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陰溪干流長116Km,流域面積1892Km2。發源于遂昌縣銨口鄉貴義嶺金岙,流經松古平原,至麗水大港頭入甌江。松陰溪的上游是南溪,源出遂昌縣土安口鄉桂洋村的北園;南溪在遂昌縣妙高鎮和北溪匯合后,稱為襟溪;在莊山又和濂溪匯合,流經資口后稱松陰溪。
(2)好溪
好溪為甌江的一大支流,全長123Km,流域面積1238Km2。發源于磐安縣大盤山,經縉云、麗水注入甌江。上游分別稱為九曲溪、壺溪、練溪,至縉云縣五云鎮龍津潭始稱好溪。蘭口村以下河段,河床狹窄,兩岸連云,高崖壁立。
(3)小溪
小溪位于景寧縣境內,乃甌江最大支流,全長233km,流域面積3556Km2。溪源有二:其一英川港,源出慶元縣百山祖北麓大毛峰;其二毛洋港,源出百山祖南麓。與甌江干流大溪匯合于青田縣石溪村境,互為犄角之勢。
(4)楠溪江
楠溪江是甌江第二大支流,干流總長142Km,流域面積約2490Km2。分大、小楠溪兩大水系。大楠溪源出溪下鄉大青岡,小楠溪源于麗水市縉云縣南溪鄉烏下嶺,兩溪于九丈灘匯合,直奔甌江。主要支流有大楠溪、小楠溪、鶴盛溪、孤山溪、花坦溪、古廟溪、陡門溪等。
三、靈江水系
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水系,干流長197.7Km,流域面積6613Km2。
1、靈江干流
靈江發源于浙江省仙居與縉云交界處的天堂尖,干流曲折向東至椒江牛頭山頸入海。沿途有靈江、永寧江、永安溪、始豐溪等干支流。出海口兩山夾峙,形似天然關隘,稱海門,為浙江東南海防要塞、對外開放之門戶。
靈江干流永安溪和支流始豐溪匯合后稱靈江。靈江干流長度44.7Km,流域面積為1058Km2。椒江泛指臺州境內的靈江下游的江名,入海口因其狀如椒,故名“椒江”。
2、靈江支流
(1)永安溪
永安溪為靈江上游,長141.30Km,流域面積為2704Km2。源頭稱石長坑,在大園附近稱曹溪(又名金坑),與曹店港匯合后稱永安溪。永安溪自西向東橫貫仙居盆地,至三江村與始豐溪匯合為靈江。主要支流有曹店港、九都坑、十三都坑、十八都坑、北岙坑、朱溪、雙港溪和方溪。
(2)始豐溪
始豐溪為靈江主要支流,長度134.2Km,流域面積1609.4Km2。發源于磐安縣大盤山南麓,流經里石門水庫,向東橫貫天臺盆地,在三江村與永安溪匯合成靈江。主要支流有三茅溪與蒼山溪。
(3)永寧江
永寧江又稱澄江,全長80Km,流域面積889.80Km2。發源于黃巖市西部大寺尖,貫穿黃巖,至三江口與靈江匯合為椒江。其上游大橫溪,后又稱黃巖溪、永寧溪,自潮濟至三江口稱永寧江。支流最大者為西江。
四、曹娥江水系
曹娥江是浙江一條大河,因孝女曹娥投江尋父尸而得名,嵊縣附近又稱剡溪,上虞縣境又稱上虞江,百官附近古稱舜江,下游段古稱東小江。干流從源頭至新三江閘,全長182.4Km,流域面積5930.9Km2。
1、曹娥江干流
曹娥江主流澄潭江發源于大盤山脈磐安縣尚湖鎮王村的長塢,東北流經新昌縣鏡嶺鎮,經澄潭鎮、嵊州市南郊,右納新昌江后稱曹娥江,再下行左納長樂江,右納黃澤江。干、支流成扇形聚匯于嵊州市南北各約4千米的范圍。匯聚后向北流經三界入上虞縣境,經章鎮右納下管溪,至上浦左納小舜江,至百官鎮,先后從西湖閘、馬山閘、新三江閘納浙東運河、錢清江匯集的平水江和蕭紹平原內河諸水,在新三江閘附近注入杭州灣。
2、曹娥江支流
(1)澄潭江
澄潭江系曹娥江干流,全長91Km,流域面積854Km2。源于磐安縣尖公嶺(海拔870米),始稱藤(騰)溪,過五丈巖水庫稱夾溪,在田東的白渡溪流入嵊州市。
(2)新昌江
新昌江舊稱潭遏溪,系曹娥江支流,全長52.5Km,流域面積535Km2。發源于天臺縣華頂山(932米),流經新昌于黃泥橋村入嵊縣,后茅洋江、黃壇江,至新聯鄉搗臼爿村注入澄潭江。中游有長詔長庫又稱沃洲湖,系省級風景名勝區。
(3)長樂江
長樂江舊稱西江,全長70.5Km,流域面積864Km2。發源于東陽縣道尚嶺(744米),入嵊州后稱綠溪江,后稱合山江,流至嵊縣城關注入澄潭江。主要支流有南山江、大昆江、小昆江、雅張江、剡城江、石璜江、富潤江、崇仁江等。
(4)黃澤江
黃澤江舊稱王澤溪,全長70.6Km,流域面積577Km2。源于寧海縣與新昌縣交界的蝦脖尖(954米),始稱莒根溪,后稱廣溪、橫溪,經長山村后稱黃澤江,入嵊州至黃澤浦口入曹娥江。
(5)小舜江
小舜江因是曹娥江的主要支流得名,又名小江或東小江。總長73Km,流域面積544KM2。其源有二:南溪自嵊縣竹溪赤藤岡;北溪自紹興縣稽東。兩溪會合,流入上虞,在上浦小江口匯入曹娥江。紹興兩溪鄉至上虞上浦段稱小舜江。
五、甬江水系
甬江是浙江省七大水系之一,由奉化江和姚江兩江匯集而成,是寧波的母親河。甬江全長132Km,流域面積4518Km2。
1、甬江干流
甬江干流指姚江、奉化江匯合于寧波市區的三江口后至鎮海大小游山出口段。干流全長26Km,流域面積361Km2。
2、甬江支流
(1)姚江
余姚江,簡稱姚江,又稱舜江、舜水。干流全長106Km,流域面積2440Km2。源出余姚市大嵐鎮夏家嶺村東的米崗頭東坡,北流經四明湖,在上虞永和鎮新江口接通明江匯成姚江干流,入余姚境內分為南流的蘭墅江(最良江),中流的姚江干流、北流的候青江,三江匯流后過郁家、姜家渡、丈亭鎮、大隱鎮,在寧波市區三江口會奉化江成甬江,在鎮海注入東海。主要支流有明江、十八里河、賀墅江、馬洛中河、西江、中江、東江、后江等。
(2)奉化江
奉化江發源于四明山東麓的秀尖山,干流長98公里,流域面積2223平方公里。奉化江流經奉化、余姚和慈溪,在寧波市三江口與姚江匯合成甬江,并于寧波鎮海口流入東海。奉化江有剡江、縣江、東江和鄞江四大支流。
六、飛云江水系
飛云江位于浙江省南部,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全長203Km,流域面積3252Km2。
1、飛云江干流
飛云江發源于景寧和泰順兩縣交界處的洞宮山白云尖北麓,泰順百丈口以上稱三插溪,與洪口溪在百丈口匯合后始稱飛云江,水流由西向東,單獨流入東海,屬山溪性強潮河流。
百丈口以上為上游河段,山高坡陡,比降大,不能通航;百丈口至瑞安平陽坑為中游,灘多流急,比降小于上游,可通木船;平陽坑以下為下游感潮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流經沖積平原,水淺多沙灘,比降小,可通機輪。
2、飛云江支流
飛云江主要支流有玉泉溪、高樓溪、曹村港、金潮港,另外還有龍湖鎮的石龍溪、順泰鄉的大日溪、平陽坑鎮的戈溪、梅嶼鄉的河溪、陶山鎮的沙門溪、桐浦鄉的桐溪、安陽鎮的愚溪等,均為一級支流。
流域面積大于200平方公里的主要主流有洪口溪、峃作口溪、泗溪、玉泉溪及金潮港等五條。其中絕大多數為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積小,比降大,源短流急。此外,飛云江下游兩岸為濱海平原水網地區,左(北)岸有溫瑞塘河,右(南)岸有瑞平塘河。
七、鰲江水系
鰲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國三大涌潮江之一(還有錢塘江和閩江)。初名始陽江,旋改為橫陽江,再改為錢倉江,后因漲潮時江口波濤洶涌,狀如巨鰲負山,民國易名為鰲江,俗名青龍江。鰲江干流總長91.1Km,流域面積1542.2Km2。
1、鰲江干流
鰲江源頭在文成縣桂山鄉桂庫村,是南雁蕩山脈吳地山南麓(835米)。干流流域稱北港,橫陽支江流域稱南港,南北港在鳳江匯合后,東流注入東海。鰲江主流流向是由西向東,西部多為高山、丘陵,地勢高,僅在峽谷地帶有小片零星水田。東部大都是濱海平原,有大片水田。
2、鰲江支流
鰲江主要支流有石柱溪、坳下溪、岳溪、青街溪、懷溪、鬧村溪、鳳臥溪、帶溪、洛溪、梅溪、橫陽支江。支流橫陽支江最長。
橫陽支江主流原長67.5Km,截彎取直后,現長60.5Km。源出泰順縣九峰山,源頭至橋墩水庫為上游,長31.5Km,統稱莒溪。主要支流有富垟溪、騰垟溪。
八、苕溪水系
苕溪有東苕溪、西苕溪兩大源流。苕溪是指東、西苕溪匯合后至入湖口的河段。隨著東、西苕溪治理進展,不僅西溪匯合口位置發生了不少變化,入湖河道也多次變遷。太湖流域治理工程實施后,經拓浚的長兜港已成為苕溪水系入湖主河道。
1、東苕溪
東苕溪在湖州市白雀塘橋以上河長151Km,流域面積2265Km2。東苕溪發源于東天目山臨安市水竹塢,東流經里皈水庫、臨安城區、青山水庫、余杭鎮,此段長63公里,集水面積720平方公里,稱為南苕溪。余杭鎮以下河段稱東苕溪。后又納中苕溪、北苕溪、余英溪。德清以下汊港縱橫,水流分散,主河道原經菱湖,和孚漾、錢山漾,穿過瞿塘,在湖州市毗山附近與西苕溪匯合,經大錢口入太湖。
2、西苕溪
西苕溪在湖州市白雀塘橋以上河長139Km,流域面積2268Km2。西苕溪上段稱西溪,又稱西路港,流域面積419KM2。西苕溪發源于天目山北麓安吉大沿坑,經蟠溪村、杭垓鎮、賦石水庫,出水庫流至皈山與南溪匯合后稱西苕溪。西苕溪右納大溪、滸溪,流至梅溪鎮,左納渾泥港,續東北流至小溪口后,東流經胥倉橋至言水橋。西苕溪主流由旄兒港經長兜港入太湖。西苕溪河段自皈山至白雀塘橋長86Km,區間集水面積(含南溪)1848KM2。

九:其他水系
除以上八大水系外,浙江省沿海獨立注入東海的溪流還有不少。比較著名的有:巖河、蘆江、大嵩江、鳧溪、白溪、大溪、青溪、海游溪、亭旁溪、建跳溪、金清港、洞港、桃渚港、大荊溪、清江、淡溪、銀溪等。按行政區劃由北向南分列如下。
1、寧波北侖區水系
北侖區主要有小浹江、巖泰河、蘆江和山丘海島四大水系。小浹江、巖河、泰河和蘆江均處于平原,源于西南山岙,流經相關碶閘注入東海。
小浹江源于鄞州區東錢湖和三溪浦水庫,流經五鄉碶太史灣過鄞鎮橋入小港街道,續向西北過渡頭董鄞鎮渡橋、鄞鎮江橋、東崗碶、燕山碶、長山橋、義成橋、浹水大閘入海。主流長28.4Km。
巖河系原始浦道,舊稱大浦河,地處原靈巖鄉得名。有西、南、東三源:西源起于瓔珞河頭,南源出嘉溪牡丹巖與烏石岙兩溪,東源出新路岙,經三江口匯合西、南兩源,逐成巖河主流。穿越大碶,出下三山大閘注入北侖港。全長16Km,原河道彎曲,有“十八望娘彎”傳說。
蘆江古稱蘆花港。源出三支:東起龍泉甘溪橋,南支源出瑞巖山諸溪,中支出上龍泉。三支匯集于柴橋集鎮西側后又分東、中、西三江,注入穿山港。河道總長35.16Km,因原沿岸一帶蘆葦水草叢生,故名。
2、寧波鄞州區水系
鄞州區以鄞東山地的明閣樓――望海峰――白巖山一線為分水嶺,西部為甬江水系,東部為大嵩江水系。
大嵩江發源于牛泥塘崗,經大嵩閘入象山港,全長36Km,大嵩江流域面積187.78Km2,全區集雨面積1467.04Km2。
3、寧海縣水系
寧海有五大溪,即清溪、白溪、大溪、鳧溪、中堡溪。除清溪、白溪的源流是來自華頂山和蒼山外,其余三條溪都是在縣內.
白溪(又稱水母溪),發源于天臺縣華頂山學堂崗(1094.5米)北麓,流經黃壇鎮、桑州鎮、岔路鎮、前童鎮五大鎮,匯大溪水后亦稱“雙港”、“水車港”,東向白嶠港入三門灣。總流域面積837Km,主流全長66.5Km,流域面積627Km2。大溪為白溪最大支流,前人以其溪流之大而向稱大溪。發源于寧海縣境深圳鎮西北第一尖(鎮亭山)南麓。流長37.2Km,流域面積210Km2。
清溪發源于天臺縣蒼山(海拔1113.4米)北麓。經天臺縣東部于下溪頭村進行入寧海縣境,從西向東流經桑州鎮全境,后由下沙地東入三門縣注入三門灣。主流全長39.5Km,流域面積164Km2,寧海境內54.62Km2。
鳧溪,又稱浮溪,溪流下游舊時常有野鴨浮游其上,野鴨卵“鳧”。故稱“鳧溪”,又“鳧”與“浮”通,舊時也作“浮溪”。發源于寧海縣境深圳鎮西北第一尖(鎮亭山)南東北麓。流經深圳鎮、西店鎮、梅林街道等鎮、街道,至西店鎮鳧溪村入鐵江。主流長度28Km,流域面積183Km2。
中堡溪,發源于寧海縣和象山縣交界之茅廬崗。西南流經胡陳鄉進入胡陳港水庫。主流長14Km,流域面積78.7Km2。
4、三門縣水系
三門縣沿岸主要河流有清溪、珠游溪、亭旁溪、頭岙園里溪、白溪、花橋溪和山場溪等七條溪流,分別注入旗門港、海游港、健跳港、浦壩港、洞港,有“七溪五港”之稱。
海游溪是三門縣最大的山溪性河流,發源于臨海市的孔丘,河長35km,流域面積202.5km2,經海游鎮注入海游港。
亭旁溪發源于大尖山,主河道長29km,流域面積140km2,注入海游港。
白溪發源于銀山,河道長14.1km,流域面積115.05km2,經橫渡注入健跳港.
清溪發源于天臺縣,途徑寧海縣流入三門境內,三門縣境內河段長39km,流域面積157km2,從旗門港注入三門灣。
5、臺州市區水系
金清港橫貫溫黃平源中部,發源于溫(嶺)黃(巖)交界的太湖山東南麓,流經溫嶺市大溪鎮,向東從路橋區金清鎮黃瑯西門口入海,全長50.7Km,流域面積1172.6Km2。
洞港由發源于臨海市桃渚大嶺山的北澗河與發源于三門縣長大山的山場溪在澗陡門匯合而成,至洞港閘出白帶門入東海,長20Km,流域面積200Km2,桃渚平原集水大部經洞港入海。
桃渚港,發源于西北部的白巖山,稱雉溪。與來自桃渚鎮的支流會合后稱桃渚港,上游溪流短急,下游為平原河網地區,河道縱橫交叉。
6、樂清市水系
樂清市靠山面海,雁蕩山山脈縱貫南北,其分支橫穿市境北、中、南,注入樂清灣和甌江,將白石溪、銀溪、淡溪、清江、白溪、大荊溪等河流分割為獨立入海入江的水系,這些水系西東走向,源短流急,屬山溪性河流。
白石溪水系主要河道為柳市河、白象河,流域面積為243.38km2。
銀溪水系主要溪河為銀溪、市嶺河、運河,流域面積為117.47km2。
淡溪水系主要溪河為東干河、西干河,流域面積面積為209.73km2。
清江水系主要溪河為清江,另外還包括清北小河網和南塘小河網。清江流域總面積為167.91km2,主流長13.5km。
白溪水系主要溪河為白溪,另外還包括下塘小河網,白溪流域總面積為44.88km2,主流長11.95km。
大荊溪水系是樂清市獨流入海的最大水系,主要溪河為大荊溪,另外還包括湖霧小水系。大荊溪流域面積為329.8km2,主流長32km,不通航。
7、蒼南縣水系
蒼南縣除鰲江水系各條河道外,馬站、赤溪、礬山等區還有數條流程較短的河道、溪流,直接入海。
馬站河道舊時統稱蒲江,今分為沿浦河、下在河。沿浦河總長13.6Km,主河道從馬站鎮至沿浦水閘入海長8.54Km。主流發源于鶴頂山西麓。
赤溪溪流共有赤溪、石塘和沙坡3條溪流,各自單獨入海。赤溪主流全長13.35Km,發源于昌禪鄉者頭山。
礬水溪流舊稱大瀾溪,有東西二源:東源出鶴頂山西麓,西源為南宋溪。東西兩源匯合后,轉西南流,出蒼南縣境,注入沙埕港。至溪長19.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