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偶得之古人的智慧 只有仔細觀察的人才能從細節(jié)上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不能明察秋毫,做事情就不會有成果。先分辨出一個人的優(yōu)劣真?zhèn)危俅_定與他交往的尺度。聽他怎么說,然后看他怎么做,看他的表情,把握他的內(nèi)心。注意加強對有智無義的人的防范。對手對你怒目而視并不可怕,如果他對你微笑,或異常殷勤,那你就要小心了。上當之后不要責怪人心難測,而要檢討自己的不察。只有在不斷的修養(yǎng)和較量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智謀。 善造勢者為智,善用勢者為謀。智者能順天應人,謀劃深遠。計謀沒有高低好壞,能適用者為上策。人都知道金錢重要,卻不知道有遠比金錢重要的東西。善于謀劃的人要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從各方的利害選擇上做出自己的決定。謀劃要預見并順應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長遠考慮,從近處入手。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先禮后兵,靜以致遠。攻擊消弱敵人,不如借勢造勢讓敵人自己消弱自己。靠武力征伐,不如用道義去征討對方的內(nèi)心。主動攻擊敵人,不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設計任何計謀,需把握對手的心理,同時要不漏痕跡,見機行事。告訴別人什么事情不該做,不如為他謀劃事情,為別人去死,不如為他尋找一條活路。不要主動與人為敵,不要放棄修好的機會。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人所好者,多為利祿,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其實都是本性使然。處事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經(jīng)世之道,識人為先,用人后之。先為忠誠然后才是才能。要注意不說謊偶爾說謊的人,不使詐偶爾使詐的人,要知道第一印象好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考察一個人的本質(zhì),需先順從他的欲望然后觀察。在對方大喜,惱怒,畏懼,或浮躁等非常態(tài)的情形下才可以更清楚的看清他的本質(zhì)。賞以興德貴公,罰以禁奸貴平。為人要有容人之量,成眾人之私以樹恩德。一次雪中送炭勝過十次錦上添花。 做大事的人膽量和眼光同等重要。須有雷霆萬鈞之勢。擁有才能,又要保持柔順。行事要成功,不可用小恩惠,而要用大恩德。形勢是需要去適應的,得到形勢的幫助就會強大,失去形勢的幫助就會弱小。許多人都在犯同一種錯誤,就是把時間浪費在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上。成大事者在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強大自己和消弱敵人。功大才強者,如果沒有權謀,處境就會兇險。知道對方的詭詐,故作沒有覺察,可得先機,利用敵人的奸細達到自己的目的是高一等的智謀。真正的智者才能大智若愚,虎行似閑。勸諫來自于見識,深刻才能說服打動別人。勸諫不要忤逆對方,時機比語言更重要,不要急躁,和緩則成。 讒言就像利器,一句巧語就會勝過千軍萬馬,因此能殺人于無形。患在信饞,信饞則受制于人。對待朋友和上級要誠實而不忽略細節(jié),誠實可以避免裂痕。讓別人高興不如為他排憂解難。讒言和中傷雖只能得逞于一時,卻能給中傷者帶來一生的危害。制止流言的辦法是找出流言的目的所在使其無隙可乘。美人在眼前不動心是矯情,但喜歡美色不如尊重長者。有智慧的人借美色來進攻別人,愚蠢的人用美色來討伐自己。以其昭昭,示人昏昏,不失去大的操守,不放棄給人小的恩惠,當進則進,當退則退,遵循客觀規(guī)律又要符合人之常情,可以全身。知道別人心思或懷有利器的人會處境危險,居卑,處微,守靜,言默可以避禍。 |
|
來自: 收斂從容 > 《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