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隨著復旦醫科生投毒案在滬開庭審理,這一悲劇及其背后折射出的學生心理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室友,原本應該是朝夕相處,攜手奮斗的伙伴,為何會被打上“鉤心斗角”“錙銖必較”的陰影?幾個同樣優秀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如何才能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競爭?同一屋檐下,各自性格不同,怎樣才能找到溝通密碼?
老師
教學生自理 化解大小矛盾
目前,本市有十余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實行寄宿制。但近年來,一些學校的走讀率開始上升。位育中學卻始終要求學生在高一高二年級,如非身體原因必須住宿。到了高三,學校允許學生走讀,但真正要求走讀的學生也不到25%,大部分學生仍選擇了和伙伴們并肩奮斗。
校長劉曉舟認為,集體生活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更能讓學生學會良好的人際溝通方式,也是對大學生活的“預覽”。在位育中學,每天清晨的早鍛煉和晚自修情況,都有詳細記錄,并將作為高校自主招生推優條件之一。為了鼓勵同學們之間相互輸出“正能量”,語文教研組曾開展“我可愛的寢室”征文和評比活動,請同學們介紹“我的好伙伴”,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除了宿管老師每天為各寢室評分外,學校還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周都要下寢室,當好“調解員”。
在劉曉舟看來,集體生活中,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就可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學生入校之初,他會叮囑學生,住宿不能給別人添麻煩。比如清晨洗漱,如果自己動作慢,占用衛生間時間較長,那不如早點起床,省得讓別人等。雞毛蒜皮的小摩擦,如果處理不當,也很可能累積在心里成為大疙瘩。
怎么疊被子、如何掃地、怎么擦玻璃窗……位育中學政教處副主任陶燁昕介紹,學校暑期軍訓少不了內務訓練,通過提升自理能力來減少相互間的埋怨。已經畢業的同學會回到母校,和學弟學妹們分享校園生活攻略。怎樣合理安排時間,怎樣高效率地做好內務剩下更多時間休息和學習。
家長
孩子有矛盾 不要越俎代庖
位育中學團委書記李響多年擔任班主任,她認為,孩子的矛盾應該留給孩子們自己解決,家長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否則很容易越幫越忙。
一次,一個男生寢室的幾名家長一起找到她,希望讓另一個男孩搬出去。因為他們聽說,同寢室這名男生衛生習慣較差。孩子們之間的不愉快,也由此變成了家長間的矛盾。一個不愿搬,其他人又堅持他必須搬,怎么辦?安撫了家長之后,李響請家長往后“退”,由老師協助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一方面,她請班干部和幾個同學談心,聊聊那個男生是否有別的優點,請他們換位思考,如果換作自己被“趕”走,心里會怎樣想;另一方面,李老師和衛生老師一起,每天提醒這名男生勤洗澡、更衣,告訴他球鞋應該怎么放,才不會散發異味。一段時間過去,經過雙方努力,這間四人寢室重新恢復了平靜。讓李老師欣慰的是,如今,這四名學生已經畢業了,回母校看老師時,這個小插曲早已經成了他們相互插科打諢的笑料。
“寢室成員之間相處得好,性格是可以互補的。”李響說,她通常會根據性格互補的原則分配寢室。曾任學生會秘書處部長的女孩小丁,組織能力強,人緣好。誰能料到,這樣一個女孩,進校時極度內向羞澀,一上臺講話甚至會哭。但是,小丁寢室里的幾個女孩都是活動積極分子,她們拖著小丁,一起參加學校各類活動,一起報名競選學生會。在“閨蜜”們的帶動下,小丁終于釋放出真實的自己。
學生經驗
在各大網上論壇,“我的室友是極品”不斷有新的“段子”出現。如果遇見“氣場不合”的室友該怎么辦?如何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極品”?位育中學的同學們分享各自的經驗——
寬容
高二男生黃毅晨覺得,集體生活中,大家就是要不斷改變自己。起初,他洗澡要25分鐘,但現在10分鐘就能搞定了。
男生周志明的寢室里有個想當“學霸”的同學,鬧鐘每天清晨5時就響,而且要響無數遍,他才會起來,影響其他同學休息。經過溝通,“學霸”將鬧鐘調至只響三次。雖然仍會被吵到,但周志明覺得,別人已經作出了改變,其他人也應盡量寬容。
分享
宿管會“掌門”盛喆宇樹立“威信”的法寶是,“盡量幫助別人,不要怕麻煩”。“如果同學來問你題目,即使你很忙,也可以先告訴同學一個解題思路,讓別人感到你是很真誠的。”盛喆宇說,集體生活中,自我中心、自以為是的人,是最容易被邊緣化的。
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