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的是神話人物。關于與“嫦娥”同名的其他主題,詳見“嫦娥 (消歧義)”。
嫦娥奔月”重定向至此。關于一種別名為“嫦娥奔月”的花卉,詳見“月光花”。
道教
Yin yang.svg
入門
顯示▼基本教義
顯示▼道教人物
顯示▼道教神仙
顯示▼道教宗派
顯示▼道教典籍
顯示▼洞天福地
顯示▼維基宗教主題
嫦娥(時雨 繪)

嫦娥,原稱姮娥[1]常娥[2],是中國神話人物,美貌非凡,溫柔賢慧,為后羿之妻。神話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處所盜得的不死藥而奔月。中國上古神話四大美女(女媧西王母素女嫦娥)之一。

淮南子·覽冥訓》說:“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又《太平御覽》卷四引張衡《靈憲》記載:“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或說嫦娥奔月后居住于廣寒宮,有玉兔吳剛相伴。

一說嫦娥或由常儀演變而來;常儀相傳為帝嚳妃,以善于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因古代“儀”與“娥”同聲,所以有此說法)。李商隱有詩:“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清代畢沅在音韻學上的考據,嫦娥的前身,正是“生月十有二”的常羲顧頡剛寫有《嫦娥故事的演變》。

道教中,嫦娥為月神,又稱太陰星君,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圣后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神話傳說[編輯]

嫦娥奔月

自從嫦娥的丈夫后羿射下九個太陽之后,嫦娥就與后羿一同被永遠地留在了人間。人間雖然有很多快樂,但嫦娥總是覺得人間終究比不上天庭。后羿必須每天為生計而奔波,盡管他是英雄,他將來也會面臨死亡。嫦娥那傾國傾城的外貌是無可挑剔的,美女配英雄這條“真理”正是從那個時候就有了。但是,嫦娥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愛慕虛榮、貪圖享樂。不管她在人間過得再怎么幸福,也終究比不上天界的生活。最初的一段時間里她還能忍受這種“饑寒交迫”的日子,可時間一長,她越來越想念天上的生活,就從這時候開始,嫦娥整天以淚洗面,每天都在抱怨,因為她害怕總有一天她會像凡人一樣死去。對于嫦娥的想法,后羿只能說一些抱歉的話,因為他對此也無能為力。但他總是在琢磨著怎樣為嫦娥排憂解難。于是后羿長途跋涉來到了昆侖山—西王母的住處,向西王母求來了長生不老藥,可西王母給的長生不老藥只夠一個人的份。后羿做了幾次心理斗爭,其實他也很想吃下這長生不老藥,但這樣會留下妻子嫦娥一個人在人間,那是多么的寂寞孤獨。后羿回到家中,將長生不老藥偷偷放在一個小盒子里,這一切都被嫦娥給看到了,嫦娥覺得丈夫太自私,居然瞞著自己。第二天清晨,后羿外出打獵,此時嫦娥的心情矛盾極了,雖然她愛慕虛榮,但也一樣深愛著丈夫,她焦慮、害怕、猶豫、恐慌。最后,長生不老的誘惑戰勝了她對丈夫的愛。嫦娥打開了放有長生不老藥的小盒子,拿出了誘人的長生不老藥,然后把它吃了下去。嫦娥瞬間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輕,然后緩緩從空中飄去。最后嫦娥飄落在了月亮上,后來玉皇大帝將廣寒宮賞給了她。開始一段時間里,嫦娥為自己重新過上神仙的生活而感到興奮,不過時間一長她卻開始難以忍受孤獨的折磨,日夜思念著丈夫。在以后的日子里,嫦娥每天都獨自一人,悶悶不樂地居住在月亮上。后來居住在月亮上的嫦娥引起了后世文人的無限遐想,唐代李商隱創作的《嫦娥》是最為著名的一首詩:“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諾大的廣寒宮只有嫦娥一個人,顯得格外冷清。然而嫦娥是耐得住寂寞的,除了玉帝和王母召見,她平時很少離開廣寒宮,因此天上的神仙也難得見上這位美麗的仙女一面。盡管如此,嫦娥的美麗還是很快在整個天界中傳開了,眾神常常在私底下議論這位美麗而清高的仙女。有些未曾見過嫦娥的神仙,更是滿心期待的能見上嫦娥一面。把守南天門的吳剛偶然間見到了嫦娥,他早就聽說了嫦娥的美麗,果然百聞不如一見,他完全被嫦娥給迷住了,由于神仙不可擁有思凡之心,吳剛既害怕又想討嫦娥的歡心,于是吳剛常常在廣寒宮一坐就是一天,結果疏于職守,觸怒了玉帝被玉帝罰去廣寒宮做苦力。

吳承恩所著作的《西游記》中,卷簾大將在蟠桃會上見到了翩翩起舞的嫦娥,對她一見傾心。在宴會過后,借著醉酒之勢調戲了嫦娥,后來嫦娥向玉帝告狀,隨后卷簾大將被玉帝貶到凡間,投成了豬胎。嫦娥下凡收走從廣寒宮出逃的玉兔的情節也出現在《西游記》中。

注釋[編輯]

  1. ^ 姮,音héng,避諱漢文帝劉恒之名而改稱“嫦”。《漢語大字典》:“嫦娥也作姮娥。漢文帝名恒,因避其諱而改姮為嫦。”
  2. ^ 梁偉民,《“嫦娥”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