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核心競爭力的打造-012012-06-03最近有幾個詞一直在腦中轉悠:核心競爭力、知識體系、人生地圖,就像我在《為什么我要寫博客》里面說的那樣,這些詞自己就從潛意識里跳出來了! 一、關于這些詞我對這些詞都有皮毛但并不深入的了解。核心競爭力這個詞主要是在經濟類的書里面看到的,工作中寫材料的時候做好產學研,提升核心競爭力等等的話中經常見到它,在經濟中提到這個詞的概念是這樣的:“在一個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如果從產品和服務的角度來看,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是隱含在核心產品或服務里面的知識和技能,或者知識和技能的集合體。 知識體系這個詞,聽到的比較早,但是真正了解和深入學習還是在2010年,當時看了一本書,叫做《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那個時候才知道了人不能夠總是去學些零散的知識點,更應該有系統的、完整而又深入的研究,只有這樣,等到需要使用某一種知識的時候才不會感覺慌亂不知所措。 而人生地圖呢,也是我最近看了一些關于計劃、心智等類型的書,在里面總結出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人生是有軌跡的,我在我的前25年中,感覺青春無限,不知珍惜,揮霍著就沒有了(給我觸動最大的就是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對自己進行回顧,愣是想不到我大三那一年究竟干什么去了,仿佛那一年我從來沒有經歷過)。后來大了一點,慢慢明白了,不僅要能夠找到自己走的那條路,更應該找到未來要去的方向,這樣的生活才不會渾渾噩噩,而這條路其實就是人生地圖上所標明的路。 二、關于這些詞的聯系在知道了潛意識的工作方法之后,我就再也不會忽視在我腦中閃現的這些字眼了,既然它們浮現了,一定有原因的,也是相互聯系的。 我認為:只有認真規劃和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形成一個人(而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出更優質的服務,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沿尋人生地圖上正確的路,高效的進化下去。 正態分布曲線向世人展示了這樣的道理:稀缺性,這是世間萬物普遍存在的道理,所謂的稀缺性換句話可以叫做不可替代性。如果一種資源的稀缺性越強,它的不可替代性也就越高,而如果這種資源如果真的具有使用價值的話,那它價值體現在價格上就會越高。這種解釋極其墨跡,中國人就是一句話就搞定:“物以稀為貴!” 人其實就是一種資源!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希望自己能夠掙大錢,但是,如果一個人很容易被別人所替代,那么他的稀缺性就無所體現,那么他的價值也不會得到回報,更別說掙大錢了。 如何才能提高一個人的稀缺性呢?我思考的結果是:不斷構筑和提高個人知識體系,使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盡可能的成體系、相互連接,關鍵要讓其不可替代! 三、我對個人核心競爭力的理解本來,我很想按照順序來寫如何打造個人知識體系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但是,寫著寫著我就發現不對,如果不知道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那為什么還要花時間去打造核心競爭力呢?所以我覺得我有必要對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個人核心競爭力做一個整理。 (一)個人核心競爭力不是什么?對于已經工作的人來說,什么才是核心競爭力呢?不是技術、不是思路、不是基本功、不是聰明腦瓜。 1、技術?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個體經營者,都有屬于自己的技術。機關里依靠技術的現象并不常見,但是在其他領域中,很多人在看到新技術出現的時候,就匆忙去嘗鮮,希望快人一步就能占到先機。其實,這種想法是不靠譜的,現在的技術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能通過網絡、文章,或者稍加練習就能掌握的技術,只要一個正常人舍得花點時間,基本都能掌握。指著哪個技術好,哪個技術能紅就去學習哪個,其實并不靠譜,這個成不了核心競爭力。更多的情況是:上一個階段的成功會成為下一階段的障礙,而這種事情處處可見,無論個人、團體,甚至國家,都是一樣。 2、思路?思路是否重要,這個根本不用論述,在我的工作領域里,有很多人在贊揚一個領導的時候會說:“這個領導真有思路”、“他的思路真獨特”、“他這個思路行!”等等。不過,無論是國民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整整偉大的思想其實就那么幾個,很多都已經被前人總結了,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學習而已。而更多的所謂的“思路”,更多是操作過程中的流程、方法,離思想的層面就更遠了。所以,如果指望擁有思路而提升核心競爭力,那也是不靠譜的。 3、基本功?強調基本功本身是正確的!就和蓋樓一樣的,基礎好,樓就能蓋得高,各行各業也是一樣的。只是對于個人核心競爭力來說,基本功雖然是一種核心競爭力,但是還是沒有抓住本質。身邊有很多人,寫材料的時候基本功很好,有很多人是專門的文學科班出身,可是,一個東西就是寫不好,說不明。所以,雖然不否認基本功對事業發展的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人生不是蓋樓,基本功在核心競爭力中也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4、聰明?強調聰明,本身就是一種心智低下的表現。覺得自己智商高、比其他人聰明、反應快就能成為核心競爭力,我估計這都是一部分大學生的想法吧。凡是有點閱歷的人都知道,第一、在學校里聰明,知道題目怎么做,但是在社會上很多都傻了眼,因為對于“聰明”的定義不同;第二,聰明可能對發展效率有著積極意義,但是卻有人因為自己的“聰明”走了錯的路,更因為“聰明”在錯誤的路上走的比任何人都快,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指望著聰明來形成核心競爭力,這樣的人得多不靠譜啊!!(誒,我寫這點其實也就是為了排比起來好看而已!) (二)個人核心競爭力是什么?說了這些不是什么,我認為個人核心競爭力是自己獨特的個性知識體系有機組合。 可以這么說,在中國的各個行業中,往往擠滿了各種各樣的人才,他們擁有著類似的工作技能,但是他們卻有不同的表現!這種區別就在于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獨特的個性、背景、知識和經驗的組合。 如果這種組合滿足下述的條件: 1、絕無僅有的組合; 2、在工作、生活等實踐中擁有價值; 3、這種組合隨著學習的深入可以實現不斷優化、提升。 那么,擁有這樣組合的人就會具有個人核心競爭力! (三)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按照我上述的分析,如果想要擁有個人核心競爭力的話,就必須最大限度的加強和發揮自己這種獨特的組合。有很多人寄希望于在某一個單項上取得簡單的突破,雖然有一定的意義,但卻不是最有效的。 究竟怎么樣才能構建自己獨特的組合呢,我覺得和學習是一樣的:堅持和策略,主要要通過個人的反復實踐、積極總結,其次在明白了這些之后,要有意識的去構造!而堅持是最重要的策略,所以,要是寄希望于通過我的思考過程就知道如何打造自己的個人核心競爭力,那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功的!所以,還是去實踐吧!!
未完,待續,點擊查看下文《個人核心競爭力的打造-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