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培本治則及癌病驗方 扶正培本治則在腫瘤治療中的探討 一、扶正中藥升血作用以補正兼補氣血的中藥方劑在減輕放射及化學治療反應,特別是骨髓抑制的效果。 基本方劑: 枸杞兩,菟絲子兩、復盆子兩、鹿角膠三錢、紫河車三錢、雞血藤兩、黑豆兩,當歸五錢 二、恢復期腫瘤病人:經過長期多程治療體質較差的惡性淋巴瘤患者。 二號方:生黃芪兩,補骨脂兩,菟絲子兩、當歸五錢、雞血藤兩、枸杞兩、陳皮粉二錢。 制成濃縮片劑(有糖衣)每片0.5克,一日三次,每次8-10片,如服湯劑則二日一劑分服。 四號方;生黃芪兩、黃精兩、雞血藤兩、枸杞兩、菟絲子五錢、肉蓯蓉五錢。 制成濃縮片劑,每片0.5克,一日三次,每次8-10片,如服湯劑則二日一劑分服。 服用中藥過程中不再應用抗瘤藥物或激素,可繼續服用維生素或胎盤片。以服藥二月為一療程,如無不合適可繼續服藥,最長者已近二年。 結果多數病人在扶正治療后;血象和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多數病人在扶正治療后,特異性細胞免疫指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三、化學治療中的扶正治療:一般除扶正藥物外不給其他升血藥,血象極度低下時按病情須要給以輸血。 五號方:雞血藤兩、鹿角膠(或阿膠)五錢,菟絲子兩、當歸四錢、紅花四錢、大棗十枚,一日一劑或制作片劑,一日二次,每服三錢。 四、放射治療中的扶正治療: 三號方:為二號方加沙參五錢、生地五錢、赤芍五錢,亦制成濃縮糖農片劑,0.5克一片,一日三次,每次10片。 祖國醫學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生骨、骨生髓”,與機體的造血、消化,呼吸和生育功能都有重要關系。業已證明陽虛的病人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各種長期患者通過補,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扶正在于保護和調動機體內在的抗病能力,為祛除腫瘤創造條件。 初步結果表明: ①以補腎為主的扶正治療對化療,放療后恢復期病人有一定裨益。 ②在化學和放射治療中同時合并扶正治療對全身反應、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也有一定保護。 ③扶正治療對中醫臨床虛象比較明鮮的病人療效比較突出。 資料來源: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日壇醫院扶正研究組。 轉引自《腫瘤防治通訊》1976.2 二、癌病驗方 (一) 蛇水治療腫瘤的初步探討 該院于一九七五年四月開始了蛇水治療食管癌等的究研工作。 藥水制法:先將活蛇數條置玻璃缸內,二、三天后加涼開水淹至蛇體一半,經二日后再加水淹沒全身,又二日后即為蛇水。另取紅花三兩,木香三兩、水煎至十茶缸(藥8斤重),加入蛇水6000毫升則為成品。 服法:成品蛇藥水每服二兩,日服三次,飯前溫服為宜。 特點:服后腸鳴腹瀉,食欲好轉,有止痛作用,病人精神良好,也未發現副作用。 他們用上法對食管癌,宮頸癌、直腸癌,陰莖癌等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文中指出,蛇水治療腫瘤的工作僅剛開始,有很多東西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材料來源;山西省長治市商業職工醫院。 摘自《腫瘤防治通訊》1975.2 (二) 河北省三河縣小五福衛生院治療腫瘤主要藥方 7108丸 蟾蜍焙干研極細面,裝0號膠囊每日三次,每次1-2粒 7181丸干蟾皮三兩、黃藥子三兩,蚤休三兩,山豆根三兩,夏枯草三兩、白蘚皮三兩、敗醬草三兩、干柿蒂三兩,急性子四兩,板蘭根二兩、生莪術四兩,共為極細粉,煉密為丸,每丸重兩錢,每日三次,每次1-2克。 7182丸 干蟾皮粉,研極細粉裝入0號膠囊,每日三次,每次1粒。 7183丸 7181粉二兩,加蟾蜍肝膽100個,烘干研極細粉,混均裝入0號膠囊。每日三次,每次1-2粒。 治療中以上述成藥為主,又根據不同病情況隨癥加減,輔助以湯藥治療。 1、清熱解毒:銀花、連翹、敗醬草,苦參、黃芩、黃蓮、蘭根、大黃、公英。 2、滋陰涼血:生地、元參、麥冬、花粉、茅根、藕節、阿膠、羚羊。 3、活血化淤:紅花、桃仁,土鱉,丹皮、紫草,沒藥、靈脂。 4、破積軟堅;三棱、莪術、蹩甲、牡蠣,山甲、右見穿。 5、滲濕逐水;云苓,麩皮、檳榔、芫花、生桑皮,葶藶子。 6、解郁止痛:木香、香附、元胡,郁金、柴胡、杭芍,沉香。 7、鎮咳祛痰;杏仁、紫苑、冬花、枇杷、麻黃、黛哈散。 8、消癌抗癌:全蟲、地龍、蚤休、苦參、半杖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貫眾。 (三) 云南白藥 主治:用于各種癌癥。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2克,云南白藥用于陰虧體質的病人較差,對脾胃虛弱病人較好。 病例:肝癌淋巴轉移用云南白藥治療二、三個月后肝腫塊縮小,全身癥狀改善。 材料來源:福州第一醫院。 (四) 斑毛燒雞蛋治療癌癥 主治;各種癌癥。據半年多觀察對肝癌,胃癌以及消化系統的癌癥有良好的效果但對淋巴腺癌等外部癌癥效果較差。 用法:將雞蛋扎一小孔,將斑毛先去頭、足,翅后投入1-3個(據病情) 用紙和泥包好后放火上燒熟,不吃斑毛,只吃雞蛋,每天吃一次。 療效:阿城縣科技科治療肝癌四個、胃癌二個,淋巴腺癌一個。肝癌患者二名痊愈,一名有效,一名因后期已經不能吃了,僅用一次沒愈。胃癌一名痊愈;一名好轉,淋巴腺癌沒見效果。 材料來源:黑龍江省阿城縣阿升河公社城建二隊社員原省下放干部李洪義新獻祖傳秘方。 (五) “滌癌合劑”1號 主治:肝癌、直腸癌、食道癌。 方藥:狹葉韓信草(半枝蓮)一兩,黃毛耳草一兩,天胡荽二兩,薏米仁一兩,白玉簪花根五分。 用法:每日一劑,煎水分三次服。 材料來源:銀川市科衛局。 (六) 抗癌酊 主治;可用于各種癌癥。 方劑及用法:槐樹根皮:100克 核桃樹根皮;100克 松樹根皮;50克 桑樹根皮:50克 柏樹根皮;50克 紅花(莖葉)50克 甘草:50克 用30%白酒浸泡七晝夜,每次服濾液10-19毫升,外陰癌及肺癌可將藥水傾倒在紗布上敷在患部,每日2-3次。直腸癌可用15-20毫升濾液保留灌腸,宮頸癌可敷藥納入陰道深處(用紗布或棉花球),每日一次。病例介紹:楊××,女,62歲,社員,省二院確診為宮頸癌,經放射治療全愈,但轉移到直腸,為直腸癌2期,七五年十二月,服抗癌酊3付,并用抗癌酊灌腸,歷時70天,便濃血停止,至今未復發。 材料來源:孝義縣西泉公社衛生院。 (七) 主治:多種惡性腫瘤和白血病。 方藥及用法:抗毒合劑:金牛根、丁葵草、蛇泡簕、鐵包金,韓信草、寮刁竹、枝花頭各一兩,白矛根五錢。 敵癌片:枝花頭、金牛根、穿心蓮、大葉蛇總管、蛇舌草各二斤,急性子,水蛭各半斤,寮刁竹、韓信草各一斤,蟾蜍260只,壁虎260條、蜈蚣260條,共為細末,和豬膽汁、馬蹄粉(荸薺粉)為細丸。每天服三次,每次三錢。 外用消癌散;細葉七星劍、芙蓉葉各二斤,金牛根三斤,土半夏、穿心蓮、生半夏、生南星、韓信草、生梔子,生嶺烏、生草烏、一枝箭各一斤。共研細末,適量蜜調外敷患區或水煎作潰瘍面清洗,陰道沖洗等。 抗癌毒注射液:入地金牛根、穿心蓮、枝花頭各等量,將其制成滅菌注射液。 蟾蜍注射液:以活蟾蜍刮取耳后腺體泌物,按生物堿提制滅菌注射液,供肌肉注射用。 作用:“抗毒合劑”、“敵癌片”有解毒散結止痛作用。“消癌散”外敷有散結止痛,促進局部病灶清減作用。“抗毒注射液”止痛消炎作用較明顯。“蟾蜍注射液”有一定止痛解毒作用。 療效:無選擇地在門診治療鼻咽癌、肝癌、直腸癌、舌癌、骨肉癌、食道癌、胃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各種不同病期的患者二百例,其中顯效四十七例,占23.5%。穩定88例,占44%;無效12例,占6%,不明38例,占19%,死亡15%,占7.5%。 材料來源:廣東佛山中醫院。 (八) 勝癌制劑 主治:肝癌、食道癌、淋巴癌和乳腺癌等。 方藥及用法:組成癩蛤蟆皮(蟾蜍皮)。 劑型:共有三種,蛤蟆皮外敷;勝癌丸口服,勝癌針肌注。 具體用法:1、蛤蟆皮每日1-2次,外敷癌塊處,外敷面積一定要大于癌塊。如為深部癌癥,按穴位外敷,敷后先蓋一層油紗布,后蓋一層清潔紗布。2、丸劑:每月三次,每次3-6粒,飯后服,每粒0.3克。3、針劑: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毫升(含鮮皮2克)。 注意事項; 1、在蛤蟆皮帖敷后,腫塊處的皮膚有發紅皰等反應,遇局部皮膚起皰時停止帖敷,并用龍膽紫外敷患處,不需作其它特殊處理,即會自愈。 2、口服勝癌丸可能發生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可加服中藥輔助方,減輕其副作用,方劑是制半夏四錢,陳皮一錢半,茯苓三錢、甘草一錢半。 3、勝癌針局部注射處出現有痛及發紅時,予金黃散外敷或局部熱敷,部分病例注射后有低熱,不須作特殊處理。 4、用本法治療過程中,一般都須中醫辨癥論治加服中藥湯劑。 療效:收治食道癌、肝癌、乳房癌、白血病,淋巴癌及其它癌共267人。經勝癌制劑加中藥及化療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獲得近期好轉的有99人,惡化60人,無變化56人,死亡52人。 材料來源: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常州制藥廠。 (九) 6941(三仙丹) 主治:食道癌、賁門癌,甲狀腺腫瘤、乳腺癌、胃淋巴肉瘤。 方藥及制法:水銀,火硝、明礬各15克、密閉加溫,取紅色之升華產物(HgO)。用法0.2-0.8克,每周一次。 療效:對以上腫瘤用藥后多數有癥狀改善,少數有腫瘤縮小。 副反應:嚴重的胃腸道反應。 輔助治療:可與放射治療合用,似有增敏作用。 材料來源:北京日壇醫院。 (十) 爭光81(復方秋水仙堿) 主治:乳癌、食道癌。 方藥及制法:每支2毫升,每毫升含有: 秋水仙堿0.5毫克、海藻糖5毫克、肌苷酸鈉35克、甘露醇25毫克為針劑。 用法:動脈、靜脈注射。 療效:用爭光81治療乳癌10例,5例已完成一療程的治療,另5例正在治療中,均見到腫瘤有明顯的縮小,一般在用藥兩次后,腫瘤即見回縮,在已完成一療程的5例中,有2例原發性瘤臨床消失,另3例腫瘤縮小達1/2以上。治療食道癌5例,2例有效。 副反應: 1、血相:已完成一療程的病例,血相基本維持在正常范圍,其中白血球低達1950者1例,小板低達8.3萬及8.8萬各一例,在停藥三日后,均已恢復正常。 2、體溫升高:已完成治療的5例中,有4例在與療第3-6天時發燒,最高可達37.2-40℃,2例伴有寒顫,停藥后燒亦消退。 3、消化道反應:有不同程度的食欲減退,厭食等癥狀,少數有惡心嘔吐及腹瀉。 4、經動脈灌注治療者,患例上肢均有輕重不等的脹痛或麻痛咸,手指微腫。其中一例于用藥第八天見患側上肢及胸背皮膚潮紅,繼而表皮水泡形成,停藥后逐漸消退,發膚脫屑而愈。 材料來源:天津人民醫院、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 (十一) 抗癌乙丸 主治:賁門癌、胃癌、腸癌、肺癌等。 方藥及制法;黃藥子二兩、夏枯草四兩,草河車二兩、白蘚皮四兩、山谷根四兩、敗醬草四兩。 1、以上諸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二至三錢,每日服三次,每次服1-2丸,溫開水送服。 2、以上諸藥研為細末,壓片,每片重0.5克,每日服三次,每次3-4片,溫開水送服。 療效;治療賁門癌8例,有效6例,穩定1例,無效1例,食管末端賁門癌3例,有效2例,無效1例,食管癌1例,穩定。 材料來源: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醫研究院、河南安陽工農兵駐河南林縣醫療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