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當年一曲《滿江紅》響徹大江南北,越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岳飛的骨氣和不朽氣節越被人傳誦。隨著新劇《岳飛》的開播,對岳飛的指責越來越多,對秦檜的行為越來越表示理解,對于宋高宗趙構的行為也是理解比批判的多。
這是為什么?
岳飛是死有余辜,原因如下:
其一,主旋律過于明顯,蓋過皇帝的風頭,當時岳飛時刻不忘恢復中原,迎請二圣還朝,這樣一來,就讓宋高宗趙構處于非常尷尬的地位,一旦老皇帝和欽宗回來,高宗趙構無法主宰當時的局面,因此宋高宗對岳飛抱有敵意。
其二,岳飛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朝廷不知道他想要什么。美女不要,金銀不要,也不要奢華的生活。高宗害怕這樣的人想要奪取的是自己的江山,當年太祖趙匡胤就是陳橋兵變的獲利者,高宗不想自己成為失敗者。
其三,岳飛曾以國家的名義,請求皇帝立太子,此時皇帝才三十歲,而且自己的親生骨肉剛剛故去,而新立的皇子又不是皇帝的親生,這讓皇帝心里極其反感岳飛。
其四,岳飛又多次和皇帝頂撞的歷史。和皇帝頂撞,當然是大逆不道,岳飛有功,居然恃功而驕。朝廷不讓劉光世的隊伍交給他,岳飛居然在廬山以守孝為名,不去下山。此時完顏兀術攻打南宋勢如破竹,皇帝震恐,屢次征召岳飛都不允許。
其五,岳飛“以直搗黃龍,與諸君同飲”為由,拒絕皇帝金牌的征調,這讓高宗皇帝非常失望,于是連下十二道金牌。當然最終的結果是岳飛回來了,但卻埋下死亡的厄運。
那么岳飛真的該受大家指責嗎?其實未必:
其一,岳飛是一個時代的英雄,南宋沒有岳飛這棵大樹,怕早就不復存在,岳飛多少次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雖然最終被秦檜等人害死,卻是忠奸自古如冰炭。岳飛一位堅定的愛國者永遠會受到人們的褒獎。
其二,岳飛有過錯嗎,或許有。但絕對不是拍馬溜須的政客,岳飛不是一心只想做官發財的秦檜之流,想的是金銀財寶高宅大院美女如云,岳飛有杰出的軍事才干,腦子里想的是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這本來是趙構的事情,岳飛卻為他思考了,而趙構居然一點也不領情。
其三,指責岳飛,某些也不是站在歷史的高度,而是出于對歷史人物的戲說與調侃,他們認為岳飛這樣完美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沒有別的區別,都是可以隨便調侃戲說的對象,沒有想到此舉卻是對英雄人物的褻瀆。國人指責岳飛,也暴露某些人的軟骨病,在處理國家民族尊嚴的大是大非上,缺乏必要的堅守的東西。
其四,如果不是岳飛對金兵的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南宋很難同金國議和成功,所謂弱國之下無外交,有了岳飛的勝利,才有了后來的合議成功。
因此,江湖覺得無論在什么時候,岳飛都是一個民族學習的典范,盡管他不擅長投機政治,但是他用兵如神、居官清正、不貪女色,始終成為中華民族時代的主旋律,和他相比,秦檜雖然能得一時之高官厚祿,卻長時間的被人所拋棄,成為跪在岳王墳前的一個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