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樂。水中參雜的東西越少,雖然貌似少了許多不同的味道,卻越顯清澈亮麗。人生看淡的誘惑越多,貌似缺少了許多做人的歡樂,卻因心的簡單而少去更多的煩惱。享受,都以付出為代價。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活得就越累。淡然,使人簡單;簡單,使人快樂。 佛法亦是活法。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廟里,他就在每個人的心中。佛法其實就是做人的道理,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眾生和佛本來沒有區別,只不過佛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所以活得自在,而眾生由于妄想、執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 漫漫人生路,想追求的東西實在太多。得失不過如此,想開了,看淡了,結果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有的人、有的事,無需太過執著,試著放手,人生將因此而不同。“世事如棋局,不執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人生沒有完美,幸福沒有滿分,當執著成為負累,放手就是解脫。 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應學會隨緣自適。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一份人情的練達,是一份人生的成熟。 放空的心,那是最好的禮物;獨走的路,那是最美的風景,我們最孤獨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來時的方向,找不到去時的路;我們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珍愛的人與物,而是在靈魂深處少了一方寧靜的空間,讓自己在浮躁中遺棄了那些寶貴的精神。 真正的安靜,來自于內心。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于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無法安靜下來。你的心不應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安靜和光明。 惟儼禪師指著一棵枯木問弟子:是枯萎好還是茂盛好?一弟子說:茂盛的好。禪師搖頭:繁華終將消失!另一弟子說:枯萎的好。禪師還是搖頭:枯萎也終將成為過去!這時一小沙彌答:枯萎的讓他枯萎,茂盛的讓他茂盛好了。禪師說:對!萬物皆應順其自然不要執著,這才是修行該持有的態度。 一個人的習慣,常不知不覺地在改變個人的命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平時內心的善念惡念,往來的君子小人,行止的合法非法,語言的柔軟粗惡,都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外在身相的美丑,人緣的好壞,品格的潔穢,甚至一生的成敗,都和身口意三業的習性有關。 今天是盂蘭盆節,佛歡喜日,阿彌陀佛節日。宜廣行善法,誦經念佛、放生吃素、齋戒供僧等,為在世的父母以及六親眷屬祈福增壽,為亡故的父母以及累世先人超度往生。以清凈心隨念阿彌陀佛圣號或心咒,普皆回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南無阿彌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