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飛天原為印度佛教諸神之一,東漢末年隨佛教傳入中國。玉飛天多雕一橫身女子,手持花枝,身披飄帶,體態(tài)輕盈,面目慈祥,飛翔在云中。玉飛天自唐代起,至宋元明清,一直有雕刻,下面分別介紹下它們不同的特點:
1、唐代玉飛天較小,一般為3-5cm,多為側面飛天,人物臉型豐滿,發(fā)盤在頭頂,耳周圍去地,中間凸出一豎道;上身多為裸體,體態(tài)輕盈。宋代玉飛天一般為6cm以上,以正面臉出現(xiàn),五官清晰,身體姿態(tài)不如唐代美,顯得較呆板。元代以后,所雕飛天不見輕盈飛翔的姿態(tài),呈靜止狀,體態(tài)肥碩,沒有仙女般秀美。
2、唐代飛天服飾給人以紗的感覺,隨風飄揚,衣裙緊貼身上,衣紋清晰,線條流暢;宋代飛天服飾早期還有唐代遺風,晚期衣紋線條漸失流暢,顯不出秀美身段,元代以后就更差。
3、唐代飛天身下多有云紋襯托,此時云紋為短角云紋,頂端向兩側分卷,中間是一突起的花蕊,花蕊多扇面形,有數(shù)道小短陰刻線;宋代飛天云紋是多枝云紋,像樹枝一樣,云頭相連,有的邊緣有鋸齒狀紋,除個別北宋飛天外很少見花蕊狀云紋;元代以后飛天幾乎不雕云紋,只有飄帶相隨,或是如綢緞花結般的變形云紋。
總之,玉飛天以唐代的最為精美,用料也講究,以后年代越晚制作越粗糙,藝術性也越差。
圖1-6 唐代玉飛天 圖7-10 宋代玉飛天
圖11 元代玉飛天
圖12 明代玉飛天 圖13 清代玉飛天 圖14 民國仿玉飛天
來自: 珠江大鵬 > 《隋唐(五代十國)》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看見集 玉飛天
看見集 玉飛天。
玉剛的飛天照
玉剛的飛天照美美的飛天照。
一組飛天圖
一組飛天圖2021年5月22日。
古女摳圖(飛天)
飛天圖
飛天圖。
【免摳圖】常娥飛天
【免摳圖】常娥飛天。
動圖飛天
動圖。
飛天【圖】
飛天【圖】飛天【圖】
飛天[分享]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