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的理論是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也有人把它說成是:凡是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現實的。
世界萬物的出現,都有其因,因為它的合理,才出現了。于是有人說:那么,壞的丑陋的腐朽落寞的東西也是合理的嗎?那么,人就可以為其做了違法的事情而開脫了,反正是合理的,我做做也沒有關系,這會不會滋長一些人從惡的心理?
其實這里的“合理”不應該理解為正確、對的、應該的,它是一個中性的詞匯,應該寓為現實的、實際的,因為存在的事物都是現實的,都應該有其存在的理由。
讀書期間,每每看見有人作弊就十分的討厭。作弊現象的存在,當然有它的現實性,因為有人為了拿高分或者為了挽救沒有復習的殘局而為之的;隨著年紀的增長,丑陋的現象也見多了,當自感深惡痛覺之時,就拿起這句名言來遮擋,于是乎就搪塞過去,沒有走進死胡同的煩惱了。
已經過了不惑之年該知天命了,有些東西該得到的已經得到了,沒有得到的就不是自己努力的范圍了,因為命運之神是會把該交給你的都給你的。對于得失,常常這樣想:凡是在我身邊已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是應該的,而不存在的,就是沒有合理性的,就不是該存在的,于是,心里很是平衡,一種自我滿足的心理油然而升,而且時常很是感恩,感謝賜予我的。
存在即合理的,有了這個心態看待世界,也許寬容的成分會多些,人就不會為一些無法達到的事情而郁悶了。看著歌唱家在臺上高歌,而自己卻只能低吟淺唱,望著書法家大筆一揮,而自己只會寫幾個歪嘰嘰的小字而已,賞著攝影師們閃光燈咔嚓咔嚓地閃爍著,而自己卻只會按一下傻瓜機的快門,讀著大作家們洋洋灑灑地萬字稿件,而自己只能碼上豆腐塊大小的文字……不再有郁悶了,因為這些都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不再艷羨別人貶低自己,而是努力使自己也象花兒開放一樣,默默地為自己祝福:天生我才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