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卷煙廠與常德卷煙廠的競爭一直是煙草界的經典案例,其結果就是做大了“白沙”與“芙蓉王”兩大品牌。記者近日獲悉,“白沙”與“芙蓉王”已經成了“兄弟”,湖南中煙公司與“長煙”、“常煙”合并重組成一個法人企業“湖南中煙工業有限公司”,新公司將于近日正式掛牌。 合并重組后,新企業性質為國有獨資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與湖南中煙工業有限公司將形成母子公司體制;長沙卷煙廠、常德卷煙廠與原長沙卷煙廠郴州分廠、吳忠分廠,原常德卷煙廠零陵分廠、四平分廠一并作為公司下屬生產點,公司對其實行母分公司管理體制。 長沙卷煙廠至今有快60年歷史,而常德卷煙廠也走過了55年的歷程。數據顯示,2005年“長煙”的“白沙”突破150萬箱,連續4年實現單牌號產銷量全國第一。而“常煙”2005年達到139.43萬箱,其中“芙蓉王”產銷23萬箱,占國產高檔卷煙市場20%以上。 業界分析認為,國外煙草巨頭早已覬覦中國巨大的卷煙消費市場。“盡快整合資源形成區域競爭力,是目前中國煙草行業能夠在短時間內抵抗外煙的有效途徑”。 目前,國內煙草行業已經形成“云煙”、“滬煙”、“湘煙”三大系版圖。業界認為,在“湘煙”此次重新整合后,湖南全省卷煙290萬箱的產量有望進一步迅速提升。 重磅炸彈式的合并重組,行進時卻前所未有的低調。 作為同屬湖南、地域距離大約200公里的中國煙草行業兩強——長沙卷煙廠和常德卷煙廠(以下分別簡稱“長煙”、“常煙”,合稱“兩煙”),他們的合并重組在經過一段長久的醞釀期之后,開始了實質性的相互*近。 “兩煙”部分職工向記者描述,今年9月8日那天,在兩廠各自召開的職工代表大會上,當分別通過《湖南卷煙工業企業合并重組協議》和《湖南卷煙工業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時,掌聲熱烈,均為全票通過。 “重組”低調進行 “‘兩煙’的合并是真正意義上的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聯合重組,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手。”今年8月,國家煙草局局長姜成康在考察湖南煙草工業期間,如是表述湖南“兩煙”合并的意義,“合并重組對整個行業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姜成康被業界稱為“真正懂煙之人”。他的談話只是在湖南煙草內部相關網站進行了載錄。包括之后9月8日兩廠同天召開的職工代表大會,也只是由“兩煙”的官方網站進行簡單報道。湖南中煙工業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李曙光在當天出席了“長煙”職工代表大會并發表講話。他表示無論是基于國際煙草巨頭覬覦中國卷煙市場的嚴峻形勢,還是立足湖南煙草工業本身的發展,都需要兩強聯合。 湖南省考慮“兩煙”整合已有一個較長的時間表。 公開數據顯示,2005年,湖南全省生產卷煙292萬箱。其中“長煙”的“白沙”突破150萬箱,連續4年實現單牌號產銷量全國第一。而“常煙”2005年品牌規模達到139.43萬大箱,其中“芙蓉王”產銷23萬箱,在全國高檔卷煙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占到國產高檔卷煙市場的20%以上;“芙蓉”在中、低檔卷煙市場名聲響亮,進入全國煙草行業十大品牌。 “長沙、常德煙廠都是全行業的骨干企業,‘白沙’和‘芙蓉王’則是全行業的重點骨干品牌,這種規模的企業合并后,將讓‘湘煙’的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加,同時在國內各地方煙草重整版圖的大環境下,牢牢把握話語權。”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母子”公司模式 “湘煙”合并重組的一大核心變化,就是要實現由工業企業制向現代公司制的轉變。 2005年底,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理順煙草行業資產管理體制深化煙草企業改革意見》(國辦發?眼2005?演57號)。文件要求,煙草工業的改革要“選擇省級工業公司與所屬卷煙工業企業進行合并重組試點,逐步形成總公司、卷煙工業企業二級母子公司體制”,并“探索建立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據記者掌握的材料,湖南卷煙工業企業合并重組模式是:湖南中煙工業公司與所屬長沙卷煙廠、常德卷煙廠合并重組為一個法人企業,并進行公司制改造,新成立的公司名稱為“湖南中煙工業有限公司”,性質為國有獨資公司;湖南中煙工業有限公司成立后,通過理順產權關系,形成中國煙草總公司與湖南中煙工業有限公司母子公司體制;長沙卷煙廠、常德卷煙廠注銷法人資格,與原長沙卷煙廠郴州分廠、吳忠分廠,原常德卷煙廠零陵分廠、四平分廠一并作為公司下屬生產點,公司對其實行母分公司管理體制。 新公司成立后內部機構初步計劃設立19個職能部門。合并重組后,由新公司實行人財物、產銷供、內外貿統一管理,實行一個法人多點生產經營的運作模式,生產點為公司內部非法人單位,實行內部核算和預算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