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F最大有氧心率訓練法及其實踐動米網導讀:傳統的訓練方法理念叫做“More is better”。這里的More指距離、強度、速度上的More。這么看,傳統的方法也不是“Less is more”,而是“No pain, no gain”。
分享到: 0
之前在網上找到了一種新的、甚至有些顛覆性的訓練方法(至少對我而言),分享給大家。 感謝水木社區跑道人生版ryanflower跑友及圣經wuyannokia跑友所做的介紹和翻譯工作。文中大部分內容直接取自兩人所發文章,略有刪改。【】中的部分為我個人感受或注解 耐力運動訓練“新理論”——以增強有氧基礎為主導。 本部分來主要自ryanflower的讀書心得【此書即傳說中的“九陰真經”——】 傳統的訓練方法理念叫做“More is better”。這里的More指距離、強度、速度上的More。這么看,傳統的方法也不是“Less is more”,而是“No pain, no gain”,就是在保證訓練量(距離)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跑快。練得再短也不可能平時只練5k 10k來指望馬拉松出成績。 問題就在于傳統方法的理念認為每次訓練一定要給身體足夠的刺激,強度一定要足,如果比賽是100%,那訓練至少練70%-80%。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過訓練,易于受傷,且有氧能力嚴重不足。有時候你雖然練的距離夠長,但是因為跑的太快,對有氧的提升其實非常小。 【事實上,我之前所用的“少就是好”的訓練方法其理念就是如此,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迅速的提高成績,但確實容易訓練過度、受傷】 實際上,馬拉松、超馬、大鐵三等項目是近三十年才興起的,再之前并沒有一個很科學的訓練理論。而傳統的訓練方法更多地沿襲和改良了中短距離項目的訓練方式,所以并不是訓練耐力的好方法,往往造成過訓練,損害身體健康。而新的訓練哲學是要在提升運動能力的同時也增進身體健康,主要的幾點建議如下: 1. 多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少利用碳水化合物(通過訓練的速度和飲食來控制)。 2. 訓練時跑得更慢一些,使得有氧耐力得到提升,這樣才能在比賽中跑得更快。 【MAF訓練法的主要理論】 3. 穿緩沖保護更少的鞋子來防止受傷。【最新流行的赤足跑觀念】 4. 不要拉伸,要強調熱身和cool down的重要性(拉伸是強迫關節韌帶做一個超出它正常運動范圍的彎折,看似見效快,長期有害。正確的做法是通過10-20分鐘的熱身使身體達到訓練或比賽的狀態)。【這種觀念有點非主流】 5. 均衡飲食,要攝入足量的脂肪,少吃精細碳水(淀粉類食物)。過多碳水類食物會擾亂激素的分泌,損害耐力【又一個非主流的觀點,傳統看法是以高碳水食物為主,適當蛋白及脂肪。】 6. 不要吃合成的營養品(藥片) 7. 多在室外陽光下訓練 8. 要在過訓練初級階段的時候就有所察覺和意識(主要通過心率的數據),并改變訓練方式(通常是降低速度)。這個階段往往身體本身沒有任何感覺,但是如果不加控制接下來就是受傷 9. 年齡不是問題。有氧能力可以不斷提升,即便過了40、50甚至60歲,只要訓練方式得當。所以不要把耐力項目成績的下降歸咎于年領的增長。【耐力運動確實受年齡影響比較少~~】 所以這種方法和傳統的訓練方法并不是兩種并列的方法,而分別是新的和舊的方法,訓練耐力和非耐力項目的方法。 其實即便只練有氧,中短距離的速度也是有提升的,MAF的理念是平時大多數時間只練有氧,主要通過比賽來練無氧,這樣長期的在有氧和無氧能力上的進步才是均衡的。 MAF180公式及訓練方法 本部分來主要自wuyannokia的譯文 MAF180心率公式是Dr. Philip Maffetone發明的,他曾經是鐵人三項選手Mark Allen和Mike Pigg的教練。盡管這一公式已經二十歲了,并且看上去不是很“性感”(是作者知道到,唯一不需要計算器的心率計算公式)并且這一方法不需要LTHR測試,VO2 Max測試,非常簡單直觀。 通過如下方法計算最大有氧心率(Maximum aerobic heart rate): 1. 用180減去年齡(180-年齡) 2. 根據健康狀況調整計算結果 1. 如果你患有嚴重疾病或剛剛康復(心臟病、高血壓、剛做完手術或剛剛出院。。。)減去10 2. 以前沒有鍛煉過,斷斷續續鍛煉過或者受傷了最近沒練,或者每年感冒、流感超過兩次的,有過敏癥狀的。減去5 3. 堅持每周鍛煉四次以上并超過兩年,而且沒有之前所列問題的,不用調整,保留180-年齡 4. 如果超過兩年堅持比賽的,沒有上述癥狀并且比賽成績持續提升的。加5 在訓練時,保持在最大有氧心跳-10的區間,例如最大有氧心跳145,訓練時應該保證心跳在135-145區間內,并且盡量接近145。 在基礎訓練階段,為了達到最佳訓練效果,所有的訓練都應該保持心跳小于等于最大有氧心率。隨著身體有氧運動能力的提升,你將可以在相同心率下跑得越來越快。注意,有氧訓練基礎階段需要12-16周的時間,在這個基礎訓練期間,所有運動時的心率都不得超過自己的最大有氧心率。 當有氧運動能力的基礎打好以后,與動員可以開始無氧訓練。有些情況下或時間不允許時,無需進行無氧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夠不夠顛覆?連續12-16周的最高有氧心率下慢跑,完全沒有任何速度訓練】 MAF180訓練法的在生化方面的另一大好處是:同更高心率的訓練相比,自由基的產生被最小化。自由基會導致退步、發炎、心臟病、癌癥以及衰老。 我對MAF最大有氧心率訓練法的進一步的個人見解 因為今年準備全馬沖四,我想科學地進行下訓練,于是剛入手了塊心率表。第一次戴出去時把自己嚇了一跳。按LSD的配速跑時心率就上了160,按全馬比賽配速跑時心率竟然上了180。但是按照我的年齡,理論上心率應該是150/170以下才比較正常。一開始我以為是心率表的誤差,后來跟朋友換戴了心率表以后,仍然是一樣的。 我比較擔心在這樣的心率下訓練會有問題,于是先后請教了跑友@kingjump 以及臺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理事長 @王順正教授 。具體的聊天紀錄就不發布了,但王教授大意是如此,運動時的最高心率大致和年齡有關,但具體到各人,情況是不一樣的。220-年齡只是一個比較普適的公式,但不可一概而論。 如果想得出自己的最高心率,最好還是全力沖刺個400米,測出心率的峰值。這個值偏高或者偏低,和身體狀況關系不大,只要靜止時心率正常就沒有問題。而對于MAF訓練,可以用這個值X0.8得出最大有氧心率,訓練時將心率控制在這個值以內就可以了。 另外我自己建議,準備像我一樣進行最大有氧心率訓練的人,最好還是測一下自己的最高心率。畢竟每個人的心率狀況不一樣。以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最大有氧心率的計算,比較科學、安全,相信對訓練也更有好處。 另外我同意MAF訓練法里提到的: 1. 如果你患有嚴重疾病或剛剛康復(心臟病、高血壓、剛做完手術或剛剛出院。。。)減去10。2. 以前沒有鍛煉過,斷斷續續鍛煉過或者受傷了最近沒練,或者每年感冒、流感超過兩次的,有過敏癥狀的。減去5。而且,應該隔幾個月或者半年再重新測試一下自己的運動最高心率,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訓練心率上的調整。(作者:霄霄marath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