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3-10-21
65歲后的老年女性也是乳腺癌高發人群,專家:不痛的乳房結節更可怕 日前,67歲的林女 士在洗澡時無意間摸到右側乳房上有個腫塊,便告訴了女兒,女兒一定要她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她做乳房鉬靶X線檢查和B超,結果發現右邊乳房近腋窩處有一個 3.2×2.8厘米大小的腫塊,最后被診斷為乳腺癌。林女士感到非常困惑,“不是說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是絕經前后嗎?我都已經絕經多年了,為何還會患乳腺 癌?” 專家表示,不少人都有這種認識誤區,事實上,在歐美等乳腺癌高發地區,女性乳腺癌發病率隨年齡上升而持續增高,到70~80歲時 達到發病高峰。而在中國,近年臨床發現乳腺癌逐漸顯現兩個發病高峰期的趨勢,一個是絕經前后,另一個是絕經后5~10年,也就是65歲左右發病率仍然緩慢 增長。“所以說,無論是風華正茂的年輕女性,還是垂暮之年的老年女性,對乳房健康的關注一刻都不能放松。” 醫學指導/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乳腺科郭智濤主任 文/記者馮馮 乳腺癌有兩個發病高峰 很多人都以為,女性到了老年,就不會患乳腺癌。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乳腺科主任郭智濤表示,這完全是誤區。在國外,女性乳腺癌發病率隨年齡上升而逐漸上升, 到70~80歲時達到發病高峰。而在中國,臨床發現乳腺癌有兩個發病高峰期趨勢,一個是絕經前后,即45~55歲;另一個是絕經后5~10年,也就是 說,65歲左右。所以說,女性進入老年后,也可能是一個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我們科室接診過的乳腺癌患者,年齡最大的99歲。”郭智濤介紹,很多老年女 性都不像年輕或中年女性那樣關注乳房,即使發現乳房有結節,可能也不會在意,只有痛的時候才會就醫。“其實不痛的結節更可怕,如果結節邊界清晰,可以滑 動,而且還有痛感的,通常是乳腺增生或良性的乳腺纖維瘤,不是乳腺癌。但如果摸到硬實、位置和形狀固定、邊界不規則的硬塊且進行增大時,則需要提高警惕, 很可能是乳腺癌。” 老人乳癌預后比年輕人好 郭智濤表示,老年女性也需要常規進行乳房檢查,如乳房體檢、乳房鉬靶X線檢查和B超檢查等。老年女性的乳腺腺體不像年輕女性那般致密,乳房多數呈不同程度的下垂和松弛狀,這些特征有利于醫生在體檢和影像學檢查時發現乳腺癌。 臨床發現,老年人乳腺癌往往惡性程度不高,進展較慢,預后較年輕人乳腺癌好一些。這是因為老年人乳腺癌的細胞分化程度較好,往往表達激素受體陽性,對內 分泌治療敏感。老年人乳腺癌的周圍組織環境也與青年人不同,如血管新生較少,無法提供充分營養,不利癌細胞快速生長,淋巴和血道轉移機會也較少。 郭智濤介紹,目前對于絕經后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主要看患者的激素受體情況和HER-2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情況而決定治療方案,總體而言,除手 術外還包括輔助內分泌治療、抗HER2 治療、輔助化療等。一般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雌激素來源于卵巢,在接受輔助內分泌治療時,優先選 擇三苯氧胺或三苯氧胺聯合卵巢功能抑制進行治療,抑制卵巢產生雌激素。絕經后的女性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體內雌激素主要來源于脂肪、肌肉、肝臟及乳腺腫瘤 中分泌的雄激素,經芳香化酶的作用轉化成雌激素。因此,絕經后患者的術后起始治療可首選芳香化酶抑制劑。 此外,郭智濤還特別強調,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和預后,內分泌治療時間周期較長,患者一定要根據醫生的處方,接受整個療程的治療。 癌癥患者千萬別亂補 乳腺癌是嚴重危害女性的惡性腫瘤,作為其重要治療手段之一的內分泌治療相比較于化療、放療而言,雖然副作用較小,但也會引發肌肉骨關節疼痛、骨質疏松及 潮熱汗出等不良反應,一些患者因此拒絕治療。對此,郭智濤表示,其實這些副作用是可以解決的,如骨痛患者,可使用消腫止痛中藥硬膏以緩解疼痛,潮熱汗出患 者可用斂汗臍療貼貼敷臍部以達到收斂止汗的目的,心煩失眠患者可于每晚睡前外用養心安神沐足方熏洗沐足以安神助眠等。另外,一些食療方如牛大力煲五指毛桃 豬骨湯、土茯苓川貝馬蹄鷓鴣湯也可以緩解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患者千萬不要因噎廢食拒絕治療。 另外,他提到,很多癌癥患者誤以為自己身體 虛弱,需要大補,其實這也是誤區,“正常細胞需要營養,癌細胞也需要,癌細胞吸收營養的能力是正常細胞的幾十倍甚至百倍,所以患者千萬不要亂補,過度補充 營養反而會促進腫瘤的生長。”他強調,癌癥患者飲食上一定要問醫生,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大補亂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