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動物,是誰打開了可怕的“潘多拉”魔盒?
來源:中國科學院 ![]() 地球上,沒有哪個物種像人類和動物一樣相生相克,不即不離。動物既是人類刀俎下的食物,又曾被當作神圣的宗教信物而膜拜;在被奉為人類朋友和伙伴的同時,又成為供人驅使的娛樂消遣乃至運輸工具。 一群白鷺在天空盤旋、飛翔;東山風景區,成群的喜鵲覓食,清脆的鳥鳴不絕于耳;在岫巖的龍潭灣自然保護區,曾經絕跡多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黑鸛不僅回來了,還形成了一定數量的種群。然而,一些市民為謀取私利,獵捕、毒殺、販賣野生動物的行為卻給人與自然的和諧帶來了諸多不和諧因素。是誰驚擾了野生動物的生命與安寧? 永遠有動物在替我們承擔著罪責。但動物們遭受的一切慘厄命運,卻無不是我們人類親手栽種下的惡果,無不該由我們自己給予錐心的懊悔和深刻的檢討。如果沒有我們的饕餮之欲,如果沒有我們的“嗜補”情結,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知人與自然的關系,如果我們能夠愛護動物,給動物以應有的自由和生存空間,那么瘟疫肆虐的災難還能發生嗎?是的,我們好像把寶全部押在了剿殺果子貍的身上,而沒有幾個人痛定思痛地坐下來,好好想一想以后應該怎么辦。果子貍絕對是不能吃了,那么其他野生動物呢?依然繼續吃下去?可萬一又查出大熊貓、金絲猴們身上也有sars病毒同源體呢?一樣地趕盡殺絕然后再去尋找新的珍禽異獸為滿足腹欲的替代品? 究竟什么時候,野生動物不再是我們人類的代罪羔羊呢? 其實動物的友情與人類十分相似 動物個體之間親密的伙伴關系,往往源于具有社會習性的物種的難以忍受的寂寞。某些動物于是就去依戀它們所能勉強結識的任何動物,也不管它們在種屬、習性及形體大小上的差距。我記得的一個例子是,一匹小種馬常在一塊田野的范圍內活動,人們可以見到一只孤獨的鷓鴣——可能是那個地方唯一的鷓鴣,總是與小馬在一起。小馬吃草的時候鷓鴣守著它,要是它休息,便滿足地坐在它腳旁。毫無疑問,這種伙伴關系可以排遣它們的寂寞。 黑熊和野兔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它們也具有“相對復雜”的思維,它們的生命也是寶貴的,也應該加以珍惜。當我們以動物的生命來滿足我們的需要、改善我們的生活的時候,別忘了,它們也有自己的意識,它們也會痛苦。既然我們稱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那么,就請對他們保持一份敬畏和感激之心吧,因為有此心,我們就會更加珍惜它們的生命,而少一些濫捕濫食。請對動物保持一份敬畏和感激! “不管起源如何,人、動物、病毒都是自然界長期進化形成的生命形式;從生命的本質來講,三者之間沒有好壞之分。”張樹義認為,在自然界的長期進化過程中,物種之間是相互作用的。正是由于這些相互作用,我們今天看到的自然界就不是一個個彼此獨立的物種,而是植物間的相生相克關系,動物間的食物鏈關系,一種生命依附于另一種生命等諸多行為和現象。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一個物種,就不僅要研究這一物種自身的生命史,還要研究該物種與其周圍物種間的相互關系。 人類應摒棄自然界“征服者”姿態 ……2月28日下午4時許,一條2米多長、180公斤重的中華白海豚在珠海唐家灣海灘擱淺,引來了大批群眾圍觀。當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發現這條白海豚身上布滿傷痕,其中一道傷痕近40厘米長,20多厘米深,深處可見內臟,這條白海豚擱淺時已經死亡。 ……環境遭破壞,雙頭動物越來越多。雙頭動物的一個頭試圖從另外一個頭那里奪食物時,兩個頭可能會相互廝殺。兩個頭之間的搏斗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甚至一天。有時雙頭蛇的兩個頭變得特別富有攻擊性,甚至會試圖吞掉對方。當雙頭蛇的兩個頭同時咽食的時候,飼養所的工作人員不得不采取措施來防止這條蛇窒息。 ……加拿大半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海豹捕殺行動從這個星期開始了,35萬只海豹身陷絕境。 ……籠里的動物幾乎全是發呆的姿勢。有的已不會動了,樣子如同瀕死。檔主罵它們懶惰,摔籠子以期激奮。它們或隨著籠子抽搐一下,能一躍而起的動物一只都沒有。其實那些斷了腿的動物只能半躺。 ……繼續往前跟蹤了約50米后,奧爾特來到了一處巖石高低錯落、灌木叢生的山坡上。終于,他發現那頭豹子倒在遠處一塊突兀而起的巖石旁,奧爾特慢慢地靠攏過去,眼前的一幕令他震撼不已:豹子已經死了,但它死不瞑目。看得出來,在它生命的最后時刻,它終于松開了口中的獵物。奇怪的是,豹子的身體有一種臨死前把獵物向前推送的姿勢,奧爾特的目光順著豹子匍匐的方向望去,他的血液頓時凝固了:就在離豹子不到5米的地方,一個石洞里赫然側臥著一頭瘦骨嶙峋的母豹!它的一條前肢不見了,斷肢處已經腐爛,在母豹的身邊散落著一些動物的骨頭和雜毛。人性,在雪豹的泣血之愛中顫動。 人類為什么不能給他們留條生路呢? 一個文明的國度,不應當是動物的地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