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閱讀障礙及對策探究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途徑和目的,是學習中最主要的語言輸入方式,是獲取信息和擴大知識最根本的途徑,對培養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雖然英語學習者都深知閱讀能力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然而,當前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容樂觀。教師和學生在閱讀訓練上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但學生的閱讀成績仍然難以提高,在閱讀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探究中學英語閱讀障礙及對策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閱讀中常見的問題 1.2 詞匯理解問題在閱讀文章時,學生常會發現文章中有自己不熟悉的單詞。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會終止閱讀過程,求助于工具書,查明這個單詞的含義;也有學生因無法使用工具書而長時間的將目光停留在該詞上,猜測該詞的詞義,這種做法就是“糾纏生詞”,在閱讀文章時是不可取的,被視作快速閱讀的最大障礙。 1.3 篇章理解問題 在閱讀文章時,多數學生會犯“過目就忘”的錯誤。看了后文,忘了前文,最常見的是看到太多的事實與細節從而忽略了文章的主題大意,從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還有部分學生過于注重文章的首句(常為中心句),忽略了對首句的補充說明,這些補充有時是對前文的肯定,有時則是對前文的否定,一旦是否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則截然不同。因此,這種忽略前文或后文的做法,造成對文章整體意思把握不準確。 1.4 貧乏的英語文化知識 語言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語言是文化的一種現象,文化在語言中有所折射,因此不了解文化,就不能真正讀懂英語文章。具備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的人,對英文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快速、準確[2]。 2 應對英語閱讀障礙的對策 2.2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摒棄不良閱讀習慣,同時,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不同閱讀方法。閱讀目的主要分為兩種,掌握主題大意和掌握重要細節。為達到兩種不同的目的,必須要培養兩種閱讀習慣:略讀(skimming)和查讀(scanning)。略讀就是快速瀏覽整篇文章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篇章結構[3]。如果閱讀的目的是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查讀方法的應用最為有效。查讀,顧名思義是指在文章中查找某一特定細節,和略讀一樣,查讀也能幫助學生節約時間,實現閱讀的高效。其次,適當進行限時閱讀訓練。限時閱讀是指根據閱讀材料的不同,規定不同的閱讀時間。這種做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專心閱讀的習慣,還能促使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要求或目的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最后,培養學生在語境中推斷詞義的能力,中學生應掌握基本的構詞法,學會運用構詞法認識新詞,最重要的一點是養成依據上下文語意猜測生詞的習慣。 2.3 拓展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課外閱讀是了解英語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到的英語國家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挖掘教材中所隱含的文化內涵。”[4]對文化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必然導致閱讀中出現只了解字面含義的尷尬局面。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的地方,學生在閱讀中更容易走入理解的誤區。例如:英語中“dog”這個詞的使用與漢語截然不同。“luckydog”,“everydoghasitsday”等,多數是褒義詞,而漢語中的“狗”,“狗仗人勢”、“狗腿子”等,多數是貶義。因此,學生應對中西方不同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有所了解。另外,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閱讀水平制定不同課外閱讀計劃,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英美等國的文化知識和風土人情。 2.4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主要動力,教學中應通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并通過活動來肯定其閱讀成果。首先,要注重閱讀材料的選擇。如難度、長度、內容、題材的選擇等。合理的難度能使學生提高信心,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合理的長度能使學生避免產生畏難情緒,有信心在短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內容的選擇則更為重要,不同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閱讀材料。就中學生而言,介紹西方有別于國內的常見風俗習慣的文章,或是短小的英語故事、笑話等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要注重閱讀完成后的成果展示。如開展競賽、巧設問題、對細節問題的搶答等,這樣的閱讀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的過程,并真正體會閱讀的樂趣,還能幫助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是課堂中的靈魂人物,教師的一言一行可能對學生都起著很大的影響。”[5] 3 結 語 “閱讀的理解和速度往往與學生的年齡、語言知識和思維能力有關,而閱讀理解能力必須經過長期有計劃的培養才能提高”[6],因此,中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運用良好的閱讀技能,進行大量閱讀實踐并擴充知識面。只有熟練掌握英語閱讀技能的學生才能高效率地閱讀。總之,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要廣泛閱讀,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閱讀能力才會有長足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