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通俗易懂的中醫學習系列:李芳祥講中醫 手診內容(掌紋診病)
中醫診斷學,望診部分 之 望手紋
根據中醫全息理論,人體局部與整體是辯證統一的,人的每一個局部與全身臟腑,經絡氣血關系密切,因為這種關聯,所以能通過五官,形體,色澤,脈象等外在變化,來推斷內部臟腑的盛衰。
古語有“相家必良醫”可以看出,望診醫學被賦予崇高的地位。
在明代小兒食指指紋望診法被逐步推崇,手紋診病被逐步發展起來、。
手紋是自身的獨立的信息攜帶者,就公安偵查部門也要將驗指紋作為重要的資料搜集。
不但對于身份的鑒別,而自身的健康狀況也會通過顏色紋路等方式保留于手上。
一 五指形態及手診學意義
中醫自古認為:五指應五行,五行通五臟,五指能反應五臟六腑的盛衰狀態。
五指的長度標準:
拇指 :指尖達到食指第三節紋之1/2
食指 :指尖達到中指第一指節紋之1/2
中指 :指長度約等于手掌長度的4/5
環指(或稱:無名指) :指尖達中指第一指節紋之2/3
小指 :指尖達到無名指第一指節紋處。
終止于食指與中指縫內者,自幼患胃病或脾虛。

在感情線的無名指到中指這一段,反應呼吸功能的強弱,分支雜亂或有許多豎紋切過,多為慢性支氣管炎。


感情線無名指下端有島形紋者多為屈光不正(視力障礙)

若感情線起始端有島紋多是聽神經異常(聽力障礙)

感情線中斷,,提示早年患過嚴重的疾病,引起肝的代謝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