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古習武成風,高手如云。以前傳授武學有打進堂、打出堂的嚴峻考驗。打進堂,就是指某幾個人有武學基礎來考驗師父,眾多人分戰在大門兩邊,師父必須將守住大門的弟子們打翻在地,才能從容跨入大門坐在大堂正中的太師椅上,接受弟子們正式拜師;否則便會被徒弟們打敗而狼狽而回。打出堂,就是一堂學按合同教完后,學生上敬師禮的一項措施。規則:大堂中間放張八仙桌,上面是敬師禮、香、臘、紙、草、三生、三素等,眾弟子們分站在八仙桌兩邊,往外不出大門,往里不出桌之上沿。做師父的坐于大堂上面正中間,當一柱香燃完之時,師父便要拿禮盒出門,此時弟子們則可全力攻擊,而師父只能躲閃不能還擊。若不能邁出大門,則必須退還所有禮金,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我義父十四歲時即在這種規則下代師授藝,并且時常與別派高手切磋、交流,接受挑戰,獨斗群匪,歷經大小戰事兩百余場,未有一敗。飛虎實戰即是義父將自己兩百余場驚險肉博的必勝訣竅和四十年教學心得與其他拳種之精華熔聚貫通,匯編出一種能令人快速成為實戰高手的奇特武學! 過關斬將
應戰歌訣:敵作敗象虛退讓,轉身換步回馬槍,寶馬揚蹄敵腿傷,順勢一拳擊太陽。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左腳向前上一步,下坐成左弓步,同時沖出左拳攻擊甲方頭部。甲方右腳后撤一步,成右弓步身體左轉目視乙方;左手向右上方格擋乙方左拳(圖4)。甲方擰腰轉胯右腳蹬地,重心左移成左弓步,身體亦隨之左轉;左手順勢向左下方下壓并抓扣住乙方左拳向左后下方回拉,右手由右上方向上向前向左下方劈砸乙方頭部(圖5)。接勢,甲方起右腿踩擊乙方膝關節外側,致使乙方跪地;右手略回收,并再次以右手點擊乙方頭部太陽穴(圖6),致使乙方連受重擊完全喪失戰斗力。 要領分析:當乙方弓步沖拳時,甲方切不可心慌,退右步是避讓攻勢,但左腳切不可撤步,不然則雙方距離完全拉開,不宜甲方反攻。甲方轉成左弓步時,“抓腕”“轉身”“劈拳”要協調一致,甲方在身體轉正的一瞬間,右拳剛好劈到乙方頭部,劈拳要充分利用擰腰之力加轉體的慣性。甲方出腿踩擊要快速,發力要短促,不給乙方抽腿逃脫的機會。正當乙方腿部全力反抗之際,左手抓腕抖然發力回拉,使乙方頭部猛然左擺,再次以右手擊打乙方太陽穴。 老馬臥巢 應戰歌訣:指上打下擺腿出,老馬順勢臥底巢,左勾右踢擊膝眼,致敵倒地腿亦殘。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左腳向前滑步同時以左拳虛劃甲方面部,并迅速起右腳欲攻擊甲方脛骨。甲方則借勢向后側倒,避開乙方攻勢(圖7)。甲方身體前移,左腳腳尖內扣,移至乙方支撐腿后側,勾住其腿,右腿略上抬,踩擊乙方支撐腿膝關節前側,致使乙方重摔倒地(圖8、9)。 要領分析:甲方倒地要突然,倒地時要雙手全腿同時落地。倒地后,身體前移要快,雙手前撐右腳一回扒,左腳就已經順身體前移之勢勾住了乙方支撐腿。勾腿、踩腿要協調一致,即勾即踩即時發力,利用杠桿原理,使乙方摔倒。甲方踩擊時,發力要勇猛,要踩擊乙方膝關節,力略上挑,雙手同時上撐,將重心撐起前壓,使踩腿更具威力。整個動作要快,踩腿要準,發力要狠。此是出奇制勝,兵走險招,運用此招切不可心慌意亂,若有半點差錯則會先機盡失,處于被動狀態。 應戰歌訣:敵出鏟腿如大水,待敵收腿順勢鎖,出手下劃腳上勾,上下相隨敵后墜。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出右腿以鏟腿攻擊甲方中盤。甲方左腳向左后方撤退一步,右腳亦隨之向左后方撤一步,右手向右下方外掛乙方右腿(圖10);在乙方收腿下落,落地末穩之機,甲方右腳前滑半步,左腳跨至乙方右腿后側,捆住其腿,左手向左下方扒至乙方身體,右手置于左肩處(圖11);動作不停,甲方左手迅速向右上方用力劃推,并用力下壓,左腳順勢向右向上用力勾踢乙方腳部,致使乙方向右后方摔倒(圖12)。 要領分析:甲方在掛乙方右腿時,撤步幅度要略大,并向左閃身,給乙方造成不易進攻,要等待時機再攻的松懈意識。在乙方落腳未穩時迅速上步,上步要快,右腳前滑左腳前跨。因為乙方落腳末穩,舊力末盡、新力末生,重心尚未調整好,很難防范甲方的攻勢。甲方右手置于左肩是為防備乙方出左拳進攻,但也是故意暴露頭部空當,誘引乙方出拳進攻。甲方此時左腳已經捆住乙方右腿,左手已經捂住乙方身體,用力一推就可使乙方倒地。乙方此時若想出拳進攻,抽腿逃脫的意識便減少了,就在乙方分神或出拳的—剎那,乙方就已經摔倒在地。 雙龍出洞 應戰歌訣:矮樁沖拳無空當,點擊馬腿是妙方蚊龍出洞順轉身,金龍出洞奔太陽。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右腳上步,下蹲成馬步,沖出右拳欲攻擊甲方襠部。甲方左腳向左后方撤半步,右手向左下方掛壓乙方右拳,左手向左上劃分,置于身側與頜同高;與此同時,甲方出右腿踩擊乙方小腿外側(圖13),致使乙方跪地。甲方右腳下落,身體右轉,以左刷腿擊打乙方頭部太陽穴(圖14)。 要領分析:甲方向左閃步,右手下掛,以迫使乙方身體右轉難以正面出招攻擊甲方。甲方左手左劃置于上身側,是為防止乙方借勢抽右腿轉身以轉身鞭拳或以后擺腿發起進攻。甲方左閃步與出腿踩擊要連貫協調,踩擊要快,不容乙方有抽腿的可能;踩擊要狠,一腳將乙方踩得跪倒在地,就無法出招進攻 了,也難以退開避讓,只會保留著挨打的架勢。甲方左腿連接要快,在右腿落地時,迅速轉身出腿,將腿力和轉體的慣性相融合,給予乙方致命的打擊。 猛虎怒吼
應戰歌訣:雙風貫耳雙的擋,雙手下繞奔中堂,上步近身欲發力,猛虎恕吼血濺場。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以雙風貫耳攻擊甲方頭部。甲方右腳向后撤一步,同時雙手上舉,向左右兩側劃分格擋(圖15)。甲方右腳向前滑動,雙手前推乙方胸部;上動不停,甲方雙手向下用力掛壓,順勢以雙手搭在乙方腹部,雙掌發力將乙方推向半空,向后重摔倒地不起(圖16、17)。 要領分析:此是以快打快,以力打力,正面搶攻的作戰方案。自然門一般不提倡這種打法,只有在雙方力量有差異時,方用此招,快速將乙方制服。甲方撤步、上步要快,在甲方格擋乙方雙手時,即迅速上步,在上步的同時,雙手即往下壓,在右腳上步落穩時,雙掌已經推擊乙方胸部。在推擊胸部時,意念丹田有股氣流經手臂由勞宮像箭一般射進乙方胸部里面。甲方再次雙手下壓時,抖然發力,意念要將乙方雙臂敲斷。借助反彈之力,向前上方用挑力推擊乙方腹部,同時上右步,身體前沖,以配合發力前推,要伴有推倒泰山之意識,意念丹田之氣如電流一樣迅速且源源不斷地流向勞宮噴射至乙方身體。 左右開弓 應戰歌訣:獅子張口上下攻,雙打雙架與之合,上實下虛踩豐隆,連續開弓不放松。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用獅子大張口進攻,乙方右腳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雙掌齊發,右掌掌心朝前,掌指朝左,肘部彎屈欲攻擊甲方頭部;左掌掌指朝前下,掌心朝前欲攻擊甲方襠部。甲方右腳后撤一步,雙手向下掛壓乙方雙手,以左手掛壓乙方右手,以右手掛壓乙方左手(圖18)。乙方換掌變招,右掌順勢下插甲方襠部,左掌由左下向右上欲攻擊甲方頭部。甲方左手下掛乙方右手,右手隨乙方左手沾粘,并用力上托,同時出右腿踩擊乙方右腿脛骨前側(圖19);若乙方抽腿后退,甲方重心前壓,右腳順勢向方會用腿阻擊而擾亂自身的進攻意識,并可能會本能地收腹避讓,而把頭部前傾送給甲方擊打。甲方左右雙手擊打乙方咽喉,動作要一氣呵成。其實乙方咽喉只要受擊一次基本上就喪失戰斗力。萬一乙方僥幸避開兩擊,身體必然后仰幅度較大,重心不穩。因為乙方進攻時,身體有前沖的慣性,甲方出手進攻,是迎擊搶攻的打法,乙方即使能快速防范,也只能用身體后仰避讓擊打;若想撤步后退,必須先化解自身前沖的慣性,再可用力后退,在此時間差內是絕無法完成的。甲方弓步擊肘時,左大腿要頂住乙方右大腿后側,右手抓握乙方右手;是為不給乙方有任何逃脫的機會。 沖天腳 應戰歌訣:敵出弓步沖拳勢,我方略讓手搭拳,上步近身拳擊胸,單腿沖天擊臍中。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右腳上步,下坐成右弓步,沖出左拳,以弓步栽拳欲擊打甲方腹部。甲方右腳后撤一步,左腳后退半步,以腳尖虛點地面,重心后座成左虛步;同時左手前伸掛壓乙方左拳(圖24)。甲方左腳落實,右手順勢抓扣乙方左手腕,右腳上一大步,出右手擊打乙方胸部(圖25)。如若乙方受擊后倉慌后退,甲方左腳向前墊一步,起右腿蹬擊乙方腹部臍中(圖26),致使乙方摔倒在地。 要領分析:此招是先退后進,借勢順勢的打法。乙方弓步栽拳時,甲方后坐成虛步,出右手搭腕要同時而至。在左手搭腕的一瞬間即要將乙方左腕抓扣住,乃是此招最關鍵之處。若乙方抽拳回收,此招便難以應用了,那時雙方距離較遠,都很難出奇制勝。甲方左手抓扣乙方左腕即用力回拉,乙方在手腕被拉,重心前傾時,必然左手回收,重心后仰,總想抽脫左手穩住重心。甲方則可借勢上步出手點打,致使乙方重心后仰失控。待乙方想倉慌向后退避開攻勢穩住重心,此時甲方抓住機會迅速墊步蹬腿,只須極小之力足可將乙方擊倒在地。 嫦娥奔月 應戰歌訣:退步避讓敵甩拳,連消帶打針插鼻,關襠踩腳沖敵胸,嫦娥奔月過膻中。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右腳上步站成右技擊樁,右拳自胸口環繞向前方翻背甩出,欲用拳背擊打甲方面部。甲方右腿后撤一步,左腳略后退,以腳尖虛點地面站成左高虛步(圖27);甲方左腳前滑落實,右腳向前上一大步,左手由左下方向左上方撥擋乙方右拳,右手以指向前上方插擊乙方鼻孔(圖28)。乙方受此招定然會全力撤退,甲方右腳抬起欲前邁,左腳蹬地,使身體前躍,甲方右腳落地踩住乙方右腳尖,并以右拳擊打乙方胸口,左手置于右腋窩處(圖29)。甲方左手向前推出,右拳略回收成掌,再雙掌同時向前推出,推擊乙方胸部,致使乙方摔倒。 要領分析:甲方以左腳尖虛點地面是為移形換步方便靈活。甲方上步須掌握好時機,須在乙方剛欲收拳尚未收拳之機,此時乙方思想意識在收拳,很難變招攻擊,也沒有意識防范。甲方插鼻要狠,以手指插入乙方鼻孔里面,民間稱此謂“銀針插鼻”。手指要像銀針一樣,將乙方鼻梁擊斷,并用力將乙方鼻子撕下來。甲方上步沖拳與變為雙推掌要快,一拳如未將乙方擊倒,便迅速變成雙掌前推。乙方連續受擊,右腳被踩,必然倒地。 備注:乙方鼻子受創,必然會像受傷的野獸一樣瘋狂玩命。甲方在擊打時,不能有半點心慈手軟,如給乙方有口喘氣的機會,只會傷害到自己。
反扭陰陽 應戰歌訣:敵以仆步斜沖打,弓步斜上閃同旁,雙手前探扭陰陽,金盆潑水擊印堂。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右腳向右前方上一步,左腳跟隨向右前方上半步,重心左閃,下坐成仆步,右拳架于頭平,左拳向左斜;中欲攻擊甲方腰部。甲方隨勢而動,左腳向左后方撤步,右腳跟隨向左后方撤半步,下坐成左弓步,使乙方攻勢落空;甲方雙手向下掛壓,以右手掛壓乙方左拳,以左手掛壓乙方右拳(圖30)。上動不停,甲方右腳向右前方上一步,左腳略跟半步成斜步;與此同時,右手抓握乙方左拳向右后方用力扯拉,左手沿乙方右手臂至大臂處,用力向右前方猛推,使乙方轉換成左仆步,并重心壓在右腳上,身體左傾,雙手交叉受綁(圖31)。甲方左腳向前方上一步,以弓步雙推掌推擊乙方面部,將乙方推出丈外。 要領分析:乙方使用矮樁右閃是出奇不意的打法。但乙方使用此招,變招移閃卻較為不便,甲方只須避開此招,向左閃身以正面迎敵,不必過于顧慮乙方會進招猛攻。乙方見甲方正面相迎,雙手搭于雙拳之上必然受驚,更會用最順勢的打法——變換仆步,用右拳擊打。甲方順勢向左推,將乙方制住。甲方雙掌前推乙方頭部時要快速,發力要短促,迫使乙方后腦先摔倒在地。 小鬼推山 應戰歌訣:敵出彈腿擊陰囊,破敵中線至敵旁,繞步近身弧形上,小鬼推山攻鳳凰。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虛刺甲方面部,并起左腿欲用彈腿擊打甲方襠部。甲方右腳向右后方略撤半步,重心右移,避開乙方攻勢;左手隨之向左下方掛擋乙方左腿,右手置于左肩側(圖32)。甲方左腳向右前方上一步,貼近乙方支撐腿,左手向上向左下沿乙方小腿繞環一周,將乙方小腿鎖抱在懷中,右手前推乙方大腿(圖33),將乙方摔倒。若乙方支撐腿彈跳,重心左壓與之抗衡,甲方在乙方再次彈跳時松開左手,借用身體前沖的慣性,雙掌齊推乙方背部鳳凰穴,將乙方摔出丈外(圖34) 要領分析:甲方閃身要快,要在乙方提膝欲彈腿未彈出之際,這樣就為用此招贏得了時間,甲方閃身幅度不宜過大,能避開彈腿即可,幅度過大運動路線就長,所需時間也就長,不利于上步進攻。甲方左手鎖抱乙方小腿,右手前推,只是此招的過渡動作,作了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甲方由閃身到上步雙掌推擊乙方背部,運動路線較長,乙方完全有時間采取防范措施。甲方先用抱腿推掌即擾亂了乙方思維,又控制了乙方左腿,使乙方僅有一腿撐地,更為甲方用雙推掌贏得了時機也創造了條件。 老虎登山
應戰歌訣: 蹬腿攻來手外擋,老虎出爪致知殘; 弓步下落爪前探,抓中鳳凰見閻王。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有右下蹬腿擊甲方腹部,甲方左腳撤半步,右膝上提,同時右手向右下理撥格擋乙方右腳,以左手護住面部(圖35)。乙方左腳遭必然向左外擺,甲方此時身體略右轉,右腳向右前斜蹬出,蹬擊乙方左膝關節內側委中穴(圖36),乙方連連受挫,左腳自然向左擺,身體重心也因此失控隨這左轉,迫使乙方背后面對甲方,甲方右腳下壓落地成右弓步,右手由右下向左向上沿腹胸,轉腕向前刺出,擊打乙方背部鳳凰穴,致使乙方連受重擊,仆倒在地(圖37)。 要領分析:甲方右手向右下方劃撥格擋嶼出腿蹬擊乙方左膝動作要連貫,快速,絕不允許乙方有半點收腿的機會。若乙方腿略回收,甲方即使蹬到乙方左膝,也難使乙方因此而衙心完全失控。蹬腿時,甲方須重心前壓,發力要猛,要短促,丹田之氣如長江后浪快速涌向涌泉,蓋過前浪。乙方重心失控,以背對甲方,心中定知不妙,一般都會借勢前跑,所以甲方落步,出手點打要快,要搶在乙方重心尚未調整好,剛欲要路尚未邁步之際,此時乙方定然重心傾亞重,甲方向前圖骼力都可致乙方仆地。 打擊效果:擊打委中,會導致小腿麻木,不受大腦控制,無絲毫力氣;重擊此處,亦會使膝關節脫臼。擊打鳳凰穴,令人過段時間吐血而亡。 仙鶴沖天(擊打印堂穴) 應戰歌訣: 閃身避雙掌,單手下壓按; 仙鶴沖天腿,鬼皆心寒。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右腳向前上一步,下坐成右弓步,同時雙掌齊推,欲用弓步雙推掌將甲方推倒,甲方左腳向右后方撤半步,右腳亦跟著向左后方撤半步,右后亦同時向右撥擋乙方右掌(圖38),接勢,甲方右后向右下方下壓乙方雙掌,順勢身體右轉,以左踹腿踹擊乙方面部印堂穴,致使乙方受創后倒(圖39)。 要領分析:乙方使用了弓步雙推掌,民間俗稱:“金盆潑水”,它是以腳踩住你的腳,使你不能撤步,并以雙掌推擊你胸部,將你敝倒。乙方在使用此招時,是俗用右腳踩擊甲方左腳,甲方左腳撤步閃身要快。一慢,腳被踩住則很難防范了。甲方右后下壓乙方雙掌發力要短促,即所謂的“寸勁”,迫使乙方松下雙手暴露頭部空襠。甲方起腿踹擊時,一定要充分利用腰胯力量,支撐腿隨之右轉,將胯完全送出去。使人眼睛發黑、頭昏腦暈、神智模糊;重者可致人短暫性失明、神經錯亂、精神分裂。 野馬脫韁 應戰歌訣: 閃身避以掌,兩腳繼繞環; 到至敵背后,金盆潑水還。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右腳向前邁一步成右弓步,雙掌齊推,以弓步雙推掌"金盆潑水"攻擊甲方。甲方左腳向左后方撤半步,右腳亦跟著向左后方撤半步,右手向右推擋乙方右掌(圖40),上動不停,甲方右腳向左向前向右劃弧線沿乙方身側邁至乙方身后,右腳亦隨之向右前方劃弧閃至乙方身后,轉身成右弓步,乙方見勢必然轉身應付甲方,正在乙方轉身未穩之際,甲方雙掌齊推乙方腹部胃脘穴,將乙方推向半空,摔出丈外(圖41)。 要領分析:此招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甲方在乙方用弓步推掌時,就已準備好了閃至乙方身后。甲方右手推擋乙方手掌,一為擾亂乙方的意識,二為借此反彈之力順勢邁步轉身。甲方在邁右腳的同時,左腳即跟著上步,右腳在剛落地時,左腳就已落地,兩腳雖有前后差異,但時間差僅乎毫厘之間。落地要穩,推掌時力略上挑。推掌時全身放松,雙掌由丹田處上提至膻中再翻腕推出,意念丹田之氣隨手提至膻中,沿手臂流向勞宮,整個動作要輕快,在雙掌推到乙方的一剎那,全身猛然爆發用力,意念內勁有如火山爆發一樣從勞宮處噴射出去。身體配合前沖,后腳蹬地,腳跟略抬起,以利用重心前壓。 浪子踢球 應戰歌訣: 丹鳳朝陽單手擋,單手下攔鳳點頭; 借勢收腳腳前彈,踢中陰囊氣絕亡。 招式分解:甲乙雙方對峙,乙方以左擺拳攻擊甲方頭部,甲方右手向右格擋(圖42),乙方左拳回收,起右鞭腿攻擊甲方大腿,甲方右腿后撤,左手向左下方格擋(圖43),待乙方收腿之際,甲方起右腿彈踢乙方襠部會陰穴,迅速翻胯斜上踢擊,將乙方踢向半空(圖44)。 要領分析:"打上必防下",甲方在格擋乙方擺拳時,左手應護于下側。甲方在格擋鞭腿時,退步要自然輕松,雙方距離過近,不易起腿發力,甲方退步是為拉開距離便于起腿發力時融全合前沖的慣性。甲方起腿彈踢要快,不給乙方有時間做出反應。在彈踢乙方襠部時,不回收,迅速翻右胯,右膝略為彎屈,意念丹田之氣沿右腿流向涌泉,左腳猛然蹬地,左膝猛然伸直,右腿用力上跳動,意念內氣向上沖涌。 天翻地覆 霸王下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