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恰恰也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出臺以來的首個法定“老年節”。近日,全國假日辦就放假安排向社會征集意見,不少網友趁勢建議將重陽節定為法定假日,讓子女陪陪老人,方能更好地實現“重陽敬老”的意義。專家則表示,重陽放假僅是一個形式,關鍵在于提醒全社會形成敬老尊老的傳統,弘揚重陽節的文化內涵。 重陽節放天假,讓晚輩回家陪陪老人。這的確是合理訴求。可反過來想想,如果沒有這一天假,就沒時間回家陪老人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法定節假日、雙休日都可以陪老人; 帶薪年假也可以陪老人———沒有規定,這些日子,你必須外出游玩;也沒有規定,你外出游玩時,不能帶老人一起。如果有孝心,何必非得重陽節這一天? 誠如專家所說,節日就是個形式,孝順不孝順,不在于這一天是否回家探望或者陪陪老人,而是通過這個節日告訴世人,時時刻刻別忘了孝親敬老。而且,孝親敬老不是陪老人一天那么簡單。全國老齡辦去年發布的“新二十四孝”標準就提出,要“經常帶愛人子女回家”、“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團聚”、“親自給父母做飯”、“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等具體、現實的孝順標準。 孝老的含義很廣泛,只要有心,不僅天天都是重陽節,而且處處都能彰顯孝心。比如,龍口市近日制定的市民孝賢行動標準24條,就有“每年帶父母做一次體檢”、“不做不說讓父母牽腸掛肚的事情”等內容。這些內孝父母、外敬老人的舉動,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而在于長久堅持。 筆者認為,孝親敬老不必非在重陽節這一天。孝敬老人不在一時,也不是某一天的應景之舉,而貴在行動,重在堅持,既有物質層面,又有精神層面。總之,孝親敬老,在于關愛孝敬之情細水長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