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節日,每逢春節,草原上的人們隆重慶祝,過年的習俗也獨具特色。
除夕:吃“手把肉”除舊歲
除夕是家住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的伊拉特一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為這一天他們和草原上其他蒙古族人一樣,要支起大鍋,煮好一整只羊,為除夕年夜飯做準備。
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傳統習俗,以示合家團圓。除夕晚上吃年夜飯時,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擺到案頭,把羊頭放在整羊上面,羊頭朝年紀最長、輩分最高的長者。戶主用刀在羊頭的額部劃一個“十”字后,全家人開始享受豐盛的晚餐。 喝酒,是蒙古族過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序。蒙古族的年夜飯,按常規要多吃多喝。民間還流行年夜飯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的說法,象征新的一年全家酒肉不竭,吃喝不愁。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里的燈必須點到天明。此夜,全家不分老幼盡情娛樂,一夜不睡,直到天明。
初一:祭天之后拜年
大年初一黎明時分,家住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族牧民斯琴一家人身著節日盛裝,手捧哈達、美酒、奶食品,到頭天用雪堆成的敖包前舉行祭天儀式。
戶主斯琴點燃敖包前的一堆篝火,將供品撒進燃燒的火堆中,以其火焰獻祭。在長輩帶領下,一家老小自左向右繞包走一圈,邊走邊叩首,將手中的美酒、奶食撒向雪堆的敖包,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草原上,春節活動主要有祭火、祭天、祝壽、拜年等,農歷臘月二十三開始,除夕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結束。
“初一早晨祭天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傳統儀式。如今受條件限制,城市里的蒙古族人已很少舉行祭天儀式,但草原上的牧民保留著這個傳統?!彼骨俑嬖V記者,各地蒙古族的祭天儀式各有特色,他家舉行的是察哈爾蒙古族的祭天儀式。
行畢祭天禮,天蒙蒙亮。斯琴一家人開始家庭內部拜年。先是晚輩手捧哈達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后由長輩祝福晚輩。
家庭拜年結束后,牧民們就結伴而行,到鄰居家串門拜年。
“五畜”還要過大年
除夕之夜,內蒙古太仆寺旗貢寶拉嘎草原的艾日布一家,清點自家牲畜,將喂足草料的牲畜趕進打掃干凈的圈舍后,圍著畜群點燃松柏,開始了每年一度的“五畜過年”儀式。蒙古族牧民稱馬、牛、山羊、綿羊、駱駝為“五畜”,除夕之夜、初一早晨給“五畜”過年是蒙古民族習俗。
“除夕夜必須點清牲畜頭數,一頭都不能缺,也不能讓別人家的牲畜在自家過夜。”艾日布老人的小兒子朝魯說。
初一早晨“祭天”的時候,朝魯點燃了以“五畜”命名的五個“卓拉”(用黃油燃燒的佛燈),然后打開羊圈,將羊群趕向草場。這時,家人在羊圈旁點燃鞭炮,長者把鮮奶和黃油抹在領頭羊頭部,保佑人畜興旺、生活美滿。
朝魯告訴記者,初一早晨不能對牲畜大聲吼叫,更不能打牲畜,晚上畜群歸來時,主人手端鮮奶,念著祝福語迎接。
艾日布老人回憶,“以前‘五畜’過年可不是一兩戶人家的事,而是幾戶甚至十幾戶牧民聯合起來,在正月擇吉日,選擇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舉行儀式。人們在野外支起鐵鍋,融化冰雪煮奶茶、蒸包子,還舉行小型那達慕。”(勿日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