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潛能是巨大的,每個同學都蘊藏著這種潛能。這30天,是奮斗的30天,是創造奇跡的30天,是充滿希望的30天,抓住學習生活的每一天,就抓住了成功。 建議1:挖掘潛能。不管你現在情況怎樣,你都要相信自己還有巨大的潛能。從現在到高考進步30名的大有人在,進步50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在關鍵時刻的進步是驚人的。 建議2:堅定意志。高考其實就看誰笑到最后,你能堅持到最后,你就能笑到最后。而堅持到最后,必須具有堅定意志。有一組很好的標語:全力以赴,堅定你的意志;知難而進,磨礪你的意志;戰勝惰性,提升你的意志;苦中作樂,優化你的意志。 建議3:調好心態。高考不僅僅是知識和智力的競爭,更是心理的競爭。心態決定著你的成敗,努力去尋找你最近的不良心態,并努力去改變,用積極的心態促進你考試成功。 建議4:把握自我。緊跟老師踏實復習沒有錯,但也不能完全忘了自我的存在。要有自我意識,“我”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做好最后階段的復習,我如何在“合奏”前提下靈活處理“獨奏”等。 建議5:戰勝自我。把握自我,十分重要。但戰勝自我,更為重要。面對迎考復習的艱辛,面對解題的繁難,面對競爭的壓力,面對多變的情緒,只有“戰勝自我”,才能“天寬地闊”。 建議6:適度平靜。平時個性張揚的學生,在張揚中稍平靜一些;平時內向的學生,在平靜中可略張揚一些。當然,都不要刻意追求,自然為好。一定壓力下的平靜是高考超水平發揮的必要條件。 建議7:適度自信。大考臨近,我常對考生說:“這里必須拒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弱都無濟于事。”自信,是成功的起點;失去信心,必然導致失敗。當然,平時考得好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盲目樂觀。 建議8:適度動機。動機過強和動機過弱都不利于考試;適度動機,效率最高。期望值過高,容易導致考生緊張、憂郁、恐懼等情緒,進而造成考試的失敗。這就是說,期望要合理。 建議9:適度運動。臨考前夕,最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適度運動運動,比如散散步、跑跑步、小打一會兒球,或跳幾分鐘繩,或在陽臺上做會兒操。這樣,可以緩解緊張的神經,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考試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清醒的大腦。 建議10:適度交流。同齡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同學間適度交流,進行感情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同學之情對增強信心、減緩壓力有很大幫助。當然,考前時間寶貴,切不可“長談”。除了和同學交流外,還可與老師、家長、親友交流。方法篇科學復習講實效 沒有“精神”是不行的,但僅有“精神”是不夠的,還要講究方法。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運用天賦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發揮。 建議11:每日做題。考前要養精蓄銳,并不是說整天休息。相反,每日還是要做些題的,不要讓自己手生,要讓自己保持對問題的敏感,形成模式識別能力。當然,做題的數量不能多,難度不能大。 建議12:一次成功。面對一道題(最好選陌生的中檔題),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一份試卷,若沒能一次成功地解決幾道題,就往往會因考試時間不夠而造成“隱性失分”。 建議13:講求規范。每年高考,都有考生因答題不規范而丟分,非常可惜。建議考生,找幾道有評分標準的考題,認真做完整,再對照評分標準,看看是否答題嚴密、規范、恰到好處。 建議14:回到基礎。一般說來,考前不宜攻難題,既沒有這么多的時間,也沒有必要。要回到基礎,把基礎夯得扎扎實實,在考試時才能做到“基礎分,一分不丟”。 建議15:限時訓練。可以找一組題(比如10道選擇題),限定時間完成;也可以找一道大題,限時完成。這樣做,主要是創設一種考試情境,檢驗自己在緊張狀態下的思維水平。 建議16:激活思維。可以找一些題,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體詳解,再對照解答,檢驗自己的思路。這樣做,有利于在短時間里獲得更多具有策略意義的解題方向,訓練思維品質。 建議17:勤于總結。把每一次練習當成鞏固知識,訓練技能、能力的好機會。練習題是做不完的,關鍵在于打好基礎,勤于總結,尋找規律,一通百通,大徹大悟。 建議18:處變不驚。訓練自己在面對變化的問題或學習的困難時,能冷靜地進行分析、判斷,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比如,面對試題的難易,要有“人難我難,我不怕難;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之心態。 建議19:“四化”促學。序化,就是建立知識大廈,讓知識在頭腦中“有序”;類化,就是將問題歸類,掌握這類問題的解題策略和具體方法,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活化,就是融合多方面知識,靈活解決問題;深化,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將問題引深。考試篇步履輕盈去高考 平時要練就扎實的功底,考時要學會因題而巧解。正視考試,挑戰考試,超越考試,科學迎考,就能最終贏得考試。 建議20:填寫信息,穩定情緒。試卷一發下來,應先填寫信息,如在答題卡上涂清“試卷類型”,寫清姓名和準考證號等等,這樣做不僅是考試的要求,更是一劑穩定情緒的“良藥”。 建議21:總覽全卷,區別難易。打開試卷,看看哪些是基礎題,哪些是中檔題,哪些是難題或壓軸題,按先易后難的原則,確定解題順序,逐題進行解答。力爭做到“巧做低檔題,題題全做對;穩做中檔題,一分不浪費;沖擊高檔題,做錯也無悔。” 建議22:認真審題,靈活答題。審題做到:一不漏掉題,二不看錯題,三要審準題,四要看全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審題中還要靈活運用知識,發現和尋找簡捷的解題方法。 建議23:過程清晰,穩中求快。一要書寫清晰;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題速度;四要科學使用草稿紙;五要力求準確,防止欲速不達。 建議24:心理狀態,注意調節。考試中,要克服滿不在乎的自負心理,拋棄“在此一舉”的負重心理,克服畏首畏尾的膽怯心理。面對難、中、易的試卷,調節好心理,積極應對。 建議25:盡量多做,分分必爭。高考評分,理科是按步驟、按知識點給分;文科是按要點給分。因此,考生在答題時,就要會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條輔助線,一個符號,一小段文字,都可寫上,沒有把握也要敢于寫,千萬不要將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題放棄不做。 建議26:抓住“題眼”,構建“橋梁”。一般難題都有個關鍵點即“題眼”,抓住了“題眼”,問題就易于解決了。此外,還要利用相關的知識、規律、信息進行多方聯系,構建“橋梁”,找出問題的內在聯系,從而構思解題方案,準確、快捷地解決問題。 建議27:遇到易題,格外小心。易題,容易使人輕視,不注意題目的細微變化,不費思索順手寫來,可能鑄成大錯。要知道,題目對你容易,對別人也容易。在易題上得分與失分往往在于仔細與不仔細。 建議28:思路暫塞,學會變通。考試時,熟知的知識、方法突然想不起來,該怎么辦?這時要學會變通,一是換個角度或思路,從與題目有關的項目開始回想;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題目中的信息;三是暫時放棄,換另一道題做,等情緒稍穩定,思路慢慢清晰時,再回過頭來做,可能有意外的收獲。 建議29:注意檢查,減少失誤。爭取有一定的時間檢查答卷,主要是檢查題目是否遺漏,是否弄錯了題意,是否抄錯了什么,盡量減少失誤。對一些“疑似”答案,尤其要注意檢查。可以對思路檢查,對步驟檢查,對結果檢查,對試題要求檢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