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南寧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舉行的查獲5個制假售假犯罪團伙新聞通氣會現場,記者看到了大量的名貴白酒,聞著酒的醇香,看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酒瓶,如果換個場合,你可能不認為這些酒是假的。
據介紹,在破獲的這5起利用低檔白酒灌裝成高檔白酒的特大制售假冒名牌白酒案中,查獲貴州茅臺酒、五糧液、劍南春等9種名牌白酒共計兩萬余瓶,各類名酒商標標識11萬余個,涉案金額達2000余萬元。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假冒名牌白酒,都是用價格低廉的白酒冒充的。
如何鑒別假冒的名牌白酒
常用識別白酒方法:1。看外包裝;2。看條碼;3。看防偽識別標識。
此系列案中的假冒名牌白酒大多用口味相近、相對低檔的真酒灌裝高檔酒,導致大多數喝酒者無法從味覺感知差別;而且差別的外包裝做工越來越精致,普通市民光從外包裝上也很難鑒別出假冒的痕跡。
據某知名品牌酒類的銷售人員透露,廠家一般不回收用過的酒瓶。如果市民在打開酒類的外包裝后,發現光滑的酒瓶身上有摩擦或者碰撞的痕跡,那么有可能是假酒,真品的酒瓶身上是光滑無痕的。
案情
70多天偵查端掉5個制假團伙
今年4月,南寧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的辦案民警在工作中走訪發現,有人在南寧市區利用假冒商標,非法灌裝貴州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名牌白酒銷售給市區部分名煙名酒店和酒樓,并把各種假冒名牌白酒商標標識銷售給他人,供他人進行制售假酒。
偵查員經過70多天的排查摸底和伏擊守候,逐漸掌握了位于南寧市大塘村和玉洞村的制假售假窩點的5個犯罪團伙的主要人員結構,及其活動軌跡和生產、存放假冒名牌白酒的地點。
8月24日,5個制假售假的犯罪團伙被一舉端掉,搗毀窩點13個(其中7個銷售、倉儲窩點,6個生產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12人。查獲假冒貴州茅臺酒3200瓶、五糧液(含1618系列)3890瓶、劍南春1865瓶、紅花郎1500瓶、瀘州老窖3793瓶、國窖1573系列1375瓶、天之藍、海之藍2563瓶、水井坊1823瓶,合計20009瓶,各類假冒商標標識11萬余個。
9月7日,南寧市公安局與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協同配合,對這5個犯罪團伙的源頭進行打擊,對向莫某提供假冒名牌白酒酒瓶、紙盒、商標等包裝物的鄭某進行緝捕,破獲了涉案價值達1200余萬元的造假案。
制假
以次充好換個“馬甲”變“貴族”
從2010年,此次被打掉的5個犯罪團伙就已經開始了制售假冒名牌白酒的活動。為了不引起外界注意,犯罪團伙中的犯罪成員均由親戚、好友組成,同時,犯罪團伙將生產點與銷售點分離,生產點安排專人看護,即使是白天也大門緊鎖,不輕易與外人接觸。各團伙獨立生產、各自銷售,既有專人負責生產假冒白酒,也有專人負責運輸銷售,分工十分明確。
犯罪嫌疑人莫某通過在浙江溫州購進制假的酒瓶,在溫州市、廣州市、汕頭市購進制假的外包裝盒和防偽標識,而后將這些商標標識(外包裝盒、防偽標識、酒瓶、酒蓋等)銷售給其他犯罪嫌疑人。莫某本人也會購進價格低廉的低檔白酒請人灌制包裝好,而后拿到市場上銷售。
各犯罪嫌疑人購買到商標標識后,就將口味相近、價格相對低廉的白酒直接灌裝至回收來的高檔白酒酒瓶內,如:貴州茅臺用陳年老窖灌裝而成,五糧液用尖莊酒灌裝而成,瀘州老窖用瀘州御酒灌裝而成。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使用專業的灌酒工具的話,只需要十幾秒的時間,就能把一瓶3.3元的陳年老窖變成一瓶上千元的山寨貴州茅臺。”
揭秘
高檔假酒從回收空酒瓶開始
制售高檔假酒的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一條利益鏈?這就要從空酒瓶說起了。
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酒店服務員在開啟高檔白酒時總是小心翼翼,酒喝完了,酒瓶也就沒了蹤影。
據悉,警方查獲的假酒,酒瓶絕大多數是“二手瓶”。如本案中的嫌疑人莫某就是在浙江溫州市購進制假的酒瓶,而溫州當地有專人到酒店回收真空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客人在吃飯時沒帶走的空酒瓶,有人會以高價收購,酒越貴,瓶子的價格也就越貴。
服務員小心翼翼開酒瓶,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對瓶子的損壞程度——一只防偽標識沒有損壞的酒瓶,回收價上百元;防偽標識略有破損,回收價也有六七十元。
一般情況下,到酒店吃飯的客人,基本都不會索要空酒瓶。而這樣一個空酒瓶,往往通過制假再回到餐桌時,價格已是超過10倍。
空酒瓶是怎么搖身一變價格翻番的呢?一瓶假茅臺,一級代理商從制假窩點拿到的批發價是兩三百元,賣給二級代理商,價格稍微增加些;二級代理商再賣給酒樓、糖煙酒店時,價格已近千元一瓶,酒樓再賣給顧客就變成了1000多元。(當代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