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基本結構 測評 山東省沾化縣第二中學 余培 蔣方 一、選擇題 1.小麥細胞細胞膜的主要組成元素是( ) A. C、H、O、N B. C、H、O、P C. C、H、O、S D. C、H、O、N、S 2. 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移與癌細胞的成分的改變有關,下列哪種物質成分不被當作檢測細胞癌變的證據( ) A. 甲胎蛋白(AFP) B. 癌胚抗原(CEA) C. 糖蛋白或糖脂 D. 磷脂 3.人注射卡介苗后,經過免疫細胞的識別等過程,血液中會出現抗結核桿菌的抗體。抗體的產生體現了細胞膜的哪一種功能( ) A.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膜 B.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C. 排泄功能 D. 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4.在細胞工程──原生質體融合育種技術中,其技術的重要一環是將植物細胞的細胞壁除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酶解破壁法。你認為普通的植物細胞去除細胞壁所用的酶應選擇( ) A. 纖維素酶和淀粉酶 B. 麥芽糖酶和纖維素酶 C. 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D. 麥芽糖酶和果膠酶 5.研究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將這些細胞器分離出來,常用的方法是 A. 紙層析法 B. 沉淀法 C. 差速離心法 D. 密度離心法 6.下列對葉綠體和線粒體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兩者都具有能量轉換的功能 B. 兩者都具有雙層膜結構 C. 兩者的基質成分與功能不同 D. 兩者所含酶的種類相同 7.根據細胞的功能推測,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汗腺細胞比腸腺細胞具有更多的核糖體 B. 心肌細胞比唾液腺細胞具有更多線粒體 C. 胰腺細胞比心肌細胞具有更多的高爾基體 D. 生命活力旺盛的細胞比衰老細胞具有更多的線粒體 8.某物質是動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由104個氨基酸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該物質生成的場所以及它發揮生理作用的場所分別是( ) A. 高爾基體和葉綠體 B. 核糖體和細胞核 C. 核糖體和線粒體 D. 細胞核和線粒體 9.干擾素是一種糖蛋白,其糖基團在什么地方與蛋白質結合( ) A. 核糖體上 B. 內質網上 C. 高爾基體 D. 細胞膜上 10.人體細胞因某種原因改變了磷脂雙分子層的排列,下列受到影響的細胞結構是( ) ①細胞膜 ②線粒體 ③核糖體④中心體 ⑤高爾基體 ⑥內質網 ⑦液泡 ⑧葉綠體 ⑨溶酶體 A.①②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⑤⑥⑨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③④⑤⑥⑨ 11.下列實驗中必須使用活細胞做實驗材料的是( ) A.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 B. 制備細胞膜 C. 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鑒定 D.線粒體的觀察 12.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人的腎小管上皮細胞中沒有胰島素基因 B. 人體內不再分裂的體細胞細胞核中共有46個DNA分子 C. 性激素的合成與內質網有關 D. 內質網與細胞膜相連,不與核膜相連 13.科學研究發現: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主要合成某些專供輸送到細胞外面的分泌物質,叫做分泌蛋白,下列哪種物質是由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 ) A. 血紅蛋白 B. 呼吸氧化酶 C. 胃蛋白酶原 D. 性激素 14.下列結構或物質中肯定不含胸腺嘧啶的是( ) A. 線粒體 B. 葉綠體 C. 核糖體 D. 染色質 15.在水稻植株內,能產生多糖的細胞器是( ) A. 內質網 B. 高爾基體 C. 線粒體 D. 核糖體 16.信使RNA.在細胞核中合成后由核中進入細胞質中并與核糖體結合,通過膜的層數是( ) A. 0 B.1 C.2 D. 4 17.體外的氧氣要參與細胞內物質的氧化分解需要經過多少層生物膜( ) A. 6 B.9 C.11 D. 12 18.下列細胞結構中,有成形的細胞核的是( ) A. 月季的成熟導管 B. 蘋果的成熟葉細胞 C. 豬血中成熟的紅細胞 D. 支原體 19.在細胞核的結構中,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形成有關的是( ) A. 染色質 B. DNA C. 核仁 D. 核膜 20.細胞內有三種膜可以相互轉變,這三種膜是( ) A.細胞核膜、高爾基體膜、線粒體膜 B.細胞膜、高爾基體膜、內質網膜 C.高爾基體膜、內質網膜、中心體膜 D.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核糖體膜 二、非選擇題 21.某同學欲獲得純凈的細胞膜,以研究其結構,實驗室準備的實驗材料和用具是: 材料:人的成熟紅細胞、白細胞、口腔上皮細胞、清水、質量分數為0.9%的生理鹽水、飽和食鹽水。 用具:離心機等必須實驗用具。 請你幫助完成實驗并回答有關問題: (1)應該用人體的哪種細胞做實驗材料較好?為什么?
(2)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細胞膜嗎?科學家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膜之前,已經確定細胞膜的存在,請推測怎樣測定細胞膜的存在?(一種方法即可)
(3)怎樣對所選材料進行處理而使細胞破裂,其原理是什么?
(4)經離心機離心后,上層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 ,沉降物中的結構是 。 (5)某科學家將一種細胞分離其質膜進行化學分析,得到糖類、磷脂、膽固醇,由此可判定該細胞是 (藍藻細胞、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大腸桿菌)。 22.請根據下圖回答相關的問題: (1)圖中所示結構只有通過 能觀察到。此圖中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 (填標號)。 (2)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是[ ] 。 (3)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 ] ,該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質是 。 (4)植物細胞具有 ,而該細胞沒有的細胞器是 和 。 (5)結構 (填序號)是細胞核,它是 、 和 的控制中心。 (6)如果該細胞能夠分泌胰島素,則與其加工、運輸和分泌有直接關系的膜性細胞器有 (填序號)。 (7)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 ] 。 (8)1、3、7、8、9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稱為 。 (9)科學家從正常生活狀態的不同年齡階段的三個小白鼠的體內分離出相同部位相同大小的骨骼肌三塊,分別為A、B、C,然后在相同條件下測定這三塊骨骼肌釋放的CO2的量,其比為1.3:1.2:1。據此分析: ①年齡最大的是 ,其CO2釋放量不同,可能是細胞內 (細胞器)的功能減弱所致。 ②三塊骨骼肌細胞內,酶活性最強的是 ,物質交換能力最差的是 。 ③代謝廢物沉積最多的是 。 23.在低溫條件下,將葉片置于研缽中,加入某種溶液研磨后,將細胞碎片和細胞器用離心法進行分離,第一次分離成沉淀P1(含細胞核和細胞壁碎片)和上層液S1;隨后有將S1分離成沉淀P2(含葉綠體)和上層液S2;第三次離心將S2分離成沉淀P3(含線粒體)和上層液S3;最后一次將S3分離成沉淀P4(含核糖體)和上層液體S4。 (1)含DNA最多的部分是 。 (2)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存在于 部分。 (3)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存在于 部分。 (4)蛋白質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 (5)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存在于 部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 1.B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蛋白質主要組成元素C、H、O、N,磷脂主要組成元素C、H、O、P。 2.D 細胞在癌變的過程中,細胞膜的成分發生改變,糖蛋白減少,產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質。 3.D 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免疫細胞的識別、抗原的呈遞都體現了細胞膜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4.C 細胞壁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和果膠,去除它們應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5.C 研究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將這些細胞器分離出來,常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 6.D 葉綠體和線粒體都具有能量轉換的功能都具有雙層膜結構,但所含酶的種類不同。 7.A 腸腺細胞主要分泌蛋白質,而汗腺主要分泌無機物,所以前者應含有更多核糖體。 8.D 氨基酸組成的化合物應該是蛋白質,生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而生成ATP的場所在動物細胞中應該是線粒體。 9.B 干擾素是一種糖蛋白,其糖基團在內質網中與蛋白質結合。 10.B 因某種原因改變了磷脂雙分子層的排列,是影響到了膜結構,人體細胞的膜結構包括:細胞膜、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溶酶體。 11.D 用高倍鏡觀察線粒體,其所在細胞應該是活細胞。 12.B 人的腎小管上皮細胞中有胰島素基因,性激素是固醇,內質網內連核膜外連細胞膜。 13.C 胃蛋白酶是分泌蛋白,而血紅蛋白、呼吸酶存在與細胞內,性激素是固醇。 14.C 胸腺嘧啶存在于DNA中,不存在于RNA中,線粒體、葉綠體、染色體含有DNA,而核糖體只含有RNA。 15.B 植物細胞中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而纖維素是組成細胞壁的成分并且是多糖。 16.A. 信使RNA.在細胞核中合成后通過核孔由核中進入細胞質中并與核糖體結合。 17.C 體外O2要經過,肺泡上皮細胞(2層膜),毛細血管壁(2層膜),進入紅細胞(1層膜)與血紅蛋白結合,隨血液循環到達組織,由紅細胞(1層膜)中出來,再經過毛細血管壁(2層膜),穿過組織細胞膜和線粒體膜(2層膜)進入線粒體參與物質的氧化分解,共經過11層膜。 18.B 月季的成熟導管是死細胞無細胞核,豬是哺乳動物血中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支原體是原核細胞。 19.C 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20.B 細胞膜、高爾基體膜、內質網膜可以通過形成囊泡互相轉變。 二、非選擇題 21.(1)成熟的紅細胞,因為成熟的紅細胞中缺少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因此易得到純凈的細胞膜 (2)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細胞膜。用微針刺細胞膜感到阻力,但是穿過細胞膜阻力就沒有了,微針能自由活動,證明細胞膜的存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將紅細胞置于裝有清水的試管中,紅細胞吸水膨脹以致破裂 (4)血紅蛋白 細胞膜 (5)動物細胞 22.(1)電子顯微鏡 4、9 (2)12 核糖體 (3)9 線粒體 葡萄糖 (4)液泡 葉綠體 (5)4 遺傳信息庫 細胞代謝 遺傳 (6)8、3 (7)13 中心體 (8)生物膜系統 (9)① C 線粒體 ② A C ③C 23.(1)P1 (2)S1、P2 (3)S1、S2、P3 (4)S1 (5)S1、S2、S3、P4 解析:本題使用了多次的離心沉將技術,使細胞的各部分逐步分離開。解答此題,應先依題意理清各部分名稱及所含的細胞相應部分,再找出各部分的對應功能,并將各部分的關系整理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