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明史姚廣孝 張玉(子輗軏 從子信) 硃能 邱福(李遠 王忠 王聰 火真)譚淵 王真 陳亨 (子懋 徐理 房寬 劉才)

     悟道參禪學習 2013-10-16

    正文 卷145 列傳第三十三

    類別:史部 作者:張廷玉(清) 書名:明史

        【  原文】

        姚廣孝 張玉(子輗軏 從子信) 硃能 邱福(李遠 王忠 王聰 火真)譚淵 王真 陳亨 (子懋 徐理 房寬 劉才)

        姚廣孝,長洲人,本醫家子。年十四,度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應真,得其陰陽術數之學。嘗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钡姥艽笙?。

        洪武中,詔通儒書僧試禮部。不受官,賜僧服還。經北固山,賦詩懷古。其儕宗泐曰:“此豈釋子語耶?”道衍笑不答。高皇后崩,太祖選高僧侍諸王,為誦經薦福。宗泐時為左善世,舉道衍。燕王與語甚合,請以從。至北平,住持慶壽寺。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奪諸王。周、湘、代、齊、岷相繼得罪。道衍遂密勸成祖舉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蹦诉M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決。陰選將校,勾軍卒,收材勇異能之士。燕邸,故元宮也,深邃。道衍練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建文元年六月,燕府護衛百戶倪諒上變。詔逮府中官屬。都指揮張信輸誠于成祖,成祖遂決策起兵。適大風雨至,檐瓦墮地,成祖色變。道衍曰:“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墮,將易黃也?!北?,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名,號其眾曰“靖難之師?!钡姥茌o世子居守。其年十月,成祖襲大寧,李景隆乘間圍北平。道衍守御甚固,擊卻攻者。夜縋壯士擊傷南兵。援師至,內外合擊,斬首無算。景隆、平安等先后敗遁。成祖圍濟南三月,不克。道衍馳書曰:“師老矣,請班師。”乃還。復攻東昌,戰敗,亡大將張玉,復還。成祖意欲稍休,道衍力趣之。益募勇士,敗盛庸,破房昭西水寨。道衍語成祖:“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從之。遂連敗諸將于淝河、靈璧,渡江入京師。

        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錄司左善世。帝在籓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于道衍。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永樂二年四月,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其姓,賜名廣孝,贈祖父如其官。帝與語,呼少師而不名。命蓄發,不肯。賜第及兩宮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帶而朝,退仍緇衣……出振蘇、湖。至長洲,以所賜金帛散宗族鄉人。重修《太祖實錄》,廣孝為監修。又與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書成,帝褒美之。帝往來兩都、出塞北征,廣孝皆留輔太子于南京。五年四月,皇長孫出閣就學,廣孝侍說書。

        十六年三月,入觀,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慶壽寺。車駕臨視者再,語甚歡,賜以金睡壺。問所欲言,廣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变咔⒄撸ㄎ牡壑麂浬病3酰廴肽暇醒越ㄎ牡蹫樯萑ィ咔⒅獱睿蜓阅滗咔⑺?。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給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以廣孝言,即命出之。廣孝頓首謝。尋卒。帝震悼,輟視朝二日,命有司治喪,以僧禮葬。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恭靖。賜葬房山縣東北。帝親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養子繼尚寶少卿。

        廣孝少好學,工詩。與王賓、高啟、楊孟載友善。宋濂、蘇伯衡亦推獎之。晚著《道余錄》,頗毀先儒,識者鄙焉。其至長洲,候同產姊,姊不納。訪其友王賓,賓亦不見,但遙語曰:“和尚誤矣,和尚誤矣?!睆屯婃ⅲ㈩褐?。廣孝惘然。

        洪熙元年,加贈少師,配享成祖廟庭。嘉靖九年,世宗諭閣臣曰:“姚廣孝佐命嗣興,勞烈具有。顧系釋氏之徒,班諸功臣,侑食太廟,恐不足尊敬祖宗?!庇谑巧袝顣r偕大學士張璁、桂萼等議請移祀大興隆寺,太常春秋致祭。詔曰:“可”。

        張玉,字世美,祥符人。仕元為樞密知院。元亡,從走漠北。洪武十八年來歸。從大軍出塞,至捕魚兒海,以功授濟南衛副千戶,遷安慶衛指揮僉事。又從征遠順、散毛諸洞。北逐元人之擾邊者,至鴉寒山還,調燕山左護衛。從燕王出塞,至黑松林。又從征野人諸部。以驍果善謀畫為王所親任。

        建文元年,成祖起兵。玉帥眾奪北平九門,撫諭城內外,三日而定。師將南,玉獻計,遣硃能東攻薊州,殺馬宣,降遵化。分兵下永平、密云,皆致其精甲以益師。擢都指揮僉事。是時朝廷遣大兵討燕:都督徐凱軍河間;潘忠、楊松軍鄚州;長興侯耿炳文以三十萬眾軍真定。玉進說曰:“潘、楊勇而無謀,可襲而俘也?!背勺婷駥⒂H兵為前鋒,抵樓桑。值中秋,南軍方宴會。夜半,疾馳破雄縣。忠、松來援,邀擊于月漾橋,生擒之。遂克鄚州。自以輕騎覘炳文軍。還言:“軍無紀律,其上有敗氣,宜急擊?!背勺嫠煲?,至無極,顧諸將謀所向。諸將以南軍盛,請屯新樂。玉曰:“彼雖眾,皆新集。我軍乘勝徑趨真定,破之必矣?!背勺嫦苍唬骸拔嵋杏褡銤笫?!”明日抵真定,大破炳文軍,獲副將李堅、甯忠,都督顧成等,斬首三萬。復敗安陸侯吳杰軍。燕兵由是大振。

        江陰侯吳高以遼東兵圍永平。曹國公李景隆引數十萬眾將攻北平。成祖與玉謀,先援永平。至則高遁走,玉追斬甚眾。遂從間道襲大寧,拔其眾而還,次會州。初立五軍,以玉將中軍。時李景隆已圍北平,成祖旋師,大戰于鄭村壩,景隆敗。成祖乘勝抵城下。城中兵鼓噪出,內外夾攻,南軍大潰。

        明年從攻廣昌、蔚州、大同。諜報景隆收潰卒,號百萬,且復至。玉曰:“兵貴神速,請先據白溝河,以逸待勞?!瘪v河上三日,景隆至。以精騎馳擊,復大敗之。進拔德州,追奔至濟南,圍其城三月,解圍還。尋再出,破滄州,擒徐凱。進攻東昌,與盛庸軍遇。成祖以數十騎繞出其后。庸圍之數重,成祖奮擊得出。玉不知成祖所在,突入陣中力戰,格殺數十人,被創死。年五十八。

        燕兵起,轉斗三年,鋒銳甚。至是失大將,一軍奪氣。師還北平,諸將叩頭請罪。成祖曰:“勝負常事,不足計,恨失玉耳。艱難之際,失吾良輔?!币蚱虏荒苤?,諸將皆泣。其后譚淵沒于夾河,王真沒于淝河,雖悼惜,不如玉也。建文四年六月,成祖稱帝,贈玉都指揮同知。九月甲申,追贈榮國公,謚忠顯。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間王,改謚忠武,與東平王硃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并侑享成祖廟廷。

        子三人,長輔,次輗。次軏,從子信。輔自有傳。

        輗,以功臣子為神策衛指揮使。正統五年,英國公輔訴輗毆守墳者,斥及先臣,詞多悖慢。帝命錦衣衛鞫實,錮之,尋釋。三遷至中府右都督,領宿衛。景泰三年加太子太保。英宗復位,以軏迎立功,并封輗文安伯,食祿千二百石。天順六年卒。贈侯,謚忠僖。子斌嗣,坐詛咒,奪爵。

        軏,永樂中入宿衛,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從宣宗征高煦,又從成國公硃勇出塞至帽山。正統十三年,以副總兵征麓川。還,討貴州叛苗。積功為前府右都督,總京營兵。景泰二年,坐驕淫不道下獄,尋釋。景帝不豫,與石亨、曹吉祥迎上皇于南城。封太平侯,食祿二千石。于謙、王文、范廣之死,軏有力焉。納賄亂政,亞于亨。天順二年卒,贈裕國公,謚勇襄。子瑾嗣。成化元年,革“奪門”功,奪侯,授指揮使。

        信,舉建文二年鄉試第一。永樂中,歷刑科都給事中,數言事。擢工部右侍郎。奉命視開封決河,請疏魚王口至中灤故道二十余里。詔如其議,詳《宋禮傳》。出治浙江海塘,坐事謫交阯。洪熙初,召為兵部左侍郎。帝嘗謂英國公輔:“有兄弟可加恩者乎?”輔頓首言:“輗、軏蒙上恩,備近侍,然皆奢侈。獨從兄侍郎信賢,可使也?!钡壅僖娦旁唬骸笆怯忠??”趣武冠冠之,改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時去開國未遠,武階重故也。居職以平恕稱。宣德六年遷四川都指揮僉事。在蜀十五年致仕。

        硃能,字士弘,懷遠人。父亮,從太祖渡江,積功至燕山護衛副千戶。能嗣職,事成祖籓邸。嘗從北征,降元太尉乃兒不花。

        燕兵起,與張玉首謀殺張昺、謝貴,奪九門。授指揮同知。帥眾拔薊州,殺馬宣,下遵化。從破雄縣,戰月漾橋,執楊松、潘忠,降其眾于鄚州。長驅至真定,大敗耿炳文軍。獨與敢死士三十騎追奔至滹沱河,躍馬大呼突南軍,軍數萬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眾,降三千余人。成祖以手札勞之,進都指揮僉事。從援永平,走吳高,襲克大寧。還,將左軍,破李景隆于鄭村壩。從攻廣昌、蔚州、大同,戰白溝河,為前鋒,再敗平安軍。進攻濟南,次鏵山。南軍乘高而陣,能以奇兵繞其后,襲破之,降萬余人。從攻滄州,破東門入,斬首萬余級。東昌之戰,盛庸、鐵鉉圍成祖數重。張玉戰死。事急,能帥周長等殊死斗,翼成祖潰圍出。復從戰夾河,譚淵死,燕師挫。能至,再戰再捷,軍復振。與平安戰藁城,敗之。追奔至真定,略地彰德、定州,破西水寨。將輕騎千人掠衡水,獲指揮賈榮。克東阿、東平,盡破汶上諸寨。既而王真戰死淝河,燕軍屢敗。諸將議旋師,能獨按劍曰:“漢高十戰九敗,終有天下。今舉事連得勝。小挫輒歸,更能北面事人耶!”成祖亦叱諸將曰:“任公等所之!”諸將乃不敢言。遂引兵南,敗平安銀牌軍。都督陳暉來援,又敗之。遂拔靈璧軍,擒平安等,降十萬眾。累遷右軍都督僉事。進克泗州,渡淮,敗盛庸兵。拔盱眙,下揚州,渡江,入金川門。

        九月甲申論功,次邱福。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祿二千二百石,與世券。永樂二年兼太子太傅,加祿千石。四年七月詔能佩征夷將軍印,西平侯沐晟為左副將軍,由廣西、云南分道討安南,帝親送之龍江。十月行次龍州,卒于軍。年三十七。

        能于諸將中年最少,善戰,張玉善謀,帝倚為左右手。玉歿后,軍中進止悉諮能。能身長八尺。雄毅開豁,居家孝友。位列上公,未嘗以富貴驕人。善撫士卒。卒之日,將校皆為流涕。敕葬昌平,追封東平王,謚武烈。洪熙時,配享成祖廟廷。

        子勇嗣,以元勛子特見任用。歷掌都督府事,留守南京。永樂二十二年從北征。宣宗即位,從平漢庶人,征兀良哈。張輔解兵柄,詔以勇代。勇以南北諸衛所軍備邊轉運,錯互非便,請專令南軍轉運,北軍備邊。又言:“京軍多遠戍,非居重馭輕之道。請選精兵十萬益之。”又請令公、侯、伯、都督子弟操練。皆報可。正統九年出喜峰口,擊朵顏諸部,至富峪川而還,為兵部尚書徐晞所劾。詔不問。尋論功,加太保。

        勇赪面虬須,狀貌甚偉,勇略不足,而敬禮士大夫。十四年從駕至土木,迎戰鷂兒嶺,中伏死,所帥五萬騎皆沒。于謙等追論勇罪,奪封。景泰元年,勇子儀乞葬祭。帝以勇大將,喪師辱國,致陷乘輿,不許。已,請襲。禮部尚書胡濙主之,又以立東宮恩得嗣,減歲祿至千石。天順初,追封勇平陰王,謚武愍。儀及子輔皆守備南京。

        又三傳至希忠,從世宗幸承天,掌行在左府事。至衛輝,行宮夜火,希忠與都督陸炳翼帝出,由是被恩遇,入直西苑。歷掌后、右兩府,總神機營,提督十二團營及五軍營,累加太師,益歲祿七百石。代郊天者三十九,賞賚不可勝紀。卒,追封定襄王,謚恭靖。萬歷十一年,以給事中余懋學言,追奪王爵。弟希孝亦至都督,加太保。卒,贈太傅,謚忠僖。

        希忠五傳至曾孫純臣,崇禎時見倚任。李自成薄京師,帝手刺純臣總督中外諸軍,輔太子。敕未下,城已陷,為賊所殺。

        邱福,鳳陽人。起卒伍,事成祖籓邸。積年勞,授燕山中護衛千戶。燕師起,與硃能、張玉首奪九門。大戰真定,突入子城。戰白溝河,以勁卒搗中堅。夾河、滄州、靈璧諸大戰,皆為軍鋒。盛庸兵扼淮,戰艦數千艘蔽淮岸。福與硃能將數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潛濟,猝薄南軍。庸驚走,盡奪其戰艦,軍乃得渡。累遷至中軍都督同知。

        福為人樸戇鷙勇,謀畫智計不如玉,敢戰深入與能埒。每戰勝,諸將爭前效虜獲,福獨后。成祖每嘆曰:“丘將軍功,我自知之?!奔次唬蠓夤Τ迹诟槭?。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命議諸功臣封賞,每奉命議政,皆首福。

        漢王高煦數將兵有功,成祖愛之。福武人,與之善,數勸立為太子。帝猶豫久之,竟立仁宗。以福為太子太師。六年加歲祿千石。尋命與蹇義、金忠等輔導皇長孫。明年七月將大軍出塞,至臚朐河,敗沒。

        先是,本雅失里殺使臣郭驥,帝大怒,發兵討之。命福佩征虜大將軍印,充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以十萬騎行。帝慮福輕敵,諭以:“兵事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不見寇。宜時時如對敵,相機進止,不可執一。一舉未捷,俟再舉。”已行,又連賜敕,謂軍中有言敵易取者,慎勿信之。福出塞,帥千余人先至臚朐河南。遇游騎,擊敗之,遂渡河。獲其尚書一人,飲之酒,問本雅失里所在。尚書言:“聞大兵來,惶恐北走,去此可三十里。”福大喜曰:“當疾馳擒之。”諸將請俟諸軍集,偵虛實而后進。福不從。以尚書為鄉導,直薄敵營。戰二日,每戰,敵輒佯敗引去,福銳意乘之。李遠諫曰:“將軍輕信敵閑,懸軍轉斗。敵示弱誘我深入,進必不利,退則懼為所乘,獨可結營自固。晝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燃炬鳴砲,張軍勢,使彼莫測。俟我軍畢至,并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始上與將軍言何如,而遂忘之乎?”王聰亦力言不可。福皆不聽,厲聲曰:“違命者斬!”即先馳,麾士卒隨行??伛R者皆泣下。諸將不得已與俱。俄而敵大至,圍之數重。聰戰死,福及諸將皆被執遇害,年六十七,一軍皆沒。敗聞,帝震怒。以諸將無足任者,決計親征。奪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李遠,懷遠人。襲父職為蔚州衛指揮僉事。燕兵攻蔚州,舉城降。南軍駐德州,運道出徐、沛間。遠以輕兵六千,詐為南軍袍鎧,人插柳一枝于背,徑濟寧、沙河至沛,無覺者。焚糧舟數萬,河水盡熱,魚鱉皆浮死。南將袁宇三萬騎來追,伏兵擊敗之。建文四年正月,燕軍駐蠡縣。遠分哨至藁城,遇德州將葛進步騎萬余,乘冰渡滹沱河。遠迎擊之。進系馬林間,以步兵接戰。遠佯卻,潛分兵出其后,解所系馬,再戰。進引退失馬,遂大敗。斬首四千,獲馬千匹。成祖以歲首大捷,賜書嘉勞曰:“將軍以輕騎八百,破敵數萬,出奇應變,雖古名將不過也。”復遣哨淮上,敗守淮將士,斬千余級。累功為都督僉事,封安平侯,祿千石,予世伯券。永樂元年,偕武安侯鄭亨備宣府。

        遠沈毅有膽略,言論慷慨。既從邱福出塞,至臚朐河。諫福,不聽,師敗。遠帥五百騎突陣,殺數百人,馬蹶被執,罵不絕口死。年四十六。追封莒國公,謚忠壯。

        子安,嗣伯爵。洪熙元年為交阯參將,失律,謫為事官。已,從王通棄交阯還,下獄奪券,謫赤城,立功。英宗即位,起都督僉事。征阿臺朵兒只伯。遷都督同知,充總兵官,鎮松潘。正統六年,副定西伯蔣貴征麓川。貴令安駐軍潞江護餉,而自帥大軍進。賊破。安恥無功,聞有余賊屯高黎貢山,徑往擊之。為所敗,失士卒千余人,都指揮趙斌等皆死。逮下獄,謫戍獨石。卒。詔授子清都指揮同知。

        王忠,孝感人。與李遠同降于蔚州。每戰,帥精騎為奇兵,多斬獲。累遷都督僉事,封靖安侯,祿千石。出塞戰歿,年五十一,爵除。

        王聰,蘄水人。以燕山中護衛百戶從起兵。取薊州,攻遵化,徇涿州。轉戰茌平、滑口,破南軍,獲馬千五百。還守保定。從次江上,略南軍舟濟師。累遷都指揮使。封武城侯,祿千五百石。偕同安侯火真備御宣府。屢奉詔巡邊。從邱福出塞,戰死,年五十三。追封漳國公,謚武毅。子琰嗣。聰及遠嘗諫福,故得褒恤。

        火真,蒙古人,初名火里火真。洪武時歸附,為燕山中護衛千戶。從攻真定,先馳突耿炳文陣,大軍乘之,遂捷。從襲大寧,戰鄭村壩。日暝,天甚寒,真斂敝鞍爇火成祖前。甲士數人趨附火,衛士止之。成祖曰:“吾衣重裘猶寒。此皆壯士,勿止也?!甭務吒衅?。真嘗將騎兵,每戰輒有斬獲,呼噪歸營,眾服其勇。累遷都督僉事,封同安侯,祿千五石。出塞戰歿,年六十一。爵除。子孫世襲觀海衛千戶。

        裔孫斌,嘉靖中武舉。倭寇浙東,帥海舟與賊戰。賊然火球擲斌舟,斌輒手接之,還燒賊舟。賊屯補陀山,斌直搗其營,多殺傷。后軍不繼,被擒。不屈,賊支解之。官為建祠曰“忠勇”。

        譚淵,清流人。嗣父職為燕山右護衛副千戶。燕兵起,從奪九門。破雄縣。潘忠、楊松自鄚州來援,淵帥壯士千余人,伏月漾橋水中,人持茭草一束,蒙頭通鼻息。南軍已過,即出據橋。忠等戰敗,趨橋不得渡,遂被擒。累進都指揮同知。

        淵驍勇善戰,引兩石弓,射無不中。然性嗜殺。滄州破,成祖命給牒散降卒。未遣者三千余人,待明給牒。淵一夜盡殺之。王怒。淵曰:“此曹皆壯士,釋之為后患。”王曰:“如爾言,當盡殺敵。敵可盡乎?”淵慚而退。

        夾河之戰,南軍陣動塵起。淵遽前搏戰,馬蹶被殺。成祖悼惜之。即位,贈都指揮使,追封崇安侯,謚壯節,立祠祀之。

        子忠,從入京師有功。又以淵故封新寧伯,祿千石。永樂二十一年,將右哨從征沙漠……宣德元年從征樂安。三年坐征交阯失律,下獄論死,已得釋,卒。子璟乞嗣。吏部言忠罪死,不當襲。帝曰:“券有免死文,其予嗣?!痹賯髦翆O祐。成化中,協守南京。還,掌前府提督團營,累加太傅,嗣伯,六十九年始卒。謚莊僖。子綸嗣。嘉靖十四年鎮湖廣,剿九溪蠻有功,益祿。坐占役軍士奪爵。數傳至弘業,國亡,死于賊。

        王真,咸寧人。洪武中,起卒伍。積功至燕山右護衛百戶。燕兵起,攻九門。戰永平、真定,下廣昌,徇雁門。從破滄州,追南兵至滑口,俘獲七千余人。累遷都指揮使。淝河之戰,真與白義、劉江各帥百騎誘平安軍??`草置囊中為束帛狀,安追擊,真等佯棄囊走,安軍士競取之。伏發,兩軍鏖戰。真帥壯士直前,斬馘無算。后軍不繼,安軍圍之數匝。真被重創,連格殺數十人,顧左右曰:“我義不死敵手?!彼熳载?。成祖即位,追封金鄉侯,謚忠壯。

        真勇健有智略。成祖每追悼之曰:“奮武如王真,何功不成!不死,功當冠諸將?!比首跁r,追封寧國公,加號效忠。子通自有傳。

        陳亨,壽州人。元末揚州萬戶。從太祖于濠,為鐵甲長,擢千戶。從大將軍北征,守東昌。敵數萬奄至,亨固守,出奇兵誘敗之。復從徇未下諸城。洪武二年守大同。積功至燕山左衛指揮僉事。數從出塞,遷北平都指揮使。及惠帝即位,擢都督僉事。

        燕師起,亨與劉真、卜萬守大寧。移兵出松亭關,駐沙河,謀攻遵化。燕兵至,退保關。當是時,李景隆帥五十萬眾將攻北平。北平勢弱,而大寧行都司所領興州、營州二十余衛,皆西北精銳;朵顏、泰寧、福余三衛,元降將所統番騎彍卒,尤驍勇。卜萬將與景隆軍合。成祖懼,以計紿亨囚萬,遂從劉家口間道疾攻大寧。亨及劉真自松亭回救,中道聞大寧破,乃與指揮徐理、陳文等謀降燕。夜二鼓,襲劉真營。真單騎走廣寧,亨等帥眾降。成祖盡拔諸軍及三衛騎卒,挾寧王以歸。自是沖鋒陷陣多三衛兵。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寧始。

        亨、理既降,累從破南軍。白溝河之戰,亨中創幾死。已,攻濟南,與平安戰鏵山,大敗。創甚,輿還北平。進都督同知。成祖還軍,親詣亨第勞問。其年十月卒。成祖自為文以祭。比即位,追封涇國公,謚襄敏。長子恭,嗣都督同知。

        少子懋,初以舍人從軍,立功為指揮僉事。已而將亨兵,功多,累進右都督。永樂元年,封寧陽伯,祿千石。六年三月佩征西將軍印,鎮寧夏,善撫降卒。明年秋,故元丞相昝卜及平章、司徒、國公、知院十余人,皆帥眾相繼來降。已而平章都連等叛去,懋追擒之黑山,盡收所部人口畜牧。進侯,益祿二百石。八年從北征,督左掖。十一年巡寧夏邊。尋命將山西、陜西二都司及鞏昌、平涼諸衛兵,駐宣府。明年從北征,領左哨。戰忽失溫,與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硃崇等乘之,遂大捷。明年復鎮寧夏。二十年從北征。領御前精騎破敵于屈裂河。別將五千騎循河東北,捕余寇,殲之山澤中。師還,武安侯鄭亨將輜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敵來躡,伏起縱擊,敵死過半。還京,賜龍衣玉帶,冊其女為麗妃。明年將陜西、寧夏、甘肅三鎮兵,從征阿魯臺,為前鋒。又明年復領前鋒,從北征。

        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軍在外,京師守備虛弱。仁宗召懋與陽武侯薛祿帥精騎三千馳歸,衛京師。命掌前府,加太保,與世侯。宣德元年,從討樂安。還,仍鎮寧夏。三年奏徙靈州城。得黑白二兔以獻,宣宗喜,親畫馬賜之。懋在鎮久,威名震漠北。顧恃寵自恣,乾沒鉅萬。屢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贓。懋自陳用已盡,詔貸免。

        英宗即位,命偕張輔參議朝政,出為平羌將軍,鎮甘肅。其冬,寇掠鎮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斬獲聞。參贊侍郎柴車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遺老弱,冒為都指揮馬亮等功受CD賞,論斬。詔免死,奪祿。久之還祿,奉朝請。十三年,福建賊鄧茂七反。都御史張楷討之無功,乃詔懋佩征南將軍印,充總兵官,帥京營、江浙兵往討。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賊致死于我也?!泵髂甑纸▽?,茂七已死,余賊聚尤溪、沙縣。諸將欲屠之,懋曰:“是堅賊心也?!蹦讼铝钫袚?,賊黨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縣賊復熾,久不定。會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詔班師。言官劾之,以賊平不問。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領宗人府事。英宗復位,益祿二百石。天順七年卒,年八十四。贈浚國公,謚武靖。

        懋修髯偉貌,聲如洪鐘。胸次磊落,敬禮士大夫?!熬鸽y”功臣至天順時無在者,惟懋久享祿位,數廢數起,卒以功名終。

        長子晟有罪,弟潤嗣。潤卒,弟瑛嗣,減祿之半,嗣侯。十六年而晟子輔已長,乃令輔嗣,瑛免為勛衛。輔后坐事失侯。卒,無子。復封瑛孫繼祖為侯,傳爵至明亡。

        徐理,西平人。洪武時,為永清中護衛指揮僉事,改營州衛。既降,為右軍副將。每戰先登,有功。成祖將襲滄州,命理及陳旭潛于直沽造浮橋,以濟師。累進都指揮僉事,封武康伯。還守北平。理馭下寬,得士卒心。永樂六年卒。再傳至孫勇,無子絕封。

        陳文,降后為前軍左副將。戰小河,死于陣。

        房寬,陳州人。洪武中,以濟寧左衛指揮從徐達練兵北平,遂為北平都指揮同知,移守大寧。寬在邊久,凡山川夋塞,殊域情偽,莫不畢知,然不能撫士卒。燕兵奄至,城中縛寬以降。成祖釋之,俾領其眾。戰白溝河,將右軍,失利。從克廣昌、彰德,進都督僉事。以舊臣,略其過。封思恩侯,祿八百石,世指揮使。永樂七年卒。

        劉才,字子才,霍丘人。元末為元帥,明興歸附,歷營州中護衛指揮僉事。燕師襲大寧,才降。從戰有功,封廣恩伯,祿九百石,世指揮同知。永樂八年,從北征,督右掖。失律議罪,既而宥之。二十一年偕隆平侯張信理永平、山海邊務。明年復從北征,至懷來,以疾還。才悃愊無華,不為茍合,亦不輕訾毀人,甚為仁宗所重。宣德五年卒。

        贊曰:惠帝承太祖遺威余烈,國勢初張,仁聞昭宣,眾心悅附。成祖奮起方隅,冒不韙以爭天下,未嘗有萬全之計也。乃道衍首贊密謀,發機決策。張玉、硃能之輩戮力行間,轉戰無前,隕身不顧。于是收勁旅,摧雄師,四年而成帝業。意者天之所興,群策群力,應時并濟。諸人之得為功臣首也,可不謂厚幸哉!

        【  譯文】

        姚廣孝是長洲人,本是醫生的兒子。

        十四歲時,剃度為僧,取名道衍,字斯道,跟從道士席應真學習,學到了他陰陽術數方面的學問。

        曾游嵩山寺,看相人袁珙見到他說:“是哪里的奇異僧人?眼呈三角,形如病虎,性情中必定喜好殺伐,是劉秉忠一類的人。”道衍非常高興。

        洪武年間,下詔命通曉儒家經書的僧人在禮部考試。

        姚廣孝考試之后,不接受官職,賜予僧服而回。

        經過北固山,賦詩懷古。

        他的同輩宗泐說:“這哪是僧人的話呢?”道衍笑而不答。

        高皇后死,太祖選擇高僧陪侍諸王,為誦經求福。

        宗泐當時任左善世,舉蔫道衍。

        燕王與他談話,很合心意,請他跟隨自己。

        到北平,住持慶壽寺。

        出入王府中,行跡很隱密,經常屏退從人說話。

        到太祖死,惠帝即位,依次削奪諸王,周王、湘玉、代王、齊王、岷王相繼獲罪,道衍便密勸成祖起兵。

        成祖說:“民心向他,怎么辦?”道衍說:“我只知天道,為什么要論民心?”便舉薦袁珙和占卜人金忠。

        于是成祖的意思更加堅決,秘密選擇將校,征召士兵,延攬有才能勇敢的人。

        燕府是原來的元宮殿,深邃。

        道衍在后苑中訓練兵馬。

        挖地道建造重迭的房屋,建造厚墻圍繞,秘密修治焭瓴瓶瓶缶,日夜鑄造兵器,畜養鵝鴨以混淆鑄鍛之聲。

        建文元年六月,燕府護衛百戶倪諒向朝廷報告燕王將要謀反。

        皇帝下詔逮捕燕府屬下的官員。

        都指揮張信向成祖表達歸附的誠心,成祖便決定起兵。

        恰逢風雨大作,屋檐上的瓦墮落到地上,成祖為之色變。

        道衍說:“這是吉祥的征兆。

        飛龍在天,風雨相隨。

        檐瓦落地,預示要換成黃瓦。”起兵,以誅除查查、黃子澄為名,軍隊號稱“靖難之師”。

        道衍輔佐世子居守。

        這年十月,成祖襲擊大寧,李景隆乘機圍攻北平。

        道衍守備堅固,擊退進攻的人。

        夜晚用繩子從城上送下壯士攻擊南軍。

        援軍到達,內外夾擊,斬首無數。

        李景隆、平安等先后戰敗逃走。

        成祖圍攻濟南三個月,沒有攻克,道衍急速送信說:“軍隊疲勞,請回師。”纔撤軍而回。

        再次攻打束昌,戰敗,大將張玉陣亡,再次回師。

        成祖想要稍微休整,道衍極力催促,更多地招募勇士,打敗盛庸,在西水寨戰敗房昭。

        道衍對成祖說:“不要攻占城市,快速奔向京城。

        京城防守薄弱,勢必一舉攻下。”聽從了這個意見。

        于是連續在淝河、靈璧戰勝南軍眾將,渡過長江進入京城。

        成祖即位,任命道衍為僧錄司左善世。

        皇帝在藩國府邸,所接觸的都是武人,只有道衍定計起兵。

        到皇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中三年,是回師還是進攻,作戰守備的機密大事都取決于道衍。

        道衍未曾親臨戰陣,然而皇帝起兵占有天下,道衍出力最多,論功以他為第一。

        永樂二年四月,授任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恢復姓氏,賜名廣孝,追贈他的祖父和父親像他一樣的官職。

        皇帝與他說話,稱他為少師而不直呼他的名字。

        命他蓄發,道衍不肯。

        賜給他府第及兩個宮女,都不接受。

        經常居住在寺廟,穿官服朝見皇帝,回朝后仍穿僧衣。

        出京賑濟蘇州、湖州,到達長洲,把皇帝所賜的金銀布帛散發給族人和同鄉。

        重編《太祖實錄》,姚廣孝任監修。

        又與解翻等人編纂《永樂大典》。

        害編成后,皇帝褒獎他。

        皇帝往來兩京之間,出塞北征,姚廣孝都留下在南京輔佐太子。

        永樂五年四月,皇長孫出閣學習,姚廣孝焉他講學。

        丞樂十六年三月,入京覲見皇帝,姚廣孝當時已八十四歲,病重,不能朝拜,仍住在慶壽寺。

        皇帝多次親臨探視,談話很高興,賜給他金制唾壺,問他想要說的話。

        姚廣孝說:“僧人溥洽被關押很久了,請您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錄僧。

        當初,皇帝進入南京,有人說建文帝裝成僧人逃去,溥洽知情,有人說建文帝藏在溥洽處。

        皇帝便藉其它的事囚禁溥洽,而命令給事中胡淡等到處尋找建文帝,長時間未能找到,溥洽被囚禁十余年。

        到這時,皇帝聽從姚廣孝的話,纔命令釋放他。

        姚廣孝叩頭致謝。

        不久去世。

        皇帝非常悲痛,兩天沒有上朝,命令主管官員治理喪事,以僧人的禮節埋葬。

        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謐恭靖。

        賜葬在房山縣東北。

        皇帝親自制作神道碑紀念他的功勞,任命他的養子姚繼為尚寶少卿。

        姚廣孝年少好學,擅長作詩。

        與王賓、高啟、楊孟載相友善。

        宋濂、蘇伯衡也推許贊譽他。

        晚年著《道余錄》,有很多詆毀先儒的地方,有見識的人都鄙薄他。

        他到長洲,看望同胞姐姐,姐姐不接待他。

        拜訪友人王賓。

        王賓也不接見,只是速遍地說:“和尚錯了,和尚錯了?!痹俅吻巴菀娊憬?,姐姐罵他。

        挑廣孝感到迷惑不解。

        洪熙元年加贈少師,配享于成祖廟庭。

        嘉靖九年,世宗曉諭閣臣說:“姚廣孝輔佐成祖創立帝業,興盛宗嗣,勞績、功業都有。

        但他是僧人,位列功臣之中,陪祭于太廟;恐怕不足以尊敬祖宗?!庇谑巧袝顣r和大學士張璁、桂萼等議請移祀于大興隆壹,太常在春秋雨季前往祭祀。

        下詔說:“可以?!睆堄瘢质烂溃榉恕?br>
        在元朝做官任樞密知院。

        元朝滅亡,跟從逃往漠北。

        洪武十八年前來歸降。

        隨從大軍出塞,到捕魚兒海,因功授任濟南衛副千戶,升任安慶衛指揮食事。

        又隨從征討遠順、散毛諸洞,在北方追逐騷擾邊疆的元人,到達鴉寒山而還,調任燕山左護衛。

        隨從燕王出塞,至黑松林。

        又隨從征討野人諸部,因驍勇果斷善于出謀劃策,被燕王親近信任。

        建文元年,成祖起兵。

        張玉率軍奪取北平九門,安撫告諭城內外,三天就安定北平。

        軍隊將要南下,張玉獻計,派遣朱能向東攻打薊州,殺死馬宣,使遵化投降,分兵攻下永平、密云,都得到那里的精良軍隊以充實軍隊。

        擢升都指揮食事。

        這時,朝廷派火軍討伐燕王,都督徐凱駐軍河間,潘忠、楊松駐軍鄭州,長興侯耿炳文率三十萬大軍駐扎真定。

        張玉進言說:“潘、楊二人勇而無謀,可以襲擊并俘獲他們?!背勺婷顝堄衤暑I親兵為前鋒,抵達樓桑。

        時值中秋,南軍正設宴聚會。

        半夜,快速攻破雄縣。

        潘忠、楊松前來救援,張玉在月漾橋迎戰,生擒潘、楊二人,于是攻克鄭州。

        親自率領輕騎偵察耿炳文軍。

        回來說耿軍中沒有紀律,其上空有失敗的氣象,應該快速攻擊。

        成祖便率軍向西,到達無極,回頭與諸將商議進軍的方向。

        諸將因南軍氣盛,請求駐扎在新樂。

        張玉說:“他們雖然人多,卻都是剛剛集結。

        我軍乘勝直趨真定,必定能攻破他們?!背勺娓吲d地說:“我倚仗張玉足以成大事?!钡诙扈苓_真定,大破耿炳文軍,俘獲副將李堅、寧忠,都督顱成等,斬首三萬,又戰勝安陸侯昊杰的軍隊,燕軍由此士氣大振。

        江陰侯昊高率遼東軍圍困永平。

        曹國公李景隆帶兵敷十萬將要攻打北平。

        成祖與張玉商議,先援救永平。

        到達后昊高逃走,張玉追趕斬首甚眾。

        便從小路襲擊大寧,打敗大寧軍而回。

        進駐會州。

        初立五軍,讓張玉率領中軍。

        這時李景隆已圍攻北平,成祖回軍,大戰于鄭村壩。

        李景隆戰敗,成祖乘勝到達城下。

        城中士兵擊鼓吶喊而出,內外夾攻,南軍大潰敗。

        第二年,隨從攻打廣昌、蔚州、大同。

        情報人員報告李景隆收集演散的軍隊,號稱百萬,將再次攻到。

        張玉說:“兵貴神速,請先占據白溝河,以逸待勞?!瘪v扎在河上三天,李景隆率軍而至,北軍以精銳騎兵急馳攻擊,再次大敗李景隆。

        進軍攻下德州,追趕逃敵到濟南,圍攻濟南三個月,解圍而回。

        不久再次出兵,攻破滄州,擒獲徐凱,進軍攻打束昌,與盛庸軍相遇。

        成祖率數十騎兵繞到盛庸軍后。

        盛庸把他重重包圍,成祖奮力作戰得以突圍。

        張玉不知成祖在何處,突入陣中力戰,擊殺數十人,受傷而死。

        時年五十八歲。

        夔王起兵,轉戰三年,氣勢很盛。

        這時失去大將,全軍喪失了銳氣。

        回軍北平,眾將叩頭請罪。

        成祖說:“勝敗是兵家常事,不必計較,祇是遺憾失去了張玉。

        艱難之時,失去我的優秀輔臣。”于是流淚不能此,眾將都流淚。

        在這之后譚淵陣亡于夾河,王真陣亡于淝河,雖然哀悼痛惜,但不如張玉。

        建文四年六月,成祖稱帝,贈張玉都指揮同知的職務。

        九月甲申追贈榮國公,謐忠顯。

        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問王,改謐忠武,與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一起陪祭于成祖廟庭。

        張玉有兒子三人,長子張輔,次子張挽,三子張軏。

        侄子張信。

        張輔另有傳。

        張挽,因是功臣的兒子被任命為神策衛指揮使。

        正統五年,英國公張輔控告張挽毆打守墳人,斥責先臣,言語中多有悖背輕慢的詞句。

        皇帝命錦衣衛核實,拘禁他,不久釋放。

        三次升遷至中府右都督,領銜宿衛。

        景秦三年加官太子太保。

        英宗復位,因張軏迎立有功,一起封張輥為文安伯,俸祿一千二百石。

        天順六年死。

        贈侯爵,謐忠僖。

        兒子張斌繼位,因詛咒獲罪,被削奪爵位。

        張軏,永樂年間入京宿衛,任錦衣衛指揮愈事。

        隨從宣宗征伐朱高煦,又隨從成國公朱勇出塞到氈帽山。

        正統十三年以副總兵身份征討麓川。

        返還,討伐貴州反叛的苗人。

        累積功勞為前府右都督,總領京營兵。

        景泰二年因驕縱享樂不守道統獲罪下獄,不久釋放。

        景帝生病,與石亨、曹吉祥在南城迎立太上皇,封太平侯,俸祿二千石。

        于謙、王文、范廣之死,張軏出了力。

        受賄亂政,僅次于石亨。

        天順二年死,贈裕國公,謐勇襄。

        兒子張瑾繼位,成化元年,革除“奪門”功勞,削奪侯爵,授任指揮使。

        張信,建文二年考中鄉試第一。

        丞樂年間,歷任刑科都給事中,多次上書議論政事。

        提升為工部右侍郎。

        奉命視察開封的黃河決堤,請求疏通魚王口到中灤的故道二十多里。

        下詔按他的提議辦,詳見《宋禮傳》。

        出京治理浙江海塘,因事獲罪貶謫到交阻。

        洪熙初年,召焉兵部左侍郎。

        皇帝曾對英國公張輔說:“有兄弟可以加恩的嗎?”張輔叩首說:“張挽、張軏二人蒙受皇上恩惠,充任近侍大臣,然而都奢侈浮華,只有堂兄侍郎張信賢良,可以任用。”皇帝召見張信說:“你是英國公的兄長嗎?”拿武官官帽給他戴上,改任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

        這樣做,是因為當時距開國不久,武官官階更被看重的綠故。

        因做官平易近人寬宏大量受到稱贊。

        宣德六年,遷升四川都指揮愈事。

        在蜀十五年退休。

        朱能,字士弘,懷速人。

        父親朱亮,隨從太祖渡過長江,積累功勞官至燕山護衛副干戶。

        朱能襲任艾職,在成祖藩府做事。

        曾隨從北征,使元太尉乃兒不花投降。

        燕王起兵,與張玉為首設計殺掉張禺、謝貴,奪取九門。

        任官指揮同知。

        率軍攻下薊州,殺馬宣,攻取遵化。

        隨從攻破雄縣,在月漾橋作戰,俘獲楊松、潘忠,使他們的軍隊在鄭州投降。

        長驅直入真定,大敗耿炳文軍。

        獨自與敢死之士三十名騎兵追趕逃跑的敵人到滹沱河,躍馬大呼突入南軍陣中。

        南軍敷萬人都望風而潰,許多人相互踐踏而死,三千多人投降。

        成祖親筆寫信慰勞他,進升都指揮愈事。

        隨從救援永平,趕走昊高,襲擊攻克大寧。

        回軍,率領左軍。

        在鄭村壩大破李景隆軍。

        隨從攻打廣昌、蔚州、大同,白溝河之戰,焉前鋒,兩次擊敗平安軍。

        進軍攻打濟南,駐軍鋒山。

        南軍依高地列陣,朱能率領奇兵繞到南軍陣后,襲擊戰敗南軍,萬余人投降。

        隨從攻打滄州,攻破束門而入,斬首萬余人。

        束昌之戰,盛庸、鐵鉉包圍成祖數重,張玉戰死。

        事情緊急,朱能率周長等殊死戰斗,掩護成祖突圍而出。

        又隨從成祖在夾河作戰,盞鎖戰死,燕軍受挫。

        朱能到達,速戰連捷,軍威復振。

        與平安軍在藁城交戰,戰敗平安軍,追趕逃敵到真定,平定彰德、定州,攻破西水寨。

        率輕騎兵一千人掠取塹丞,俘獲指揮賈榮,攻克東阿、東平,攻破所有的汶上關寨。

        不久王真在淝河戰死,燕軍屢次失敗,眾將商議回師。

        只有朱能按劍說:“漢高祖十戰九敗,終于占有天下。

        現在起兵連連獲勝,一點小挫折便回師,還能北面事人嗎?”成祖也斥責眾將說:“任憑你們到什么地方去。”眾將纔不敢說話。

        隨即引軍南下,戰敗平安銀牌軍。

        都督陳暉前來救援,又被打敗。

        隨即攻破靈璧軍,擒獲平安等人,使十萬人投降。

        多次升遷至右軍都督愈事。

        進軍攻克泗州,渡過淮河,擊敗盛盧軍。

        攻取盱眙,攻下揚州,渡過長江,進入金川門。

        九月甲申日論功封賞,僅次于丘福,拜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俸祿二千二百石,給予世代享用的鐵券。

        永樂二年,兼任太子太傅,增加俸祿一千石。

        永樂四年七月,詔令朱能佩帶征夷將軍印,西平侯沐晟為左副將軍,由廣西、云南分路討伐安南,皇帝親自送到龍江。

        十月駐扎在龍州,死于軍中。

        時年三十七歲。

        眾將中朱能最年輕,善于作戰,張玉善于出謀劃策,皇帝倚仗為左右手。

        張玉死后,軍中行進駐扎等事都向朱能咨詢。

        朱能身高八尺。

        勇武剛毅,性格開朗,在家中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位列上公,不曾以富貴在別人面前驕傲自大。

        善于撫恤士兵,死的那天,將校都為他流淚。

        皇帝下詔葬于昌平,追封束平王,謐武烈。

        洪熙年問,陪祭成祖廟庭。

        其子朱勇繼承爵位。

        因是功臣的兒子任用不同于一般人。

        歷任掌都督府事,留守南京。

        永樂二十二年,隨從北征。

        宣宗即位,隨從平定漠庶人,征討兀良哈。

        張輔被解除兵權,下詔讓朱勇代替。

        朱勇認為南北諸衛所的軍隊守備邊疆轉運糧餉,彼此錯綜很不方便。

        請求命令南軍專事轉運糧餉,北軍專事守備邊疆。

        又說:“京城的軍隊常常逮出服役,不合乎人主掌握兵權以駕馭天下的道理。

        請挑選精兵十萬增加京城軍隊?!庇终埱竺罟?、侯、伯、都督子弟操練。

        都回報說可以。

        正統九年,出兵喜峰口,攻擊朵顏諸部,到達富峪川返回,被兵部尚書徐晞彈劾。

        下詔不問罪。

        不久論功封賞,加官太保。

        朱勇赤臉面,胡須鬈曲,相貌奇偉,勇謀不足,而尊敬禮待士大夫。

        正統十四年,隨從皇帝到土木,迎戰鷂兒嶺,中埋伏而死,所率領的五萬騎兵全軍覆沒。

        于謙等追加論處朱勇的罪過,削奪封爵。

        景泰元年,朱勇的兒子朱儀乞求賜喪葬祭祀禮,皇帝因朱勇為大將而喪師辱國,致使皇帝陷于敵手,不許。

        不久,請求襲封,禮部尚書胡淡主張同意,又因冊立束宮的恩德得以繼承爵位,把歲祿減到一千石。

        天順初年,迫封朱勇為乎陰王,謐迭愍。

        朱儀及兒子朱輔都守備南直。

        又傳三代到朱希忠,隨世宗到承天,掌管行在左府事。

        到達衛輝,行宮中半夜失火。

        朱希忠與都督陸炳保護皇帝逃出。

        由此被皇帝加恩任用,入值西苑。

        先后執掌后、右兩府,總領神機營,提督十二團營及五軍營,屢次加官至太師,增加歲祿七百石。

        代替皇帝祭天三十九次,得到的賞賜不可勝計。

        死后,追封定襄王,謐恭靖。

        萬歷十一年,因給事中余懋學上言,追奪王爵。

        弟朱希孝也官至都督,加官太保。

        死后,贈太傅,謐號忠僖。

        朱希忠又傳五代到曾孫朱純臣,崇禎時被倚以重任。

        李白成逼近京城,皇帝手韶命令朱純臣總督京城肉外眾軍,輔佐太子。

        韶書還沒有下發,京城已陷落,被賊所殺。

        丘福,鳳陽人。

        出身行伍,在成祖藩府做事。

        積多年功勞,授官燕山中護衛千戶。

        燕王起兵,與朱能、張玉為首奪取九門。

        大戰真定,突入子城。

        白溝河之戰,率精兵直搗敵人中堅。

        夾河、滄州、靈璧幾場大戰,都是軍隊前鋒。

        盛庸軍扼守淮河,戰船數千艘遮蔽河岸。

        丘福與朱能率領數百人,西行二十里,從上流秘密渡河,突然逼近南軍。

        盛庸驚慌逃走,奪取了他全部的戰船,燕軍纔得以渡過淮河。

        多次遷升至中軍都督同知。

        丘福為人樸實憋厚,機警勇猛,謀略機智不如張玉,敢于像朱能一樣深入作戰。

        每次戰勝,眾將爭著向前獻上俘虜和戰利品,丘福獨自在后。

        成祖常常感嘆說:“丘將軍的功勞,我自己知道。”成祖即位,大封功臣,按順序以丘福為第一。

        授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俸祿二干五百石,給予世代享用的鐵券。

        命令議論眾功臣的封賞,每次奉命議政,都首推丘福。

        漢王朱高煦屢次帶兵出征有功,成祖喜愛他。

        丘福是武人,與朱高煦友善,數次勸皇帝立高煦焉太子。

        皇帝猶豫了很長時間,最終立仁宗,以丘福為太子太師。

        永橥六年,增加歲祿一千石。

        不久命令他與蹇義、金忠等輔導皇長孫。

        第二年七月率大軍出塞,到達臚朐河,兵敗戰死。

        早先,本雅失里殺使臣郭驥,皇帝大怒,發兵討伐。

        命令丘福佩征虜大將軍印,任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速,為左、右參將,率十萬騎兵而行。

        皇帝擔心丘福輕敵,告誡說:“行軍應當慎重。

        從開平往北,即使不見敵寇,也應時時像面對敵人一樣,相機而進,不可固執。

        不能一戰取勝,等待時機再戰?!鼻鸶3霭l后,皇帝又接連賜給他手韶,對他說軍中有輕敵的言論,務必不要相信。

        丘福出塞,率領干余人先到達臚朐河南岸。

        遇上并擊敗了敵人流動的騎兵,于是渡過臚朐河。

        俘獲敵尚書一人,讓他喝酒,間本雅失里所在的位置。

        尚書說:“聽說大軍前來,驚慌北逃,離這里大約三十里?!鼻鸶4笙舱f:“應當急速擒獲他們。”眾將請求等全軍集結后,偵探虛實再前進。

        丘福不聽從。

        讓尚書做向導,直逼敵營。

        交戰二日,每次戰斗,敵人都裝敗退去,丘福決意乘機前進。

        李遠勸諫說:“將軍輕信敵人的間諜,孤軍轉戰,敵人示弱,誘我軍深入,進軍肯定失利,退卻恐怕被敵人抓住機會,只能扎營自守。

        白天張旗擂鼓,出奇兵挑戰;夜里多燃火把多嗚炮,虛張軍勢,讓敵人不能揣測虛實。

        等我軍全部到達,合力進攻,肯定勝利,否則也可以全軍而退。

        當初皇上跟將軍是怎么說的,現在已經忘記了嗎?”王聰也盡力進言,木可輕進。

        丘福都不聽,厲聲說:“違命者斬首!”便率先馳馬而出,指揮士兵隨行。

        牽馬的人都流下了眼淚。

        眾將不得已與他一起前進。

        不久敵人大軍來到,把丘福軍包圍數重,王聰戰死,丘福及眾將都被俘遇害,時年六十七歲,全軍覆沒。

        失敗的消息報告上去,皇帝大怒,認為眾將之中沒有可堪重任的人,決定親征。

        削奪丘福世襲的爵位,把他全家發配到海南。

        李遠,懷速人。

        承襲父職任蔚州衛指揮愈事。

        燕軍攻打蔚州,舉城投降。

        南軍駐扎德州,運餉的道路經過徐州、沛縣之間。

        李速率領輕兵六干人,穿同南軍一樣的衣服鏜甲作為偽裝,每人背上插一根柳枝,經過濟寧、沙河到達沛縣,沒有人發覺。

        燒掉數萬艘糧船,河水全都變熱,魚鱉因此浮上水面而死。

        南將袁宇率三萬騎兵前來追趕,李遠設伏兵擊敗他們。

        建文四年正月,燕軍駐扎蠡縣。

        李遠分兵巡邏到藁城,遭遇德州將葛進率步兵、騎兵萬余人,乘河上結冰之際渡滹沱河。

        李遠迎面攻擊敵人。

        葛進把馬拴在林中,率步兵迎戰。

        李遠假裝退卻,暗中分兵運動到葛軍后面,解開拴在林中的馬,再戰。

        葛進引兵退卻失去了戰馬,于是大敗。

        李遠斬殺四千人,獲戰馬一千匹。

        成祖因年初大勝,親筆寫信嘉獎慰勞說:“將軍以八百名輕騎兵,戰勝數萬敵人,出奇制勝隨機應變,即使是古代名將也不能超過。”再次派遣李逮在淮河上巡邏,打敗防守淮河的將士,斬首千余人。

        積累功勞任都督食事,封安平侯,俸祿一千石,給予世代享用的伯爵的鐵券。

        永樂元年同武安侯鄭亨一起守衛宣府。

        李遠沉穩剛毅富有膽略,言辭慷慨。

        不久隨從丘福出塞,到達臚朐河。

        勸諫丘福,不聽。

        兵敗,李速率五百騎兵突入敵陣,殺數百人,馬突然仆倒被俘,罵不絕口而死。

        時年四十六歲。

        追封莒國公,謐忠壯。

        其子李安,承襲伯爵。

        洪熙元年任交趾參將,違反法律,貶為事官。

        不久,隨從王通放棄交肚而回,被下在獄中并削奪世代享用的鐵券,貶謫赤城戴罪立功。

        英宗即位,起用為都督愈事。

        征討阿臺、朵兒只伯。

        升任都督同知,任總兵官,鎮守松潘。

        正統六年,作為定西伯蔣貴的副手征伐麓川。

        蔣貴命令李安駐軍潞江保護軍餉,自己率大軍前進。

        賊被打敗,李安恥于沒有功勞,聽說高黎貢山駐有剩余的賊寇,前往攻打。

        被賊打敗,喪失士兵一千余人,都指揮趟斌等都戰死。

        逮捕下獄,發配戍守獨石。

        死后,下詔授予他的兒子李清都指揮同知的職務。

        王忠,孝感人。

        和李速一起在蔚州投降。

        每次戰斗,都率精銳騎兵為奇兵,多有斬獲。

        多次升遷任都督愈事,封靖安侯,俸祿一千石。

        出塞戰死,時年五十一歲,除去爵位。

        玉聰,薪永人。

        任燕山中護衛百戶時隨從燕王起兵。

        攻取薊州,攻打遵化,奪取涿州。

        轉戰茌平、滑口,打敗南軍,俘獲戰馬一千五百匹,回軍守保定。

        隨從駐軍長江北岸,奪取南軍船只裝備自己的軍隊。

        多次升遷任都指揮使,封武城侯,俸祿一千五百石。

        和同安侯火真一起守備宣府。

        屢次奉詔巡枧邊疆。

        隨從丘福出塞,戰死,時年五十三歲。

        追封漳國公,謐武毅。

        其子王琰繼位。

        王聰及李遠曾經勸諫丘福,所以得到褒獎撫恤。

        火真,蒙古人,初名火里火真。

        洪武時歸附,任燕山中護衛千戶。

        隨從攻打真定,率先急馳突入耿炳文軍中。

        大軍隨之前進,獲得勝利。

        隨從襲擊大寧,在鄭村壩作戰。

        天將黑,氣候寒冷,火真收取破舊的馬鞍在成祖面前點燃取暖。

        幾名戰士向前靠近火堆,衛士阻止他們。

        成祖說:“我穿兩層裘衣還感寒冷。

        這些都是壯士,不要阻止他們?!甭牭降娜烁袆拥亓飨铝搜蹨I。

        火真曾經率領騎兵,每次交戰都有所斬獲,大呼回到軍營中,眾人都佩服他的勇敢。

        積累功勞升遷至都督愈事,封同安侯,俸祿一千五百石。

        出塞戰死,時年六十一歲,除掉爵位。

        子孫世襲觀海衛千戶。

        裔孫火斌,嘉靖年間考中武舉,倭侵犯浙柬,他率海船與賊作戰。

        賊點燃火球擲向火斌的戰船,火斌順手接下,投還到賊船上。

        賊屯兵補陀山。

        火斌直搗賊營,殺傷很多賊寇。

        后軍沒有跟上,被擒,不屈。

        賊肢解了他。

        官府焉他建立祠堂名為“忠勇”。

        譚淵,清流人。

        承襲父職任燕山右護衛副千戶。

        燕王起兵,隨從奪取九門。

        攻破雄縣。

        潘忠、楊松從鄭州前來救援。

        譚淵率壯士一千多人,埋伏在月漾橋下的水中,每人拿一束茭草,蒙住頭呼吸。

        南軍遇橋后,使從水中出來占據了橋頭。

        潘忠等戰敗,奔到橋邊不能渡過,于是被擒。

        積功進升為都指揮同知。

        譚淵驍勇善戰,能拉開兩石的弓,射無不中。

        然而性情好殺。

        攻破滄州,成祖命令發給憑證遣散投降的士兵。

        還有三千多人未曾遣散,等第二天發給憑證。

        譚淵一夜之間把他們都殺掉了。

        燕王發怒。

        譚淵說:“這些人都是壯士,釋放他們可能成為后患?!毖嗤跽f:“像你說的那樣,敵人應當全部殺掉。

        但敵人可以殺盡嗎?”譚淵感到慚愧而退下。

        夾河之戰,南軍陣角松動,揚起了塵土。

        譚淵便向前搏殺,馬突然仆倒被殺。

        成祖感到痛惜。

        即位,贈都指揮使,追封崇安侯,謐壯節,其子譚忠,隨從進入京城有功勞。

        又因譚淵的原因封新寧伯,俸祿一千石。

        永樂二十一年,率右哨隨從出征沙漠。

        宣德元年,隨從出征樂安。

        宣德三年,因出征交陸行軍沒有紀律而獲罪,下獄處以死罪,不久釋放,死。

        其子譚璟乞求承襲。

        吏部認為譚忠是死罪,不應當承襲。

        皇帝說:“鐵券上有免死的文字,讓他承襲。”兩代傳到孫子譚佑,成化年間,協守南京。

        回京,執掌前府提督團營,屢次加官至太傅,承襲伯爵,六十九歲纔去世。

        謐莊僖。

        其子盞鈞繼位。

        嘉靖十四年鎮守湖廣。

        征剿九溪蠻有功,增加俸祿。

        因占用役使軍士獲罪,削奪爵位。

        數傳到弘業,國家滅亡,死于賊。

        王真,咸寧人。

        洪武年問,出身行伍。

        積累功勞任燕山右護衛百戶。

        燕王起兵,攻打九門。

        在永平、真定作戰,攻下廣昌,奪取雁門。

        隨從攻破滄州,追趕南兵到滑口,俘獲七千余人。

        多次遷升任都指揮使。

        淝河之戰,王真與白義、劉江各率百余名騎兵誘惑平安軍,把捆好的草放在袋中好像一束束絲綢的樣子。

        平安軍追擊,王真等假裝棄袋而逃,平安軍中的士兵爭相拾取,埋伏的士兵殺出,兩軍鏖戰。

        王真率壯士宜沖向前,斬首無數。

        后軍不至,平安軍把他包圍敷重。

        王真受重傷,接連擊殺數十人,對左右的人說:“我保持義節不死在敵人手中。”于是自刎。

        成祖即位,追封金鄉侯,謐忠壯。

        玉真勇猛有謀略。

        成祖常追悼他說:“像王真一樣奮勇,何事不成?如果不死,功勞應當蓋遇眾將?!比首跁r,追封寧國公,加號効忠。

        其子王通另有傳。

        陳亨,壽州人。

        元末任揚州萬戶。

        在濠州隨從太祖,任鐵甲長,提升干戶。

        隨從大將軍北征,守束昌。

        敵人數萬人殺到,陳亨固守,出奇兵誘敵打敗了他們。

        又瞳從攻取還未攻下的城池。

        洪武二年守大同。

        積累功勞任燕山左衛指揮愈事。

        數次隨從出塞。

        升任北平都指揮使。

        到惠帝即位,提升都督愈事。

        燕王起兵,陳亨與劉真、卜萬守大寧。

        移軍出松亭關,駐守沙河,計劃攻打遵化。

        燕兵至,退守松亭關。

        當時李景隆率五十萬軍隊將要攻打北平。

        北平力量薄弱,而大寧行都司所領轄的興州、營州二十余衛,都是西北的精銳部隊。

        朵顏、泰寧、福余三衛,是元降將統率的番騎兵及擅長射箭的士兵,尤其驍勇。

        卜萬將和李景隆兩軍會合,成祖恐懼,設計欺騙陳亨囚禁了卜萬,便從劉家口抄小路急速進攻大寧。

        陳亨及劉真自松亭回軍救援,半路聽說大寧被攻破,便與指揮徐理、陳文商議投降燕王。

        半夜二更,襲擊劉真軍營。

        劉真單騎逃向廣寧,陳亨等率軍隊投降。

        成祖把全部降軍及三衛所的騎兵編入自己軍中,挾持寧王而回。

        從這以后沖鋒陷陣的多是這三個衛所的軍隊。

        成祖取得天下,自攻克大寧開始。

        陳亨、徐理投降后,多次隨從作戰,戰敗南軍。

        白溝河之戰,陳亨受傷幾乎喪命。

        不久,攻打濟南,與平安軍往鋒山作戰,大敗。

        受重傷,乘車回北平。

        進升都督同知。

        成祖回軍,親自到陳亨住處犒勞慰問。

        當年十月死。

        成祖親自寫文章祭祀。

        即位后,追封涇國公,謐襄敏。

        長子陳恭,承襲都督同知。

        小兒子陳懋,早先以舍人身份從軍,立功,任指揮愈事。

        不久率領陳亨的軍隊,功勞多,多次進升任右都督。

        永樂元年封寧陽伯,俸祿一千石。

        永樂六年三月佩征西將軍印,鎮守寧夏,優撫投降的士兵。

        第二年秋天,原來的元丞相昝卜及平章、司徒、國公、知院十余人,相繼率所部前來投降。

        不久平章都連等叛變逃去,陳懋追趕并在黑山擒獲了他們,沒收他們所擁有的全部人口牲畜。

        進封侯爵,增加俸祿二百石。

        永樂八年,隨從北征,督率左掖。

        永樂十一年,巡視寧夏邊疆。

        不久受命統領山西、陜西二都司及鞏昌、平涼眾衛所的軍隊,駐扎宣府。

        第二年隨從北征,率領左哨。

        與忽失溫作戰,和成山侯王通率先登城,都督朱崇等隨后殺到,于是大勝。

        丞樂二十年,隨從北征。

        統領御前精銳騎兵,在屈裂河戰勝敵人。

        另率五千騎兵沿河向東北收捕余寇,在山澤中殲滅了他們。

        回師,武安侯鄭亨率領輜重先行,陳懋在險要處埋伏以待敵軍。

        敵人跟來,伏兵沖出奔突攻擊,敵人被殺遇半。

        回京,賜給龍衣玉帶,冊封他的女兒為麗妃。

        第二年,率領陜西、寧夏、甘肅三鎮軍隊,隨從征討阿魯臺,任前鋒。

        下一年,又一次擔任前鋒,隨從北征。

        成祖死在榆木川,六軍在京外,京城守備虛弱。

        仁宗召陳懋與陽武侯薛祿率精銳騎兵三千急速回來守衛京城。

        命他掌管前府,加官太保,賜予世襲的侯爵。

        宣德元年,隨從討伐樂安。

        回軍,仍然鎮守寧夏。

        宣德三年,奏請調往靈州城,得到黑白兩只兔子獻給皇帝。

        宣宗高興,親自畫了一幅馬賜給他。

        陳懋在鎮所長久,名聲威震漠北。

        心中恃寵驕縱,侵吞國家財物逾萬。

        屢次被彈劾,皇帝曲意寬容他,命有關官員沒收他的贓物。

        陳懋自己說已經用完,下詔寬免。

        英宗即位,命他與張輔一起參議朝政,出京任平羌將軍,鎮守甘肅。

        這年冬,寇侵掠鎮番,陳懋派兵救援,寇退去,報告皇帝說斬殺了敵人停獲了物品。

        參贊侍郎柴車彈劾陳懋軍無紀律招致敵寇,又拿敵人所遣留下的老弱之人,冒充都指揮馬亮等的功勞,而受皇帝的賞賜,論罪判斬。

        下詔免去死罪,削奪俸祿。

        久后又還給俸祿,官任奉朝請。

        璽統十三年,福建賊鄧茂七反叛。

        都御史張楷討伐,沒有戰功,便下詔讓陳懋佩征南將軍印,任總兵官,率京營、江浙軍隊前往討伐。

        到達浙江,有人想要分兵扼守入海口,陳懋說:“這是讓賊拼死對付我們?!钡诙?,抵達建室,鄧茂七已死,余賊聚集在尤溪、沙縣。

        眾將想要屠殺他們,陳懋說:“這是堅定賊寇的心?!北阆铝钫袚?,賊寇大多投降。

        分道追捕,全部平定。

        不久沙縣賊又反叛,很久不能平定。

        恰逢英宗北征被俘,景帝即位,便下詔班師。

        諫官彈劾他,因賊已平定而不問罪。

        仍加官太保,執掌中府,兼管宗人府事。

        英宗恢復帝位,增加俸祿二百石。

        天順七年去世,時年八十四歲。

        贈浚國公,謐武靖。

        陳懋長須髯相貌偉岸,聲如洪鐘。

        心胸磊落,對士大夫以禮相敬n“靖難”時的功臣到天順i時已沒有在世的了。

        祇有陳懋長久享用俸祿爵位,數落敷起,終于以功名而死。

        長子陳晟有罪,由弟弟陳潤承襲。

        陳潤死,弟弟陳瑛承襲,減少俸祿一半,繼承侯爵。

        成化十六年,陳晟的兒子陳輔已長大成人,便令陳輔承襲,陳瑛免為勛衛。

        陳輔后來因事獲罪,失去侯爵。

        死,沒有兒子,又封陳瑛的孫子陳繼祖為侯,傳承爵位直到明代滅亡。

        徐理,西平人。

        洪武時,任永清中護衛指揮愈事,改調營州衛。

        投降燕軍后,任右軍副將。

        每次戰斗都沖在前面,有功勞。

        成祖將要襲擊滄州,命令徐理及陳旭暗中在直沽建造浮橋讓軍隊渡河。

        多次進升任都指揮愈事,封武康伯。

        回守北平。

        徐理對待下屬寬容“,得士兵歡心。

        永樂六年去世。

        兩代傳承到孫子徐勇,沒有兒子不再封爵。

        陳文,投降燕軍后任前軍左副將。

        小河之戰,死在陣中。

        房寬,陳州人。

        洪武年問,任濟寧左衛指揮時隨從徐達在北平訓練兵馬,便任北平都指揮同知,栘守大寧。

        房寬久在邊疆,舉凡山川要塞,異域風情,無不知曉,然而不能安撫士兵。

        燕軍殺至,城中人捆綁房寬投降。

        成祖釋放他,讓他率領自己的軍隊。

        白清河之戰,率領右軍,失利。

        隨從攻克廣昌、彰德,進升都督愈事。

        因是舊臣,不記過失,封思恩侯,俸祿八百石,世襲指揮使。

        永樂七年死。

        劉才,字子才,霍丘人。

        元末任元帥,明朝興起后歸附,歷任營州中護衛指揮愈事。

        燕軍襲擊大寧,劉才投降。

        隨從作戰有功。

        封廣恩伯,俸祿九百石,世襲指揮同知。

        永樂八年隨從北征,督率右掖。

        軍隊沒有紀律,議定罪,不久赦免了他。

        永樂二十一年,與隆平侯張信一起管理永平、山海關的邊疆事務。

        第二年,又隨從北征,到達懷來,因病而回。

        劉才忠誠無華,不茍且迎合別人,也不輕易詆毀別人,很受仁宗器重。

        宣德五年去世。

        贊曰:惠帝繼承太祖遭威余烈,國勢剛剛張大,仁愛的名聲昭明宣揚,眾人樂于歸附。

        成祖奮起于邊地,不顧大罪以爭天下,不曾有萬全之策。

        是道衍首先秘密計劃,出謀劃策,張玉、未能之輩,在行伍之間奮力殺敵,轉戰各地,一往無前,奮不顧身。

        于是收降勁旅,摧毀雄師,四年成就帝業。

        大概是天讓他興起,群策群力,順應時勢協力并進。

        眾人得以成為功臣之首,能夠說不幸運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制服 丝袜 无码|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影音先锋2020色资源网| 韩国免费a级毛片久久| 国产精品SM捆绑调教视频|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四虎库影成人在线播放| 韩国青草无码自慰直播专区|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18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精品乱码无人区一区二区|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性无码专区无码| 亚洲AV国产福利精品在现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一本之道高清乱码少妇|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人妻|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草草影院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18|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精品|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无码|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大喷水|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喷水 |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