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超:1977年生,河北滄州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河北美術家協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 北京名人畫院畫家,臺灣大華文化藝術公司簽約畫家。 工筆重彩傳統技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至唐宋已達到了鼎盛。可是到了元代,由于文人畫的興起,工筆重彩畫逐漸衰落,但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今天這一優秀的傳統畫種都有其不朽之作熠熠發光。工筆重彩畫的衰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畫家多半視力衰退,青年畫家又嫌費時費力,耐不住寂寞,但物極必反,今天我又欣喜的看到從事工筆重彩的畫家逐漸增多,這一畫種必將復興。 王洪超出生在河北滄州,是年輕的工筆重彩畫家。他初學于我早年出版的《仕女畫研究》一書,后來又大量臨習歷代名畫,打下了堅實基礎,93年入我門下學畫至今已逾十載,其間促膝長談,切磋不斷,引為快事。他的刻苦好學,遵師重道,含蓄而不張揚,謙虛而不驕不躁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讓我欣慰的是十余年來,他成績斐然,新作不斷,我觀之一則慚愧,一則高興,慚愧的是知識所限授之甚少,高興的是工筆重彩畫后繼有人。 洪超以人物畫為主,兼繪山水、花鳥畫,這使他的人物畫襯景更加豐富、和諧。他的《易水寒》畫出了燕太子丹送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場景,圖中太子丹及賓客掩面而泣,荊軻昂首高歌,更襯托出英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現象。《洛神圖》淋漓盡致的表現了曹植洛神賦中“騰文魚以驚乘,鳴玉鸞以偕逝”和“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的情景,這也體現出了作者的文學修養。 他的《唐韻》系列,在背景上把敦煌飛天形象運用的恰到好處,線條如行云流水,構圖生動而奔放,真及工筆畫之佳作。《廣廈》是一幅現代體材的作品,圖中彈琵琶少女后面用淡彩襯托出層層高樓大廈,使我們聯想起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這不正是我們今天生活的真實體現嗎? 在技法上他們不斷創新,把現代技法與傳統巧妙的融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使這一傳統的畫種更加高雅、豐富,雅俗共賞。他們的作品構圖嚴謹,疏密有致,用色或清淡典雅,艷而不俗;線條構勒有力,收放自如,深得用筆之精髓。 愿你勇于進取,將工筆重彩技法不斷創新,長遠的堅持下去,在工筆重彩繪畫領域里永放光芒。 作者:黃均(中央美院教授,著名人物畫家)
![]() ![]() ![]() ![]() ![]() ![]() ![]() |
|
來自: 昵稱12165275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