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于1370年開創的一個堪與蒙古帝國、蘇聯、美國相媲美的超級大國,首都為撒馬爾罕,后遷都赫拉特(Herat,又譯哈烈、黑拉特)。鼎盛時期其疆域包括今天格魯吉亞一直到印度的西亞、中亞、和南亞,1507年亡于突厥的烏茲別克部落。在鐵木爾帝國的建立過程中,當時所有強大的帝國無一能夠迎其鋒芒,三十多年的征服戰爭,建立了一個首都是撒馬爾罕,領土從德里到大馬士革,從咸海到波斯灣的大帝國。帖木兒帝國末代大汗,帖木兒五世孫巴布爾兵敗逃至今天的印度,并在那里開創了莫臥兒王朝。 帖木兒東征明帝國述略 公元1395年,帖木兒給朱元璋寫了一封外交信函:“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兒貢馬二百。其表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統一四海,仁德洪布,恩養庶類,萬國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運數,為億兆之主。光明廣大,昭若天鏡,無有遠近,咸照臨之。臣帖木兒僻在萬里之外,恭聞圣德寬大,超越萬古。自古所無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國,皇帝皆服之。遠方絕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無不安樂,少者無不長遂,善者無不蒙福,惡者無不知懼。今又特蒙施恩遠國,凡商賈之來中國者,使觀覽都邑、城池,富貴雄壯,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書恩撫勞問,使站驛相通,道路無壅,遠國之人咸得其濟。欽仰圣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中豁然光明。臣國中部落,聞茲德音,歡舞感戴。臣無以報恩,惟仰天祝頌圣壽福祿,如天地永永無極。’” 朱元璋根本不了解帖木兒帝國的真實情況,被這封近乎無恥的阿佞頌揚文章深深打動,“帝得表,嘉其有文。明年命給事中傅安等赍璽書、幣帛報之。其貢馬,一歲再至,以千計,并賜賓鈔償之。”實際上,帖木兒帝國與明帝國的版圖和國力相差無幾,朱元璋也沒有經營中亞的計劃,帖木兒主動稱臣納貢,年年派使者來華,目的一是刺探明帝國的情報,二是做生意:“蓋番人善賈,貪中華互市,既入境,則一切飲食、道途之資,皆取之有司。雖定五年一貢,迄不肯遵,天朝亦莫能難也。” 據當時在撒馬爾罕的阿拉伯人回憶,帖木兒自古出兵,后勤工作從未做得如此次這般扎實,真是糧積若山,馬羊成海。公元1404年11月27日,他率軍離開撒馬爾罕,踏上了“中國*河蟹*”之旅。在冬季翻越白雪茫茫的天水固然辛苦,,但總比忍受塔里木盆地的酷夏要舒服一些。部隊推進至錫爾河時遭遇大雪,河面開始結冰。帖木兒在河岸上駐扎了足足50天,等河冰凍結實。這期間,他去祭拜了一位伊斯蘭教圣人的陵墓,可能還和家族內部的一些人發生了爭執。在過去的幾年中,帖木兒最優秀的幾位子孫相繼去世,令他極其悲痛,哀嘆自己沒有成吉思汗的福氣,雖然百戰百勝,但總得自己親自出馬才能解決問題。 帖木兒的前鋒部隊,也就是從塔什干出發的右路軍已經在公元1405年新年翻越天山,1月6日推進至伊犁河。當日地球、土星、水星連珠,巫師占曰不利兵主,帖木兒心情大壞。但他還是渡過錫爾河,并命令右路軍總司令、他的皇孫哈里·蘇丹加緊進軍,務必在三月初拿下蒙古斯坦,而自己則暫時留在訛打刺。這位哈里· 蘇丹剛剛狂熱地愛上了一個黑人女仆,在帖木兒家族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但他打起仗來還是不負眾望,于2月下旬推進至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破城子,位于吐魯番的東北方,上面的地圖標到吐魯番的西北方是錯的,那其實是烏魯木齊),此處離明帝國西部邊界重鎮哈密衛還剩大約400公里。 直到現在,明帝國才發覺可能要出事。沒有人知道哈里·蘇丹是打算就此止步,還是南攻嘉峪關,或東走居延海。總之“朝廷聞帖木兒假道別失八里率兵東,敕甘肅總兵官宋晟儆備。” 宋晟是朱元璋開國時的老將,曾在江西、廣西等地作戰,后來“四鎮涼州,前后二十余年,威信著絕域”。朱棣對他極為信任和欣賞,“進后軍左都督,拜平羌將軍……專任以邊事,所奏請輒報可。”不過,公元1400年伊斯坎達攻略于闐等地,宋晟卻坐視不救(當然那是在“靖難”期間)。可能宋晟當時身體已經很不好了,多次請求回南京,朱棣都不同意,直到他在1407年病逝。朱棣起兵之日,良臣猛將尚多,但此時張玉、王真、陳亨、張武、譚淵等大將均已死,邱福、劉才、陳珪、鄭亨、孟善、火真諸將皆為一勇之夫,“或從起籓封,或率先歸附,皆偏裨列校,非有勇略智計稱大將材也。”(邱福本來被寄予厚望,但他后來指揮失誤,在蒙古全軍覆沒,朱棣震怒,從此以為“諸將無足任者,決計親征。”)能獨當一面者,惟朱能一人(他于1406年病死在征安南的路上);以謀略著稱者,也獨姚廣孝一人。降將中,平安、何福、顧成雖號稱宿將,但都難堪重任,盛庸、耿炳文則早已自殺,李景隆被軟禁在家。 1404年的明朝實在是多事之秋,朱棣在這年十月“籍長興侯耿炳文家,炳文自殺。”十一月,“下李景隆于獄”。耿炳文、李景隆的人品和才能自不足道,但畢竟為降將之首,二人無端得罪,朱允炆舊臣難免人人自危。此前,屬國安南(越南)發生政變,“八月丁酉,故安南國王陳日煃弟天平來奔。”朱棣已經開始準備南征安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