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教了十幾年,快班和普通班都帶過。在此僅和大家交流點心得吧! 一、初中和高中最關鍵的差異是學習方法和知識難度的差異。 初中知識難度系數相對小些,更注重的是記憶,因為難度系數不算高,所以學生只要記憶能力好,勤奮些,一般就能理解知識點,所以成績也會不錯。 高中的知識在初中難度上突然會拔高很多,特別是理科,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連高中理科老師也很難兼容去教非本專業的理科科目。所以,如果孩子還是拿初中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科目,就很難達到較為優異的成績。高中科目在記憶和勤奮的基礎上,更重于理解。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我建議不要采用題海戰術,應該腳踏實地的弄懂做過的每一題,特別是經典例題,每一道題都含有一個或多個知識點,高中需要理解知識點,理解原理后,才能講發揮。當然,成績好的學生,在高一和高二階段,也只是相對增加題量,重點也應該在知識點的通透及知識網絡的形成。 二、現在的孩子不喜歡向老師請教,而喜歡向成績好的同學請教。 我不支持學生這樣的學習方法,老師和學生最大的差距在于,知識網絡的完整以及對知識整體性的把握。一道題做不到,問題很大可能來源于知識鏈的斷裂。而成績好的學生,能做的是解答一個點的問題,而無法診斷出真正做不出這道題目的原因。但如果學生請教的是老師,經驗豐富的教師能在講題的過程中,通過看似不相干的幾個問題,大多就能找到癥結,從而對癥下藥。 三、對知識深度的挖掘,最好聽下教師的建議。 高中知識是基礎和高級知識的銜接過程,有的理科知識點因為學生基礎的原因,所以在高中課本中講的模糊不清,甚至不完全正確。 可能說到這里有人不理解,舉個例: 小學的時候 5-3=2 教師會強調沒有 3-5=? 但到初中,就會出現 3-5=-2 不是小學老師錯了,而是面對小學學生的基礎和思考能力,講多了,反而適得其反。其次,高中某些科目,已經涉及到較高的層次,所以沒有任何人能給一個絕對“準確”的答案,很多理科問題,世界科技現在還處于“假說”和“學術流派論證”過程。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就發現了有幾個知識點,用現在的高中書本的原理解釋,有些牽強,但如果要按“真實而正確”的給學生解釋,中間涉及到的內容,連我自己都懂的較為模糊,更別說學生了,他們的基礎決定那對他們來說是天書。面對這樣的問題,我通常是兩種方式,復雜的簡單講。因為這樣的地方,在高考出題中,也會被規避的。要么就是課下單獨給學生講。免得全班學生越聽越糊涂。教師不是哲學家,不是把簡單的問題給別人講糊涂才算高明。教師應該把復雜的問題用簡單的方式講明白才好。 四、強健的體魄與學習相關甚緊 一入高中,無論孩子或家長都多了些緊迫感,所以忽視了對身體的鍛煉。其實,這是不應該的。最簡單的講,高中開始,每天6點起床,晚上九點半才結束一天的學習,拼的不僅僅是勤奮和智商,也拼的是身體。高考中,很多科目一考就是2個多小時,而且要在這2個多小時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清晰的頭腦,沒有健康的身體是很難做到的。 好了,就寫到這里吧,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沒有人能一篇文章就能把一切都概括完的,有好的想法我會繼續寫出來和大家交流。 以上都是個人看法,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