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 ,1593~1652),法國宗教畫和風俗畫畫家。以宗教和反映日常生活的風俗畫的作品而聞名。
拉圖爾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畫家,因為太過神秘,正確的生平和經歷至今仍不明確。只知道他1593年3月19日生于呂內維爾附近,出生地隸屬于洛林公國 (Lorraine),父親是面包師傅。1652年1月30日卒于同地。1617年拉圖爾娶了戴安娜為妻,妻子比他大兩歲,是名門貴族的獨生女,有豐厚的 嫁妝陪嫁。拉圖爾跟妻子在岳父死后搬進岳父的豪宅里,生了10個小孩,但只有長子活到成年。 拉圖爾在世期間可謂名利雙收,在他的年代非常成功,但死后卻 很快被人遺忘,開始默默無聞。直到二十世紀。現在他被認為是十七世紀最重要的法國畫家之一,被人們尊稱為“燭光畫家”,他是極為特別的,極為個性的畫家。 他堅守著自己的繪畫理念,在燭光的方寸之間描繪著自己的天地。造型簡潔、背景井然、用色素雅而明亮、極富表現力……他的大部分畫作都在刻畫夜晚的場景,采 用單獨的蠟燭或火炬作光源產生陰影,營造出強烈的對比。從而形成了自己單純簡潔,一目了然的繪畫風格。避免了許多作品中煩瑣的背景描繪,融會,這其實也是 一種非凡的本領,更是畫家于簡單中見真知的卓越洞察力的體現。他不僅用獨特的手法刻畫夜間,而且在他刻畫白天的繪畫上,又可以看出使用了非常精湛的用色技 巧。但目前有一部分人認為他的一部分畫作可能并非出自他的手筆。
拉圖爾生活在戰亂的年代,故鄉飽受戰爭摧殘,因此生平鮮為人知。他的作品含蓄、靜謐、無論是探討生死或是宗教畫的主題,都帶著一股神秘感。然而在那個世 紀中葉,巴黎的藝術鑒賞品味發生了變化。凡爾賽式的宮廷風格開始吃香,拉圖爾生動的古典含蓄風格不再時髦,因而逐漸被人們遺忘。一直到20世紀,才有人又 提起他。
拉圖爾的一些作品長期被認為出自勒南兄弟、D.委拉斯貴支、de蘇瓦爾蘭之手,20世紀30年代在尼科爾和H.沃斯的努力下才恢復歷史本來面目。他畫世 俗題材,也畫宗教題材,都富有日常生活特色,即使圣經傳說中的人物,描繪得也像當地農民,形象質樸,端莊自然,絕無宗教神秘氣氛。拉圖爾一生的作品都在描 繪神秘的明暗,畫面出現燭光、油燈或者不可知的發光光源,對象的受光部位明亮,背景深褐,明暗對比強烈,流露出一股神秘動人的氣氛。畫面構圖嚴謹,具有雕 刻般的充實感;他對畫中人物的內心世界細膩表達,體現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在控制色彩明度上,他成熟運用燃燒著蠟燭的夜光表現,以極端寫實手法描繪光與影的 變化;他風格獨特,整個畫面給人以深刻的感覺。令人想起15世紀的藝術(卡拉瓦喬對他在光的處理法有決定性影響)。
雖然拉圖爾創作的題材主要是宗教畫和風俗畫,但兩者往往又彼此糅合,作品中無論是人物還是周圍的環境都極其樸素、真實,富有日常生活的特色。他的宗教題材 也沒有神秘氣氛,筆下的圣母和圣經傳說中的人物,有如形象質樸的農民,有一種端莊自然的美。他擅長描繪光線與陰影,畫作特色在于利用燭光來創造獨特的效果,人物在燭光下忽隱忽現,光線的變幻細微精致,氣氛平和的情境,充分顯示其藝術特色。代表作有《約伯和他的妻子》、《牧人來拜》、《玩牌的作弊者》、《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使徒彼得的否認》、《木匠圣約瑟》、《圣愛蓮哀悼圣賽巴斯蒂安》和《懺悔的抹大拉》等。
《玩牌的作弊者》又譯:《牌場作弊》
【創作者】喬治·德·拉圖爾(La Tour,Georges de,法國)
【創作年代】約1625年
【類別】帆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風俗
【規格】106cm×146cm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巴黎 盧浮宮
這幅《玩牌的作弊者》是拉圖爾非常著名的畫作,畫中展現出拉圖爾極其細膩的筆觸和敏銳的觀察力,充分將畫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傳達出來。
《木匠圣約瑟》
【創作者】拉圖爾(La Tour,Georges de,法國)
【創作年代】1632--1634年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古典主義
【題材】宗教
【規格】137×101厘米
【材質】 布 油彩
【存藏處】巴黎 盧浮宮藏
《木匠圣約瑟》是拉圖爾藝術成熟期的杰作之一,稱得上是17世紀的繪畫杰作。
從17世紀中葉起,反宗教改革的人特別崇拜約瑟,把這位耶穌的世俗養父的地位排在僅次于圣母瑪麗亞之后,拉圖爾把圣約瑟畫成身材魁武偉岸,可說是非常確切。他彎著腰,大手緊握著工具,肌肉突起,汗珠在手臂和額頭上閃著光,顯示他正在努力地工作著。
年幼的耶穌頭上沒有神所特有的光環或其他任何外表裝飾物,他舉著一支蠟燭,這支蠟燭是畫面上惟一的光源,就像耶穌是世界上惟一的神靈之光的光源一樣。耶 穌幼嫩細膩的肢體白里透紅,就像一股從體內向外自然放射的光芒一樣,拉圖爾只有在畫神的時候,才會使用這種技法。木匠正在加工的那塊木頭,在這里象征十字 架。
拉圖爾可能與圣方濟會交往密切,因此這幅畫的主題不僅反映出對表現日常生活情景的興趣,也反映出圣方濟會教徒對圣約瑟、童年的耶穌和十字架的特殊情感。
《懺悔的抹大拉》

《懺悔的抹大拉》中的抹大拉是圣經故事中僅次于圣母瑪利亞的女性。她曾經是一位放蕩的妓女,直到被耶穌感化,成為了一名忠實的基督教信徒。她還曾陪同瑪利亞一起見證了耶穌的死亡與復活。圖片中的內容則是抹大拉對自己過去行為的懺悔。
拉圖爾創作的《懺悔的抹大拉》共有四幅,而這幅是顯得最為神秘與恬靜的一幅,以你適合掛在臥室或者書房。畫面中的抹大拉右手托著下巴沉思著自己的過去,眼神 顯得深邃而迷離。她卸去了濃妝與奢華的衣飾,而只是穿著樸素、簡潔的衣服,卻又顯露出一股貴婦人般的氣質。她的左手輕撫著一個圓形的東西,那個東西被黑暗 掩飾了面目,卻又在鏡中反射出來了它是什么--一個骷髏頭,也許正是這骷髏頭,告訴了抹大拉凡世的生命中將終結,引起她的深思。
這幅畫的畫面十分簡潔。大部分的細節、內容都被黑暗籠罩,只有小部分被燭光照亮的地方向觀看者表述出畫面的內容。然而黑暗雖多,卻并不顯得空洞。就好像這些黑暗都在隨著那絲搖曳的燭光在顫動著。畫面的中心便是圍繞著燭光的抹大拉、鏡子、與骷髏。
拉圖爾在這幅畫中對光線的處理實在是逼真。無論是墻上的光暈逐漸的暗淡,抹大拉臉上的光澤還是因為遮擋、與相互反射在抹大拉衣服上造成的光線的明淡都仿佛像 真有一束燭點亮那幅畫一樣。同時也因為燭光本身暗淡、搖曳的特點給畫面造成了一種安靜甜美的感覺,讓人看后有一種仿佛置身于星空之下的寧靜。
《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又譯《油燈前的抹大拉》、《油燈前的馬利亞》
【創作者】喬治·德·拉圖爾(La Tour,Georges de,法國)
【創作年代】不詳
【類別】帆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宗教
【規格】113cm×93cm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巴黎 盧浮宮藏
喬治·德·拉圖爾是17世紀被稱為“光線大師”的法國大師。圖中抱著骷髏頭的《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是他的經典作品。與這件作品關系密切的還有《鏡前的抹 大拉·瑪利亞》,同樣是圣經題材中抹大拉·瑪利亞的形象,兩者均以手托腮,并在微暗的光線下耽于冥想。作品《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一如畫家其他的作品,洋 溢著拉圖爾式的陰郁與寂寞之感。
畫面構圖嚴謹,具有雕刻般的充實感;他對畫中人物的內心世界細膩表達,體現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在控制色彩明度上,他成熟運用燃燒著蠟燭的夜光表現,以極端寫實手法描繪光與影的變化;他風格獨特,整個畫面給人以深刻的感覺。令人想起15世紀的藝術(卡拉瓦喬對他在光的處理法有決定性影響)。他一生的作品都在描繪神秘的明暗,畫面出現燭光、油燈或者不可知的發光光源,對象的受光部位明亮,背景深褐,明暗對比強烈,流露出一股神秘動人的氣氛。
和其他的畫家一樣,拉圖爾也畫過很多抹大拉·馬利亞的畫。在所有抹大拉·馬利亞的畫作中以拉圖爾的畫作最樸素。 他創造了一個流露哀怨之情的樸素形象。 不像其他畫作看起來充滿世俗的宴樂、華麗的衣飾,拉圖爾的畫中只有清醒、沉靜、悲哀的反省。
畫作描繪當過妓女的抹大拉馬利亞,在為過去罪惡,而閉關苦修。 膝上的一個骷髏頭,提醒自己要正視死亡。
圣愛蓮哀悼圣賽巴斯蒂安
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