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 主產于河南、湖北、廣西、廣東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凈,切厚片,曬干或微烘干,稱“生首烏”;以黑豆汁為敷料,照燉法或蒸法炮制,曬后變為黑色,稱“制首島”。 【性味歸經】制首烏:甘、澀,微溫;歸肝、腎經。生首烏:甘、苦,平;歸心、肝、大腸經。 【功效】制首烏:補精血,烏須發;生首烏:截瘧,解毒,潤腸。 【臨床應用】 1. 用于精血不足諸證,制首烏不寒不燥不膩,作用溫和,且收斂精氣,為滋補延年良藥,尤為治須發早白、早衰之要藥。治肝腎精血虧虛之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及遺精、崩涌、帶下等,單用泡酒服即效,或配枸杞子、菟絲子等同用,如七寶美髯丹。 2. 用于體虛久瘧,腸燥便秘及癰疽,瘰疬等證,生首烏補益力弱,無收斂之性。治體虛久瘧,常與人參、當歸等同用,如何人飲;腸燥便秘,可配當歸、火麻仁等同用;癰疽瘡瘍,多與金銀花、連翹等配伍;瘰疬結核,常配夏枯草、香附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大便溏泄及濕痰較重者不宜服。 【備述】 主含葸醌類及卵磷脂、淀粉等。其葸醌主要成分為大黃酚、大黃素及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和大黃酚蒽酮等。富含卵磷脂,有促進血細胞新生和發育,增加肝糖原作用。首烏煎劑有增強免疫功能,且以T淋巴細胞功能為主。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抑制單胺氧化酶活力,抗衰老。還有減慢心率、增加冠脈流量、抗心肌缺血、陣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寒、抗菌、抗病毒作用。 阿 膠 主產于山東、浙江等地。以山東省東阿縣產品最著名。搗成碎塊或以蛤粉燙炒成珠用。 【性味歸經】甘,平。歸肺、肝、腎經。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臨床應用】 l. 用于血虛諸證甘平質潤滋膩,為血肉有情之品,補血之要藥,尤適出血而致血虛者。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癥,單用黃酒燉眼,或配熟地黃、當歸等同用。 2. 用于多種出血證又為止血之要藥,尤適出血兼陰血不足者。治虛寒性出血,常配灶心土、附子等同用,如黃土湯;沖任不同,崩漏及妊娠下血,常與艾葉、生地黃等同用,如膠艾湯。 3. 用于熱病傷陰,心煩失眠等常配黃連、雞子黃等同用,如黃連阿膠湯。 4. 用于肺陰虛燥咳等治肺陰不足,陰虛有熱,少痰或痰中帶血,常配牛蒡子、杏仁等同用,如補肺阿膠湯;溫燥傷肺.干咳無痰、心煩等,多與生石膏、杏仁等配伍,如清燥救肺湯。 本品甘平,入肺、肝、腎經。其質地滋潤而善補血滋陰,且補血之功頗佳,可用于血虛諸證;又善滋陰潤燥,用于陰虛肺燥及熱病傷陰等證;因其膠質粘膩能凝血固絡,又為止血之要藥,對失血而兼陰虛、血虛者尤宜。 【用法用量】人湯劑,5~15g,烊化兌服。蛤粉炒阿膠增強滋陰潤肺的功效;蒲黃炒阿膠增強止血的功效。故止血常用蒲黃炒;潤肺常用蛤粉炒。 【使用注意】 胃弱便溏者不宜服; 【備述】 l.《神農本草經》:“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2. 含骨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生的多種氨基酸、鈣、硫等。能促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生成,而具有強大的補血作用,療效優于鐵劑。 并具有強壯作用,能提高耐缺氧、耐寒冷、耐疲勞和抗輻射能力。能促進鈣的吸收和在體內的存留;預防和治療進行性肌營養障礙。 能促進健康人淋巴細胞轉化作用,擴張血管,尤以靜脈擴張最明顯,同時伴有代償性擴容作用及血小板計數明顯增加。對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防治作用。可使血壓升高而抗休克。 龍眼肉 主產于廣東、福建、臺灣等地。初秋果熟時采摘,烘干或曬干,除去殼、核,曬干用。 【性味歸經】甘,溫。歸心、脾經。 【功效】補心脾,益氣血,安神。 【臨床應用】 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等。甘溫質潤滋膩,為性質平和,藥食兩用之滋補良藥。單用或配人參、當歸等同用,如歸脾湯。 【用法用量】煎湯,10~15g。大劑量30~60g。亦可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內有郁火,痰飲氣帶,濕阻中滿者不宜服。 【備述】含葡萄糖、蔗糖、酒石酸、腺嘌呤、膽堿及蛋白質、脂肪等。其水浸劑對奧杜盎小芽孢癬菌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鎮靜和健胃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