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夫妻,兩個人平日相處融洽,恩恩愛愛,可一旦吵起嘴來誰都不讓步,而且還有個不言而喻的默契:吵嘴后誰也不先找誰說第一句話,誰先說話就意味著誰輸。有理也算輸。 一天晚上,夫妻倆已上床就寢。不知怎么,兩人為家庭某件瑣事吵嘴。吵到厲害時,妻子氣呼呼地踹丈夫一腳說:“滾,滾到沙發上去睡。”半夜,風雨大作,天氣驟涼。妻子再也無法入睡,她暗暗心疼丈夫了。睡在沙發上什么也不蓋還不凍壞?妻子抱起一床毛毯走到外屋一把推醒丈夫。自己也不說一句話,把毛毯往桌子上一放就回了屋。第二天早晨,妻子進屋一看,丈夫還躺在沙發上呼呼大睡。毯子原封不動地放在桌子上。妻子火冒三丈,擰住丈夫的耳朵,罵道:“困死了困死了,干嘛不蓋毯子?”丈夫被擰得嗷嗷亂叫,還嬉皮笑臉。 他說:“嘿嘿,毯子是我剛剛疊好的。”妻子氣呼呼地又問:“為什么耍花招?” 丈夫仍舊笑模笑樣地說:“我想……想叫你說第一句話。” 大道理:真愛面前無輸贏,有時行動的力量更甚過言語的表白。
小魚問大魚道:"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釣鉤上的東西是最美的,可是就是有一點危險。要怎樣才能嘗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呢?""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辦法是絕對不去吃它。" 生活是一本打開的書。誰都想翻到最后一頁看結局,卻又怕錯過中間的精采部分,于是,我們只好一頁一頁地往下翻,去品嘗人生旅程的酸甜苦辣,去了解人生旅途中的千絲百縷,人生的千姿百態,以及人世俗中的熱鬧與無奈。在無盡的長路上跋涉著,默默地安慰自己行走時的寂寞,為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帶絲絲溫藉與祈望。
生活是一本打開的書,需要細細地翻閱,需要慢慢地品味追救的應是一種齒輪與齒輪一樣的相吻,你我都是書中的一分子。閑暇時不妨泡一壺香茗,靜坐燈下,輕捻生活書的一角,輕輕地翻過一頁在淡淡的茶香中志之交流,也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真的好美。 生活是一本打開的書。在這本書中有人把自己比作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比作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比作為生活的編導,有人把自己比作為生活中的觀眾。角色也好,導演也罷,都只是為了生活這本書更豐富多采,讓生活這本書更好看。我們都是生活書中的一員。
各類事故頻發,一個事故發生之前,該管的也沒人管,該問的也沒人問,不該包的也有人包,不該辦的也有人辦。而事故發生之后,尤其是媒體曝光之后,領導批示之后,上級追問之后,便來了個180度地大轉彎,要多重視有多重視,要多認真有多認真,要多負責有多負責,要多徹底有多徹底。對于這種現象,我們且叫做“馬后炮”。
“馬后炮”的最大特點,沒“出事”的時候,或者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是兩只眼睛都閉著。而一旦出了事尤其是出了大事之后,便立即進入特急處理程序,一連串的“高度重視”、“緊急會議”、“組織人馬”、“連夜行動”、“晝夜搶救”、“追查責任”、“安撫親屬”、“寢食不安”、“密切關注”等等。 “馬后炮”給人一種“很好看”的感覺。仿佛他們比誰都重視,比誰都憤怒,比誰都痛恨失職瀆職,比誰都想弄個水落石出。無論是受害者還是上級領導,如果只看這些現象,就很容易被他們這種“雷厲風行”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所感動所迷惑。以為這些人都是“救災解難的英雄”,而應該受到懲罰的,只是他們那些愚蠢的貪婪的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當兒戲的“下屬”和“被管理者”。 “馬后炮”發現一個圈的羊跑了,于是便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調過來“補牢”。可是等這座牢補好了,回頭一看,那邊的牢又破了,那邊的羊又跑了。就這樣按下葫蘆浮起瓢,顧了東卻顧不了西。 有些“馬后炮”,可能還是要放的。我只希望,不要因為善放“馬后炮”,而讓一些應該承擔責任者成了漏網之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