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剩女”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她們的消費方式也因年齡的增長有了不少的變化。
在整個社會的消費人群中,“剩女”形成一種消費新勢力。
剩女在旅游、社交、娛樂方面的消費都比已婚人群要高。
調查顯示,在大中型城市的單身族群中,不經考慮購買奢侈品者占近三成,其中16%的單身族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場所,近三分之一的單身族每月最大開銷為自我娛樂消費或聚會等社交消費。
很多商家看準了大齡單身女性經濟消費獨立的現狀,投資單身女性消費。
相當一部分單身女性對消費都不太有規劃,她們消費的自由度和潛力都很大,消費活動是許多大齡女青年的一大樂趣。
約炮APP等各種應用搶占手機市場
順應了單身大潮流,手機APP也不能錯過這一塊市場肥肉。
陌陌、微信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手機應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約炮神器。
通過陌陌、微信,你可以認識周圍任意范圍內的陌生人,查看對方的個人信息和位置,免費發送短信、語音、照片以及精準的地理位置。
并且,可以非常及時的將網絡關系轉換為線下的真實關系。
這些APP可以幫助拓展你的交際范圍,相親范圍,邂逅幾率,而不僅限于熟人圈子,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可以認識你感興趣的人。
不僅如此,各種“剩女必備”、“丑小鴨變天鵝”、“百變剩女”的軟件廣告令人眼花繚亂。
“男友抱枕”的盈利之路
剩女的影響力究竟多大?
小編抱著好奇的心態在淘寶搜索欄輸入了“男友抱枕”,結果嘆為觀止。
不過是無心之舉,竟然真的在網上搜出了一批批專為剩女準備的各種用品。
而“男友抱枕”更是以其貼心程度和外形贏得了剩女的心。
美容機構
不少美容機構對單身女性消費者的爭取十分直接。
宣傳單身女性要多花心思在自己身上,“打造美麗的自己,才能創造更多的機會”。
就職于一家外企的王女士把相親不順的壓力轉移到了做美容上,短短半年就消費了幾萬元,事后又為沖動消費而后悔。
很多美容院就是抓住了像王女士這樣的單身女性對青春不再、身無所托的恐慌心理,而單方面夸大了美容在改善生活境遇上的效果,消費者面對這樣的商家時尤其需要理性思考。
最火相親欄目——《非誠勿擾》
中國江蘇衛視制作的這一相親交友節目可謂是從中國紅到了世界各地。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絕對有人在看,而且每期必跟。
節目不但捧紅了孟非、樂嘉,各期的女嘉賓也是不容忽視的陣營。
剩女也好,美女也好,幼齒也好。
反正時不時就能造成個話題轟動社會,更有甚者,該節目的成功使得其入選哈佛商學院的教材,成為中國電視界首個進入哈佛課程的案例。
不但有《非誠勿擾》,其他電視臺也相繼來搶占市場。
《愛情連連看》、《我們約會吧》、《百里挑一》,想看中國剩女有多少?
請關注中國的相親交友節目或許就能窺知一二。
影視進入“剩”時代
從央視到地方臺,從電視劇到電影,各種家庭劇、當紅電影,“剩女”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大元素。
她們的事業、感情,在熒屏上被放大后,引發觀眾的無限思考。
女人,越老越沉。到了我這個歲數的,就好比一個碩大無比的鉛球,扔出去,沒人敢接……
——《大女當嫁》姜大雁
這個城市有規定出來混的,都一定要兩個人嗎?我一個人也可以過的很好,因為我是女王~單無雙!
——《敗犬女王》單無雙
夢想是騙子最愛使用的詐術,我已經沒有夢想的權利了,與其懷念黑心壞男人,不如吃掉眼前的帥哥~
——《敗犬女王》單無雙
我很優秀,我要找到能配得上我的優秀男人。
——《仍想要結婚的女人》鄭多情
婚介機構和網站
在單身大潮中,各種婚介機構成為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絕大多數“剩女”對婚姻實際上有著迫切的渴望,因而專門的婚戀機構增加,不少婚戀網站除了提供價格較低廉的線上服務外,還在積極發展線下的昂貴的vip服務。
據網絡調查,2011年,在部分一二線城市的剩男“剩女”的比例達3:7,女性的擇偶需求比男性更加急切。
在婚戀機構里,選擇vip服務的80%為女性,這種專門顧問一對一的服務,年收費在萬元左右。單身女性成為了婚介消費的主力軍。
保險與投資
在30多歲的單身女性投保人當中,投資理財類和養老類保險的人較多,投保人會從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不涉及婚姻的方面來考慮投資這些險種,為自己今后的單身生活做一個保障。
2011年,針對大齡單身女性的推薦是給單身狀態和今后的生活建立保障。首推的三大險種是大病、意外、養老,對單身女性來講首先要打理好自己獨自的生活。
除此之外,因為單身生活的原因,還要考慮到自己的父母家庭的保障。
其他行業
據業內人士分析,截止2011年,中國大中城市的“剩女”潮有增長的趨勢,還會有很多其他的“單身商機”值得把握,比如針對單身女性開發的網絡游戲、購物網站,一對一的課程,陪伴寵物,小型家電等。
還有針對女性理財的規劃服務等等。
像財產如何規劃、保險該買哪些、退休生活怎樣安排等等,針對“剩女”都有與眾不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