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3年6月,中國已有45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被批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項世界文化遺產,使我國世界遺產增加至45處,位于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僅次于擁有48個世界遺產的意大利。 十七、蘇州古典園林1997.12 文化遺產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譽。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美景之一。作為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吳”文化底韻。
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淼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詩韻——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的蘇州富饒美麗,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蘇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勝地,這里風景優美。聞名遐邇的蘇州園林采用縮景的手法,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為蘇州贏得“園林之城”的美譽。 蘇州以園林見長,讓人感嘆園藝的巧奪天工與自然精致。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代表的古典園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2000年補增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退思園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蘇州古典園林,一向被稱為“文人園林”。白居易在《草堂記》中說:“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這是文人園林的范式。蘇州園林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筑,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都市內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位于蘇州城內東北部,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園內建筑以燕譽堂為主,堂后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耦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內小新港巷,因有東、西二園,故名。東園始建于清初,原名涉園,后擴建而今的局面。住宅大門在南,經門廳、轎廳,至大廳前西墻小門,即可進入西園。園中主廳為織簾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東北隅有藏書樓,與住宅相通,是書室與庭院結合較好的范例。自住宅大廳往東,經小院二重和小客廳,即達東園。東園面積較西園約大一倍,西北置石假山,東南為水池。北端主廳城曲草堂,為一重檐樓屋,下有主廳三間,上為重樓復道,與住宅毗連,為蘇州園林的罕例。堂前的黃石假山堆疊手藝高超。分為東西兩部:東部較大,有石級可登臨池石壁,氣勢峭偉;西部較小,逐漸下降,兩山間為“邃谷”。 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筑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理所當然被聯合國列為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善于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致,結構上以小巧玲瓏取勝。網師園、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