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已知最遠星系 最接近“宇宙黑暗時代”
來自z8_GND_5296的光有個破紀錄的紅移并在圖片中呈紅色。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最遙遠星系”的紀錄似乎經常會被刷新,不過它們中大多是沒得到最終證實的。據10月24日(北京時間)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一則論文稱,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了迄今人類所知的、經光譜分析確認為最遙遠的星系。這個星系形成時宇宙大概只有7億歲,對于人類尚未觀察到的“宇宙黑暗時代”,這一星系是目前與它最為接近的。 關于“最遙遠星系”的發現報告屢見不鮮,有些星系被認為存在于宇宙大爆炸發生后的僅4億年左右,甚至比這個數字更小。但實際上,很多觀測還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干擾的可能性,而研究遙遠物體的天文學家也需仰仗紅移方面的突飛猛進。 光譜移位或光譜紅移是一種用于測量天體之間距離的方法。在紅移大于7的星系當中,只有少數星系曾做過光譜移位分析。此次,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斯蒂文·芬克斯坦教授與其科研團隊,利用凱克I望遠鏡新的光譜儀,探測到一個紅移為7.51的星系,命名為z8_GND_5296。這個星系應該是在宇宙大爆炸7億年后誕生,其紫紅的顏色意味著它含有豐富的金屬。論文作者還為這個星系計算出一個高得驚人的恒星形成率,比銀河系高幾百倍。 研究人員表示,z8_GND_5296很有可能已經被“宇宙黑暗時代”遺留下來的霧所包圍。這個時代持續了幾億年,直到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在大爆炸后開始輻射出光芒。但從這一過程開始直到大霧消散花了多長時間,目前還不清楚。 芬克斯坦的團隊分析認為,z8_GND_5296的光線之所以能突破迷霧的重重包圍,可能是因為它與最接近它的周圍環境發生電離,為光子創造了逃離大霧的方式。實際上,該星系色彩和亮度表明,它“生產”恒星的速度驚人,高于預期的30倍左右。 研究人員表示,該星系的表現很可能暗示了一個如此活躍的“恒星幼兒園”在早期宇宙中十分常見。這一發現有望為研究早期宇宙提供線索,證明早期宇宙能容納很多制造恒星的地方。但未來的望遠鏡應該做得更好——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計劃在2018年推出,為人們“照亮”宇宙中第一個星系。 總編輯圈點 沒有最遠,只有更遠,浩瀚宇宙的奧秘總是遙遠得讓人難以企及。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正在往事實的真相靠近,至于走沒走彎路,就不得而知了。而隨著越來越遠的星系被發現并最終確認,宇宙在人們大腦中的概念也越來越龐大,地球也越來越如同“滄海一粟”,更不用說“渺小”的人類。如果人們思考問題的維度都放到如此的層面之上,世界上將會少了多少戰爭和災難,生活也會變得恬靜安詳,悠然自得。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科技網 www.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科技網 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