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海珠區有一個小洲村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的東南部,是廣州“萬畝果園”保護區內的村莊,面積4.5平方公里,南臨大學城、生物島,四面環水,河網縱橫,形似小島,古稱“瀛洲”。小洲村從元朝開村,是具有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村。果林面積270公頃,水網面積30公頃,是嶺南最具特色的水鄉,到過此地考察的地理、人文、環保等方面的專家普遍稱贊――“北有周莊,南有瀛洲”。

廣府第一水鄉
小洲村自元朝開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廣州市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倚著河涌而建的民宅,散發著濃郁的嶺南水鄉風情,被譽為“廣府第一水鄉”。小洲村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緊靠廣州之肺“萬畝果園”,至今仍保留著嶺南水鄉最后的小橋流水人家模樣。雖然村子里很多村民建起了新樓房,但是一些古建筑和水鄉的基本格局保留了下來。


藝術家們的伊甸園
小洲村獨特的水鄉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大批專業人員來到這里進行藝術創作,成為藝術家們尋覓創作靈感、寫生、攝影的首選之地。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南非和國內許多地區的知名藝術家、眾多中青年藝術家聚居此地,建立各種工作室潛心創作,小洲村已成為藝術家的伊甸園。
自從小洲村沾染了藝術家的氣息之后,很多追求藝術的年輕人都扎根在這里,搞創作、開畫展、開店鋪……這些店家的風格大多整潔、簡約,保留舊房所有能使用的東西,房子的結構重新被加固,一般進到店里,石條甚至土磚鋪的地板都有,收拾得干干凈凈甚至一塵不染。

小洲村純樸的風情,寧靜的生活環境,當代嶺南畫派杰出代表關山月、黎雄才等著名畫家紛至杳來,在此居住。同時,吸引了眾多藝術家來到這里進行藝術創作,建立了雕塑公園和各種類型的創作室,成為藝術家們尋覓創作靈感、寫生、攝影的首選之地,是藝術家們的伊甸園。
小洲村在海珠區,雖然也是廣州市區的城中村,卻因其四面環水又長期沒有大路通向島外而成為一個幾乎封閉的世界。大學城建成后,這里成了通往大學城的一個必經路,于是首先被美院的師生發現并陸續進駐,成為廣州市有名的“藝術家村”。在這里,隨處可以見到藝術家們的“家”:



也經常舉辦一些藝術展覽:


這些藝術家為什么選擇這里作棲息之地呢?因為他們發現這里遠沒有被現代生活干擾,是個不折不扣的嶺南水鄉古村寨:
.
古道老樹枯藤

小洲村獨具嶺南水鄉的古村風貌。小洲先民就地取材,收集蠔殼建造的房屋,俗稱“蠔殼屋”,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見證著嶺南的“滄海桑田”。村內古橋、古樹和古建筑遍布。大量散座在村內的明、清、民國期間的祠堂、公廟、民居,如嘉告堂(即簡氏大宗祠)、天后宮、玉虛宮、廣州市界碑等屬于廣州市文物保護的古建筑,以及司馬府第、三帝廟、泗海公祠、西溪簡公祠、慕南祖、粵梅祖、東池祖、呂山祖、清代商業街、登瀛古碼頭、古寨墻等其他古建筑,明清時期的翰墨橋、娘媽橋等古橋,明清時期的花崗巖和紅砂巖砌成的古井等,都得到了修繕和維護。“翰橋夜月”、“西溪垂釣”、“孖涌賞荔”、“崩川煙雨”、“古渡歸航 ”、“松徑觀魚”、“古市榕蔭”、“華臺奇石”等“瀛洲八景”得到了恢復和重塑。古樹參天的綠蔭深處,保存著嶺南建筑風格之中的珠江三角洲典型特色的古祠堂、古廟宇、古民居,灰筒瓦脊,灰雕、磚刻,別具一格。村里晚清特色的商鋪店號和“三間二過廂一天井”的特色民居,使人還可以領略到久遠的商業繁華和先輩的生活起居。

小橋流水人家


老屋宗祠宮廟
.
每年一度的端午節祭拜先祖,龍舟走鄉過村探親,請柬相邀,龍船餅回禮,外出人員相約回村,萬人空巷齊涌到河邊觀看龍舟競渡,鑼鼓喧天,鞭炮轟鳴。村民熱熱鬧鬧圍坐在一起吃龍船飯,濃郁的水鄉民俗親情,宛如歡慶盛大的節日。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刺繡(絲繡、鐵繡、珠繡)仍然保持著生命力,傳統的民俗民風也在延續。

.
蠔屋古井磚雕

(蠔屋墻體是生蠔殼所砌,目前僅存三戶,還是因屋主舉家移民沒再重建得以幸存。古井為明代掘建,水很清,至今村民仍然取用)
有人把小洲說成“嶺南周莊”,其實小洲的特色并不是觀感上的水上人家古樸村寨(且不說河涌變得越來越臟),而是它身在現代都市的懷抱卻竟如與世隔絕。進入小洲首先的感覺是恍若隔世:


小洲人民禮堂。親切啊,想起小時候縣城里的電影院。現在尚在使用,多用作村里藝術家們展覽場地。

這位陳師傅現在是大名鼎鼎了。理發店只有一把理發椅,一套理發工具,陳師傅集理發、收銀、老板為一身。理發椅是百年前從俄國進口的,陳師傅已在此經營37年余。當初理發兩三毛錢,現在也不貴,五六元搞掂。

理發店布滿“歷史印記”:“凱歌”收音機、“鉆石牌”電風扇、“三洋牌”錄音機、“日立牌”小彩電等等,都是上世紀的大件。墻上到處是毛主席畫像、毛主席語錄,陳師傅還要貼上“現役”班子。癮?

新開的小小咖啡館,也要拿出老爺物件做擺設。

河涌邊榕樹下打牌下棋的村民

漁家人的水邊生活

這家小店的年輕老板非常靦腆,卻深得大家喜愛。想象他在其他地方會被如何欺負,嘆一聲這里真好。【“減壓(鴨)咖啡店”,擺了很多鴨子玩具等你去“減”】

老榕樹的魅力

藝術家的鳥巢

老地磚和藤椅

老艄公的家私(船木制)
.
有故事的老磚墻

小洲村還有一個亮點“貓”,走在大街小巷總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貓,當然還有工藝品貓,惹人愛。


這里不像廣州其他的城中村,顯然經濟方面要落后很多,多數房子沒有重建、擴建,但隨著“藝術家村”的聲名鵲起,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在此開課辦班,目前在小洲村開設的美術培訓班有五六十個,每個培訓班的學生,多則七八百人,少的也有近百人,多是為參加廣州各大院校藝術系每年一度的專業考試而來“臨陣磨槍”的,學生們來自廣東各地甚至其他省市,這里快成高考村了。村屋租金不斷上漲,也不斷有村民開始擴建房屋。這使得最初來到這里的藝術家們感到不安了:原來古樸、寧靜的小洲村還會存在嗎?


外來人的大量進入肯定會導致淳樸民風的丟失,這塊牌子用語實在好玩,但反映出些許無奈:

顯然政府已經意識到小洲村的文化氛圍的重要性,也提出要“打造”水鄉文化,但這不免會使小洲村淪為符號。
無論如何,請至少不要破壞小洲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及節奏。





快過年了,小洲村的藝術家也有小小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