者不宜用本法。⑤本藥有毒,不可內服。⑥藥液應密閉存放,存放過久或濃度過低時影響療效。 [資料來源] 《陜西中醫》1985,6(8):366 斑蝥酒 153.[藥物組成] 斑蝥2g 65度白酒100ml [功能主治] 神經性皮炎。 [用法用量] 輕涂患處,每日—二次。 [制備方法] 浸泡七日,取卜清液備用。 [資料來源] 《浙江中醫雜志》1982,(11,12):559 按:斑蝥酒有良好的止癢作用,可阻斷瘙癢引起的惡性循環,使已紊亂的大腦皮質功能得到調整,并消除因瘙癢對皮膚的刺激;同時斑蝥酒的引赤作用,可加速局部血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改善局部營養,使苔蘚化的病理組織吸收消退。 斑蝥青皮酒——原名“斑蝥酒” 154.[藥物組成] 斑蝥30個 青皮6g 白酒250ml [功能主治] 牛皮癬。 [用法用量] 以棉簽葫取此酒,反復搽癬上,直至患部感到發熱及痛癢并起白皰時,然后刺破白皰,用清潔水洗去脫皮,如不易脫去,可再搽藥酒二三次,皮脫乃愈。 [制備方法] 上藥共人瓶內浸二至七日。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1984,(4):封三 五蛇酒 155.[藥物組成] 蘄蛇2.5kg 金環蛇2.5kg 銀環蛇5kg 烏梢蛇lOkg 眼鏡蛇5kg 木防己5kg 鬧洋花12.5kg 七葉蓮5kg石南藤2.5kg 雞血藤5kg 稀薟草5kg 鉆腎風5kg [功能主治] 祛風止癢,通絡潤膚。用于銀屑病。 [用法用量] 內服:每次9—15g,每日二三次,飯前或飯后服均可,不能飲酒者,可用冷開水沖淡服。外擦:每日二三次,每次可用少量藥棉浸少量蛇酒,敷于最嚴重之處,上面用塑料布或紙覆蓋,再用膠布繃帶固定。三至五個晚上見局部明顯轉色,不起白屑。 [制備方法] 藥洗凈瀝干切碎,用75度純糧酒250L放容器內浸漬封好,一年后使用。 [資料來源] 《中草藥制劑匯編》 牛皮癬一號酒 156.[藥物組成] 白及o.5kg 土槿皮0.5kg 檳榔o.5kg 生百部0.5kg 川椒0.5kg 大楓子仁0.25kg 斑蝥(上翅,去足)二兩水楊酸 苯甲酸 [功能主治] 軟堅,散結,殺蟲,止癢。用于牛皮癬,亦用于神經性皮炎,手足癬。 [用法用量] 外用搽擦。 [制備方法] 取白及、土槿皮、檳榔、生百部、川椒五味,分別碎斷和碾壓,置滲漉器中(細粉在上,粗粉在下),另將斑蟄研細與大楓子仁混合,搗成泥狀,置滲漉器最上層,上加特制的木孔板。然后加白酒或60%~75%乙醇高出十余cm,加蓋,浸泡五至七日,滲漉,共用白酒或乙醇15L,最后在滲漉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楊酸,10%苯甲酸,攪拌,溶解即得。 [注意事項] 急性期忌用。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止癢酒 157.[藥物組成] 白鮮皮150g 土荊芥150g 片參150g 白酒適量 [功能主治] 利濕,殺蟲,止癢。 用于神經性皮炎、牛皮癬。 [用法用量] 外用,搽患處。 [制備方法] 將上述藥材粉碎成粗粉,加白酒適量。置有蓋容器內浸漬七至十四日,過濾,壓榨殘渣,濾液與壓榨液合并,靜置24小時,過濾,添加適量白酒至1000ml即得。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愈癬藥酒 158.[藥物組成] 苦參子 土槿皮 花椒 洋樟 木通 白及 申姜 百部 方八 檳榔各50g [功能主治] 治一切癬瘡,不論干濕新久,但皮膚頑厚浸淫作癢,走串不定者。 [用法用量] 用筆蘸拂,一日二次,至愈為度。 [制備方法] 上藥用高粱酒浸之。 [注意事項] 藥性甚烈,不可誤拂好肉上。 [資料來源] 《成藥全書》梅毒藥酒 藥酒 止痛妙絕酒 159.[藥物組成] 人參五錢 大黃五錢 乳香末 沒藥末各一錢 [功能主治] 治便毒腫硬,不消不潰,疼痛不已,一服立即止痛。 [用法用量] 空腹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人參、大黃合酒、水各一鐘,煎至一鐘,人乳香末、沒藥末即可。 [資料來源] 明·《赤水玄珠》 金蟬脫殼酒 160.[藥物組成] 醇酒2500ml 大蝦蟆(去內臟)一個 土茯苓150g [功能主治] 楊梅瘡,結毒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飲酒,以醉為度,無論冬夏,蓋暖出汗為效,余存之酒,次日隨量飲之,酒盡瘡愈。 [制備方法] 上藥同貯于瓶中,瓶門封嚴,重湯煮40分鐘左右,香氣出是取出,去渣備用。 [注意事項] 忌房事。 [資料來源] 《藥酒驗方選》 楊梅瘡酒 161.[藥物組成] 無灰酒 小磨麻油 [功能主治] 治楊梅瘡。 [用法用量] 每閂清晨隔湯燉熱飲服。 [制備方法] 用無灰酒一大鐘,上好小磨麻油一茶杯,隔湯燉熱。 [資料來源]《精選集驗良方》斑禿藥酒 藥酒 鬧羊花毛姜浸酒 162.[藥物組成] 鬧羊花21朵 鮮毛姜17片 高粱酒一中碗 [功能主治] 治斑禿。 [用法用量] 每日用酒涂擦患處,—日四五次。 [制備方法] 上藥酒浸,外用紙將碗口封固,放鍋中隔水蒸一小時左右。 [資料來源]《浙江中醫雜志》1965,8(12) 斑蝥側柏酒 163.[藥物組成] 斑蝥5g 側柏葉10g 辣椒10g 干姜5g僵蠶10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止癢。主治斑禿。 [用法用量] 外擦,使用時以脫脂消毒棉蘸少許藥液反復涂擦脫發處,直至出現微熱或輕微刺激痛為度。 [制備方法] 上藥按比例研為粗末,以75%乙醇(酒精)浸泡一星期備用。 [資料來源] 《內蒙古中醫藥》1993,(1):21 按:本藥液有毒,切勿入眼、口黏膜處,用時蘸少許藥液,以不流淌至正常皮膚為宜。三個月為一療程,半年內不見效可改用他法治療。 銀花酒 164.[藥物組成] 金銀花l00g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 治療斑禿。 [用法用量] 先用鮮生姜片擦斑禿處數遍,然后用紗布塊蘸藥酒擦病灶部位,約二三分鐘,待斑禿處皮膚發紅為度,每日擦洗二次。 [制備方法] 將上二味裝大口瓶浸泡一星期后,待酒色呈棕黃色備用。 [資料來源] 《新疆中醫藥》1996,(4):60 凍傷藥酒 藥酒 櫻桃酒 [藥物組成] 櫻桃適量 稀醇(30%-50%)適量 [功能主治] 凍傷,風濕關節疼痛及風濕性癱瘓。 [用法用量] 一二級凍傷,用櫻桃酒涂患處輕輕擦之,一日數次,三級凍傷(有潰瘍面或壞死組織)可將櫻桃去蒂去核,剖開果肉,或將果肉在消毒乳缽中研成成果肉泥,敷于患處,次數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制備方法] 在櫻桃成熟季市,選購質好未爛的鮮櫻桃(民間稱為八分熟),用冷外水洗凈,放入瓶中,加入30%—50%的稀醇至浸沒櫻桃為度.加蓋用蠟密封,埋于不見剛光的背陰處49-66cm深,候冬季冷凍時取出,將櫻桃和藥(稀醇)分別裝瓶(藥酒過濾至澄清),并加三合紅等染料著成櫻桃紅色備用。 [資料來源]《醫藥學通報》1965,1l(9);396;《治療與保健藥酒》 桂椒樟冰酒 165.[藥物組成] 肉桂30g 紅辣椒15g 樟腦9g 冰片3g 白酒250ml [功能主治] 凍瘡。 [用法用量] 用棉球蘸藥酒涂患處,每日三至五次。 [制備方法] 先將肉桂搗碎,辣椒去籽切絲,共入白灑中浸泡五日,過濾,將樟腦、冰片各研細。放濾液混勻,裝瓶備用。 [資料來源] 《新醫藥學雜志》1975,(11):26 凍瘡酒 166.[藥物組成] 白酒30ml 花椒15g 生姜汁3ml甘油6ml I功能主治] 凍瘡, [用法用量] 搽患處。 [制備方法] 先將花椒浸酒內,一星期內取出花椒,加入姜汁、甘油,搖勻。 [資料來源] 《中國食療學》
紅靈酒 167.[藥物組成] 當歸 肉桂各60g 紅花 川椒 干姜各30g,樟腦 細辛各15g [功能主治] 溫陽祛寒,治療凍瘡。 [用法用量] 三伏天中午用藥棉蘸紅靈酒涂擦患處,每次10—20分鐘,連用30日。晴天比陰天效果好。一般一年即效,重者涂二個伏天。 [制備方法] 上藥人95%乙醇(酒精)1000ml,浸泡七日,去渣裝瓶備用。 [資料來源] 《中醫外治雜志》1996,(4):47 按:有單位以本法治療凍瘡36例,二年未發者28例,占78%;當年未發5例,占14%。 紅靈藥酒 168.[藥物組成] 當歸20g 肉桂20g 紅花20g 花椒20g 干姜10g 樟腦10g 川芎20g 荊芥10g [功能主治] 溫經活血,通絡止痛。主治凍傷。 [用法用量] 先以生姜頻擦患處,再用棉花球蘸紅靈酒擦患處,一日數次。 [制備方法] 用乙醇(酒精)1000ml,將以上諸藥納入乙醇內浸一星期后使用。 [注意事項] 潰后不宜。 [資料來源] 《國醫論壇》1989,(6):30 復方當歸酒(骨質增生) 藥酒 [配方] 川紅花、制何首烏各55克,當歸、小血藤各8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 將藥材飲片加白酒,按冷浸法浸漬10天后,即得。 [功用] 活血化瘀、鎮痛。 [主治] 骨質增生疼痛。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毫升,最大劑量不能超過2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 引自《中藥制劑匯編》骨質增生酒(關節炎) 169. 藥酒 [配方] 巖馬桑、鉤藤根、四塊瓦、見血飛各30克,野養麥、威靈仙根、五香血藤、鹿銜草、鳳仙花根、地龍、土瞥蟲各40克,水冬瓜根皮、淫羊蕾各60克,川紅花、青藤香、三七各20克,55度白酒2500毫升。 [制法] 將前16味洗凈,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舒筋活絡,散瘀止痛。 [主治] 增生性或肥大性關節炎。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 3次。 [附記] 引自《百病中醫膏散療法》。山虎洋參酒(重型癱瘓) 170. 藥酒 [配方] 爬山虎60克,西洋參120克,麝香1.2克,酪硫酒1500毫升。 [制法] 將前3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酪硫酒,密封.浸泡15天后即可取用。服后添酒.味薄即止。 [功用] 益氣養陰、活血通絡。 [主治] 重型癱瘓。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 張國營(主任醫師)祖傳秘方。方名為編者擬加截瘴風濕酒(外傷性痙攣) 171. 藥酒 [配方] 鮮八棱麻200克(自采),獨活、熟地、防風、大紅棗各30克,黃芪、黨參、透骨草、仙鶴草、當歸、川旦、土鱉蟲各20克,川芎、茯苓、木瓜、紅花、云木香、淫羊藿、川牛膝各15克,五味子、枸杞子、梔子、萆解、黑故子、佛手、毛萎、一枝蒿、鉤藤、鎖陽、白芍、炙甘草、天麻、桂枝、千年健、肉桂、狗脊、田七各10克,50度白酒適量(約2.5—5千克)。 [制法] 將前37味按古法及規范炮制配料,共研成粗本,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2個月后,過濾取汁,加紅糖1公斤溶化,澄消即成。分500毫升瓶裝備用。 [功用] 舒筋活血化瘀、止痛強筋壯骨、助陽扶正。 [主治] 外傷性痙攣弛緩截癱、四肢麻木、腰膝乏力、抽搐癱瘓、腰椎肥大、天氣變化作痛。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3次,或遵醫囑。 [附記] 引自《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白背三七酒(外傷出血) 172. 藥酒 [配方] 白背三七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將上藥洗凈,切碎,經九蒸十曬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1—2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補血止血。 [主治] 外傷出血、骨折、肺結核、崩漏等。 [用法] 口服。每次溫服10毫升,服1次。 [附記] 引自《民間百病良方》。宜配用外用止血散為佳接骨草酒(骨折愈合) 173. 藥酒 [配方] 接骨草葉500克,白酒(或酒精)適量。 [制法] 制法有二:一為將上藥搗爛,加少許酒精炒略帶黃色,然后加水,用文火熬6—8小時,搓擠出藥汁過濾,配制成45%酒精濃度的藥酒500毫升。二為將上藥洗凈,切碎,加水(超過藥面)前者(第1次2小時,第2次1.5小時)。合并藥液。過濾。濃縮成適量。藥液中加入95%乙醇,使含醇度為50~60度,藥濃度為1:1或1:2,放置24小時過濾即得。[功用] 接骨續筋。[主治] 骨折愈合。 [用法] 外用。先手法復位,然后用此酒濕敷于(紗布浸透)骨折部位皮膚。外用小夾板固定,必要時加牽引。每天將此藥酒滴入夾板下之紗布(成人50毫升、兒童30毫升),每天滴1-2次。 [附記] 引自《中藥制劑匯編》。風傷藥酒(骨折) 174. 藥酒 [配方] 四塊瓦30克,蚤休、姜黃、山梔、土黃柏、駁骨丹各45克,茜葉、射干、云實、百兩金各炮克,阿利藤、南陸各9克,蛇芍、星宿葉、毛茛各30克,紫菀30克,冰片4.5克,75%乙醇適量。 [制法] 將前17味共研細末,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密封浸泡2次,第1次(乙醇浸過藥面為度)浸泡10天后,過濾取液;第2次(藥渣)再加75%乙醇浸泡5天后,過濾,棄渣。兩次浸液合并,混勻,裝瓶備用。 [功用] 祛風濕、健骨。 [主治] 促進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復。 [用法] 外用。外擦患處,日3次,連用一周。 [附記] 引自《中藥制劑匯編》。接骨至神酒(跌打損傷) 175. 藥酒 [配方] 羊聰明(炒黃)、大黃、當歸、赤芍各9克,壯丹皮6克,生地15克,地鱉蟲(搗碎連汁)10個,土虱(搗爛)30個、紅花9克,自然銅末(后下)3克,黃酒300毫升。 [制法] 將前9味搗爛,入黃酒同煎,然后入自然銅未調服之。 [功用] 續筋接骨。 [主治] 跌打損傷、手足斷折。 [用法] 口服。手術接合后,1次頓服之。 [附記] 引自《串雅內編》. 整骨床藥酒(跌打損傷) 176. 藥酒 [配方] 制草烏10克,當歸、白芷各75克,白酒適量。 [制法] 將前3味共研細末,備用。 [功用] 麻醉止痛、活血消腫。 [主治] 跌打損傷、骨折、脫臼。紅腫疼痛、整骨復位疼痛難忍。 [用法] 口服。每取藥末2克,用白酒50毫升,共入瓷杯中,煮沸,候溫服之。 [附記] 引自《證治準繩》。驗之臨床多效二烏進骨酒(祛風除濕) 177. 藥酒 [配方] 生州烏、生草烏、透骨草、伸筋草、祁艾葉、山奈各20克,西紅花、桃仁、冰片(或樟腦)、細辛、桂校各10克,乳香40克,95%乙醇,25OO毫升。 [制法] 將前12昧各研為粗末,混勻,置容器中,加入95%乙醇,密封,經常搖動,浸泡15-30天后,過濾去渣,貯瓶備用。 [功用] 祛風除濕、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主治] 骨折延期愈合、踝、跟骨骨質增生、關節損傷后遺癥、健膜炎及關節腫痛等癥。 [用法] 外用。每取藥配20毫升,加開水沖成2000毫升藥液;趁熱熏洗患處,或用毛巾浸透熱敷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或涂擦患處,每日涂擦數次。 [附記] 引自《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本方系先租程羲盛百訂經驗方,已傳四代,治驗甚多,療效顯著三度藥酒(跌打損傷) 藥酒 178. [配方] 紫荊皮、丹皮、五加皮、郁金、烏藥、川芎、延胡索各30克,官桂、木香。乳香(去油)。羊躅跟著躑(去油)。蕪活各1.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將前12味洗凈,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約1小時,候冷,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調氣和血、止痛。 [主治] 跌打損傷,疼痛不已。 [用法] 口服。不拘時,隨量服之,勿醉。 [附記] 引自《藥酒匯編》 179.風濕痛藥酒 藥酒 [配方] 石橢藤2812克,麻黃94克,積殼、桂枝各75克、蠶沙24克,黃精30克,陳皮50克,厚樸、苦杏仁、澤瀉、山藥、蒼術、牡丹皮、川芎、白術、白芷、木香、石耳、羌活、菟絲子、香附、沒藥、當歸、乳香各11克,紅糖2250克,白酒22.5千克。 [制法] 先將石楠藤加水煎2次,每次煎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濃縮成清膏;余麻黃等23味研為粗末,用白酒濕潤,按滲漉法進行滲漉。收集漉液。與石楠藤濃縮液合并,加紅糖(適量)攪拌溶解,靜置,濾過,即成。 [功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癌、手足麻木、腰腿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劉寄奴酒(跌打損傷) 180.藥酒 [配方] 劉寄奴、骨碎補、玄胡索各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以上,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消腫定痛、止血續筋。 [主治] 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 引自《藥酒匯編》。紅花漫酒(趺打損傷) 181. 藥酒 [配方] 遼寧紅花、鳳仙花各50克,白礬少許,印度白酒100毫升。 [制法] 將前3昧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4-48小時,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消腫止痛。 [主治] 趺打損傷。 [用法] 外用。用紗布浸于藥酒中20分鐘取出,敷于腫脹部位。若紗布浸液干時,可隨時再往紗布敷料上灑紅花酒以保持濕潤、隔日或每日換藥1次。 [附記] 引自《遼寧中醫雜志》(試刊號)。丟了棒藥酒(跌打損傷) 182.藥酒 [配方] 丟了棒皮、鵝不食草各60克,山大顏、麻骨風、十八癥、寬筋藤、水澤蘭、楓香寄生、胡荽、雞血藤、鉤藤、短瓣石竹、毛老虎各30克,白酒(50或60度)適量。 [制法] 將前1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以酒浸過藥面為準),密封,浸泡7天以上(熱浸法為2天)即可取用。 [功用] 舒筋活血、散風緩痛。 [主治] 各種跌打損傷、骨折、扭傷、關節僵硬、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坐骨神經痛等。對類風濕、肌肉風濕、骨結核、骨質增生、鶴膝風、腰腿痛、小兒麻痹后遺癥、癱瘓等病亦有一定療效。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3次。嚴重者可加至每次50毫升。亦可外用。局部外掠或溫敷,如加熱濕敷,效果較快較好。附記] 引自《中藥制劑匯編》。孕婦忌服。 跌打損傷酒 183.藥酒 [配方] 柴胡、當歸、川芎各12克,川續斷、馬錢子(制)、骨碎補(去毛)、黃芩、桃仁、五靈脂、赤芍、蘇木各6克,紅花、三棱各4克,乳香(醋制)3克,65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 將前14味研為粗末,混勻,入布袋,置罐內,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壓榨過濾去渣.靜置沉淀,取上清液分裝瓶,備用。 [功用] 舒筋活血、消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瘀血凝滯、腫痛不已、筋絡不舒。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處。 [附記]引自《中藥制劑匯編》 184.三七跌打酒 藥酒 [配方] 大田七、血竭、琉珀各120克,大黃、桃仁、澤蘭、紅花、當歸尾、乳香、沒藥、秦艽、川續斷、杜仲、骨碎補、上鱉蟲、蘇木、無名異、制自然銅。馬餞子(炸黃去毛)各150克,七葉一枝花90克,三花酒(白酒)15千克。 [制法] 將的20昧切片,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兩個月以上,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1—2次。外用。若腫疼者,擦患處,每日擦2-3次。創傷破口者,用消毒紗布或棉墊浸透敷之,繃帶包扎,每日換藥1次。 [附記] 引自《正骨經驗匯萃》。孕婦忌口服頸椎病藥酒 藥酒 茄皮鹿角酒 185.[藥物組成] 茄皮120g 鹿角霜60 燒酒適量(約500ml) 赤砂糖適量 [功能主治] 頸椎病。 [用法用量] 一日二三次,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上藥燒酒浸泡十日,去渣過濾,加赤砂糖。 [資料來源] 《中國食療學》 風傷酊 186.[藥物組成] 上骨片5g 蛤蚧(去痛風)10g 蘄蛇(去頭)30g 白酒600ml [功能主治] 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用量] 海服10—20ml,每日三次,十五日為一療程,間隔7-10日后,繼服第二三療程,一般二三療程全愈。 [制備方法] 上藥入酒中浸七日,去渣過濾,貯瓶備用。 [資料來源] 《浙江中醫雜志》1984,(7):317 龜版酒 187.[藥物組成] 龜版 黃芪各30g 肉桂l0g 當歸40g 生地 茯神 熟地 黨參 白術 麥冬 五味子 山茱萸 枸杞 川芎 防風各15g 羌活12g [功能主治] 益氣健脾,補腎活血,治療頸椎病。 [用法用量] 早晚各飲20ml,一個月為—療程。 [制備方法] 以上各藥研為粗末,放入布袋,浸在44度或60度酒內,酒以淹住布袋為宜,封閉半日即可飲用,飲完再用酒浸泡。 [資料來源] 《內蒙古中醫藥》1999,(2):11 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頸椎病45例。治療結果顯效24例.好轉16例,總有效率88.9%:說明全方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組織水腫及 神經根水腫,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治療本病的目的。 白花蛇酒 188.[藥物組成] 小白花蛇1條(約l0g) 羌活20g 獨活20g 威靈仙20g 當歸10g 川芎l0g 白芍10g 桂枝l0g 雞血藤20g [功能主治] 祛風勝濕,活血化瘀,治療頸椎病。 [用法用量] 每日服二三次,每次30~60ml。 [制備方法] 取白酒2.5L浸泡上藥,三日后服用。 [資料來源] 《山東中醫雜志》1996,(12):568 急性扭挫傷藥酒 藥酒 跌打風濕藥酒 189.[藥物組成] 勒黨根75g 小顆薔薇根7.5g 山花椒根40g [功能主治] 散風祛濕,活血止痛。用于急性挫傷,風濕性關節痛,腰部勞損。 [用法用量] 急性扭挫傷,口服。首次l00ml,以后每次50ml,每日二次。同時適量外擦。風濕關節痛,腰部勞損,晚睡時服l00ml,或每日二次,每次50ml。二十日為一療程,病重者可連續服一二個療程。出現咽喉燥熱,停藥數日后,可繼續服用。 [制備方法] 上藥用三花酒(50度白酒)0.5L浸半個月后即可用。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梔黃酒 190.藥物組成] 梔子60g 大黃 乳香 沒藥 一支蒿各30g 樟腦餅1個(約7g) 白酒適量 [功能主治] 治療各種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挫傷,撞傷,無名腫毒,肋間神經痛。 [用法用量] 以軟組織損傷的范圍、疼痛面積的大小,剪相應大小的敷料塊浸入藥液,擰成半干,敷于患處,再蓋以敷料,用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一次,輕者一二帖愈。重者二至四次即愈,用四次以上無效者則停用。 [制備方法] 將上藥裝入瓶內,加白酒適量(以淹沒藥物為度)浸泡二星期,密閉。 [注意事項] 禁內服,孕婦慎用。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1986,(6):21
土鱉蟲酒 191.[藥物組成] 土鱉蟲七個 白酒30ml [功能主治] 閃腰挫傷。 [用法用量] 上酒分作三分內服,一日三次。 [制備方法] 先將土鱉蟲焙干,白酒泡浸一晝夜后,去土鱉蟲渣。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資料來源] (河北中醫)1984,(3):29 按:土鱉蟲即廑蟲,始載于(本經),具有破堅逐瘀,療傷止痛的功效,故人酒能治閃挫。
192.建曲酒[藥物組成] 建曲lOOg 黃酒200g 白酒200ml [功能主治] 急性腰扭傷。 [用法用量] 每日一次,每次50ml,也可依自己酒量飲用。 [制備方法] 上三味共合一處,泡兩小時即成。 [資料來源] <<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1,(2):39 按:建曲常用于消化不良癥,用治腰痛者甚少,查李時珍《本草綱目》有:“閃挫腰痛者,煅過淬酒溫服有效”的記載。 神曲酒 193.[藥物組成] 神曲 [功能主治] 治挫閃腰痛,不能轉側。 [用法用量] 服后仰臥片刻,見效再服。 [制備方法] 陳久神曲一大塊,燒通紅,淬老酒,去神曲。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穿山龍藥酒 194.[藥物組成) 穿山龍600g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損傷,扭腰岔氣,風溫證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服lOml,每日二次。 [制備方法] 取穿山龍切成片,加50%乙醇1000ml,(或白酒1000ml浸泡十五日,過濾,濾過液放置室溫下,靜置48小時,再過濾,得濾液分裝,每瓶100ml或200ml。 [資料來源] <<遼寧醫藥>>增刊1975,(2) 骨折藥酒 藥酒 接骨草酒 195.[藥物組成] 接骨草葉0.5kg [功能主治] 消腫、止痛,促患部末梢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痂生長,有助骨折愈合。 [用法用量] 用紗布包敷骨折部,小夾板或石膏固定,然后將接骨草酒滴入小夾板下紗布浸濕為宜,每日二三次,成人每次50ml,兒童酌減。 [制備方法] ①簡單制作法:將新鮮接骨草葉0.5L搗 爛,加少許乙醇,炒至略帶黃色,然后文火煎6-8小時,搓擠出藥汁過濾,配成45%乙醇濃度的藥酒500ml(1:1濃度)便可應用。②藥房制作法:取接骨草葉,洗凈,切碎、加水過藥面煮,第一次煮2小時,第二次煮1.5小時,合并二次藥液,過濾,濃縮成適量,加95%乙醇使含醇量為45%,藥液濃度為1:1或2:1,放置24小時,過濾即得。 [資料來源] <<新醫藥學雜志>>1978,(37):17 風傷藥酒 196.[藥物組成] 四塊瓦50g 蚤休75g 姜黃75g 山梔75g 茜葉30g 阿利藤15g 射干30g 云實30g 商陸15g 土黃柏75g 駁骨丹75g 蛇芍50g 星宿葉50g 毛茛50g 紫菀150g 冰片7.5g 百兩金30g [用法用量] 外擦,每日擦三次,連用一星期。 [制備方法] 將上藥共研成細末,用適量的75%乙醇浸泡大約十日后,過濾取液,藥渣加乙醇浸泡五日后,過濾,棄渣,兩次藥液合并,裝瓶備用。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欲蛇龜酒 197.[藥物組成] 欲蛇龜一枚 糯米(蒸)五斤(升) 好酒二斛 [功能主治] 治傷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次溫服一中盞飲,每日三五次。 [制備方法] 上藥細判,釀飯,同人酒甕中,密封七日。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
七葉紅花酒 198.[藥物組成] 七星草1000g 葉下花1000g 小黑牛500g 巖芋500g 紅花200g 蘇木250g 紫荊皮250g 伸筋草200g 自然銅500g 雪上一枝蒿250g 馬錢子500g 丹皮250g 大黃250g 梔子500g 木瓜500g 血竭lOOg 牛膝200g 杜仲250g 冰片(后下)酌量 75%乙醇20L [功能主治] 化瘀止痛,續筋接骨,祛風除濕。主治跌打損傷,骨折脫臼,風濕性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 外擦患處,每日四五次。劇毒,嚴禁口服。 [制備方法] 將以上中草藥粗研后裝入瓷器內密封浸泡在20L75%乙醇內,每日搖蕩,攪拌一次,十五日即可使用,使用時加冰片2g。 [資料來源]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1998,(5):21 茴香丁酒 199.[藥物組成] 茴香15g 丁香15g 樟腦15g 紅花15g [功能主治] 散寒、活血、化濕,治療骨折后期局部腫脹。 [用法用量] 用棉球沾藥汁涂于傷處,以紅外線治療燈照射距離20-30cm,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七次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取白酒300g,把藥物浸于酒中,一星期后取汁使用。 [資料來源] <<中國骨傷>>1997,(1):56 按:有單位治療四肢骨折愈合期肢端腫脹105例,結果治愈率100%骨質增生藥酒 藥酒 抗骨刺酒 200.[約物組成] 伸筋草 透骨草 杜仲 桑寄生 赤芍海帶 落得打各15g 追地風 千年健 防己 秦艽 茯苓黃芪 黨參 白術 陳皮 佛手 牛膝 紅花 川芎 當歸各9g 枸杞子6g細辛 甘草各3g [功能主治] 益腎健脾,活血行氣,祛風濕。治療骨質增生癥。 [用法用量] 每次服l0ml,每日服三次,1000ml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加入白酒1750ml浸泡一二星期,去渣留汁飲用。 [資料來源] 《上海中醫藥雜志》1989,(9):24 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癥31例,結果顯效4例。骨質增生癥狀得到控制,恢復原工種工作,有效21例。臨床癥狀改善,參加正常工作。無效5例。服本酒一療程,癥狀無改善??傆行?3.9%。治療時間最短個月,最長八個半月,平均一個半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