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帝劉弗(前94年-前74年),原名劉弗陵,漢武帝少子,母為鉤弋夫,武帝崩后繼位。即位后,劉弗陵因名字難避諱的緣故更名劉弗,“弗”字避諱“不”。劉弗陵繼位時年僅八歲(古代按虛歲算),遵照武帝遺詔,由霍光輔政,位13年,病死,終年21歲。葬于平陵(今陜西省咸陽市西北13里處)。年號有始元、元鳳和元平。 識之明 金日磾(mi di)昭帝即位的第二年,即始元元年去世,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任車騎將軍。 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劉旦等加緊了政變的準備工作。燕王劉旦將奪取帝位的賭注壓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以求支持他奪取帝位。他們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令以燕王旦的名義上書昭帝,捏造說:霍光正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被匈奴扣留19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任為典屬國,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并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 當時制度,吏民上書言事,霍光以領尚書先看(實際上霍光是先行批閱),遇有不好的,可壓下不報。上官桀只有等到霍光沐休時才能代替霍光處理奏章,于是上官桀趁霍光休假,將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過昭帝把這事批復下來,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來送走。他們沒有想到,奏書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復。 次日早朝,家沐休的霍光居然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由此可見霍光手腕),就站張貼那張漢武帝時所繪“周公負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朝見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 昭帝問:“大將軍哪里?”左將軍上官桀回答:“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所以不敢進來。”昭帝下詔召大將軍。霍光進宮,除下將軍冠叩頭自責,昭帝說:“將軍戴上冠。知道這奏書是假的,將軍無罪?!被艄庹f:“陛下怎么知道的?”昭帝說:“將軍到廣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屬罷了。調校尉到現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呢?況且將軍要干壞事,并不需要校尉。”當時昭帝才十四歲,尚書和左右的都感到驚訝,上奏書的后來失蹤了,官府追捕得很緊。上官桀等害怕了,對昭帝說:“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聽。 之后上官桀一黨仍然派詆毀霍光,昭帝怒道:“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讓他輔佐朕,敢有詆毀他的按罪處置?!鄙瞎勹畹炔桓以僬f,干脆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劃,由長公主設宴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再廢除漢昭帝由燕王旦即位。就這危急關頭,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將上官桀等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杜延年立即上告,霍光等得以先發制,將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蓋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后自殺身亡。九歲的上官皇后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此后,不但霍光權傾朝野,其兒子、女婿、弟弟也紛紛擔任要職,霍氏勢力達到高峰,漢書稱霍光“威震海內”。 洪邁的《容齋隨筆?漢昭順二帝》拿昭帝劉弗比漢順帝劉保:“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稱其明。然和帝時,竇憲兄弟專權,太后臨朝,共圖殺害。帝陰知其謀,而與內外臣僚莫由親接,獨知中常侍鄭眾不事豪黨,遂與定議誅憲,時亦年十四,其剛決不下昭帝,但范史發明不出,故后世無稱焉。順帝時,梁商為大將軍輔政,商以小黃門曹節用事于中,遣子冀與交友,而宦官忌其寵,反欲害之。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等與左右連謀,共譖商及中常侍曹騰、孟賁,云欲議廢立,請收商等案罪。帝曰:“大將軍父子所親,騰、賁所愛,必無是,但汝曹共妒之耳?!卞拥戎圆挥茫斐龀C詔收縛騰、賁,帝震怒,收逵等殺之,此事尤與昭帝相類?;艄庵矣趪?,而為子禹覆其宗,梁商忠于國,而為子冀覆其宗,又相似。但順帝復以政付冀,其明非昭帝比,故不為所稱。” 李德裕贊:“君之德,莫大於至明,明以照奸,則百邪不能蔽矣,漢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慚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成王聞管、蔡流言,遂使周公狼跋而東。漢高聞陳平去魏背楚,欲舍腹心臣。漢文惑季布使酒難近,罷歸股肱郡;疑賈生擅權紛亂,復疏賢士。景帝信誅晁錯兵解,遂戮三公。所謂「執狐疑之心,來讒賊之口」。使昭帝得伊、呂之佐,則成、康不足侔矣?!?/p> 鹽鐵之議 漢武帝的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是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它的實行,使漢朝政府廣開了財源,增加了賦稅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較雄厚的物力基礎來支持長期的戰爭,從而不斷拓寬了疆土,安定了邊疆。當時的情況下,這一經濟政策的實施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官營鹽鐵、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行,逐步使一部分財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手中,而剝奪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現了官吏“行奸賣平”,而“農民重苦,女紅再稅”的狀況,以及“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的局面,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趨貧困。因此,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圍繞是否改變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與桑弘羊等展開了斗爭。 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關于鹽鐵專營的問題。賢良文學認為,鹽鐵官營等政策是民間疾苦的根源所。這些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不法官商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澤,擅官市,大發橫財。由于鐵器質量低劣,割草不痛,價錢又貴,農民不愿使用,以致出現了木耕手耨的現象;而官府經營的食鹽也有苦味,民只好淡食。賢良文學們認為,這實際上是政府、官吏與民爭利。因而主張罷鹽鐵、酒榷、均輸等官營事業。桑弘羊也承認鹽鐵官營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存著一些流弊,致使民煩苦之,卻認為這些流弊只是由于吏或不良,禁令不止造成的,是執行的問題,而并非政策本身的問題。 桑弘羊指出,武帝時由于實行了鹽鐵官營等經濟政策,不但做到了離朋黨,禁淫侈,絕兼并之路,也保障了大規??箵粜倥珣馉幍暮笄诠綍r賑災、修水利等項開支也是依靠這些財政收入。因此,桑弘羊堅持主張不能廢棄這些政策。 從長遠看,桑弘羊堅持鹽鐵官營、以武力打擊匈奴的貴族勢力、實行法治的主張,有利于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鞏固漢王朝的統一,是積極的和可取的。不過,武帝末年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的情況下,一味地堅持這些政策,而不采取任何緩和矛盾的措施,勢必會進一步激化矛盾,甚至會導致政權的傾覆。賢良文學大多出身下層,比較了解普通百姓的疾苦,因而提出的政策較為現實,對于暫時緩解武帝末年的社會矛盾,不失為一劑良藥。 但如果將賢良文學們的對策作為政府長期的統治政策,不但是愚腐的,甚至還會危及封建政權的鞏固和國家的統一。 鹽鐵會議并沒有做出明確的結論,但爭論雙方的觀點對昭宣時期西漢王朝的統治政策還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主流上看,大權握的霍光基本上仍然堅持了漢武帝輪臺罪己詔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與民休息”的措施,將公田與貧民耕種,貸給農民種子、口糧,部分地免除賦稅、徭役,降低鹽價,與匈奴保持友好關系。這些措施符合賢良文學提出的行仁政 ,以德治國的意見。賢良文學也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成為政治舞臺上一股活躍的力量?;艄庠鴮iT召集他們問以得失,宣帝也用吏多選賢良。與此同時,霍光也并沒有絕對排斥桑弘羊的意見,鹽鐵官營等經濟政策上,除罷去酒榷,部分地區停止鐵器專賣外,漢武帝實行的其他經濟政策仍延續未變。 委任霍光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征和二年,衛太子為江充所敗,而燕王旦、廣陵王胥皆多過失。是時上年老,寵姬鉤弋趙偼伃有男,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鄙弦怨鉃榇笏抉R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梟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一決于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