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陳述 小王,女,九年級學生。她跟我講了她的煩惱:自從升入初三后,媽媽要求我爭取考上重點學校,同學們都說我很聰明,他們很少與我玩,班主任也把我當成班級的主力,給予很高期望,我自以為自己理科很好,但最近物理考試都很不理想,開始懷疑自己實力,一上物理課就頭痛,上課走神,遇到難題更是恐慌。晚上睡不著,甚至徹夜難眠,厭食。這樣下去已經影響到我的其他學科學習,成績也有所下降。現在我一聽到考試就心里害怕、煩躁,掌心發汗。看看有的同學在超過我,我的內心壓力更大,很擔心自己因為成績下降被別人瞧不起,辜負了父母、老師的期望。 我非常想幫助她,她很要強,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于是我對她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思考。
二、心理問題診斷與透析 考試焦慮是指作為一種科學的結構,指的是在考試或類似的評價情景中伴隨著擔心可能失敗或消極的結果而產生的一組現象的、生理的和行為的反應。 (一)從焦慮程度層面進行分類 1、輕度:心里不踏實,隨著復習的進展,這種不踏實的心理會消失,但隨著考試日期的來臨,又會產生一種緊張感,害怕自己復習不全面等等,但這種焦慮并不影響考生的睡眠、飲食和身體健康。考試結束,這種緊張也就結束。 2、中度:經常感到不安,缺乏自信心,有的會發生失眠,影響正常復習的進行。 3、重度:在考試前很長一段時間會有焦慮情緒,自信心差,出現頭痛、失眠、多夢易醒、食欲不振,心悸盜汗、脾氣不好等癥狀,嚴重影響復習和考試成績。
對照考試焦慮行為特征,結合小王陳述,我認為她的心理屬于嚴重的考試焦慮癥狀。 (二)小王出現考試焦慮的原因 1、過分看重考試結果。 把學習目的簡單看作是為了考試,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自己一切好壞的唯一標準。這樣考試就成為她的壓力,把考試看得過分重要,導致她在學習和考試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必要的擔憂,腦中總也甩不開一個念頭:我能考好嗎?考不好怎么辦?這種對考試結果的擔憂,很容易導致焦慮的產生。 2、家庭和學校教育影響。 家長以孩子考上重點中學為有面子,學校過分強調應試教育,“學習不好就會找不到工作“,“怎么對得起關心和教育你的父母”等類訓斥,加重了學生內心負擔。小王非常要強,不甘心失敗,一旦一次考試失敗,就會覺得特別對不起父母和老師,也覺得難以見人,這樣越想越痛苦,產生考試焦慮感。 3、周圍同學關系影響。 自己一心想著學習,忽視了與同伴交流,在周圍同學眼中,她是個“重點生”,玩的時候也不去找她。生活中較為“孤獨”,成績一旦不好,就覺得無法面對同學。一想這些,心中自然產生焦慮。 4、應挫意識與應挫能力不強。 她從小學到九年級基本上比較順利,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優勢,進入九年級,課程增多,學習任務加重,知識難度也在增大,她對九年級學習困難估計和認識不足,遇到考試失利就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對,這使她在有了考試焦慮后無所適從。 根據以上分析,我為她制訂了這樣的心理輔導方案。
三、考試焦慮心理輔導方案 (一)幫助她正確認識考試焦慮、考試目的、他人評價 1、全面認識考試焦慮。 焦慮程度過輕過重都會使學習效率下降,可望取得最佳學習效率的焦慮程度應是中等的。當考試焦慮的程度過低或者過高時,都會影響到考生水平的正常發揮。適度的焦慮狀態還是有利于學習的。所以,不要怕產生考試焦慮心理,關鍵是如何對待和調整。 2、要正確認識考試的目的。 考試只是考查自己過去學習情況,考得好不好并不說明自己的一切。即使反映出一些問題,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彌補缺漏,一次考試挫折也可以成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基石。所以,不必將考試結果看得過于重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考試,看到挫折可能帶來的積極效應,有助于我們以平和的心理去迎接考試,更好地發揮水平。 3、正確看待別人的評價。 小王過于在乎家人、同學和老師的看法,總是擔心他們會因自己成績下降而看不起自己,心理負擔沉重。對于別人評價我們自己也要全面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有利于自己發展為原則,區別對待。 (二)介紹一些克服考試焦慮技巧 1、以積極的自我暗示挑戰焦慮情緒。 高度焦慮者通常使用的自我暗示往往帶有自我批判性質,如喜歡對自己說:“我真笨”、“考試太可怕了”這種消極的自我暗示會對人產生極大負面作用。這時,我們就必須進行有效的積極的自我暗示,給自己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如產生這樣焦慮:“其他學生在這次考試中都比自己強”,你可以這樣反思:“這種擔心有必要嗎?毫無?毫無必要。”“確實班里有實力比自己更強的同學,但也有不如自己的同學。”“雖然考試意味著同他人的競爭,但我是個怕競爭的人嗎?我不僅要戰勝別人,還要戰勝自己”。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考試態度,增強信心,減輕或克服考試焦慮。 2、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學會與人交流。 活動中可以發泄焦慮,可以忘記焦慮,學會與人合作,分享快樂。把自己融入集體中去,敞開心扉,容納他人,加強交流、合作,擁有同心同德的朋友相助,這樣,心靈才能寧靜、和諧、完美。戰勝人性中的弱點,要靠實力;克服考試焦慮,根本上還要靠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我還需要從學習上幫助她。 (三)幫助他調整學習方法 1、重新制定學習目標。 目標過高就會實現不了,導致目標實現不了的焦慮。應該引導小汪重新定位自己,切合當前的實際,制定一個自己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安排好每天具體的學習計劃,讓他從每天的點滴進步中獲得成功感,逐步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 2、進行有效的復習。 多看基礎的東西,爭取把試卷上基本的分數全得,這樣考試的分數已經相當可觀了。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略微做點稍有難度的題,但是量一定不能多,題目也不能太難。在具體科目的復習上,可以多聽取老師意見。 3、必須掌握一定的應試技巧。 對考試的范圍、難度等最好能有所了解,考試時對不同題型的解題方法,對難題的處理等都應有一定的方法。遇到難題,要暫時放一放。做完一遍后要注意檢查試卷等等。 4、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經常開“夜車”。 長時間地連續學習,會造成心臟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害,還會影響大腦的工作效率。如果這時還拼命學習,勢必造成大腦皮層功能的進一步減退和損傷。具體表現為記憶力減弱,注意力不集中,邏輯思維能力下降,還伴有頭昏、頭痛、失眠、食欲減退等現象。另一方面,如果開夜車養成了習慣,那么在晚上的時候就會很興奮,睡不著,而白天卻萎靡不振。上課、考試也就難以正常發揮水平了。
四、心理輔導的效果及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與疏導,小王的考試焦慮有所改善,學習效率提高了,自信心也開始增強。不過,我們應該看到,人的心理變化是反復的。要對學生心理問題給予長期關注,及時幫助疏導。 在心理咨詢和輔導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心理變化受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大。學校家長和社會都應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環境。中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讓他們健康成才是社會的心愿,社會應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環境。要做到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真正減負,形成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幾方面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