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治骨病效果佳 治療謹記需趁早核心提示:夏季伏天是治療骨關節疾病的最佳季節,夏季天氣炎熱,人體腠理開泄,在此季節對膝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進行治療,能較好地調節人體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眾所周知,骨病患者的癥狀和天氣有很大的關系。夏天天氣炎熱,血液循環加快、關節韌帶肌肉變舒展、神經復蘇變活躍,頸項酸脹、僵硬、疼痛等癥狀往往會緩解甚至消失,很多患者會相應的覺得癥狀減輕消失,往往就忽視了保健與治療。但是此類患者等到天氣轉涼時,往往會復發,甚至病情比之前的還嚴重。 中醫認為,夏季正是治療頸肩腰腿痛、骨關節病的最佳時機。高溫讓血液循環加快,有利于帶走局部部“垃圾”,消除水腫和炎癥。關節、韌帶、肌肉變舒展,有利于椎間盤髓核的回納以及關節軟骨損傷的修復;神經復蘇變活躍,有利于疼痛、麻木的消除。這些因素都能使治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建議頸腰椎、關節病的患者治療要“趁熱”。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其臨床應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中醫認為: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是人體陽氣旺盛之時,這時利用夏季陽旺陽升的特點,故人體陽氣在夏季有隨之愈升愈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運用補虛助陽或溫里散寒的藥物,天人合一,最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這也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因。 頸肩腰腿痛、骨關節病等疾病屬于中醫“骨痹”范疇,《黃帝內經》的《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者也”。《景岳全書》亦曰:“痹者閉也,以氣血之邪所閉”,“不得通而痛也”。身體虛弱、陽氣不足、腠理不密,是發病的內在因素。外邪乘虛侵襲,使肌肉、關節、經絡痹阻不通則是外因,內外因素相互作用而致病,因此增強和改善體質,顧護正氣,祛除和防止外邪侵襲是本病的防治關鍵。 夏季伏天是治療骨關節疾病的最佳季節,夏季天氣炎熱,人體腠理開泄,在此季節對膝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進行治療,能較好地調節人體臟腑功能,行氣活血,改善體質,祛除風、寒、濕、熱邪,達到治療目的。 冬病夏治強調內外兼治。內治法主要以口服中藥為主。中醫處方用藥,強調因人、因地、因時而異,口服中藥可以由內而外的調理人體的體質,使內在基礎得到鞏固。與內治法比較起來中醫外治法更為簡便、實用易于操作。熏洗、貼敷等中醫外治療法選擇在三伏天進行尤為有效,因為此時肌膚腠理開泄、毛孔舒張,藥物很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