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塢堆村從業者就有600余人,人均增收1040元 本報訊 稷山縣利用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發展仿古工藝產業,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制造出古拙典雅、工藝精湛的仿古產品。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等省市,并出口法國、德國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富民產業。 稷山縣汾南塢堆村是仿古工藝產業集聚地,該村有8000多人口,歷史悠久,明清時期該村進士、舉人層出不窮,是著名的文化古村、文明大村。改革開放以來,該村的仿古業如雨后春筍,星羅棋布,從事仿古工藝家戶達到126戶,生產經營人數達到600余人,年收入在1.2-1.5萬元左右,僅仿古工藝一項,為本村村民提高人均收入1040元,占該村人均年收入的26%。他們將傳統的金銀制作工藝和現代技術巧妙結合起來,使錘、刻、鏤和掐絲鑲嵌、炸珠等十多種工藝融合貫通,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他們制作的仿古產品有200余種,其中自主研發制作的有100余種,復制各地博物館出土文物100余種。其中,仿唐代陜西扶風縣法門寺出土銀鎏金四股十二環錫杖、五足香爐銀鎏茶碾、茶籮,仿唐代臨猗縣雙塔寺出土鎏金銀棺,仿唐代銀鎏金釋迦牟尼及二弟子等高精度仿古工藝品,巧奪天工,轟動業界。2008年,代表運城市參加深圳文化產業博覽會,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2009年,他們制作的仿古純銀發釵等,在第二屆中華藝術珍品文化節上也受到贊賞。2011年,他們的金銀銅器傳統制作工藝,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郭翼軍 翟建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