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瘋狂的消費熱情、前衛的消費理念,用的是最現代化的消費品,始終跟隨著潮流和高科技的腳步。有趣的是,他們能掏出的現金可能還沒那些工資并不高的人來的多。有專家稱,此人群其實是“消費主義”、“后現代主義”、“大眾傳媒鼓噪”三種力量夾擊下的試驗品。 從2006年年底到現在,眼看著股市、基金日日見長,指數大盤一路上揚,眾人都蠢蠢欲動,誰都不想錯失這為財富增值的大好時機。于是,職場人紛紛加入炒股、買基金、投資房產等行列。但是,前程無憂近日的一份調查顯示:想做個職場“財”人不容易。 另一方面,對于諸多收入不低的職場人來說,他們用過高質量的生活抵消了高收入,“淪落”為新貧一族,享受著前沿消費品,卻在月末看著透支的信用卡無奈喊苦。讓自己的薪水合理利用,做個職場“財”人才是硬道理。 極少人會撿到餡兒餅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面……”這幾乎是所有人在童年時代都唱過的歌。其實,“錢的意識”很早就已植入心靈中去,只是啟蒙時間不同而已。 在參與本次調查的2278位受訪者中,兒時、中學時代就有賺錢意識的佔37%;而大部分人都是在大學乃至工作以后才有了賺錢意識。當提及第一次賺錢的經歷,81%的人坦誠是為別人打工得來的,只有小部分人是靠買賣交易賺來第一筆錢。也難怪,像傳奇富商菲勒小小年紀就靠撿來的玩具車輕松賺錢的人畢竟還是鳳毛麟角。 而依靠“中大獎、投資投機”賺第一筆錢的人僅有3%。事實再一次告訴我們,天上是會掉餡兒餅的,只不過很少有人能撿到而已。 有個“小金庫”不容易 調查發現,職場人有個“小金庫”還真不容易,近半受訪者都坦言“沒有小金庫”,其中35%的受調查者表示“工資還不夠花,談何小金庫”? 其實,參與的調查者中,不少人的月薪并不低。學者李小芳給這些相對富有,可仍頻繁打出貧困旗號的人群起了個名字——新貧族。他們有瘋狂的消費熱情,前衛的消費理念,用的是最現代化的消費品,始終跟隨著潮流和高科技的腳步,有趣的是,要他們立即掏出的現金可能還沒有那些工資并不高的人來的多。有專家稱,此人群其實是“消費主義”、“后現代主義”、“大眾傳媒鼓噪”三種力量夾擊下的試驗品。 數據顯示,31%的人有小金庫,且經常存錢。但雖說存錢是最穩妥的財富積累方式,但靠利率致富的幾率實在太小。 賺錢?智慧、機遇很重要 獲取財富到底靠什么呢?30%的人選擇了“智慧”。的確,在“職場江湖”中,勇者PK智者,后者取勝的幾率要大很多,武裝自己的頭腦,你離財富就更近一步。 另有30%的人選擇了“機遇”。機遇與挑戰并存,很多人常常在錯失機遇之后悔恨不已,期盼上帝再給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發誓定會牢牢把握一百年不變。但是,機遇也并非時常光顧,有運氣的人會抓住機遇,沒有運氣的人會去創造機遇,然后再抓住。 除此,還有19%選擇了“勤奮”;11%的人認為是“錢”,怎樣讓錢再生錢是他們所關心的;9%的人選擇了“人脈”;只有1%的人選擇了“運氣”! 保持健康穩賺財富 一提到錢,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想到鈔票、存摺、香車美女、別墅依山傍水,或者有人直接說:錢。對于很多白領人士來說,財富到底是什么呢? 楊小姐:健康的身體是每個人所必須的,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物質財富再多也無福消受。前兩天有位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去某律師行應聘做律師,工作輕松沒什么案子,而他們老闆接了四十幾個案子,忙得不可開交。前幾天他老闆覺得不舒服,去醫院檢查說是得了鼻腔腫瘤,所有的案子還是要交給下屬做。一定要趁著健康的時候好好地享受生活、享受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