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些書,都在揚善吐惡,都說善人有好報,可看現實,卻并不是那么單純,往往是善人也做點惡事,惡人也做做善事,心蓮認為,這或許也是一種“舍得”,或者一種權衡下的選擇,不管怎么說,我們都可以看到,現實生活里,并不是非黑即白,善人可能是那些總體來說做善事多一些的人,而惡人呢?當然也不過是那些做惡事總體說來比善事多一些的人。 由此可見,人無絕對,事無絕對,社會上所有的人,幾乎都是善惡相交的兩面體,他什么時候體現出什么面來,與個人的修為、智慧、素質、等等有關,更與環境有關。 為什么這樣呢? 因為做一個純粹的人是不可能的,神仙都尚且不是全能,做為血肉之軀的人類,又怎么會達到純粹好或壞的境界呢? 所以,喜歡一個人,討厭一個人,也都只能就事論事,換了環境,換了條件,這個人可能就不是你所喜歡或討厭的那個人了。 所以對某個人的成見,也只不過是自己內心為他的過去畫了幅肖像而已,若要看他的將來,還得看他將來的表現才是。 看人,永遠不能一桿子打到底,如此才能不被他的過去誤導,不被他的過去影響,把他看作一個每時每刻都是全新的人,因為事實本來就是這樣。 如此,才能有開放的心胸,能以這樣的心胸對人對事,也是自己的福氣與造化,這是另人終生受益的一種生活與處事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