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答) 江蘇 侯非 一、古詩鑒賞離不開三個問題 一是寫什么?(內(nèi)容)、二是怎樣寫的?(方法)三是為什么寫的?(主題) 讀懂古詩的寫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題。 二、答題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詩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詩歌的吟詠對象及特點 對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詠對象所表達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現(xiàn)吟詠對象及抒情言志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列清單)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表面是閑,實際是煩。抒發(fā)的是屋內(nèi)寂寞、無聊的情感。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列清單: 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聞笛----折柳----故園情。 情感:(故園情)思鄉(xiāng)懷遠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舉古詩的清單,可操作性強,但應注意:所列舉的信息要緊扣題中所問,要起到為解題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關鍵詞語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關鍵詞語。什么是關健詞語? 詩中的名詞(寫景、寫物、寫人),有時還得注意名詞前的修飾語,弄清它寫了什么。 動詞、形容詞、能反映詩人辛勤的形容詞。 秋詞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試析此詩寫了生活中那個“尋?!钡募毠?jié)?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開”字,動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又打開信封,這樣一個細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 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又要補寫,是應為有說不盡的思念的話。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做簡要賞析。 找出名詞,分類:金河、玉關、黑山,地名,邊塞的地名。物名:馬策、刀環(huán)、青冢,黑山。動詞:貴、繞、詩題:怨、 地名、物名都有邊塞特征。怨是表達征人心情的動詞。 (1)寫了征人戍邊生活,所以說是一首邊塞詩。 (2)第一句“怨”、年年調動頻繁,第二句怨天天練兵辛苦,第三句怨天氣寒冷,第四句怨景色單調。通篇雖無怨字,卻句句有怨情。 看標題,把握情感。
四、如何鑒賞?鑒賞:內(nèi)容,形象、表達技巧、評價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語言、技巧 用了什么語言、技巧,表達了什么,表達了什么形象,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歸納、梳理出相應的解題思路。
練習1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第三句中“看“字看似平常,實際非常傳神,請簡要賞析。 “腸一斷“不忍離去,不愿分別。
五、語言(煉字)類考題答題的基本思路與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結合詩句、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態(tài)。 “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腸寸斷,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在整體上分析表達技巧的作用。
《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雙鬢明朝有一年?!? 第三句采用了一種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請做簡要分析。 答: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第三句采用虛寫(想象)的寫法。而想象故鄉(xiāng)親人對遠在千里之外的我的思念。既顯得凄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答題步驟: 1、準確點出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點手法) 結合詩句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內(nèi)容、寫法) 詩句不直接寫詩人自己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而虛寫(想象),故鄉(xiāng)親人在這除夕之夜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 3、闡述運用該手法的好處。(效果+形象+情感)(析手法)。這樣寫,既顯得委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從軍行》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問: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獨坐高樓,黃昏吹奏“關山月”的邊關戰(zhàn)士形象,抒發(fā)了無奈之情。
五、形象類考題答題的基本思路與步驟 1結合詩句,用自己的語言把形象描摹出來,這首詩刻畫了一個邊關戰(zhàn)士的形象。 ------描摹形象。 2、簡練概括形象的特征。 他獨坐高樓,一遍遍吹奏《關山月》,因思念家鄉(xiāng)而惆悵無奈。----形象特征 3、點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深深地同情(詩人的思想感情) 總結:詩賞析 語言是起點,形象、意象是重點,情感是終點。
六、答題思路 1、答法:研究題干 (1)、方向: 思想、氣氛、形象、結構、手法、 (2)、層級: 填空(用詞)、簡答(問什么,答什么)、簡述(溫習議論文,觀點+材料) 2、性質判斷: 規(guī)范、半開放、開放。觀點,符合社會價值觀,符合邏輯。 問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詞。注重意譯的重要。古詩的表現(xiàn)手法與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高度重疊。 3、古詩詞的藝術手法 藝術技巧:藝術手法就是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卒章顯志、借物抒情、 特征與功能。 例題: ?。ㄒ唬╅喿x劉禹錫的《賞牡丹》 一詩,完成第7 題。(6 分)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⑴本詩題為“賞牡丹”,為什么寫“芍藥無格”“芙蕖少情”?(2 分) ?、破肺丁拔ㄓ心档ふ鎳敝械摹罢妗钡谋磉_效果。(2 分) ⑶閱讀全詩,說說作者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2 分)
解答:(1)烘托(反襯、襯托也可以)(1分)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1分)。 (2)“真”字加強語氣,對牡丹高度的評價,順勢引出末句,既寫了時人對牡丹的癡狂般的觀賞習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獨特魅力。(3分,答到“加強語氣”或“高度評價”得1分;答到“時人對牡丹的觀賞”或“牡丹具有的獨特魅力”得1分)
?。?)表達了作者對牡丹的贊美和喜愛之情。(2分)
七、練習 (一)、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名句,簡析這兩句詩好在哪里。(2分)2、你認為晏殊《浣溪沙》中表現(xiàn)的愁和李煜《相見歡》中表現(xiàn)的愁有何不同?(3分)答題: (1)、(2分)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感受巧妙結合,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詞人傷春懷人的感情。(2)、(3分)李煜的愁苦是因為他此刻淪為階下囚,去國離鄉(xiāng),孤身登樓,內(nèi)心苦痛千絲萬縷。晏殊的愁則著重表現(xiàn)對人事變遷、聚散無定的惆悵和對春意衰殘、時光流逝的惋惜。
(二)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對這首詩的鑒賞,下面說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 A.這首詩描繪的是社會歌舞升平、國家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 B.這首詩描繪了江南處處春景,抒發(fā)了詩人流連忘返的心情。 C.這首詩表現(xiàn)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國破家亡之恨的現(xiàn)狀。 D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忘歷史教訓、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答案:( )
、讀蘇軾的《浣溪沙》一詞,完成下列各題。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10. 開合理的想象,說說詞的上闋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11. 這首詞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jīng)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 答: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即使在失意中也人老心不老壯志滿懷的豪情
(四)、閱讀唐朝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后,回答下列問題。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韋應物自尚書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約在興元元年(784)或貞元元年(785)春,他罷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閑居西澗約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這首詩大約就寫在此時。 (1)對于一些好詩,我們常常譽之以“詩中有畫”。這首詩確實就像畫一樣,試用自己的話描寫一下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2)這首詩練字精巧。試分析一下“春潮帶雨晚來急”中“急”字的精妙之處。 試結合全詩說說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 (1)西澗邊上峰巒疊嶂、樹高林密,一叢叢綠草惹人憐愛,就在這一片靜謐之中,從林木深處傳來了黃鸝那婉轉悅耳的歌聲。(2)“急”字寫出了潮和雨的動態(tài),形象地寫出了急雨驟至,春潮帶雨,澗水猛漲的飛轉流動之勢,襯托出山澗的閑淡寧靜。(3)全詩傳達出一種悠閑恬淡的心情,以及一個歷經(jīng)宦海沉浮的文人想要脫離繁華塵世,追求自然閑靜的心態(tài)。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與知己的惜別之情,體現(xiàn)出高遠的志趣。2、試對“風煙望五津”中的“望”字作簡要分析。 一個“望”字,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 3、試對“風煙望五津”中的“風煙”字作簡要分析。 “風煙”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濕荒遠,上任路途的艱險。 4、試分析“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中蘊含的哲理。 寫出了友誼的哲理,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不朽名句。 5、試分析該詩與其它送別詩的不同之處。 這首詩不同于其它送別詩,開辟了送別詩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六) 訴衷情 宋·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松l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感情。 2.下面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的開頭兩句回憶了詞人當年為了覓取功名、爭得官職而奔赴前線的初衷?! ?!皦m暗舊貂裘”暗示自己收復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內(nèi)心苦悶?! ?!昂礈?,鬢先秋,淚空流”。寫出了詞人放眼西北,殘?zhí)斘磼撸换厥兹松瑑婶W已蒼;沉思往事,雄心雖在,壯志難酬?! 。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敵前線,“滄州”代指閑居之地?! 緟⒖即鸢浮俊 ?.(不能報國殺敵的)悲憤 2.A。分析:讀詩詞,需了解詞人所用典故的含義,該詞中,“覓封候”是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寫出作者自己報效祖國的壯志?! 白栽S封侯在萬里”(《夜游宮》),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雄心和堅定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并非是詞人當年為了覓取功名、爭得官職而奔赴前線。
下列各首古詩, 然后回答問題。
(七)、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注釋】①墨梅:水墨畫的梅花。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
1、詩中的梅花有哪些特點? 2、詩人借墨梅要表達怎樣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現(xiàn)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
(八)、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師董庭蘭。②黃云:烏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陽黯淡無光。
1、“千里”,有人寫作“十里”,你認為用那個字更好?為什么? 2、詩的后兩句表達了對友人怎樣的情誼?這兩句與王維送別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格調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扒Ю铩本辰鐗验煟梢灾︿秩酒嗪嗟臍夥?,又與詩的后兩句情調相諧。2、表達了對友人的勸慰和贊美之情,鼓勵朋友樂觀豪邁,積極進取。這兩句詩氣勢雄壯,胸襟開闊,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是壯偉之音。)
(九)、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釋】①這首詩寫于作者貶謫嶺南逃歸途中。
詩歌前兩句里的“斷”和“復”反映詩人怎樣的貶謫生活? 按常理說后兩句似乎寫作“近鄉(xiāng)情更切,急欲問來人”更恰當,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答案1、作者貶居嶺外,思念親人,又長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精神極為痛苦。2、因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卻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這種抒寫,更顯真切、耐人咀嚼。)
(十)、山行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注釋】①物態(tài):景物的樣子,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歷來為人稱道,請從修辭和表達效果上品味這個煉字。 2、詩中哪兩個字說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為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喜愛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愿望?
(答案:1、這個“弄”字,用擬人的手法,化靜為動,將萬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靜景寫活了,給景物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給客人留下了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仿佛是要讓客人自己意識到——如此美景,留下來是值得的!2、輕陰,入云深處亦沾衣
(十一)、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釋】①泥融:指凍泥融化,又軟又濕。
詩的前兩句選用了哪些意象描畫了春天的景象? 后兩句中的“泥融”、“沙暖”呼應了前面哪兩個字?一“飛”一“睡”有著怎 樣不同的情態(tài)? (答案:1、“遲日”、“江山”、“春風”、““花草”。2、呼應“遲日”,這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tài)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tài)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十二)、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注釋】①漁者:捕魚的人。②但:只。③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
這首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聯(lián)系《岳陽樓記》的名句,說說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對比,岸上人來人往,只想著鱸魚的美味,船上漁民風里來浪里去:通過兩幅畫面的對比,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表達了對“江上往來人”的規(guī)勸。2、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這是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一個寫照。
(十三)、送友游吳越 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 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jīng)年。 【注釋】①吳越,指今蘇杭一帶。
這首詩表現(xiàn)了吳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橋邊火”,請賞析“火”這個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鄉(xiāng),風光秀美,物產(chǎn)豐饒,市鎮(zhèn)繁榮,民風淳樸。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而“火”與橋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詩情畫意。)
(十四)、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注釋】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縣。②掩映:時隱時現(xiàn)。
1、“千枝”“萬枝”與后面哪個詞呼應?“枝”字的重復有什么表達效果? 2、“江橋掩映暮帆遲”,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作具體的描繪(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過“枝”字的重復,不僅寫出了楓葉之繁茂,而且表現(xiàn)了思婦望君的急切心情。2、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
(十五)、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詩歌還用了哪些詞來描繪梨花?寫“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看著雪白的梨花,詩人為什么會產(chǎn)生“惆悵”的心情?(請用原詩回答),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淡白、清明,是為了襯托梨花的潔白以及繁盛。2、“人生看得幾清明”, 抒發(fā)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六)、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十七)、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兩首詩里“遠行人”、“一人”分別指誰? 詩的后兩句都是詩人的想象,這從哪兩個詞語上看得出來? 3、“抱膝燈前影伴身”,這句描繪了詩人怎樣的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都是指詩人自己。2、想得、遙知。3、詩人抱著膝蓋,對著孤燈,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達了孤獨凄苦和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十八)、春 游 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 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 小舟撐出柳陰來。 1春游湖的夾岸桃花蘸水開的\"蘸\"用的十分傳神,請作簡要賞析。 2\"小舟撐出柳陰來\"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桃花開得繁密(多);寫出桃花嬌艷欲滴的美麗。 答: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美麗的春天,抒發(fā)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十九)、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 有人認為“桂花”一詞,有點題之妙,你同意嗎?作簡要說明。 2、 將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認為哪一個更有表現(xiàn)力?為什么?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樹,又可指傳說中的月亮上的桂樹,這就暗寫了詩人在望月,從而表現(xiàn)了更豐富的美的聯(lián)想,因而“桂花”有點題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現(xiàn)力,它能給人以動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而“在”字就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
(二十)、移家別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 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寫了哪些景物? 2、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答:柳條、藤蔓、黃鶯。 2、答:以“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的“頻啼”,化無情為有情,運用擬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戀襯托出人與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十一)、東 欄 梨 花 宋?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 前兩句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找出能體現(xiàn)季節(jié)特點的詞語。 2、本詩的詩眼是哪個詞?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答:淡白、深青 2、答:惆悵。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發(fā)出“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般皭潯币辉~包含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的思想感情。
(二十二)、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1、詩中寫景從 寫到 ,既是對主人的贊嘆,又寫出了山水的情態(tài)。 2、 這首詩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描寫自然景物?試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1、答:院內(nèi) 院外 2、答:擬人,把山水寫成富有生命情感的親切形象:水繞農(nóng)田,仿佛像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青山排闥,仿佛是爭相前來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二十三)、渡 漢 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釋】本詩系作者從被貶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jīng)漢江時所作。 1、 賞析首句中“斷”字的表達效果。 2、“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1、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現(xiàn)實,更突出詩人的思家之切。 答:2、詩人因自己被貶謫又逃歸的特殊身份不敢向從家鄉(xiāng)來的人問訊;表現(xiàn)了詩人想問又不敢問的矛盾而焦慮的復雜心情。
(二十四)、夜 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1、這首詩是從哪些角度描寫夜雪的? 2、從詩歌描寫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1、觸覺、視覺、聽覺 答:2、孤寂凄冷
(二十五)、菊 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1、詩中第二句中“ 遍繞”“日漸”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2、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是什么?這首詩寄托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表現(xiàn)作者癡迷、流連忘返的情景。 答:2、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此花開盡更無花),寄托作者對高潔隱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個性的自我欣賞。
(二十六)、雨 后 池 上 劉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 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本詩進行賞析。
答:1、水面如同剛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來表現(xiàn)水面的平靜。 答:2、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靜態(tài)。三、四句“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詩既寫了靜態(tài)又寫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二十七)、江郎山和韻① 宋?辛棄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尋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無倚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注釋】①和韻:唱和別人詩詞,仍采用原詩的韻。 ②干:求取,這里指接觸的意思。 1、這首詩寫出了江郎山山勢 、 的特點。 2、 詩人借描繪江郎山表達了怎樣的人生理想?
答案: 1、高直、陡險 2、要做一個剛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業(yè)。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shti/cusan/82190.htm
?。ǘ耍?、泊秦淮(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里?這句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答: 這兩個動詞用得形象準確,描繪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畫面。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憂國憂民 (二十九)、 送友人薛濤 水團萊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l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①如關塞長?!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秋天月夜 蒼涼(悲涼凄涼凄清) 的景象?! 。?).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憂傷之情?;颍罕磉_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之情?;颍罕磉_了詩人對友人執(zhí)著的相思之情?! 。ㄈ?、秋夜曲(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锉瓢迪x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1).詩的首句寫出了秋夜的什么特點? 答:寫出了秋夜的漫長。 (2).詩中“漫漫輕云露月光”表達了怎樣的心境,全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ㄈ唬?、菩薩蠻 [宋]高觀國 何須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開金餅③。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 」鸹ㄏ沆F冷,梧葉西風影??妥硪泻訕?,清光愁玉簫?! 注釋]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搖動的樣子。③金餅:比喻圓月?! 。?).這首詞的上片寫 待月的心情, 下片寫賞月?! 。?).這首詞中體現(xiàn)了季節(jié)特點的詞語有哪些? 桂花 西風 (3.).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作者開始時的心情是歡快、開朗的,后來心情就變得愁苦起來?! 。ㄈ⒋?nbsp;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用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nbsp;詩中的第二句中,“驚”一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用“驚”一詞表現(xiàn)了詩人終于見到春色的驚訝、欣喜之情。 ?、谠姷娜?、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試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ㄈ?、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翊嚎从诌^, 何日是歸年?! ?1)詩的前兩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何特點? 景物:江、鳥、山、花. 特點:碧綠、潔白、青蔥、火紅?!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答:“欲”字表示“將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花朵以動態(tài),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花朵的顏色紅艷,搖曳多姿?! 。ㄈ模?閨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鸽S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1)詩中“孤”字含義豐厚,請做簡要分析?! 〈?既寫月影的孤單,也寫出了思婦的孤苦心理?! ?2)這首詩通過主人公思婦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遞進表達的?簡要回答。 答:表達了她對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懷念。先托鴻雁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夢境團聚;最后只好變成月光灑瀉親人的身上?! 。ㄈ澹?、從軍行(王昌齡 )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败娨箲?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1)詩的前兩句用“日色昏”和“紅旗”構成了怎樣的一幅邊塞軍旅圖?簡要分析?! 〈穑骸叭丈琛睒O言大漠風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軍事形勢的緊張;“紅旗”即寫色彩的明麗,也寫軍隊的強勁凌厲.由此構成了一幅在大漠蒼蒼、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軍半卷紅旗,卷塵挾風,奮勇挺進的畫面?! ?2)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著怎樣的感情基調?為什么?簡要回答?! 〈穑阂驗檐婈犞鲃域斢?,戰(zhàn)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詩洋溢著輕快振奮的感情基調。 (三十六)、雨晴(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涞娂娺^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本詩前兩句用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對比。用“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兩相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春油然而生的嘆惜之情?! ?2)后兩句寫得饒有趣味,請作具體賞析。 答:蜜蜂、蝴蝶見此殘景,也大失所望,紛紛繞墻而去,它們相信春色正在鄰家院子呢,這也讓作者也不由地懷疑“春色在鄰家”。作者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tài)、心理寫得活靈活現(xiàn),妙趣橫生?! ?三十七)、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前兩句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請具體賞析?! 〈穑旱谝痪鋸念伾慕嵌葘?用“淡白”“深青”寫梨花 和柳葉,言梨花已盛開,柳已老;第二句從形狀角度寫,以柳絮紛飛,梨花滿城,言春已去,夏將至;兩句之間,以“柳絮飛”呼應“柳深青”,以“花滿城”呼應“梨花淡白”,極精工,以此簡潔地寫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點?! ?2)本詩的詩眼是哪個詞?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惆悵。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發(fā)出“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惆悵”一詞包含了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的思想感情?! ?三十八)、鷓鴣天(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竭h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1)這首詞的內(nèi)容與《西江月?明有別枝驚鵲》相同,都是描寫農(nóng)村(田園、鄉(xiāng)村)風光?! ?2)詞的上片在描寫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幾個詞用得非常傳神?破、鳴、點 (3)“春在溪頭薺菜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欣賞、流連之情?! 。ㄈ牛㈩}奉晚(周敦頤) 花落柴門拾夕暉,昏鴉數(shù)點傍林飛?! ∫饔嘈×㈥@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1)這首詩中哪一句話交代了詩人觀景的立足點? 吟余小立闌干外 (2)詩人描寫昏鴉時為什么用“點”而不用“只”?說說你的理解。 答:因為詩人寫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離較遠,望過去,昏鴉自然更像“點”,用“點”比用“只”更形矣。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 (2)是故藏而勿守 (3)沿流以溯源 (4)半畝方塘一鑒開 14.下列句子中與“守而弗讀”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學而時習之 B.挺劍而起 C.足膚皸裂而不知 D.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5.翻譯選文(一)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 16.善讀書者如何才能達到“根柢于性命而究極于事功”?(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17.品讀《觀書有感》,請從讀書與成長的角度,說說你從詩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13. (1)親自 (2)因此 (3)逆流而上 (4)像鏡子一樣 14. C 15.不是善于讀書的人能這樣嗎? 16.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 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 17. 詩中談到方塘中的水之所以能清澈如鏡,是因為源源不斷地涌入了活水,這正如 一個人的成長一樣,只有不斷地去讀書,思維才能活躍不僵化,才容易接受新事物, 人格才能不斷完善。 42、(2012內(nèi)蒙古赤峰) (四)閱讀《桃花源記》(節(jié)選)和《過故人莊》,完成19—22題。(14分) 桃花源記(節(jié)選) 陶淵明 林盡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9.請分析《桃花源記》選段與《過故人莊》詩在內(nèi)容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3分) 20.解釋下邊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2)便要還家( ) (3)黃發(fā)垂髫( ) (4)青山郭外斜( ) 21.下列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安陵君其許寡人 B.乃不知有漢 凡三往,乃見 C. 具答之 肉食者謀之 D.不足為外人道也 中軒敞者為艙 2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邊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9.示例1:相同點:都描寫了優(yōu)美的農(nóng)村自然風光,客人都受到了主人的熱情款待。不同 點:《桃花源記》所寫是理想中的生活,《過故人莊》寫的是現(xiàn)實的生活。 示例2:相同點:都寫了恬靜、安適、快樂的田園生活。不同點:《桃花源記》寫主賓不期而遇,《過故人莊》寫客為主人所邀;《桃花源記》中客人離去不能再來,《過故人莊》主賓之間有重陽之約。 說明:兩例結合,答出一個相同點,兩個不同點,或一個不同點,兩個相同點均可。 20.(1)交通:交錯相通 (2)要:邀請 (3)垂髫:指小孩 (4)郭:村莊的四周 21.C 22.(1)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排列整齊,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類的景物。 (2)(他們)自己說祖先為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人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離了。說明:儼然、屬、妻子、絕境四個詞語作為主要的采分點。 43、(2012內(nèi)蒙古巴彥卓爾) 三、古詩文閱讀(10分) 10.對《赤壁》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A.第一、二句以古戰(zhàn)場的遺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戰(zhàn)的勝利。 B.后兩句是假設的一種情況,第三句前省略了一個“如果”。 C.后兩句寫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條件下偶然取勝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勝后的得意。 D.全詩隱含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C 44、(2012黑龍江大慶) 二、閱讀理解與分析(46分)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8-13題(19分) 【古詩閱讀】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中的“經(jīng)”為 之意。頷聯(lián)運用比喻手法,把國家的不幸比喻為 ;把個人的命運比喻為 。(3分) 9.尾聯(lián)以 為主要表達方式,深沉在表達了作者心底強烈的 情感。(2分) 45、(2012四川雅安) 10.選出對下面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 )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A.第一句中“鑒”是鏡子的意思。 B.第三句中“渠”是“水渠”的意思,就是那片映有天光云影的池塘。 C.作者通過池塘清澈原因的揭示,闡釋了人生哲理。 D.詩歌的內(nèi)容與詩題表面上并不直接相關,這是由于作者采用了恰當 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并不跑題。 10.B 46、(2012四川樂山) 三、 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4分) 春 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⑴本詩首聯(lián)寫作者春望所見,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⑵古人作詩十分講究煉字。本詩尾聯(lián)中的“搔”字錘煉得好,好在哪里? 10、⑴融情于景,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國家山河依舊,可淪陷后的國都殘破不堪、亂草叢生,這與昔日繁華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徹地表達出詩人憂國傷時的強烈感情。(1分) ⑵“搔”字是對詩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細節(jié)描寫(1分),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難以排遣的憂國思家之情。(1分) 47、(2012新疆無答案) 二、 (二)閱讀下面 這首古詩,完成13-14題。(共4分) 破陣子?為陣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13.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字的表達效果。(2分) 答: 14.仔細閱讀,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分) 答: 48、(2012云南普洱無答案) 三、 (一)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8-9題。(4分)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 在天涯。 8.“天凈沙”是這首散曲的 ,“秋思”是首散曲的 。(2分) 9.這首散曲通過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梨的思想感情?(2分) 答: 49、(2012貴州畢節(jié)) (一)古詩詞賞析 閱讀范伸淹的《漁家傲·秋思》。完成第12題。(共5分)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2.(1)結合上片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句詞展現(xiàn)的畫面。(3分) (2)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12.(1)秋風蕭瑟,殘陽如血。萬重山中,煙霧迷茫。一座孤城.瀟然兀立:邊聲四超.清角吹涼。邊關艱辛,盡在其中。(此答案僅供參考)(3分) (2)表達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眷念之情:(2分)(僅答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也給滿分) (一)古詩詞賞析。(從甲、乙兩首中任選一首作答)(4分) (甲)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10.詩歌以“ ”和“ ”點明登臨岳陽樓的時間,以“無限悲”直接抒發(fā)了詩人的情感。(2分) 11.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分) A.此詩意境宏深,氣象開闊,情感蒼涼悲壯。 B.“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描繪了洞庭湖風平浪靜、祥和安寧的景象。 C.“萬里來游”“三年多難”,傳遞出詩人寫此詩的處境。 D.“老木滄波”既是眼前實景,又包含了詩人歷經(jīng)風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緒。 (乙)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10.作者在上片用“ ”極寫侵略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在下片用“ ”的贛江水比喻軍民抗敵收復失地之心。(2分) 11.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分) A.一、二句是感慨,也是控訴。水是清的,卻充滿歷史的血淚。 B.三、四句表達了對南宋盛時的追念,對南宋滅亡的惋惜。 C.末尾兩句作者直接表露作者的心跡?!俺睢笔浅钇鋰萍彝觯菓n國憂民。 D.這首詞是作者撫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表達了作者的報國志向。 (一)(4分) 甲:11.夕陽遲 欲暮時(2分) 11.B(2分) 乙:11.多少行人淚 東流去(2分) 11.B(2分) 54、(2012遼寧撫順) 5.選出對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有誤的一項( )。(2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A.這首詩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抒發(fā)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 B.詩濤的頷聯(lián),運用典故,抒發(fā)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C.詩的頸聯(lián),運用比喻抒發(fā)計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著事物新陳代澍的哲理。 D.詩的尾聯(lián),“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明詩人并不消極氣餒,而是要重新抖擻振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