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人以游牧為業(yè),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時還常常狩獵。他們住在毛氈帳篷里,以牛羊肉為食,以牛羊奶為飲品,風俗與匈奴族一樣。烏孫國的馬最為著名,當時富人養(yǎng)的馬多達四五千匹。在漢朝人眼中,當時的烏孫人是一群性情剛烈暴躁、貪婪狠毒、不講信用的人,經(jīng)常兼營強盜的營生。
■狼喂獵驕靡王子吃奶
有關(guān)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大宛傳》中,與《漢書·張騫傳》大致相同。此外,《漢書·西域傳(下)》中也對烏孫國做了記述。
烏孫人原本也是游牧民族,在敦煌、祁連山之間的區(qū)域放牧、狩獵,與月氏人為鄰。當時,烏孫是個小國,常受到強大的月氏國的奴役。
烏孫人把自己的國王稱為“昆莫”或“昆彌”,而且,烏孫的王族、貴人的名字,都要以“靡”字為結(jié)尾。有記載的最早的烏孫王名叫“難兜靡”。公元前177年,烏孫被月氏擊敗,難兜靡被殺。烏孫國面臨著覆滅的危機。
難兜靡留下了一個兒子,名叫獵驕靡,當時還是個嬰兒。負責保育、輔導獵驕靡的布就翎侯抱著獵驕靡逃了出來,躲過了月氏人的屠戮。逃亡途中,布就翎侯將獵驕靡放在草叢中,去尋找吃的。當布就翎侯拿著食物歸來,竟然看見一只狼在喂獵驕靡吃奶,還有一只烏鴉叼著一塊肉站在旁邊。布就翎侯大為驚奇,認為小王子將來定然是個非凡的人物,于是帶著獵驕靡投靠匈奴,并把自己看到的神奇景象稟告給了冒頓單于。冒頓單于聽了,也覺得太奇妙了,當即決定收養(yǎng)這個烏孫王的孩子。
十幾年過去了,獵驕靡長大成人。單于把烏孫部民交還給他,并扶持他當上烏孫國王。獵驕靡復國后,一心為父報仇,與匈奴右賢王相約進攻已經(jīng)西遷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國。月氏人根本不是報仇心切的烏孫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對手,連國王都被殺死,頭蓋骨被做成了酒杯。
■烏孫曾經(jīng)是西域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國
沒有了威脅的烏孫在獵驕靡的領(lǐng)導下迅速強大起來。烏孫在西域定居后,實力大為增強,不再臣服于匈奴。有戶口12萬,人口63萬,軍隊18萬,定都于赤谷。這時的烏孫國,已經(jīng)是西域諸國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國,幾乎可以與匈奴分庭抗禮。但是,因為與匈奴人有深厚的友誼,加上不想與匈奴發(fā)生戰(zhàn)爭,影響烏孫國的發(fā)展,烏孫王一直對匈奴禮敬有加。
漢朝當然不希望匈奴有一個勢力強勁的外援。因此,漢武帝積極與烏孫王和親,希望讓匈奴失去這個重要的盟友。
漢武帝的和親政策沒有在當時生效,卻在昭帝時期發(fā)生了作用。烏孫與漢朝的關(guān)系變得越發(fā)親密,與匈奴的關(guān)系則越來越疏遠了。
匈奴壺衍鞮(dī)單于看到昔日的盟友倒向漢朝,對烏孫恨之入骨,連續(xù)在漢朝北部邊境制造事端,還聯(lián)合車師國數(shù)次入侵烏孫,想用武力威脅烏孫與漢朝斷絕關(guān)系。當時,恰逢漢昭帝病故,漢朝一時無法出兵援助。匈奴更加有恃無恐,出動大軍攻取了烏孫的車延、惡師,擄掠百姓牲畜,并遣使索要嫁到烏孫的漢朝公主。
在漢朝的全力支持下,烏孫不僅化解了匈奴的威脅,而且大敗匈奴,擄獲大批人口和牲畜。因此,烏孫人對漢朝十分感謝。但是,烏孫國中仍有不少親近匈奴的人。親漢的烏孫人與親匈的烏孫人因此發(fā)生了激烈的爭斗,國家實力在內(nèi)戰(zhàn)中大大損耗。東漢末年,鮮卑興起,趁烏孫孱弱的時候多次襲擊烏孫。烏孫人被迫退入到天山山脈中安居。轟轟烈烈的烏孫王國從此消失了。
烏孫王朝自從開國,直到遷居天山,一共經(jīng)歷了12代烏孫王,時間長達261年。
此后,烏孫人漸漸與鄰族融合,大部分被同化了。但也有一小部分烏孫人保留著祖先留下的血脈。明清時,人們還在新疆見到了烏孫部落。
■“江都公主”是和親第一人
江都公主是一位風姿綽約的正宗漢室公主,又稱細君公主,原名劉細君。細君的父親劉建是江都王劉非的兒子,劉非與漢武帝劉徹是同父異母的哥哥。
漢武帝在位前期,西域30多個大小王國幾乎都在匈奴控制之下,只有烏孫國比較強大。烏孫王獵驕靡還向漢朝提出了和親的要求,派使者以千匹良馬作為聘禮,求娶漢室公主,借此表示永結(jié)友好的愿望。
漢武帝對被迫的和親一直持反對態(tài)度,但并不認為友好鄰國的求親也代表屈辱,因此對烏孫王的求親非常高興。考慮了一番,他決定讓江都公主劉細君擔當出塞和親的重任。
江都公主明白漢武帝把自己嫁到烏孫的目的。劉細君是一位在政治上非常成熟的女性,為人處世很有見識,她下嫁到烏孫之后,把各個方面的關(guān)系處理得很好。
老烏孫王獵驕靡雖然不愿得罪匈奴,但也很憐惜這位體質(zhì)柔弱、性格內(nèi)向的漢家公主。尤其是雖然江都公主有意抗衡匈奴公主,但終究地位有別,常常受到匈奴公主欺壓。因此,獵驕靡有意將江都公主嫁給自己的孫子軍須靡,以保證江都公主將來的地位。
子孫繼承父祖輩妻妾,這本是北方以及西域少數(shù)民族的慣例。細君只好入鄉(xiāng)隨俗,忍辱含悲地嫁給了軍須靡。 由于身體羸弱,心中悲苦,再加上產(chǎn)后失調(diào),與軍須靡成婚一年后,剛剛20多歲的江都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江都公主為漢朝與烏孫的友誼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也為中原抗擊匈奴入侵盡了自己的力量。細君遠嫁烏孫,客觀上確實起到了牽制匈奴、斷匈奴右臂的作用。江都公主肩負和親重任,要比公元前33年出塞的昭君早80年,比公元641年入藏的文成公主早450多年。可以說,細君公主是出塞和親的先驅(qū)。然而,這樣一位偉大的、悲情的公主,在歷史上卻很少被提及,這實在是不公平。 ■本報綜合
烏孫大事記
■公元前2世紀初
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其幼子獵驕靡被匈奴冒頓單于撫養(yǎng)成人,后來得以復興故國。
■公元前177~176年間
匈奴進攻月氏。月氏戰(zhàn)敗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后來,匈奴老上單于與烏孫國王獵驕靡合力進擊月氏。月氏不敵,國王戰(zhàn)死,余部大舉遷徙。烏孫遂遷至伊犁河流域。
■公元前110~105年間
漢武帝將江都公主下嫁烏孫王獵驕靡。匈奴聽到烏孫與漢朝聯(lián)姻以后,亦遣女與昆莫成婚。烏孫王以細君為右夫人,以匈奴女為左夫人。從此與漢朝溝通漸漸加深。
■公元前101年
繼解憂公主后,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軍須靡。在烏孫,解憂公主先后嫁給三代烏孫王,與侍女馮嫽共同致力加深漢朝與烏孫的聯(lián)系。漢朝與烏孫在這段時間親如一家,共同抗擊匈奴。
■公元前53年
烏孫國內(nèi)部分裂,在漢朝的主持下,分為大小兩個國王,分疆而治。此后,兩者間內(nèi)訌迭起,變亂叢生。
■公元5世紀初
蠕蠕入侵,烏孫被迫西遷蔥嶺山中,不久被蠕蠕所滅。烏孫國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