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流行一個理論,很多老師和培訓人經常講到。就是反木桶理論,大致意思就是說企業決勝的往往依靠其中的長板,利用長板的快速增長來補足短板的缺陷。而不是花精力讓在短板上面,講究是重點突破,以絕對優勢沖擊市場,獲得快速領先。
甚至我還聽有的人講,以前的木桶理論是有害的,因為企業都怕自己的短板會對自己發展造成很大的障礙,必須提高短板的長度,這樣企業可能就花很大的精力放在非核心競爭力上面。這樣造成企業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可是反木桶也是木桶啊!
其實,個人理解,有害的不是理論,而是對理論進行思考、詮釋以及運用的人。
1)在短板造成絕對障礙的時候,你努力發展長板,增長的越快死得就越早;
三株當年長板是什么,銷售網絡,它的銷售隊伍龐大到驚人的地步,還在不斷擴展,當時的短板是什么,品牌誠信度、忠誠度,危機管理和對終端的管理、掌控。
一個常德老農就能撼動銷售額70多億的企業,這短板也夠短的了。千里之堤能夠潰于蟻穴,到那時長板再長也補救不了。
2)既然是木桶就是拼出來的,無論多緊密中間都有縫,這象征著團隊之間的緊密協作。要求也不是太高,只要不漏水能用就行。如果團隊中間協作不當,配合不密切,勢必會漏水。如果管理團隊存在內耗,那就相當于根部有縫,那么肯定保證滴水不剩;
3)反木桶更應該這么詮釋:當你的短板不會對你企業造成致命性障礙的時候,或者在某一時刻重點要強調優勢而短板不會被對手當作致命一擊時,應發揚優勢,用優勢獲得快步領先,謀取規模或是其他更大的優勢,最終讓優勢集聚起來,然后再逐步解決障礙性的短板。
也就是說,要強調在特定的時刻有所為有所不為,核心要點就是要緊密圍繞戰略,實現利益最大化。
當然,有時的短板是你企業的特色,是優點帶來的缺點,這時就要想辦法不會被你競爭對手利用就可,不用改正,況且,優勢之中的弱點,你想改也可能改不了。
這時候,就要繼續強化優勢,使之不可被替代,成為長中之長,優中之優,強中之強!
畢竟,想在各方面都杰出,無非是想長一個劉德華的鼻子,張學友的嘴,郭富城的身材,張柏芝的耳朵,林青霞的臉蛋,那肯定還不如恐龍呢!
沒有人能十全十美,也沒有哪個企業能夠樣樣杰出,想十全十美或是樣樣杰出,最終可能是什么都得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